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廊橋,一個跨越千年的夢。

廊橋,一個跨越千年的夢。





中國廊橋是橋樑與房屋的珠聯璧合之作。回溯兩千多年歷史長河,廊橋興起於秦漢,繁榮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沒落於近代。在中國,每一座古廊橋都承載了許多重要角色:它們是休憩場所、是祭祀宗廟,是交易市場、是娛樂平台,是地標建築、是精神家園,是團結鄉民的紐帶,是傳播文化的長廊在中國百姓心目中,廊橋不僅是公共建築,更是文化圖騰。





拱北橋——明代石墩木平梁橋,安徽省休寧縣藍田鎮





雖然時值旱季,但龍川江的水量仍然很豐沛,碧如翠玉的水流被江中石頭劃出了一道道白練,似一條條過江蛟龍肆意飛舞、叱吒風雲。霧氣籠罩中,古橋與樹木花草、岩石藤蔓融為一體,營造出仙境般的世界。成德橋坐落於雲南省騰沖縣曲石鄉箐橋村的龍川江畔,自古為南下翻越高黎貢山的過江通道。據史料記載,該橋最早為藤橋,後來為鐵索橋,到了清初方成為一座伸臂式木拱廊橋。與浙閩地區廊橋多用杉木不同,成德橋的主體材料取自當地生長的楸木。該橋橋梁以圓木疊壓固定、梯級支撐、鐵鏈牽拉,創意十分奇妙,建起來省工省材,修起來便利省時,還有很強的抗洪能力,是騰沖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橋。





小飛虹廊橋

——

明代石墩、石樑廊橋,江蘇省蘇州市拙政園





蘇州城是水城,拙政園是水園。在這座明代園林裡,匠人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建造了石板橋、石曲橋、石拱橋等多種橋梁,但最別緻、最著名的還是小飛虹廊橋,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它的橋體為三跨石樑,微微拱起,呈八字形;橋欄為朱紅色萬字形木欄,橋上築廊,纖巧優美。史料記載,小飛虹廊橋建造於

500

多年前,雖然拙政園幾次易主,但小飛虹一直倍受園主呵護。明人文徵明贊曰:「朱欄光炯搖碧落,落日倒影翻晴波。」






玉帶橋

——

清代石拱廊橋,江西省信豐縣




雖然時值旱季,但龍川江的水量仍然很豐沛,碧如翠玉的水流被江中石頭劃出了一道道白練,似一條條過江蛟龍肆意飛舞、叱吒風雲。霧氣籠罩中,古橋與樹木花草、岩石藤蔓融為一體,營造出仙境般的世界。成德橋坐落於雲南省騰沖縣曲石鄉箐橋村的龍川江畔,自古為南下翻越高黎貢山的過江通道。據史料記載,該橋最早為藤橋,後來為鐵索橋,到了清初方成為一座伸臂式木拱廊橋。與浙閩地區廊橋多用杉木不同,成德橋的主體材料取自當地生長的楸木。該橋橋梁以圓木疊壓固定、梯級支撐、鐵鏈牽拉,創意十分奇妙,建起來省工省材,修起來便利省時,還有很強的抗洪能力,是騰沖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橋。


 




龍津橋

——

明代平梁木廊橋,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芷江鎮






冬日的湘西南,一場瑞雪飄落在潕水河裸露的河牀上,一座宏偉的龍津橋橫臥在河兩岸。建於明萬曆十九年(

1591

年)的龍津橋是一座典型的侗族風雨廊橋,長長的橋面有

7

座橋亭一字排開,陣勢非常壯觀。抗戰時期,芷江機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盟軍的重要運輸基地,龍津橋則是同盟國援華物資的重要通道。為了能通行大噸位載重卡車,龍津橋上的廊、塔等建築全部撤除,被改造成了石墩、石樑、木面的公路橋。其間,侵華日軍曾出動多架飛機對龍津橋進行輪番轟炸。令人驚奇的是,橋身竟沒有受到任何傷損。當時,龍津橋與威武不屈的中國軍民一道,以一名沙場戰士的姿態,不避刀叢、英勇無畏地承載了反法西斯戰爭的重任。

1999

年,龍津橋按「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了重修,恢復了舊時橋、廊、塔為一體的格局。






回龍橋——

清代

伸臂式木廊橋,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進入大武陵地區,我們首先來到的是酉陽——它位於武陵山的腹地,歷史上曾為武陵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深山中的回龍橋被茂林修竹包圍著,被山間霧靄籠罩著,遠處青山成了碧綠的幕布。茂林深山、河流縱橫、氣候濕熱的自然環境是廊橋的溫牀,回龍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的。它飛跨峽谷、結構嚴謹、藝術精湛,是土家族造橋工匠帶給我們的精品力作。一般來說,木結構被水浸泡後很容易腐朽。但是前些年發大水時,回龍橋曾在水中浸泡一月有餘未受任何傷損,堪稱奇跡。


 




姊妹橋

——

清代平梁木廊橋,四川省安縣曉壩鎮五福村





五福村是一處山水秀麗、穀壑清幽、竹木蔥蘢的世外桃源。在水流湍急的茶坪河上,矗立著一座美麗的平梁木廊橋

——

姊妹橋。姊妹橋建成之前,此處只有一座狹窄的石板橋,每次遇到雨季山洪暴發,村中經常發生溺水事件。到了清同治十一年

(1873

)

,村裡的望族領銜集資建造了這座造型別致的廊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這座橋由兩座小廊橋組成,巧妙利用河心岩石做橋墩,將整座橋自然地分為兩孔。因為兩座小橋高矮一致、長短相等、形制相同,所以被稱為「姊妹橋」。五福村周圍被青山環抱著,一年四季鬱鬱蔥蔥。






成德橋

——

清代伸臂式木廊橋,

雲南省騰沖縣曲石鄉箐橋村





雖然時值旱季,但龍川江的水量仍然很豐沛,碧如翠玉的水流被江中石頭劃出了一道道白練,似一條條過江蛟龍肆意飛舞、叱吒風雲。霧氣籠罩中,古橋與樹木花草、岩石藤蔓融為一體,營造出仙境般的世界。成德橋坐落於雲南省騰沖縣曲石鄉箐橋村的龍川江畔,自古為南下翻越高黎貢山的過江通道。據史料記載,該橋最早為藤橋,後來為鐵索橋,到了清初方成為一座伸臂式木拱廊橋。與浙閩地區廊橋多用杉木不同,成德橋的主體材料取自當地生長的楸木。該橋橋梁以圓木疊壓固定、梯級支撐、鐵鏈牽拉,創意十分奇妙,建起來省工省材,修起來便利省時,還有很強的抗洪能力,是騰沖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橋。






灞陵橋

——1919

年 伸臂式木拱廊橋 ,甘肅省渭源縣





灞陵橋又名臥橋,位於甘肅省渭源縣城南門外百米的清源河上,原橋建於明洪武年間,當時是一座「既濟行人,復通車馬」的大橋,後被洪水沖毀。清同治末年由左宗棠部屬梅開泰重建。現在的橋是

1919

年仿照蘭州古代的「握橋」改建的。該橋是「絲綢之路」南段交通的重要樞紐,橋兩岸山巒對峙,綠樹成蔭,高聳的橋身似長虹飛架,被譽為「渭水長虹」。古建築專家戴志堅教授評價說:「木拱橋本屬少見,而位於西北地區,更是彌足珍貴

。」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山谷哨聲:原住民的另一種語言。
對於老蘇州而言,不能錯過秋天季節限定的美味!
天津卫嘴子是怎样炼成的?
迷路不是你的錯,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