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院士,樹蘭基金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鄭樹森李蘭娟兩位院士出席本次頒獎大會並向獲獎人頒發獎盃和銘牌,同他們親切握手,表示祝賀。

頒獎大會由中華醫學會祁國明執行副主任主持。中國科協徐延豪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李清傑局長,中國工程院三局李仁涵局長,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鄒大挺主任,國家衛計委科教司秦懷金司長,武警部隊後勤部衛生局梁立武局長,中華醫學會饒克勤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志書記,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陳子辰副主席,樹蘭基金常務理事等領導蒞臨指導。頒獎大會上高朋滿座,大家雲集。劉德培院士、陳賽娟院士、賀福初院士、高福院士、張學敏院士、張旭院士及多個國家級學會的主任委員、專家教授等參加。來自中國工程院、中華醫學會、浙江大學、樹蘭醫療集團等單位的嘉賓以及獲獎者親友、新聞媒體等共計1000餘人出席了本次頒獎大會。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講話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陳竺院士(右)和鄭樹森院士(左)向賀福初院士(中)頒獎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陳竺院士(右)和李蘭娟院士(左)向高福院士(中)頒獎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鄭樹森院士(左三)、李蘭娟院士(左二)與「樹蘭醫學獎」獲獎者賀福初院士(左四)和高福院士(左一)合影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十位樹蘭醫學青年獎」獲獎者合影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與樹蘭醫學獎提名人獎」獲獎者合影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陳竺院士、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與獲獎者親切合影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參會領導和嘉賓合影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會場


「樹蘭醫學獎」獲獎者簡介:


賀福初院士(提名人:饒子和、張學敏、楊芃原)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賀福初,蛋白質組學家。生於湖南常德。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39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是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國際執委會成員、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他是我國蛋白質組學的主要奠基者與學術帶頭人,在國內率先引進並建立蛋白質組學支撐技術平台,相繼開展胎肝、成人肝、肝癌、細胞分化、凋亡、SARS等相關蛋白質組研究,為重大疾病的防診治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賀福初是我國蛋白質組學的學科帶頭人,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領域做出了貢獻,對重大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組織、器官的「肝臟蛋白質組計劃」,領銜實施「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領導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的蛋白質組及其連鎖圖。曾獲國家級獎勵6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獲美國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24項,國家新葯證書1項。主編專著6部、主譯專著5部。在Nature,Science,Nat Genet(3),Nat Cell Biol(3),Nat Med(3),Nat Biotechnol,Nat Methods,Nat Commun(2)等國際著名刊物發表論文260餘篇。現任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國際執委會成員、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首席科學家等。培養了一批成績優異的科技工作者。


高福院士(提名人:趙國屏、田波、肖東樓)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高福,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專家。生於山西省應縣。1995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博士。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醫學院院長,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他是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是病原微生物與免疫領域的領軍人物。在SCI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 Lancet, NEJM, NSMB, PNAS, PLoS Pathogens, Immunity等)。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和成就獎、第19屆日本日經亞洲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其領導的研究組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學、跨種傳播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建樹頗多,首次證實野生遷徙鳥能夠群體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改變了野生遷徙鳥只是流感病毒貯存宿主的結論;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種新型的重配病毒,與長江三角地區遷徙鳥和家禽有關,呼籲關閉活禽市場以預防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和可能的全球大流行,為國家制定禽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礎。率領首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赴獅子山抗擊埃博拉,描繪出埃博拉病毒的進化圖,在抗擊埃博拉病毒的國際援助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對流感病毒、埃博拉、MERS-CoV和寨卡等多種囊膜病毒的入侵機制進行研究,闡明其分子機制,並研發抗體、藥物等抗病毒手段,為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提供重要支撐。


「樹蘭醫學青年獎」獲獎者簡介:


吳蓓麗(提名人:丁健)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吳蓓麗(1979.01.28 — ),生於河南省南召市。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物理專業,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結構藥理學研究。她建立了GPCR結構生物學研究技術平台,並在短期內成功解析了多種GPCR的晶體結構,實現了我國GPCR結構測定零的突破,為相關功能研究和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現任上海市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生物物理分會理事等。近年來,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Nature和Cell上發表6篇研究論文,其中第一作者1篇、通訊作者3篇。GPCR在細胞信號轉導中發揮關鍵作用,與人體疾病密切相關,是最大的藥物靶標蛋白家族,其結構解析是極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吳蓓麗解析了多種人源GPCR的三維結構,實現了我國GPCR結構測定零的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為GPCR的功能研究和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的分子結構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獲得了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等人才項目的資助。2014年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創新獎」和「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獎傑出成就獎」,被評為「中科院上海分院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2015年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李勁松(提名人:王恩多、張旭)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李勁松(1971.10.14— ),重編程與發育生物學專家。生於江西省南昌市。2002年獲得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學位。建立並優化了「人造精子」介導的半克隆技術,並實現了哺乳動物個體水平的遺傳篩選;證明CRISPR-Cas9技術能用於遺傳疾病的治療;研究成果入選2011年和2012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先後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等。李勁松博士自1997年開始從事體細胞重編程的研究,博士期間獲得國內第一批體細胞克隆牛,因此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博士後期間系統探討了不同供體細胞對克隆胚胎髮育的影響,獲 USDA-CSREES-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 Merit Awards。2007年回國後繼續從事體細胞重編程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成果,在Cell、Nature、Cell Stem Cell、Cell Res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201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3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2016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周斌(提名人:段樹民)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周斌(1978.6.30— ), 主要從事細胞示蹤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生於浙江省寧波市。2002年獲得浙江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內科學博士學位。2006-201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心內科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自2010年8月起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主要從事細胞示蹤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利用示蹤技術研究細胞命運可塑性及其調控機制,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等學術期刊。研究成果入選「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曾獲第八屆「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獎項。周斌研究員主要通過遺傳譜系示蹤技術,探索心血管發育和再生 過程中幹細胞的起源和命運,為心血管疾病治療和心臟再生醫學研究提供新的理論依據。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0餘篇,包括Nature、Science、Nat Genet、Nat Med、Circ Res(4篇)、Cell Res(3篇)、J Clin Invest(2篇)、Nat Commun(2篇)等,並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


鄧旭亮(提名人:張志願)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鄧旭亮(1972.02.22— ),口腔醫學專家。1999年博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院長、特診科主任,是我國口腔生物材料領域領軍人物之一。他近年來主持及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實現了新型口腔樹脂基修復材料在口腔臨床修復中的應用,為口腔生物材料的創新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2016年獲第七屆「全國科技工作者」,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2015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3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計劃。以第一完成人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5項,獲授權15項。長期圍繞牙周組織和牙齒硬組織缺損治療用材料的生物和力學相容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研究,設計製備了系列口腔生物複合材料產品,用於解決臨床牙周組織再生修復和牙齒硬組織替代修復所面對的難題。相關研究在ACS nano,Biomaterials,Biomacromolecular,Dent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共發表論文182篇,其中SCI收錄65篇。


楊莉(提名人:陳江華)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楊莉(1974.04.02— ),腎臟病學專家。生於黑龍省蘿北縣。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獲醫學博士學位。2007-2010年美國哈佛醫學院訪問學者。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北京大學腎臟疾病研究所副所長,是國際急性腎損傷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以及國際腎臟病學會全球急性腎損傷防治工作的中國區責任專家。她率先開展了中國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病學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國急性腎損傷的嚴重疾病負擔和嚴峻診療現狀;建立了急性腎損傷早期診斷預警體系;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急性腎損傷時腎臟固有細胞調控天然免疫的防禦機制,以及腎小管細胞損傷後纖維性修復的啟動機制,開創了急性腎損傷後免疫調控、纖維化機制研究與治療探索的新領域。2014年獲國際腎臟病學會急性腎損傷研發獎勵,2015年獲中國大挑戰青年科學家獎,2016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同年獲華人美洲腎臟病學會青年研究者獎、北京市茅以升青年科學家獎。目前兼任國際腎臟病學會急性腎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急性腎損傷專家共識組專家、急性腎損傷全球工作計劃專家組專家;中國藥理學會葯源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臨床用藥安全研究專委會副會長。通訊/第一作者論文發表在Lancet、Nature Medicine、J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先後4次參加撰寫急性腎損傷領域國際指南和專家共識。獲批/公示國家發明專利2項。


畢宇芳(提名人:寧光)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畢宇芳(1972.12.31— ),醫學博士,內分泌代謝病學領域青年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上海市領軍人才。現任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副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主任醫師。兼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委員與中華預防醫學會慢病防控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SCI收錄雜誌《Journal of Diabetes》編委。長期致力於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與早期防控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1項,包括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著38篇。畢宇芳是內分泌代謝病學領域青年學者,獲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上海市領軍人才。長期致力於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與早期防控研究,基於隊列隨訪闡釋遺傳高危與環境危險因素對糖代謝異常發生風險的交互作用,揭示中國常住與流動人口2型糖尿病流行嚴峻現狀,為糖尿病危險因素早期防控提供科學依據。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著38篇。


李春英(提名人:李若瑜)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李春英(1975.02.20— ),皮膚病與性病學專家。生於黑龍江省集賢縣,2003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5-2007年在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現任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科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在國內率先闡明黑素細胞穩態失衡導致白癜風、黑素瘤發生髮展的機制,為疾病治療新策略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獎勵及榮譽;擔任癌症醫學等SCI雜誌的編委、新英格蘭醫學等雜誌的審稿人;現任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李春英教授是國際知名皮膚病學專家,以「黑素細胞穩態」為研究方向,針對皮膚科「白癜風」及「黑素瘤」這兩種頑疾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策略進行研究,對疾病臨床診療做出了重大改進。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帶領的研究團隊被評為「陝西省創新研究團隊」,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共發表SCI論文89篇,被他引921次,研究成果被寫入50部國際英文專著及白癜風歐洲治療指南,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色素病研究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


孫良丹(提名人:胡志)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孫良丹(1977.10.23— ),皮膚病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於遼寧省丹東市。2007年博士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專業。現任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第一附屬醫院科研處處長,是我國疾病基因組變異研究的青年拔尖骨幹,主持10項皮膚病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系統探索銀屑病等10餘種常見疾病遺傳學發病機制,發現100多個疾病基因變異,揭示疾病病因和遺傳易感性機制,為疾病精準醫學研究奠定基礎。發表Nat Genet等SCI論文146篇,擔任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精準醫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性醫院皮膚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遺傳學會人類與醫學遺傳學會委員等學術職務。孫良丹教授是我國知名皮膚病遺傳學青年學者,對揭示銀屑病等疾病遺傳學和免疫學發病機製做出突出貢獻,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萬人計劃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百千萬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獲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青年科學獎、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獎、吳孟超青年醫學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等學術獎勵


鄭哲(提名人:朱德明)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鄭哲(1971.06.19— ),浙江溫州人。1994年畢業於溫州醫學院(現溫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外科學專業,獲外科學博士學位。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作為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悉尼聖文森特醫院胸外科和心肺移植科學習交流。2002年2月至今,於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工作,現任院長助理,外科管委會主任,10病區主任。致力於以「提高冠心病外科療效」為核心開展醫療結果評價研究,為我國冠心病外科治療效果持續改善提供依據。主持8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ircul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等期刊,多項成果被國際權威指南引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39篇,累計影響因子245.4;以「提高冠心病外科療效」為核心開展醫療結果評價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科技部「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以主要完成人身份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2 項;曾先後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人才獎勵。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發現國人冠心病患者的個體性差異,建立並驗證中國冠心病外科風險評估模型(SinoSCORE);發現冠心病外科治療預後相關新型生物標誌物,為冠心病的發病機制研究提供新的靶點;開展冠心病外科醫療質量評價與質量改善研究,建立了冠心病外科醫療質量國家標準。


程功(提名人:程京)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程功(1981.03.01— ),病原生物學專家。生於山東省濟南市。2003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7月至2011年11月於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2年1月起任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程功博士主要致力於蚊媒病毒感染機制與抗病毒免疫研究,從分子層面闡明多種重要蚊媒病毒感染傳播的分子機制及宿主免疫保護機制,為重要蚊媒病毒的防治提供生物學基礎。程功博士曾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英國皇家醫學會「牛頓高級學者」、科技部/蓋茨基金會「Grand Challenge青年科學家」等獎勵榮譽。程功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雜誌首次報道蚊媒病毒感染昆蟲媒介的受體分子機制 (2010),以獨立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 Microbiology(2016a,2016b),PLoS Pathogens(2014a,2014b,2015),Trends in Parasitology(2016) 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2016) 等傳染病領域頂級雜誌發表文章多篇,申請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PCT國際專利2項。目前擔任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媒介實驗動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青年委員會委員。2016年9月起擔任國際微生物學主流雜誌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以上學術成績表明程功博士及其團隊的研究工作已被國內外同行認可,研究工作已處在蚊媒傳染病研究的世界前沿。目前,程功博士帶領實驗室與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展開廣泛合作,積極促進研究成果轉化,希望相關基礎研究成果為重要蚊媒傳染病的防治做出貢獻。


第三屆「樹蘭醫學獎」評獎過程:


樹蘭基金由中國工程院鄭樹森、李蘭娟兩位院士發起捐贈並聯袂社會各界力量設立,旨在扶植新秀、獎掖群賢。第三屆「樹蘭醫學獎」評審自2016年春啟動以來,得到 65位兩院院士、44名學會主任委員(會長)積極提名。71位被提名人涵蓋了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藥學、口腔醫學等多個一級醫學學科。初評委員會經過材料審閱、專業組評審、投票等程序,從71位有效被提名人中產生了進入終評的有效候選人26位。2016年12月10日,由桑國衛院士擔任主席的終評委員會,最終評審產生12位獲獎者。17位提名者獲得提名人獎。 「樹蘭醫學獎」自設立以來,提名要求之嚴,專家層次之高,已成為我國醫學界最高規格的個人獎項,被譽為醫藥衛生學界的「諾貝爾獎」


說明:文章由「樹蘭基金」授權BioArt全文刊載!BioArt作為本次大會特邀媒體出席頒獎大會,感謝「樹蘭基金」對BioArt的支持!)


BioArt,一心關注生命科學,只為分享更多有種、有趣、有料的信息。

致力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南京順利舉行



關注請加微信號:Biogossip或長按下方二維碼。投稿、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號fullbelliessinobioart@sina.com。BioArt原創文章如未經授權,謝絕媒體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ioArt 的精彩文章:

「諾獎」得主、「基因打靶之父」Oliver Smithies去世
第三屆樹蘭醫學青年獎獲獎者系列之
哈佛教授Cell撤稿為哪般?
2016 Nature Methods年度技術:表觀轉錄組分析——北大伊成器受邀發表相關綜述文章
百年老店:JBC BioArt推薦

TAG:BioArt |

您可能感興趣

為弘揚中醫文化 世界中醫藥大會將在泰國舉行
杭州毛戈平學校|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大會
遼寧省中醫藥健康產業校企聯盟成立大會在「遼寧中醫藥大學」隆重召開
洛陽國際學校隆重舉行第33個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
廣州團赴蒙特利爾參加世界大都市協會世界大會
英國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出席民族黨大會 呼籲「蘇格蘭更強大」
「中國婦女兒童慈善獎」表彰大會在京舉行
遼寧省首屆國防教育貢獻獎表彰大會舉行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隆重開幕
世界聯合國小姐黃詩迪女士代表中國參加股神巴菲特大會
中國婦女兒童慈善獎表彰大會在京舉辦
昆明 第三屆華夏醫學微創論壇暨雲南省不孕不育規範診治與預防研討培訓班暨雲南省女醫師學會婦科分會成立大會
特刊《蒿香羅浮》亮相中醫科學大會
點贊全科醫生│祝賀第四屆中國全科醫學大會完美落幕
「中國-新加坡國際科技交流與創新大會」在蘇州舉行
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承辦第五屆林業學術大會3個分會場活動
陳宗榮副局長率團赴斯里蘭卡參加第十四屆聯合國衛塞節大會並訪問印度、寮國
太源堂舉辦首屆中醫流派大會致敬經典重塑中華醫魂
德國貝希斯坦鋼琴亮相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