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裡的珍妃井就是珍妃溺死的井嗎?

故宮裡的珍妃井就是珍妃溺死的井嗎?

是的,貼個圖更直觀一點兒,珍妃井就在貞順門那裡,已經快到故宮的東北把角兒了。當時珍妃被禁足是在景祺閣里的一間小院兒(正對頤和軒),慈禧見珍妃也是專程來到頤和軒以後派太監去提人的,一言不合後也是讓太監直接連拽帶推扔到井裡去的,自然距離也不會太遠,周圍只有這一口井比較符合這個路線。

宮女談往錄里有一段老宮女轉述的崔玉貴口述殺珍妃全過程,雖然轉了不少道彎兒,但比大多數傳說看著稍微真一些。在這裡也引用一下做個註腳吧。

宮女談往錄里有一段老宮女轉述的崔玉貴口述殺珍妃全過程,雖然轉了不少道彎兒,但比大多數傳說看著稍微真一些

「『景祺閣北頭有一個單獨的小院,名東北三所,正門一直關著。上邊有內務府的十字封條,人進出走西邊的腰子門。我們去的時候,門也關著,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我們敲開了門,告訴守門的一個老太監,請珍小主接旨。

「『這裡就是所謂的冷宮。我是第一次到這裡來,也是這輩子最末一回。後來我跟多年的老太監打聽,東北三所和南三所,這都是明朝奶母養老的地方。奶母有了功,老了,不忍打發出去,就在這些地方住,並不荒涼。珍妃住北房三間最西頭的屋子,屋門由外倒鎖著,窗戶有一扇是活的,吃飯、洗臉都是由下人從窗戶遞進去,同下人不許交談。沒人交談,這是最苦悶的事。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飯。一天有兩次倒馬桶。由兩個老太監輪流監視,這兩個老太監無疑都是老太后的人。最苦的是遇到節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監還要奉旨申斥,這是由老太監代表老太后,列數珍妃的罪過,指著鼻子、臉申斥,讓珍妃跪在地下敬聽,指定申斥是在吃午飯的時間舉行。申斥完了以後,珍妃必須向上叩首謝恩。這是最嚴厲的家法了。別人都在愉快地過節日,而她卻在受折磨。試想,在吃飯以前,跪著聽完申斥,還要磕頭謝恩,這能吃得下飯嗎?珍妃在接旨以前,是不願意蓬頭垢面見我們的,必須給她留下一段梳理工夫。由東北三所出來,經一段路才能到頤和軒。我在前邊引路,王德環在後邊伺候。我們伺候主子向例不許走甬路中間,一前一後在甬路旁邊走。小主一個人走在甬路中間,一張清水臉兒,頭上兩把頭摘去了兩邊的絡子,淡青色的綢子長旗袍,腳底下是普通的墨綠色的緞鞋(不許穿蓮花底),這是一幅戴罪的妃嬪的裝束。她始終一言不發,大概她也很清楚,等待她的不會是什麼幸運的事

「『到了頤和軒,老太后已經端坐在那裡了。我進前請跪安復旨,說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頤和軒里一個侍女也沒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個人坐在那裡,我很奇怪。

「『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這時屋子靜得掉地下一根針都能聽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當地說:「洋人要打進城裡來了。外頭亂糟糟,誰也保不定怎麼樣,萬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話說得很堅決。老太后下巴揚著,眼連瞧也不瞧珍妃,靜等回話。

「『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

「『太后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珍妃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就這幾句話戳了老太后的心窩子了,老太后馬上把臉一翻,大聲呵斥說:「你死在臨頭,還敢胡說。」

「『珍妃說:「我沒有應死的罪!」

「『老太后說:「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

「『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

「『太后說:「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裡頭去。來人哪!」

「『就這樣,我和王德環一起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貞順門內的井裡。珍妃自始至終嚷著要見皇上!最後大聲喊:「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我敢說,這是老太后深思熟慮要除掉珍妃,並不是在逃跑前,心慌意亂,匆匆忙忙,一生氣,下令把她推下井的。

「『我不會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經歷的最慘的一段往事。回想過去,很佩服25歲的珍妃,說出話來比刀子都鋒利,死在臨頭,一點也不打顫——「我罪不該死!」「皇上沒讓我死!」「你們愛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應該跑!」——這三句話說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只能耍蠻。在冷宮裡待了三年之久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真是了不起。

「『你們知道,我是提前由西安回來的。把老太后迎回宮裡來,不到三天,老太后就把我攆出宮來了。老太后說,她當時並沒有把珍妃推到井裡的心,只在氣頭上說,不聽話就把她扔到井裡去,是崔玉貴逞能硬把珍妃扔下去的,所以看見崔就生氣、傷心。因此她把我硬攆出宮來。後來桂公爺說,哪個廟裡沒有屈死鬼呢!聽了這話,我還能說什麼呢?自從西安回來後,老太后對洋人就變了脾氣了,不是當初見了洋人,讓洋人硬磕頭的時候了,而是學會了見了洋人的公使夫人笑著臉,拉拉手了。把珍妃推到井裡的事,洋人是都知道的,為了轉轉面子,就將罪扣在我的頭上了。這就是老太后虧心的地方。說她虧心並沒有說她對我狠心,到底還留我一條小命,如果要拿我抵償,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想起來,我也後怕。自從離開宮以後,再也不敢沾宮的邊,我怕把小命搭上。聽桂公爺說,攆我出宮,是榮壽公主給出的主意,這個主更不好惹。』崔玉貴的話就說到這兒。

「在逃亡的路上,我看到了光緒,眼睛像死羊一樣,獃獃的。」

聽完了老宮女敘說珍妃遇害的事,不禁使我低頭長嘆。珍妃所以在冷宮裡忍辱等了三年,無非是盼望光緒好起來,自己也跟著好起來,「但願天家千萬歲,此身何必恨長門」,只求光緒能好,在冷宮裡忍幾年也算不了什麼!當雙方困難時期,彼此隔離,「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她和光緒的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在老太后那樣的兇狠壓迫下,光緒又怎能好起來呢?只能喟嘆「朕還不如漢獻帝」罷了(光緒在瀛台被困時,看《三國演義》自己嗟嘆的話)。做了30年的皇帝,連自己唯一知心的女人都庇護不了,「噤若寒蟬」,死了愛妃問都不敢問一聲,也真讓人可憐了。過去唐朝李商隱曾譏諷唐明皇說:「可憐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玄宗當了40多年的皇上,到後來被迫在馬嵬坡讓楊玉環自縊身亡,還不如莫愁嫁到盧家能夠白頭偕老。這雖與光緒的性質完全不同,但可以說是殊途同歸吧!遙想當年,「小喬初嫁了」,到光緒身邊,備受恩寵,也曾經發過這樣的痴問:「皇上這樣地對待我,不怕別人猜忌我嗎?」光緒很自負地說:「我是皇上,誰又敢把你怎麼樣呢?」(見德齡《光緒秘記》)單純的光緒把一切估計得太簡單了,這正像搞戊戌變法一樣,對政局的估計太簡單,可憐只落得在逃亡路上用紙畫個大烏龜,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粘在牆上,以筷子當箭,射上幾箭,然後取下剪碎以泄忿罷了。堂堂天子,萬般無奈。(見吳永《庚子西狩叢談》)我們對清代宮廷的事,不可能十分了了,珍妃井但大致可以推想得出來:當時宮裡后妃論聰明才智,有政治頭腦的,可以說非珍妃莫屬了,將來寵擅六宮,是絕對無疑的。但與老太后政見不合,留下此人,終成禍患,一有機會非置之死地不可。俗話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預先砍去光緒的左右手,免得慈悲生禍患,到將來樹葉落在樹底下,後悔也就來不及了。老太后對這件事是預謀已久的。我贊成崔玉貴的話,「絕不是臨跑前倉促之間的舉動」。如果說因為珍妃年輕貌美,怕招惹是非,丟了皇家的體面,那麼慶親王的女兒四格格,比珍妃還年輕,也是出名的漂亮,也可以說是金枝玉葉吧,為什麼帶著她跑到西安呢?前後一對比,老太后的心事是昭然若揭的。過去看小說,看到宋太祖這樣的一段事:大將曹彬奉命兵伐江南,江南小朝廷李煜趕緊派使臣來問原因,並說:「我們沒有禮貌不周的地方呀,為什麼興兵討伐我們呢?」趙匡胤很直率地說:「大丈夫榻旁豈容他人鼾睡。」(《宋史》、《新五代史》記李煜遣使奉表求朝廷緩師,宋廷「不報」「不答」)這大概就是珍妃致死的原因吧!——歷史是容許人聯想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珍妃利用光緒幹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讓光緒皇帝都看不過去了
光緒皇帝遇害之謎: 為什麼慈禧成為最大嫌疑人?
慈禧曾對光緒干過這三件事,別說皇帝的尊嚴,男人的臉都丟光了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