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遷都北京,竟是朱棣辦了兩件蠢事之後的無奈之舉?

明朝遷都北京,竟是朱棣辦了兩件蠢事之後的無奈之舉?


明朝遷都北京,竟是朱棣辦了兩件蠢事之後的無奈之舉?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大明王朝三個世紀,光榮屈辱都不少,但一件閃光精神舉世公認:堅強不屈。最出名的是一句熱血宣言:天子守國門。濃縮的正是大明朝一件震撼六百年的鐵血大事:定都北京!


自從明朝永樂大帝朱棣遷都北京起,歷代大明天子,態度也清一色: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做守住大明的勇士,彷彿健壯的臂膀,護住華夏文明,哪怕大廈將傾的前夜,明末崇禎帝,依然拒絕苟且逃生的機會,淡然走到煤山頂上,以慷慨的殉難,結束守護者的使命。


如此擔當,比比後面一個朝代就知道:瞧見幾千個洋兵打來,立刻就毫不猶豫躍馬駕車,撒丫子扔下京城開溜。太后跑的比皇上快,皇上跑的比官快,官跑的比兵快,兵跑的比老百姓快。直叫人感慨一聲:都拿北京當首都,做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明朝遷都北京,竟是朱棣辦了兩件蠢事之後的無奈之舉?


但熱血澎湃的尊重過後,待到頭腦冷靜下來,一個觀點也刺耳:曾締造強盛文治武功輝煌的超級大國明王朝,之所以會意外淪亡,就是遷都北京惹的禍。


一:遷都北京,一場為明朝滅亡的挖坑之旅?


遷都北京的正面效果,堪稱立竿見影,大明加強對草原的控制,以北京為核心組建邊軍。哪怕到晚明,精銳明朝邊軍,依然曾和滿洲八旗殺到山川失色。遷居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部,清代萬里歸國後,第一件事就是出示明朝冊封印信:早在大明起,我心就已是中國心。


但為什麼大明最後還痛失江山呢?打個比方就知道。首都是心臟,出亂子更像火藥桶爆炸。定在北京,就好比把火藥桶擺在陣地前沿,萬一守不住呢?

腦補崇禎的困局,一邊清朝八旗如狂風,一邊李自成農民軍如烈火,北京成了夾心餅乾,在甲申國難里被無情擠碎。好比強壯的人心臟被捅了一刀,再壯徹底沒命。確實遷都惹的禍。


而更悲慘的後果,則是經濟層面。


明末為什麼內外交困?北方災區百姓窮得吃泥土,士兵們流血拚命還欠工資,崇禎皇帝龍袍都是補丁打補丁,與其說被打死,不如說窮死。


可窮死的大明朝,東南卻富得流油,江南士大夫宅院比皇族豪氣。老百姓吃穿娛樂也是各種奢靡,《皇明疏鈔》統計:南方城市一年喝掉的酒,相當於百萬石米麥,夠十萬大軍吃三個月。他們少喝兩口酒,崇禎抗清滅李自成的錢糧就有了。


但最雷的情景就在這:富得流油的東南,常年和明朝頂牛,拖欠賦稅都成了常事。東南背景的官員平時黨爭,清軍入關後更組團叛變。為什麼會這樣?就是遷都之後,大明朝對東南控制力越發弱,北京還沒淪陷,國家卻已瀕臨脫節。說來,還是遷都的後果。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大明遷都是錯誤呢?不妨先掰扯下:大明開國,為什麼先定都南京。



明朝遷都北京,竟是朱棣辦了兩件蠢事之後的無奈之舉?



二:南京,最無奈的選擇

大明朝1368年開國,當時首都還是南京,為什麼選在哪裡,最重要原因三個字:錢鬧的!


明朝開國,堪稱最差錢,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時,仗還在打,天下更殘破,揚州只剩十八戶人家,好些縣因為人口稀缺,不得不合并。所以比起漢唐休養生息,明朝採取了最直接辦法:國家砸錢重建,全國農民發種子耕牛,堤壩河道就修了五萬多。辦法是豪氣,可錢呢?


定都南京,好處就在這,控制最富的江南地區,單獨設高賦稅,別的地方每畝三升田賦,蘇州卻得三斗。後世爭議多,當時真造血,給重建的明朝補足了血,撐起了拔地而起的風光。


但在這裡建都的弊端,朱元璋葉門清,以他自己話說「折數不久」,也考慮過遷都,備選過汴梁長安北京,但北京是最次要選項,熱門的是長安,派太子朱標實地考察,可正糾結要不要遷,朱標卻過世了。這下年邁的朱元璋心灰意冷,徹底斷了念頭。


等到朱元璋駕崩,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兒子朱棣造了反。南京的毛病一下暴露:華北良好交通條件,令坐鎮北京的朱棣發揮騎兵優勢,霸氣秒殺了南京。可等朱棣變成永樂大帝,深情回顧成功過程,也自然冒冷汗:南京保險嗎?


既然不保險,當然也要遷,但為什麼這次是北京呢?因為朱棣登基,辦了兩件傻事後,就必須遷都北京了。遷了可能挖坑,不遷?死的更快!



明朝遷都北京,竟是朱棣辦了兩件蠢事之後的無奈之舉?



三:兩個傻事,必須北京!


朱棣的第一個傻事,就是登基後大手一揮,把戰略要地大寧賞給了為他出力極多蒙古朵顏三衛。這樣朵顏三衛的地盤,從此橫亘遼瀋宣府以北三千里,只要作亂,不但燕雲要地觸手可及,遼東與中原聯繫也將被切斷。真是開了恐怖天窗!


比這開天窗還恐怖的,是朱棣接下來這件事:五王內遷!本來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國防設計里,既然南京不保險,那就強化邊防,長城以北五位藩王掌握重兵鎮守,好比牢固圍牆,把整個邊境鎮太平。以明朝中期兵部尚書馬文升的讚歎說:胡虜遠遁,邊防寧謐。


可這個好設計,雖說能鎮住邊陲,也容易培養下一個朱棣。為了不讓有人翻版自己,朱棣大手一揮:大寧的寧王,開原的韓王,宣府的谷王,瀋陽的沈王,廣寧的遼王,全數搬到內地。而且不止人走,嫡系軍隊也重新整編,一搬全搬空。這就好比拆光圍牆,邊防怎麼辦?


所以看地圖就明白,想補救這個天窗窟窿,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北京防務。而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朱棣更強力到徹底:遷都!建軍事重地哪夠?必須重建國家操縱系統。



明朝遷都北京,竟是朱棣辦了兩件蠢事之後的無奈之舉?



於是,本著這一目標,大明開國一個空前工程上馬了,營造北京!先後調用的工匠,就有三十多萬,民夫更多達百萬,單營造宮殿所需要的木材,都要全數從四川山林採集,每一根木頭運到北京,就是龐大的人力消耗。粉刷需要的塗料,每一斤塗料,就更需要一萬六千貫錢的採購費。如此規模宏大的北京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正式完工,更堪稱中國古代工程史奇蹟!


而這個強大工程,最方便之處,還是它的運轉模式,明朝遷都北京,但南京依然是陪都,保有完備中央機構,好比備用系統,南京北京之間,更有京杭大運河連接,確保成功運轉。正如明朝名臣邱浚讚歎:用南京之財富,會西北之戎馬,無敵於天下。明朝曾經的強大,正是這樣運轉出來的。


可是這看似強大的系統,真正斷了血,卻也是白搭。自明朝中期起,當明朝財政體制越發脫節後,定都北京的弊病,也就徹底放大,再好的系統,沒錢也轉不動。以這個意義說,不管遷到哪裡去,根子上沒有改變的明朝,還是難免滅亡的悲劇。與時俱進,任何一個年代,任何國家的興衰,都是至理名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這個112歲去世的老人,就是中國近代史一個不老的傳說
歷史上的今天:一個「無能」大臣出生,多年後再造明朝盛世
他從小遲鈍,後來卻為其祖國洗雪半世紀恥辱
愛美人不愛江山,且看這位皇帝荒淫無度的生活
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魚雷的將軍,卻差點因魚雷丟掉性命

TAG:歷史派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遷都北京 竟然是因為朱棣辦了兩件蠢事
明十三陵里,為何除了朱棣之外,都沒有碑文?酒色和仙或許是原因
他是明朝朱棣的臣子,後來背叛明朝,卻在異地當了國王
朱棣篡位成功後,立刻下令囚禁後宮宮女,之後做的事被罵豬狗不如
明朝駙馬上朝時落水淹死,幕後真兇無人敢惹,竟然是朱棣
朱棣篡位成功後,立刻下令囚禁後宮宮女,之後所做的事被罵不是人
滿清入關後,無意中找到朱棣一道聖旨,終於明白明朝為何如此硬氣
朱棣當上皇帝後,為何沒有殺姚廣孝?
明朝最牛的戰神,被朱元璋處死後,朱棣狂笑不已:我必當皇帝!
因一己之過,明成祖朱棣竟將其株連十族,他是?
朱棣辦了一件事,讓自己十分後悔,和劉伯溫有關
朱棣本身就是蕃王,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後,是如何解決蕃王問題的?
若是朱棣控制朵顏三衛,效仿沙俄和哥薩克,明朝後期又何至於此!
此人是朱棣的「法寶」,如果崇禎皇帝也有他,明朝或許就不會滅亡
朱棣圈禁明朝建文帝之子五十年,被放出後連馬都不認得
郢王妃之死,是因為朱元璋的殘酷,還是因為朱棣的霸道?
明朝爭議最大的皇帝:不是朱元璋,也不是朱棣,而是此人
歷史上至今為謎的失蹤案:明建文帝被皇叔朱棣奪權後究竟去哪了?
郭沫若提議挖了朱棣的陵墓,考古挖掘三天之後,結果被迫匆忙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