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少年得志,位列朝廷重臣,死後卻不知墓歸何處!

他,少年得志,位列朝廷重臣,死後卻不知墓歸何處!

發現佛山


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


明朝閣老方獻夫小傳

佛山歷史上名人薈萃,明朝,南海出了三位朝廷重臣,梁儲、霍韜和方獻夫。


方獻夫(1485~1544年)


明朝廣東南海人,原籍莆田縣(今福建莆田市)。根據乾隆《廣東通志》中的《方獻夫傳》記載,方獻夫是遺腹子,自幼勤苦力學,不異寒暑,天聰勝人,弘治甲子魁於鄉,乙丑20歲進士,翰林庶吉士選榮歸。同年第一次上京,官吏部歷驗封文選諸司,主事員外郎皆稱職,發表關於「皇位繼承」的理論被認為正確,從進士學位的七品官提升為五品官之職。


在講究儒家的古代,仕與隱、進與退、出與處總是橫亘於歷代士人面前不可迴避的問題。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就曾述:「是進亦憂,退亦憂。」明朝南海縣有深諳進退之道的方獻夫,他既曾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被尊稱為「方閣老」,亦能隱居西樵山,修石泉書院廣播學問,三進三退、三起三落之間,體現了古代士人們從時順勢、能屈能伸的安身立命之智。

然而這位三朝名臣最終逃不過歷史的大浪淘沙,其命運在複雜的時代中起伏顛簸,屢屢遭遇尷尬。正所謂「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進退之道,盡在風雨之中,或許這就是方獻夫的人生寫照。


01


出,他為明朝閣老


方獻夫少年得志,二十齣頭入北京翰林院,即將大展拳腳之際,從家鄉傳來噩耗,方母黃氏去世,方獻夫乃孝子,母親去世給他帶來沉重打擊。根據中國傳統習俗,父母去世,要在鄉梓守孝三年,方獻夫立即向朝廷請假回籍奔喪,在此後三年,方獻夫懷著一腔報效國家的熱切願望在家守喪三年。


明正德四年(1509年),25歲的方獻夫終喪起複,授禮部祠祭司主事,兩年後升至驗封司員外郎,轉文選。就在這時,方獻夫迎來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事件——受學於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王陽明,方獻夫的為官之道,多受其影響。

然時運不濟,同年冬天,方獻夫告病歸西樵,直至嘉靖元年(1522年),三十八歲的方獻夫才又一次出仕,此次進出,他捲入了明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中。


是時,新帝嘉靖帝與以楊廷和、毛澄為首的舊臣們就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新帝與廷臣勢成水火。


方獻夫不顧位卑職微,兩次上疏,提倡「聖人制禮本緣人情」,力倡嘉靖帝應「繼統不繼嗣」。其後,方獻夫與張璁、桂萼、霍韜等人因議禮驟貴,共同編纂《明倫大典》,定議禮諸臣之罪,全面奠定嘉靖帝一方在「大禮議」中的勝利。此事之後,方獻夫得到嘉靖帝的信任,官路通暢。任禮部、吏部兩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掌官吏選授封勛大權。


然而在朝廷浮沉並非易事,再加上經歷一場以內閣為中心的激烈政治鬥爭,方獻夫早已厭倦了官場上的詭譎。嘉靖九年(1530年),四十六歲的方獻夫多次請辭,最終歸隱故土。


清靜日子不過一年,嘉靖十年秋,皇上又召方獻夫回朝,他上疏推辭。當皇帝派人帶著手詔到南海老家傳他時,他甚至逃入西樵山稱病。後詔書再下,謂將任別職時他才答應赴任。次年上京,方獻夫除任原職外,還加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並掌吏部尚書之職。

但面對著朝中大批的宿敵和反覆無常帝皇,兩年後,方獻夫還是引退回鄉,此後的十年一直於西樵四書院中,與人談文論道。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六十歲的方獻夫病故,謚文襄。


02


處,修書院論道西樵

記者翻閱《明史》,書中對方獻夫在朝時的事迹進行了詳細記載和描述,但對其退隱西樵山的數十年時光,卻僅得一句「尋謝病歸,讀書西樵山中者十年」。這從後人的角度看來,單「讀書」兩字顯然不能概括方獻夫在西樵山上的一番「耕耘」。


與歸隱山林、寄意田園的陶淵明不同,方獻夫的「退休」生活用現代的話形容可謂更加充滿正能量。身處鄉野的方獻夫並不敝帚自珍、放縱自我于山林之間,他選擇了一種對世人影響更為深遠的方式,為家鄉的文化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正德十二年間(1517年),三十三歲的方獻夫首次告病退隱,返鄉去到了西樵山,在西樵石泉洞東建石泉精舍講學。這幾乎是與西樵四書院中最早的雲谷書院同時建立。隨後不久,石泉精舍獲得皇上賜書擴充為石泉書院,後與雲谷、大科、四峰並稱西樵四大書院,一時間彙集了大批文人學者登山求學問道,令西樵山成為當時的學術中心,被稱作理學名山。


有學者進一步考究,包括石泉書院在內的大量宗族書院的創建,成為維持地方文化不衰的基礎,使南海地區自明代以後一直是嶺南官宦輩出的地方。而以理學為宗的石泉書院也成為了當時陽明一派在嶺南地區一個重要傳播中心。


對於方獻夫而言,書院成為了他遠離朝堂、探討理學的愛地。後人亦因此得見其《周易傳義約說》、《西樵山石泉書院記》、《西樵遺稿》等著作傳世。他修書院論道、廣播學問,也正和其所習的理學中倡導「人要先完善自己的品行,然後再出來服務社會」的內涵相吻合。

他,少年得志,位列朝廷重臣,死後卻不知墓歸何處!



方獻夫紀念館為方氏後人出資新建,是方氏後人用於聚會的場所,平日大門緊閉。


03


嘆,百年後墓歸何處


為溯源一位真實的方獻夫,2016年12月下旬,佛山日報記者來到方獻夫的出生地——南海丹灶良登孔邊村,尋訪百年後方獻夫遺留在這世間的痕迹。此行受到良登孔邊村方氏族人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在丹灶良登孔邊村方氏第22代後人方富日的帶領下,記者乘車登上良登村後山,順水泥路走至一塊平整的、可容納約500人的平台,平台上的植物漫無目的地生長繁茂,野草從鋪設的地磚縫隙中冒出頭來,無人行走之處甚至能長至腰間。可以清晰看見的是依山坡斜度修建的一級級高大台階,沿台階而上,數對鎮墓瑞獸兩兩對立,幾排還不及人高的柏樹一路延伸至山坡上方的一座墳墓。另外還有一座幾乎完全淹沒於野草之中的墳墓依偎在階梯下方,僅露出半塊字跡模糊神道碑。

他,少年得志,位列朝廷重臣,死後卻不知墓歸何處!



方獻夫墓(圖中左側墓碑處)位於丹灶良登孔邊村方氏開村之祖方道隆之墓的斜下方。


方富日告訴記者,那座被野草包圍的墓就是方獻夫墓。而上方對比之下更為「氣派」的墓,則是丹灶良登孔邊村方氏開村之祖方道隆的墓。


據方富日介紹,方獻夫原葬於西樵大崗。1983年,西樵開發大崗,在施工的過程中,有人偶然發現一座用石灰嚴密封閉的古墓。待天黑時,工地上的一些不良人士,便用炸藥將古墓的灰砂炸開,挖出松香木炭裹包的木棺,只見棺內屍身和物件仍保存完好。這些人遂將墓穴內有價值的文物掠奪一空,將木棺棄於西樵山金鑒湖水底內,屍身斷開數段放於糖缸內,埋放在其它墓地旁。隨後趕來的南海博物館工作人員,經現場勘察、考證,確認該墓穴是明朝閣老方獻之的墓穴。但方獻夫的屍身卻一時蹤跡難覓。


直到1991年,台灣同胞方德松回孔邊村尋訪祖居時,得知族中先賢方獻夫屍骨下落不明,於是慷慨捐資尋找,幾番細緻探尋,終於在大崗一叢墳堆中發現方獻夫遺骨。時隔八年,1992年3月方獻夫墓重建於孔邊村(五疊祠堂後山崗)。而現立於墓前的神道碑,是在1996年被梁氏後人發現,當時神道碑竟是在三水白泥鎮崗頭村的水井邊被用作洗衣板。

他,少年得志,位列朝廷重臣,死後卻不知墓歸何處!



方獻夫墓旁邊石板上的介紹字樣仍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月,方獻夫墓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但截至記者發稿前,方獻夫墓旁邊石板上的介紹字樣仍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丹灶良登孔邊村文化站的工作人員,方富日解釋,那是因為相關牌證還未下達。而目前他們為方獻夫墓申請修繕經費也成了問題,2016年7月,他們曾想上級部門申請相關費用,但申請隨後被駁回,原因未明。他說:「現在每年祭祖,世界各地的方氏後人都會回來拜山,每到了那個時候,就會有熱心族人捐資把這裡收拾乾淨,但只靠他們沒辦法做到日常修繕,更不要提妥善保存。」


看著損毀日益嚴重、字跡斑駁的神道碑,方富日展望牌證正式下達的一日,方氏後人能向政府申請保護性費用,從而更好地維護方獻夫墓,讓世人重新了解和認識這位對南海有重要歷史貢獻的人物。


今日精選


boss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求點求鼓勵!


歡迎小夥伴們在右下方「寫留言」


小編每條都會很認真的看哦!


采寫|佛山日報記者呂文斐


編輯|Hazel


佛山日報全媒體整理髮布

他,少年得志,位列朝廷重臣,死後卻不知墓歸何處!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山日報 的精彩文章:

用腳步感受佛山風光
「天眼」睜眼 接收宇宙深處電磁波 搜尋星外文明
震驚!佛山孕媽媽做產檢 抽出來的血竟是白色的
瘦人體脂率高?夏日減肥這樣飲食
炎炎夏日 來一杯日本清酒

TAG:佛山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劉備託孤的重臣,但是最後卻被諸葛亮差點殺掉!
他是晚清重臣,更是一代名將,病逝前線留下遺言卻引後人無限敬仰
他是大唐重臣,效忠於兩個朝代,若沒有他,唐朝不再姓李
曹操留下兩位託孤重臣,司馬懿父子等他倆死了之後才敢篡位
同是託孤重臣,司馬懿篡位,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篡位?
此人聰明絕頂,被兩個不同朝代視做護國重臣,死前還給皇帝設個套
同為滿清重臣,左宗棠為何逢人便罵曾國藩不忠不孝,原因很簡單!
他是三朝元老又是託孤重臣,最後被自己外甥抄家流放自縊而死
此人堪稱文盲,卻成為清朝重臣,深受皇帝寵愛,只因他有一個絕招
此人因長得丑被人畫在風箏上放上天,他卻大喜,後來果成朝廷重臣
此人聰明絕頂, 被兩個不同朝代視做護國重臣, 死前還給皇帝設個套
一代重臣,乾隆都不動他的墳墓,百年後卻被盜墓賊掏空
此人是清朝一等一的重臣,晚年愛干兩件事,讓人哭笑不得
宋太祖趙匡胤見他遺像仍嚇一跳,此人活得不長,卻是一朝重臣
相貌醜陋的她,誅殺重臣,餓死皇太后,廢掉太子,險些自立為帝
他是晚晴重臣,墓地卻慘遭破壞,令人唏噓
此人是蜀漢重臣與魏延不和,後來因為打老婆而喪命
滿清有八位旗主,就算到街上要飯,和珅這樣的朝廷重臣見了也得下跪?
好奇:他爹是三朝重臣,他哥是康熙岳父,他助皇帝斗鰲拜,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