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研究重拾月球由多次撞擊形成假說

新研究重拾月球由多次撞擊形成假說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儘管有了長足進步,但大量謎團仍困擾科學界,比如地球邊上的月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月球起源的假說有多種,其中一個主流觀點認為,它形成於一次地球與一個火星般大小的天體撞擊所產生的碎片。但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發表報告說,月球可能是由一系列撞擊形成的,而非一次巨大的碰撞。這解釋了月球為什麼看起來主要由類似地球的物質組成,而不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物質的混合體。


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學者領銜的團隊,利用數據模型模擬了眾多體積並不屬於巨型級別的較大行星撞擊原始地球的狀況。這一模擬過程中,撞擊產生了碎屑盤,其中許多都主要由地球物質而非撞擊天體物質組成。每次撞擊後,碎屑盤會吸積成一顆小衛星。



新研究重拾月球由多次撞擊形成假說


研究人員認為,地球可能曾經有許多衛星,地球受撞擊形成一個衛星時,可能另一個衛星已經存在。地球的潮汐力會將衛星「向外推」,不同衛星之間的引力作用又讓它們改變軌道、撞擊甚至聚合。大約要20次能形成衛星的撞擊,才會最終「組裝」成一個月球。月球的成長可能耗時數百萬年,而非地質學意義上的一瞬間。


事實上,類似的觀點此前就有人提出過,但新研究給出了一個更具體的解釋。在配發的新聞與評論文章中,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學者加雷思·柯林斯說,這項研究「復興了」迄今為止被大多數人摒棄的一種假說,即一系列較小且更為頻繁的撞擊、而非一次巨大碰撞形成了月球。


來源:新華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歐洲南方天文台加入「突破攝星計劃」
大腦漣漪讓記憶永恆
科學家揭示神秘「恆星眨眼」現象 行星殘骸環繞所致
1月12日金星東大距 公眾可賞「鑽石級」金星
客機目擊大風逼退北京霧霾奇觀

TAG:科學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月球形成新推論 地球遭多次撞擊結果
最新數據揭示月球大型多環盆地成因:或因天體撞擊月面形成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美用首次核試樣本驗證月球成因
月球形成之謎:月球的形成是天體大碰撞?
月球大型多環盆地成因:或因天體撞擊月面形成
重返月球至關重要
揭秘!月球形成的原因天體撞擊地球
月球兩面為何不一樣?月球形成之謎被破解
天體撞擊形成月球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劇烈
回歸起點——重新觀測了解身邊的月球
追尋月球的起源 揭秘月球是怎樣形成的
假如月球被毀
月球起源之谜 或形成于地球碎片云重构
對月球岩石的研究證實了月球的形成理論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新研究將挑戰傳統認知
月球起源之爭,月球不一樣的形成方式
「大碰撞理論」遭質疑,月球起源再次成謎
厲害了!人類或明年重返月球表面
俄羅斯科學家計劃摧毀月球一事引起人類深思:沒了月球,地球將成第二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