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的虛靜韻味

書法的虛靜韻味

書法的虛靜韻味


書法中的「虛」,泛指其境界的高遠、空靈;書法中的「靜」,謂之其意境的儒雅、安謐。

對於書法而言,靜謐的觀點和靈動的生命張力,是書法藝術兩元的融合。自魏晉以來,我國的藝術深受老莊、釋家思想的熏陶和影響,形成了「虛靜」之美的鮮活之魂。

莊子曰:「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共波。」靜默為禪,空靈如水,揭示了中國文人特有的心靈空間。禪宗視自然界萬物為幻象,釋家卻在空山落葉的寂寞中打禪入靜。這種心境在滾滾紅塵中嵌入藝術的心靈石壁,豁顯其自然、安和與靜謐。晚唐詩人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說:「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宋代畫家米友仁也曾深有感觸地說過這樣的話:「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其流蕩。」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則說:「欲作草書,必先釋智遺形,以至於超鴻蒙、混希夷,然後下筆。」他還說:「正書居靜以治動,草書居動以治靜。」他深刻而生動地闡述了書藝中靜動之美的哲學辯證關係,為書家指明了一條動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只要書家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恣意揮灑,形其自然。

筆者認為,行草書是動態書體,但它那靈動的點畫、線條,那磅礴的氣韻,那縱橫馳騁的態勢,可把觀賞者帶入寧靜的湖泊,帶入靜謐的空間沃野,帶入一種落葉無聲的世界中去,咀嚼虛與靜的書法藝術的橄欖。

書法一要字法、筆法、章法,二要修養、學養。書境是心境的藝術體現,只有好的心境才能有好的書境。假如心境不佳、學養低俗、心事沉沉,肯定創作不出幽雅、清寧、脫俗、剛勁、飄逸的書法佳作來。

書家在創作任何一幅作品時,要熟知詩詞歌賦的內涵,充滿激越高昂的情感,將其意蘊貫穿於書法的線條中,就能淋漓盡致地、生動地、剛柔並濟地力透紙背,具有音樂韻律之美、靜虛空靈之美、神采飛揚之美。

掌握書法作品中的虛與靜,非一日之功,一定要在臨帖中思索、在出帖中感悟、在創作中出新。只有日積月累、探其規律、博採眾長,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才能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虛實的平靜與安寧,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找到書法的唯美與韻味。

書法的虛靜韻味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高研班研習書法的課程中,書法家洪亮曾就書法中的虛與靜作了深刻的剖析。我深有同感。他說,線條是追逐情感的運動,要用筆含筋裹骨,挺勁律動,「三法」即字法、筆法、章法合一,氣韻律美。因之,在動筆之前,要在鬧中取靜,虛靜兼修,氣韻貫通。

從某種意義上說,書法是生命精神外化的一種形態,是書家駕馭筆墨力量的一種展示。古人說,「下筆用力,肌膚之麗」,「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故,書法是力的藝術,以線立骨,以線傳情,以虛掩實,以靜示動。這種力是含蓄的力、內斂的力。這樣,書法才能彰顯美感、流暢,達到「幽思人於亮間,逸氣彌於字內」的最高境界。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書法飽滿行氣?
祝允明如何抨擊「書奴」之說?
2017年春節「萬福送萬家」送福使者名單,誠邀你來送福!
大爺地書《蘭亭序》,完勝某些名家!

TAG:書法易 |

您可能感興趣

韻味才是書法的精氣神所在
此人是林青霞「唯一的偶像」,其書法頗有弘一法師的韻味,蔣勛畫作、書法欣賞
黃庭堅小行楷書法墨跡欣賞《自書詩卷》,很有韻味
女書家趙慧琳,書法以行草見長,作品古拙率意韻味淳厚!
從容嫻雅、禪書韻味:宋拓本《郁孤台法帖》之黃庭堅草書欣賞
筆墨揮灑 韻味獨出——丁讓書法作品展
米芾此帖,頗得「二王」書法韻味
周慧珺、啟功、孫曉雲等書法名家寫蘭亭序,不同字體,各具韻味!
書畫家王建華:品味雪域風情,欣賞獨具韻味的高原景色
女書家吳苓,書作有師法傳統的筆墨韻味,又有不落窠臼的個性美感
「清初三布衣」姜宸英,書法真有王獻之的韻味
女書家吳苓,書作有師法傳統的筆墨韻味,多不落窠臼的個性美感
書畫家王建華:感悟水墨真諦,品味大海韻味
徽派文化韻味濃郁的中式書吧設計
此小楷書法作品:歐體結構,顏體韻味,被譽「楷書中的蘭亭序」
觀李觀洲書法,賞顏筋柳骨韻味
傳統 韻味!
明清傢具里的韻味
白蕉行書《陶淵明詩手卷》,氣息清新,韻味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