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藝術介紹——油畫中的「王羲之」委拉斯凱茲

西方藝術介紹——油畫中的「王羲之」委拉斯凱茲

原標題:西方藝術介紹——油畫中的「王羲之」委拉斯凱茲


委拉斯凱茲絕對可稱為油畫藝術的標誌性人物,相當於王羲之在中國書法的地位。這個似乎沒有可比性,但細想想委拉斯凱茲的油畫藝術和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幾乎處在同樣藝術歷史發展節點。從材料上分析油畫在委拉斯凱茲出現之前,總還是要有「坦培拉(蛋彩畫)」材料參與的,無論是底子線稿提白層,甚至一些畫上的簽字,都離不開坦培拉材料和技法。


《穿藍裙子的瑪格麗特·特蕾莎像》 1759 127 cm × 107 cm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委拉斯凱茲出現之後則不同,他從頭至尾完全使用油畫一種材料完成了,一幅畫作,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不可思議的。中國晉唐楷書四百年畸變,自魏晉鍾繇(yóu)到東晉二王父子,至唐人寫經,小楷由拙變巧,由正而變媚,由生而熟。這個過程與西方油畫由坦培拉進而混合畫法,最終轉化為單一油畫的直接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委拉斯凱茲無論是藝術特色還是所處的藝術發展年代節點,類比王羲之,幾乎如出一轍的相似,王處在隸書,魏碑,楷書,章草橫行的年代。樹立了幾乎是標準的行書筆法,代表作《蘭亭序》成了學習行書不可逾越的豐碑。



技法上,委拉斯凱茲大量使用明暗對比法,筆觸瀟洒,大虛大實,輕鬆寫意。是前代畫家難以達到的熟而不俗的境地。他的筆法以中國書法喻之,可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客觀的講巴洛克時期的另外幾位大師雖然各有千秋,但魯本斯略顯油滑俗膩,倫勃朗沉著老辣,梵戴克陰柔溫存,卡拉瓦喬神秘莫測,哈爾斯瀟洒有餘,(拉圖爾,里貝拉之輩更是各有特色)幾乎已成歷史定論,而委拉斯凱茲似乎找到了他們的平衡點,既不過於「巧」,更不過於「拙」,他既不過於瀟洒熟練,也不過於沉著老辣,把握住這個度,他的畫真正把握了古典繪畫藝術的核心審美,成了油畫藝術的中軸線。


這個境遇正和王羲之是類似的,中國書法的中軸線在魏晉二王處,準確說,自唐王李世民以來的皇帝,及各派書家一致推崇他的原因也在於此。以此為中軸線他兒子王獻之的書法較之顯得略有媚態。所以後人評王羲之書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凰閣」是極高的評價。委拉斯凱茲的這種寫意當然是他所處的時代的大勢所趨,委拉斯凱茲的晚年名作《宮娥》《教皇英諾森十世》,這些拿到中國足以與《蘭亭》《伯遠帖》相媲美了。



《聖托馬斯的誘惑》 1632 244 cm × 203 cm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迪埃戈·德·西爾瓦·委拉斯凱茲(Diego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是17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們繼蘇巴朗和里貝拉之後關於西班牙美術黃金時期大師的最後一期。委拉斯凱茲是國王和貴族的畫家,他只畫他能看到的東西,在畫布上只畫下真實可信的形象,因此他所畫的宗教畫往往不成功,而由於他的人文主義思想與卓越的寫實的繪畫技巧,所以他的藝術能達到現實主義的高度成就。


少年委拉斯開茲對自己的繪畫才能充滿信心,他在小本上畫滿了各種速寫。儘管當時做畫家沒有社會地位,父親還是同意他學習繪畫。



12歲的委拉斯開茲進了當時正享有盛名的埃雷拉的畫室。這個被誤認為「塞維利亞的米開朗基羅」的畫家,除了別緻生動的性格外,並沒有什麼可以教給自己的學生。委拉斯開茲很快就決定離開,另投帕切柯的門下。帕切柯是西班牙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對委拉斯開茲的才能非常賞識,並介紹他結識塞維利亞著名的詩人、作家、哲學家、畫家。在藝術觀念上,儘管帕切柯非常推崇義大利學院派藝術,但他對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藝術很感興趣,對於自己的天才學生委拉斯開茲的創造性探索給予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維納斯對鏡梳妝》 1647–1651年 122cm x 177cm 英國國家美術館


在菲力浦四世登上西班牙王位時,這位愛好藝術的國王使青年畫家決定到首都馬德里試一試自己的才能和運氣。他在給國王的自薦書中寫道:讓國王看看並且賞識一下真正的藝術家吧 !國王接受了這位自信的年輕人,並立即讓他為自己畫肖像。國王派遣委拉斯開茲前往義大利為自己收藏藝術珍寶,同時考察學習。在畫家50歲時第二次被派赴義大利,這次他在羅馬停留了一年多時間,曾為教廷貴族畫肖像,其中最為傑出的是《教皇伊諾森西奧十世》。



《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141 cm × 119 cm 多利亞潘菲利美術館

大多數的名畫很難激起觀眾視覺經驗的驚奇,一者因為耳熟能詳的緣故,二者名畫向來被捧得太高,以至令人厭倦。不過委拉斯凱茲的這張《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似乎是個例外。儘管問世已經三百多年,但它依然能夠強有力地震撼當代觀眾的感官知覺。從此畫的形式看,它與歐洲當時的其他肖像畫沒有什麼兩樣,人物的姿態、構圖都符合肖像畫傳統,這與此畫那種不同尋常的真實感形成了強烈對比。它令人想起委拉斯凱茲的同時代觀眾對其作品的評價:「所有其他的作品都是繪畫,只有這一幅才是真實的。」此畫是委拉斯凱茲第二次訪問義大利期間畫的。在羅馬,作為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宮廷畫家,委拉斯凱茲出席了教皇英諾森十世主持的1650年慶典。當時他還會見了同時代的畫家普桑、雕刻家貝尼尼等人。就是在那裡,應英諾森十世之請,委拉斯凱茲畫了這幅有名的肖像畫。據說當教皇本人第一次看到這張畫時幾乎是吃驚而不安地說了一句話:「畫得太像了!」下令把他的其他畫像全部從牆上取下來,宣稱今後只有委拉斯凱茲才有資格為他畫像。



《塞維利亞的賣水人》 1617-1619年 106 cm×82 cm 威靈頓博物館


拉斯開茲的繪畫反映社會生活時既不頌揚也不譴責。在許多描繪社會底層大眾的畫面上,既不是讚美貧窮的聖潔,也不是對貧窮的鄙視,他的畫對社會的啟示意義很少,他認為自己是藝術家,而不是政治家和革命家。而且他是只限於再現現實的藝術家,他所理解的現實主義是: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實地描繪在畫布上罷了。



《紡紗女》:是委拉斯開茲繼《宮娥》之後的又一傑作。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題材來自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巴拉斯因賽不過阿萊辛,因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蜘蛛的故事,但這幅描繪神話題材的作品,一掃十七世紀神畫題材畫的舊習,而以世俗生活來表現神界,同時又把平凡的世俗生活表現得引人入勝,是一幅風格清新、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這主要是表現在,神話人物安置在畫面中描繪的掛毯上,戴頭盔的是技藝女神巴拉斯,站在她對面的少女便是阿萊辛,而畫面的近景則是描繪了神話和現實兩個世界,但畫家更重視現實世界,尤其是近景右側那個穿白衣的紡織女的形象十分優美。由此可以看到委拉斯開茲的藝術創作傾向。畫家在處理光彩和色彩上的高度成就,在這一作品中也體現得相當突出。



晚年代表作《宮娥》


縱觀委拉斯開茲的全部作品,發現他的畫尤為重視色彩表現,這種造型觀念是他從威尼斯畫派大師成就中獲得的。他的作品色彩繽紛,再現了人類自然的美妙。他的色彩超過了前輩大師,他使用複雜的色彩表現技巧。為了更充分地表現對象,有時把顏色直接堆塗到畫布上,然後再用畫筆來精緻地刻畫。他對暗部色彩表現非常用心,任何物體的暗部和陰影都是由豐富的色彩組成的。他一般不使用習慣用的棕色或黑色來處理暗部。



委拉斯凱茲雕塑屹立於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


今天,在畫家的故鄉塞維利亞還能看到一座委拉斯凱茲雕像,基座上刻著:紀念真實的畫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每天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宙斯重要情人勒達
文物介紹——陽陵虎符
文物介紹——素沙襌衣
每天一件文物介紹——西漢錯金銅弩機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