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二個百年目標可期 只要實際人均GDP每年增長3.64%

第二個百年目標可期 只要實際人均GDP每年增長3.64%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姚洋】

「兩個百年」是我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制定的宏偉目標。從目前來看,2020年的小康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2049年的第二個百年目標也是可期的。

為激發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激情,需要把第二個百年目標更加具體化;同時,由於從現在到2049年還有33年的時間,制定一個中期目標也是必要的。

本文著重研究第二個百年目標及其中期目標中我國人均收入和經濟佔世界的比例問題,並簡略討論一下實現這兩個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第二個百年目標

我國自2003年進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之後,人均GDP穩步提高。到2015年,按即期匯率計算,我國的人均GDP達到8028美元,世界排名第75位;按2011年PPP計算,我國的人均GDP達到13572美元,世界排名第80位。

二戰之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區間(即從中低收入行列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地區)用時在50年左右。以此作為參照,我國的第二個百年目標應該確定為:完成從中等收入國家到高收入國家的轉型,成為高收入強國。

國際上關於高收入的定義存在爭議,但一般以達到美國人均收入的45%為界限。到2015年,按即期匯率計算,只有30個國家(地區)能夠達到這個指標;按可比價格計算,也只有50個國家(地區)能夠達到這個指標。這些國家(地區)主要是OECD國家和少數中東產油國。

按可比價格計算,我國2015年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5.7%,要保證到2049年達到美國的45%,2016-2049年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必須超過美國的1.64個百分點。

美國的長期實際增長速度為2%左右,這意味著,只要我國的實際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64%,就可以實現成為高收入國家的目標。這個增長速度是可期的。

假設從2016年到2049年我國的人均GDP增長速度勻速收斂到美國的水平,即2%,則2016-2049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為4.28%,遠高於趕超所需的3.64%。

按匯率計算,我國2015年的人均GDP是美國的14.3%,要保證到2049年達到美國的45%,2016-2049年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必須超過美國的3.4個百分點。

美國的長期實際增長速度為2%左右,通脹率不超過2%,這意味著,只要我國的人均名義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4%,就可以實現成為高收入國家的目標。

這樣,只要2016-2049年之間我國的國內通脹率 + 對美元升值速度超過3.12%(3.12% + 實際增長率4.28% = 7.4%),到2049年我國的名義人均GDP就可以超過美國的45%。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告訴我們,隨著我國的人均收入縮小和美國的差距,人民幣就必然要實現對美元的實際升值(即要麼發生名義匯率升值,要麼發生國內物價上漲),而人民幣自1994年以來的年均實際升值速度超過4%,遠大於趕超所需的3.12%。

到2049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即恢復到我國的歷史最高水平(1830年左右),人均收入接近世界平均收入的兩倍。此外,我國還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科技強國,科技力量和科技產出將僅次於美國;我國將不斷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如日本今天一樣。

上述目標是可期的,原因在於,到目前為止,我國做得比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區間的國家(地區)做得更好

比如,我國擁有巨大的儲蓄總量我國的科技人員數世界第一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超過2%,到2020年將達到2.5%,把大多數發達國家甩在後面;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互聯網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製造業水平不斷提高,在中等技術領域已經佔據優勢,智能製造基本實現和美國、日本齊頭並進。儘管我國的人口將不斷老化,但它的負面影響完全可以被智能製造所彌補。

中期目標

中期目標的時間節點可以定為2035年,目標是成為中等收入強國。考慮到收入增長速度的下降,為後半段騰出從容發展的空間,收入目標可以確定為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37.5%,即達到目前中高收入國家的水平(如東歐國家的水平)。

如果2016-2035年間我國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美國的1.88個百分點,或人均名義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美國的4.82個百分點,這個目標就可以實現。根據上面的分析,這兩個增長速度都是可期的。

如果能夠實現中期目標,則2036-2049年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就變得較為容易。就收入增長而言,只要我國人均實際或名義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美國的1.30個百分點,則第二個百年的收入目標就可以實現。

在收入之外,中等收入強國目標還應包括(但不限於):研發投入總量趕上美國;普及12年義務教育;成為製造業強國,在智能製造和互聯網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實現全民社保及其全國統籌;城市化水平達到75%,基本消除城鄉差距;縮小地區差距,中西部的人均收入達到東部的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GDP的60-70%(目前多數地區只有40%左右)

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和中期目標面臨的挑戰

學術界和政策界對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討論,在此不再重複。本文只著重談兩個挑戰。

其一是人口老齡化。許多人認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最大挑戰是導致勞動力緊缺。但是,在智能化生產的大潮之下,勞動力將不斷被替代;我國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臨的將不是勞動力不足,而是勞動力過剩,特別是低教育水平人群的勞動力供給過剩。

老齡化帶來的衝擊將主要在國內需求和養老及醫療保障方面。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老齡人口的消費比較低,這就是為什麼安倍經濟學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日本的政府負債已經超過GDP的250%,且仍然在增長,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老化。

應對老齡化大潮,我國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以「小步快跑」的形式延遲退休年齡;坐實並逐步提高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比例,建立退休金共同基金,接納個人賬戶的投資;加大對教育、特別是不發達地區教育的投入;消除不必要的管制,鼓勵競爭,從而降低國內價格水平;降低關稅、取消進口環節的增值稅、降低或取消進口環節消費稅,以此降低國內價格,促進國內消費。

最後一點是許多人所忽視的。我國正在經歷從生產大國到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並重的轉型期,但是,由於進口消費品的稅收太高並推高國內物價,民眾的國內消費無法得到滿足,只能到國外去實現。要實現消費轉型,開放市場勢在必行。另一方面,如果我國想成為世界的領袖,就必須向美國學習,向全世界開放市場。在國際上,我國的崛起以出口為先導,事實上並不是發展中國家的福音,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工業被我國的產品所摧毀。

目前,我國支持發展中國家主要靠援助,但這種做法是事倍功半的;更好的做法是向發展中國家敞開市場,讓他們把產品銷到中國來。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我國和發達國家之間的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美國的精英們普遍認為,中美之間的關係是不對等的,因為美國的市場是開放的,而中國的市場是封閉的。

我國目前的關稅政策基本上是損人不利己的——對外限制了其它國家對華的消費品出口,對內降低了民眾的獲得感。在奔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路上,我國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其二是地區間的平衡發展。我國過去二十多年的增長基本上發生在沿海地區,廣大的內陸地區的發展比較緩。但是,巨大的地區差距也是我國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潛力所在。

從許多方面來看,特別是在城市化率和產業結構方面,內陸地區的發展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沿海地區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水平,因而它們將有比沿海地區多15年左右的高速增長時間。

沿海地區的增長必然減速,要保持我國經濟整體的較高速度的增長,大力開發內陸地區是必要的。

在未來的二十年里,我國應該把重點轉移到內陸地區的發展上來,主要措施包括但不限於:提出一個「內陸騰飛」計劃,出台鼓勵產業內移的政策措施;打造內陸地區的中心城市群,如武漢-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西安-咸陽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遼東半島城市群等;加快中西部地區的人口城市化進程;等等。

另一方面,內陸地區不應過多強調發展高科技產業,而是要虛心接受沿海產業的轉移,這對於三、四線城市尤為重要

再者,國家層面不應過多強調「走出去」;「一帶一路」應限於一個地緣政治戰略,而不應作為一個經濟戰略來實施。事實上,就金額而言,民間對外投資主要流向了發達國家,目的是獲取技術和市場。這是一個理性的選擇,也為中國的經濟趕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今年迄今中資對美併購降八成 美對外來投資審查趨嚴
為打壓中企 韓國內存巨頭要降價了
iPhoneX黃牛價暴跌,比官網還低200元?
《魔獸世界》新資料片:聯盟和部落又打起來了!
上海藝術節戲曲論壇:中國文化走出去,不能為迎合外國人丟了本性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