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藝術介紹——法國新浪漫主義先驅泰奧多爾·籍里柯

西方藝術介紹——法國新浪漫主義先驅泰奧多爾·籍里柯

原標題:西方藝術介紹——法國新浪漫主義先驅泰奧多爾·籍里柯


泰奧多爾·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國著名畫家,新浪漫主義畫派的先驅者。籍里柯生於法國里昂,幼年隨全家遷往巴黎,1808年從畫馬名家霍勒斯·韋爾內學畫,席里柯重視繪畫中的創新,喜歡描繪宏偉、壯闊的場面。霍勒斯·韋爾內出身於法國的畫家世家,祖父羅德·約瑟夫·韋爾內(1714—1789年)是法國著名風景畫家,曾居羅馬,曾畫過法國海港組畫。父親卡爾·韋爾內(1758—1835 年),是法國的版畫家、優秀的軍事家畫家,曾以古典主義手法畫過《馬德里城下的拿破崙》,成為拿破崙軍隊的軍事畫家。霍勒斯繼承父業,成為19世紀法國著名的軍事畫家。


1810年籍里柯入蓋蘭畫室,與歐仁·德拉克羅瓦相識,常去盧浮宮臨摹古代大師的名作。皮埃爾·納西斯·蓋蘭(1774-1833年)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和石版畫家。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等都曾在蓋蘭的畫室里學習過。自1822年,也就是畫家48歲開始,他領導著羅馬的法蘭西學院。



《牛市場》1817年 57.2cm×48.3cm 美國哈佛大學費哥藝術博物館


從青年時代起籍里柯對馬和賽馬很感興趣,常用速寫出色地抓住馬在運動中的姿態,籍里柯對繪畫主題的選擇極為巧妙,他強調以後腿站立的戰馬,希望給人留下強而有力的印象,而繪畫中因勝利昂然自得的氣氛也捕捉到了時代的氣息。當時是拿破崙在莫斯科遭到慘敗並開始撤退之前的幾個月,拿破崙還處於氣勢如虹的狀態之時,他在沙龍上展出了這幅作品。不過,這幅畫不完全符合沙龍所承認的任何領域,因此,它被分類到肖像畫。但總體來說,藝評家對這幅畫的評價很高,籍里柯獲得了金獎。僅僅幾個星期的時間裡,年僅21歲的籍里柯創作出題為《輕騎兵軍官的衝鋒》精彩的騎馬人物像,這幅畫使籍里柯第一次入選1812年的沙龍畫展。


席里柯是一個熱情洋溢、富於幻想的畫家,他喜歡米開朗基羅和魯本斯的畫風,更喜歡同時代英國風景畫家的色彩。1816年他曾去過義大利,1820年又前往英國,與康斯太博和波寧頓的結識使他成了第一位受英國繪畫色彩影響的法國畫家。1821年,他根據在英國艾普松郊外參加賽馬會的真實感受創作了《艾普松賽馬》。



籍里柯赴義大利考察學習以後創作了這幅賽馬作品。在這幅畫中,畫家沒有去仔細刻畫人物具體個性特徵,而著力描繪人駕馭烈馬的氣勢,竭力誇張人與馬的動勢,藉以傳達畫家自身不可按捺的狂暴的情感。狂暴與激情是浪漫主義畫家的基本品格,這和古典主義畫家根本不同。為了表現激情,一切藝術語言、構圖、人物造型及筆觸和色彩都成了傳達情感的符號,本身是無什麼意義的。在這幅畫中,人物、馬匹和環境以及它們所構成的動勢和色調不正是給予我們狂暴激情的印象么。


他在1818年春夏之交創作、於1819年在國家沙龍(法國的美術展覽會)上展出的《梅杜薩之筏》,被看成是浪漫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作,標誌著浪漫主義畫派的真正形成。這幅畫引起了美術界和輿論界的熱烈論戰,它所反映的是法國巡洋戰艦梅杜薩號在非洲海岸觸礁沉沒的事件。



「梅杜薩號事件」當時在法國轟動一時。1816年7月,梅杜薩號巡洋艦載著四百多位官兵開往非洲,在西非海岸不慎擱淺,船體陷入沙里不能自拔。船長是位對航海知識一竅不通的貴族,經過兩天混亂而無效的努力後,他便帶著一部分官員乘救生艇逃之夭夭,扔下150多位官兵困在茫茫大海上。遇難的人們靠一個臨時拼起的木筏,在汪洋大海上漂流了十幾天,筏上發生了一幕幕駭人聽聞的慘劇。



人們在驚濤駭浪和饑寒交迫中同死神搏鬥,為了活下去,有的人被迫啃吃死人的骨肉,有的人精神失常,屍體在海水的浸泡中開始腐爛。經過十幾天的漂流,筏上最後只剩下15人。當倖存者向報界披露了這一醜聞後,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震動。26歲的席里柯決定將這場悲劇搬上畫布。為使油畫作品《梅杜薩之筏》有真實的細節,畫家席里柯到存屍所研究屍體,造了一個同樣的木筏,又仔細觀察了處於各種非常情況下人類的種種表情,還去精神病院畫病人,同那兒的醫生交朋友。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席里柯終於完成了這幅7米長的油畫巨作。


取自現實生活題材的這幅作品,表現了畫家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和人道主義精神,暴露了無能的法國政府的過失,從而使它具有強烈的政治引喻意義。作品中前傾與後傾的兩個三角形,光和影的強烈對照,把情景表現得怵目驚心,充滿了悲劇性的力量;加之翻滾的海浪和雲霧,整幅畫與新古典主義畫派靜止、肅穆的風格迥然有異。它的出現,使得被新古典主義束縛的法國繪畫耳目為之一新。



選取了絕望的倖存者突然發現天邊一線船影拚死呼救的情節。畫的高潮是幾個青年掙扎使出最後的力量將一位黑人青年舉起,他手中拚命揮動著求救的紅巾。有的人對這突如其來的轉機或將信將疑,或又驚又喜。一位坐在死去兒子身邊的老人已完全陷入絕望之中,對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竟置若罔聞,木筏邊還漂浮著腐爛變色的屍體。畫上的細節如此真實生動,不能不使觀者為之動情。


作品採用了不穩定的斜線構圖,整幅畫沒有過多的悲慘景象,但卻籠罩著絕處逢生的騷亂和激動,非常富有戲劇性。畫家在構成上也十分考究,從畫幅前坐著躺著的人一直推向手舉紅巾呼救的青年,從靜到動逐步形成一個高潮,讓觀者的視線最後集中於呼救這個中心。後來人們把這件充滿激情的巨幅繪畫視為浪漫主義的偉大宣言。



油畫《梅杜薩之筏》的視角表現出木筏的極不穩定性。兩條對角線是整個構圖的框架:一條線把觀眾的視線引向畫面左側正向木筏撲來的大浪,另一條線把觀眾的視線引向地平線上幾乎看不見的救援船的微小側影。



油畫《梅杜薩之筏》中人物表現出各種心理狀態:懷抱死去兒子的男人的沮喪和迷茫、垂死者的突然振奮和向救援船揮手的人們的強烈渴望。但就在此時,誰也不知道這可怕的天平會向哪邊傾斜。在這震撼人心的故事裡,人類是唯一的主人公,至今仍令人感動。



《精神病婦人, 1822》


席里柯畫過一組十幅精神病患者的系列肖像畫,送給了巴黎薩爾帕伊埃醫院的院長,也是精神病專家的E.J.喬治。促使畫家畫出這一系列肖像畫的原因不明,有人認為可能是為喬治大夫的著作《論瘋子》﹝1820年﹞一書作的插圖;也可能是為喬治大夫的病理課所作的醫學說明圖。對這些不幸的人,席里柯給予人道的聲援,他似乎在此批判一些殘酷的說法﹝這些說法認定那些不幸的人都是金錢、功利、戰爭、偷竊、妒嫉、戰功的犧牲者‥‥‥﹞,於是,席里柯從這幅畫的畫面中,呈現這個老婦人從害怕的、含混的、略微抬起的迷惘目光之中,流露出她正在請求同情和理解的眼神。



《偷竊狂男人, 1822》


席里柯一生充滿坎坷波折,曾因參加保皇派而不得不東躲西藏,怕拿破崙軍隊抓住;於舅母的畸形戀情,註定了愛情悲劇,並導致家庭破裂;隨後,他去了英國學習畫馬。在英國,籍里柯由於一次意外墜馬而英年早逝。他的藝術生涯只有短暫的十年。



《吻, 18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古希臘神話故事——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
古希臘神話故事——神王宙斯
西方藝術介紹——創新畫派柯列喬
西方藝術介紹——油畫中的「王羲之」委拉斯凱茲
每天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宙斯重要情人勒達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