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年玄燁未必是順治理想的繼位人選!康熙帝對假想敵用後變相折磨

少年玄燁未必是順治理想的繼位人選!康熙帝對假想敵用後變相折磨

向敬之

1

順治十八年正月,年僅二十四歲的世祖福臨染天花崩逝,留下一道著名的罪己詔,羅列「自親政以來,綱紀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謨烈」的十四宗罪,稱他「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始設宦官辦事的「內十三衙門」……幾乎完全否定了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

這道罪己詔,是孝庄文皇后的意思,還是初攝大權的四輔臣的主意,姑且不論。但,它最終是以世祖遺詔的形式公布天下的。詔書最後寫道:「太祖、太宗創垂基業,所關至重。元良儲嗣,不可久虛。朕子玄燁,佟氏妃所生也,岐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勛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天忠盡,保翊沖主,佐理政務,而告中外,咸使聞知。」(《清史稿·世祖本紀二》)

少年玄燁未必是順治理想的繼位人選!康熙帝對假想敵用後變相折磨

《康熙王朝》劇照
玄燁繼位,年僅八歲。而世祖登基,也在沖齡。世祖親政之前,長達七年多為睿親王多爾袞專權攝政,壓制幼主,這道陰影在世祖的內心深處有著不可磨滅的烙印。即便他再改舊制,以非皇族親貴的內大臣為輔臣,輔佐不諳世事的幼主,但他未必對這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勛舊重臣徹底放心!

2

《清史稿·聖祖本紀》開篇,有一句這樣的話:聖祖「六齡,偕兄弟問安,世祖問所欲,皇二子福全言:『願為賢王。』帝曰:『願效法父皇。』世祖異焉。」福全之答,又見於福全本傳:「幼時,世祖問志,對:『願為賢王。』」少年玄燁的回答,雖然被電視劇《康熙王朝》藝術性地採用了,不拘形式,但這是歷史上不虛的真相嗎?

玄燁六歲,時為順治十六年。世祖的兩任皇后,都未生育子嗣,而他最鍾愛的董鄂妃生育了第四子。此子剛出生,世祖即諭告禮部:「本月初七日丑時,朕第一子生,皇貴妃出,應行典禮,爾部即察例速議具奏。」隨後,聲勢浩大地告祭天壇、地壇、太廟、社稷,接受滿朝文武朝賀。《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下卷記載:「帝生第一子之喜,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首輔大臣等,俱上馬匹、緞帛以賀。」同時,大赦天下。這是年輕的世祖即將立儲的徵兆。可惜,此子命薄,無福消受,三月夭折,被追封和碩榮親王,建地宮下葬。這個不幸的孩子,要比玄燁小三歲。就是說,順治帝對皇三子玄燁的愛,遠不及對第四子的疼愛。

董鄂妃雖為皇貴妃,但她在世祖那裡已經享受了皇后的待遇,行禮赦天下,生子即為嫡子。董鄂妃在宮中的尊榮,是公開的,更何況此時的她,不僅受到世祖萬般寵愛,獨冠後宮,而且以賢惠孝養得到了皇太后尊重。雖然她的第一子早夭,但世祖對其恩愛不減,她還是有希望再生皇子的。只要她生育了皇子,不免又被世祖視為嫡子立儲。同時,她在後宮的地位,要高出只是庶妃的玄燁生母佟氏幾個等級。

少年玄燁未必是順治理想的繼位人選!康熙帝對假想敵用後變相折磨倘若在董鄂妃還在世時,玄燁童言無忌地希望成為後繼之君,雖然是六歲少兒的遠大理想,但難免犯了世祖及皇家禮制的奪嫡大忌,少不了招致世祖的厭惡、言官的非議。這樣的說法,只有在他成為皇帝之後,史官們以偉異而書之,以為他從小就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皇帝夢。

即使這個世祖問志的場景真實存在,然先答者該是皇二子福全。受漢文化深層影響的世祖,自然也接受了漢人立嫡立長的禮制觀念。福全年長玄燁一歲,在世祖第一子早殤、尚無嫡子的前提下,他就順序成為了新的長子。而從福全的回答來看,七歲的他已經懂得如何拿捏漢人禮制和宮廷險惡。

福全只想做一個親王,這對於身為皇子的他而言,並不難。但他在前面加了一個「賢」字,足見他的理想很崇高,年紀輕輕就明白了修身處世的大道,難能可貴!康熙六年正月,福全在毫無軍功政績的前提下,在世祖諸子中率先獲破格封裕親王,命與議政。此時還是四輔臣執政時期,十五歲的福全能直接進入議政王序列,自然要有足夠的本事來贏得四輔臣、太皇太后等多方面的認可。

福全與玄燁的生母,都是庶妃。但,福全生母為滿人,長史喀濟海之女。《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八記載:「有何合里次子多濟理之長子喀濟海,原任長史。」何合理,即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禮,原在棟鄂部娶有一妻,歸附努爾哈赤後,娶其長女東果格格,多濟理(多濟禮)便為東果格格所生。按輩分來推算,何和禮為世祖姑父,而福全的生母為何和禮的曾孫女,即世祖娶了姑姑的曾孫女、表兄的孫女,有違倫常,但不可否認寧愨妃身上有皇家血統。而玄燁生母的祖父佟養正(佟養真)本是明朝軍官,在與後金的撫順戰役中失敗後,便和弟弟佟養性投靠了後金,成為開國元勛。崇德七年始分漢軍為八旗,康熙的外祖父佟圖賴被授正藍旗固山額真,但其漢人身份還是存在的。《清史稿·后妃傳一》說:孝康章皇「後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後族抬旗自此始。」也就說是,玄燁繼位之初,其母還為佟氏(「世祖遺詔」中的「佟氏妃」),後被抬旗入滿才換姓為佟佳氏,似與太祖元妃佟佳氏同姓。但,在再次強調滿漢之分、追責世祖崇漢抑滿的關鍵時期,福全與玄燁的生母出身,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

順治帝在臨終前,嫡子無望,而玄燁身上有一半漢人血統,他在被迫自責改變「崇滿抑漢」既定國策時,未必沒有考慮過真正滿人所生的皇子福全作為接班人選。

玄燁的最終勝出,與其挺過了天花有著很大的關聯,讓身染天花的世祖和看到身邊多個親人染痘而死的孝庄太后,看到了一個命硬的皇子。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康熙帝親政後,對二哥雖然尊重,但不重用。康熙十一年,諸王上疏辭去議政職務,康熙帝挽留了旁系的岳樂、傑書,但批准了親兄福全的請求。此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福全的主要任務是照顧祖母孝庄太后。直至康熙二十九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勢力強盛,勾結沙俄,製造分裂,繼偷襲了喀爾喀部之後,又進擾內蒙古烏朱穆秦。三十八歲的福全,在岳樂病故、傑書另有重任的情勢下,才被起用為撫遠大將軍,同時康熙帝安排了十八歲的皇長子胤禔擔任副手。胤禔名曰鍛煉,實為監軍,參與指揮戰事。

少年玄燁未必是順治理想的繼位人選!康熙帝對假想敵用後變相折磨

中年康熙讀書像
此戰為福全人生初戰,經驗不足,加之遭遇了能征慣戰的噶爾丹主力,損失慘重,後不及時進軍,聽信狡猾的噶爾丹的謊言,「坐失事機」,被康熙帝當即命還師京城。福全至京師,隊伍止於朝陽門外,康熙帝援引「貝勒阿敏棄永平,代善使朝鮮,不遵旨行事,英親王以兵噪,皆取口供,今應用其例」,指責福全不遵從命令,自行其事,還讓胤禔出面作證。福全沒有爭辯,獨領全責,流淚說:「我復何言!」。言下之意,胤禔在前軍對福全多有掣肘。王大臣共議福全的錯誤,應奪親王爵位,康熙帝「以擊敗厄魯特功,免奪爵」,但取消議政權,罰俸三年,撤除三佐領。

從此至康熙四十二年病逝,福全在十三年間除在康熙三十五年隨聖祖再征噶爾丹、「四十一年,重修國子監文廟」外,再沒有獨立擔任過重大任務。《清史稿》稱「福全畏遠權勢,上友愛綦篤」,故而死後,康熙帝特命畫工精繪一張像,為他與福全並坐於桐蔭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但是,福全之死,年僅五十,應該是帶著不受重用、長期棄置的心病,抑鬱而卒。

綜觀福全一生,被康熙帝評價最大的成績,當是「裕親王自太皇太后違豫,與朕同處,殊辛苦」。福全所謂願為賢王的志向,僅僅如此。可以看出,他在專權獨斷的弟弟康熙面前,只能韜光養晦,而康熙帝對這個主動讓位、願為賢王的親哥哥,並沒有給太多的機會。即便福全首征噶爾丹失利,但康熙三次御駕親征,並沒有徹底解決準噶爾問題。

康熙帝對福全,一次重任不順後,長期閑置,應該說他對這個曾是帝位潛在競爭者的親哥哥長期設防。而他的假想敵,並不止福全一人。

3

被世祖優遇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留下記載:世祖曾考慮過安親王岳樂作為儲君人選。

據德國人魏特寫的《湯若望傳》記載,世祖發覺自己身染天花之後,一度想把皇位傳給安親王岳樂,徵求湯若望意見。湯若望認為,幼主臨朝固然要影響政局,但帝系的轉移也會引發新的危機,於是力勸世祖把大位留給自己的兒子。世祖染痘而病危,而玄燁染痘而痊癒,成為了湯若望勸立幼主的最大證明。

當然,玄燁繼位,孝庄太后起到了關鍵作用。世祖親政初期即認識了湯若望,孝庄文皇后稱湯若望為義父,故而世祖稱其為「瑪法」(滿語「爺爺」)。湯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順治十年三月被賜名通玄教師,兩年後授通政使,十五年誥封光祿大夫,秩為正一品。一個外來的傳教士,在清朝能官封一品,唯此一例。

順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病逝,極度悲傷的世祖萬念俱焚,來到五台山的清涼寺要出家。最後是孝庄文皇后與湯若望力勸之下,世祖才作罷,帶髮修行,後來回宮。可見,世祖對這個外國人是很聽從的。

岳樂為太祖第七子阿巴泰之子,年長世祖十三歲,是世祖親政之後少壯派領軍人物,順治十二年掌宗人府事,兩年後晉封和碩安親王。岳樂與先輩不同,他是順治朝改革派的代表,全力支持世祖大膽啟用漢人,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產活動。

少年玄燁未必是順治理想的繼位人選!康熙帝對假想敵用後變相折磨

《少年天子》王輝版岳樂
清史大家戴逸說:「岳樂、傑書是皇族,已封安親王、康親王。他們對關外時期的生活和傳統並無留戀之情,而一心要營建統治全中國的宏偉大業。這一新的勢力集團的崛起預示著鰲拜集團的覆滅指日可待。」主要生長在關內的岳樂、傑書們考慮得最多的,是如何借力對天下進行穩妥的政治統治,而不是對更多的漢人繼續推行簡單粗放的武力征服。

順治末年,岳樂以親王之尊,主持議政王大臣會議,決策軍國大政,是清朝最高統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

順治帝屬意岳樂一說,僅見於湯若望的回憶,卻不見於清朝官方史料。難免有湯若望在炫耀大功之嫌,但後來康熙帝親政之後,對岳樂長期棄用後,在平定三藩之亂危急時才不得不重新起用為定遠平寇大將軍,對抗強大的吳三桂主力,扭轉戰局,而在最後臨近決戰掃尾時,下緊急命令將岳樂召回,將軍權交與他人。雖然康熙帝親赴盧溝橋迎接,對岳樂大加褒獎,但並及時讓他重回宗人府掌印。七年後,噶爾丹與喀爾喀部構釁興兵,康熙帝命岳樂與簡親王雅布受命各帶兵丁500人遠赴塞外高原的蘇尼特部駐防。此時的岳樂,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幾個月後,岳樂病逝在軍中。

康熙帝對岳樂,並不是真正的放心,反是對這位幫助自己拿下強敵吳三桂的堂伯父,採取了變相的折磨。當然,岳樂主持議政王大臣會議時,險些夥同鰲拜弄死了老邁的湯若望。這樣的博弈,或是一種帝位競爭成功或失落之後對曾經的對手的殘酷報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袁崇煥首戰重傷清太祖,二戰大敗皇太極,自信被耍誤國百姓食其肉
政治聯姻最荒唐,努爾哈赤一女三嫁,使父親做女婿,變兒子為叔叔
《康熙字典》是傳統文化經典,但未必是金科玉律
僅憑十三副遺甲起兵,為何努爾哈赤敢向擁兵百萬的大明朝發起挑戰
雍正重病近兩年不愈,與其說縱慾傷身,不如說多種隱痛諱疾亂求醫

TAG:以禮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有一種酷刑,呂后和武則天都對自己的情敵用過,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