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誰想到西紅柿炒雞蛋這樣經典搭配的?

是誰想到西紅柿炒雞蛋這樣經典搭配的?

原標題:是誰想到西紅柿炒雞蛋這樣經典搭配的?


昨天,被一篇番茄炒蛋的文章刷屏。


番茄炒蛋,我更願意叫它西紅柿炒雞蛋,可謂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菜系,遠在海外的人,想起中國菜,第一個想吃的都是番茄炒蛋,而這個菜也是最容易做出來的中國地道菜。


都說100個中國人能做出100種番茄炒蛋,比如我做這道菜喜歡放糖,而朋友則喜歡放醬油。但無論如何,西紅柿與雞蛋這樣的搭配,都堪稱經典!


西紅柿雞蛋——最地道的中國菜


曾有人問過我,知不知道是誰這麼有才,發明了番茄炒蛋這樣完美的搭配?我被問愣住了,這個事情我還真不知道,只能通過一些細節來分析了。


先來說說番茄,也就是西紅柿的歷史吧。


番茄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一般相信最早種植番茄的是秘魯人,但因為紅色果實過於鮮艷,當時被視為有毒的果子而稱之為「狼桃」。


據史料記載,最早大量食用番茄的西歐國家是西班牙和義大利,善於烹飪的地中海沿岸人民很快發現番茄的果實是沒毒的,於是爽快地吃了起來。


1554年,葡萄牙人把番茄從南美洲運到了歐洲,當做一種奇花異草栽於庭院、花壇,以供人們觀賞。


番茄開的是小黃花,並沒有什麼香味,但是它結出的果實非常好看。剛剛結出的番茄,碧綠碧綠,像是一顆顆綠色的瑪瑙,半熟時會變成黃色或粉紅色,熟透以後會紅光鋥亮,煞是可愛。於是在同一植株身上,產生了一個美麗的現象:不同顏色的果實琳琅滿目,備受人們的喜愛。據說,後來番茄傳入英國,女皇伊麗莎白的情人將一株番茄送給了她,以示愛情,於是番茄成了「愛情之果」,當然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其實一開始在歐洲的番茄雖然被大量種植,但是基本是觀賞性的植物。直到1811年出版的《植物學大辭典》中才開始記載義大利人有用胡椒、大蒜,牛油作為佐料,把西紅柿當作蔬菜來吃。


至於番茄又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16 世紀末到 17 世紀初,隨著西方傳教士從海路來華,番茄種子也因此傳入中國。

明朝萬曆四十一年的山西《猗氏縣誌》就有與番茄相關的文獻史料,當時這種作物的名稱叫「西番柿」。


明朝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中提到番柿,但說:「生食之,刺入喉」,可見那個時候番茄在中國也視為毒物。


直到清代,番茄仍然作為觀賞性植物,清代汪灝在《廣群芳譜》(1708)的果譜附錄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這裡把番茄列為草本,而不是蔬菜。


真正開始吃番茄,大概是清末時候了。


近代以來,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番茄可以食用。20 世紀初,在北京、青島、上海、廣州等地已有農民開始種植番茄供西餐館烹飪。算起來,番茄炒蛋成為國民菜的歷史大概不會超過一百年。


老舍的《西紅柿》寫於 1935 年,說西紅柿「屁味沒有,稀鬆一堆」,只能給小孩當玩具,借著西方文化入侵的東風,山東館子里才有了「番茄蝦夷(仁)兒」,然而只是滴點西紅柿湯,沒人樂意大口地啃它。


不過民國大部分的餐館,也已經開始用番茄炒雞蛋了,至於是誰最先發明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40年代的昆明老照片,上面右數第一個菜就是番茄炒蛋


有人說,其實明朝的時候就已經發明了番茄炒蛋,其實就是當時的木須肉,又叫苜蓿肉,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木樨一詞,在宋代就已有文字記載,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到明代就已被廣泛用於菜肴和食品的名稱,清代木樨肉就已出現在宮廷御膳菜單上,同時市肆也有了供應。至近代木樨肉已風糜大江南北,無處不有,並已成為家常便菜。


木樨肉為木樨系列風味菜肴中,主要代表菜之一,此菜從始創至今,變化不大,各地做法大同小異,只是在名稱、操作方法和風味上,略有差異。清御膳菜稱「肉絲炒蛋」,孔府家常菜稱「炒木肉」,遼寧張印稱「桂花肉」,河南稱「炒苜蓿肉絲」,家常稱「雞蛋炒肉」,行業內通稱「木須肉」,書、刊中寫成「木樨肉」等。


近年來,木樨一名,已成為雞蛋的專用代名詞,雞蛋與什麼合烹,就叫木樨什麼,如木樨肉片,木樨裡脊,木樨湯,木樨大蝦,木樨鮮貝等,以木樨命名的菜肴,已形成系列風味,並演變成一大門類,其品種、風味,不勝枚舉。


也就是說,木須肉很有可能還是雞蛋炒肉,與西紅柿的關係不大,畢竟明代時,西紅柿並沒有作為可食用蔬菜大為傳播。


那麼,西紅柿為什麼要炒雞蛋,而不是煮或者蒸雞蛋?


這就要說起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發明炒菜這種烹調方式了。


中原菜肴的影響可以從商周的炙、羹、腥、膾、脯、醢等談起。那是中國菜的源頭。到了秦漢時期,則是炙、膾、羹、脯、菹等方法。炙是指把各種肉放在火上烤;膾是把肉細切後作為調料食用;羹,也就是熬肉湯;脯就是肉乾;菹是腌制。可見,那個時候還沒有炒這種方式。


魏晉之時,中原菜肴多有發展,此時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有炒菜的雛形。到了隋代,煬帝尚食直長謝諷著有《淮南玉食經》,現留下了三十多道菜的名稱,涉及烹飪方法有膾、炙、羹、腥、蚱、蒸、湯、醬、腌臘等,炒仍然不是主流。


到了唐代,在廣州地區,已出現「蚝肉大者腌為炙,小者炒食」(《嶺表錄異》)的記載;安徽宣、歙地區也有取山間「蜂子」,「以鹽酪炒之,暴干,以小紙囊貯之,寄入京洛,以為方物」(《嶺表錄異》)。說明「炒」的烹飪方法已在較為廣泛的地區被應用。


南唐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圖中菜式十分豐富


炒這種烹調方式真正發展巔峰是在北宋,由於都城設在汴京,加之經濟的發展,汴京異常繁榮,《東京夢華錄》形容道:「八荒爭輳,萬國咸通。集四海之奇珍,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在汴京的飲食市場上,菜肴名品數以百計:百味羹、頭羹、新法鵪子羹、三脆羹、二色腰子、群仙羹、假河豚、假元魚、決明兜子、鯊魚兩熟、紫蘇魚、假蛤蜊、乳炊羊、燉羊、鬧廳羊、角炙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入爐細項、蓮花鴨簽、入爐羊、羊頭簽、鵝鴨簽、雞簽、盤兔、炒兔、蔥潑兔、金絲肚羹、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炸蟹、洗手蟹、炙雞、燎鴨、姜蝦、酒蟹、獐巴、灌腸、水晶膾、玉板蚱、爆肉、肉咸豉、旋切萵苣生菜、西京筍……這裡面,炒菜、爆菜、排蒸菜、爐烤菜、燉菜、洗手蟹類生菜、假菜(以假亂真,以素充葷等菜)、燥菜等,均是新出現或較前代有較大進展的菜類,在中國菜肴史上影響極大。


如此看來,將西紅柿和雞蛋放在一起炒這樣美妙的搭配,恐怕只有資深吃貨的中國人才會想出來。但這樣的發明,估計至少是清末民國以後了。


參考資料:《知味難 中國飲食之源》邱龐同;《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韓國河,趙海洲,劉尊志,朱津;《中國菜肴史》邱龐同;《飲饌叢談》龔鵬程。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PS

清宮女人|金枝欲孽| 美國大選| 勿謂言之不預|| |野史| 筆仙| 中餐廳|金瓶梅| 抑鬱病| 達康書記| 軍師聯盟|古人喝粥| 酒吧| 鑽戒|爆米花|科舉拜神| 剖腹產|武林大會|奢侈品|江湖黑話|紅燈區|老照片春節| 古人內衣|古人穿越| 康定情歌| 318國道|八一電影製片廠| 西藏|辣椒|小龍蝦| 燒烤| 麥當勞|清代留學生|| || | | | | ||古人吃飯|以孝治天下|清代皇帝請吃飯|家法|武則天|察必皇后|自行車| 餃子|太醫和御醫| 大人|古代火箭|大美人掛曆|大哥大| BP機| 收音機| | |北京北站|古代速食麵|五子棋| 西方情人節|古代西方奴隸|洋人學中文| 古人住宅|饅頭or包子?|古代小孩兒|「公安」還是「警察」| 九一八|古代師徒制| 乾隆爺的中秋節|杭州歷史| 開學日子|清末照片| 袁世凱| | 雨夜屠夫|文人騷客| 另類君主| 呂不韋| 五星紅旗| 古代詩人| 奧運會| 古人罵人| 老虎吃人| 古人睡覺| 積水潭| 康有為| 非我族類| 古代菲律賓| 香港警察| 血戰喜峰口| 印度「阿三」| 民國「強姦女學生案」| 受虐狂人| 禁毒史| 歐盟| 性虐教父| 蘇秦| 古代下大雨| 容嬤嬤| 科舉| 高考| 中國勞工| 古代孩子們| 宋太宗強姦小周后| 熙寧戰爭| 中世紀歐洲| 九二共識| 打屁股| 下跪| 地鐵| 民國「抓嫖」| 梁啟超| 弘皙逆案| 雍正與西陵| 明末與後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本正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重發周運|12星座8月14日—8月20日運勢
8月17日生肖運勢 牛、猴、龍大吉
淋浴房裝修萬萬不要貼瓷磚,有錢人家裡流行這樣裝,後悔知道晚了
古天樂的《尋秦記》要翻拍成電影了,你們期不期待!
她們在等待道歉 日本政府在等待她們死去

TAG:一本正經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