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無盡意菩薩」趙朴初先生:佛心者 大慈悲是

「無盡意菩薩」趙朴初先生:佛心者 大慈悲是

趙朴初

文:溫金玉

2017年11月5日,是趙朴初老人誕辰110周年,佛教界與學術界舉辦各種活動來紀念。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

這是老人2000年5月21日逝世前留下的遺囑。明月清風依然,今天的我們還在忍不住來尋覓老人的生命印痕。

朴老是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人們紀念他,更多地是從人間佛教的角度來評價老人的功德,從當代佛教的發展緬懷老人的深恩。

其實像老人生前多次引用佛經給人題詞所示:「佛心者,大慈悲是」。老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長期從事社會救濟救災工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慈善事業。

特別是他早年於上海救助難民的慈善活動成為抗戰時期救亡圖存的另一面旗幟,儘管歲月流逝,這些事迹被老人日後為國謀和平、為黨求統戰、為教圖發展的輝煌功業所遮蔽,但其作為新中國慈善事業的先驅者,至今為人所懷念。可以說慈悲救世是朴老一生的真實寫照。

1907年11月5日,朴老生於安徽省太湖縣一個「四代翰林」之家。祖上乃書香門第,以耕讀傳家,慈悲為本,是太湖地區極有影響的大家族。

據《趙氏宗譜》、《太湖縣誌》等書記載,歷史上的太湖趙家堪稱慈善世家。

十一世祖趙象賢以慈善聞名,他曾任四川漢州錄事,勤勉於事,許多窮人都跑到四川去,途中遭遇風雨造成疾病死亡者卧滿路邊,趙象賢拿出自己的俸錢,造了一處院舍,稱之為「棲流所」,凡流民都可進來得到救治。

光緒八年,太湖大水,祖父趙曾裕設法籌集大批銀兩用於救災,救活了不少人。

父親任過縣吏和塾師,生性樸實;母親知書識禮、慈心敦厚。父母親為人和善,窮苦人向他家借錢,都能夠借到,誰家發生天災人禍,他們都能給予接濟。

趙家清廉、勤學、慈善的家風深深影響著年幼的趙朴初。趙朴初很小就聰穎、溫和、富有同情心,家中來了乞討者,幼小的趙朴初總是要施以米飯。小夥伴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佛心

1920年,13歲的趙朴初便離開家鄉,來到蘇州東吳大學附中學習。那是一個風起雲湧、動蕩不安的年代。

1925年5月30日,爆發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趙朴初作為東吳大學附中十名代表之一,組織學生罷課,舉行集會、遊行,積極聲援。

6月1日,上海舉行了20萬工人總同盟罷工,5萬學生罷課、絕食,絕大多數商人罷市的鬥爭。為了用實際行動聲援這一運動,當時已經吃素的趙朴初想到一個問題,上海工人罷工後,他們的經濟生活一定很困難,我們能否募捐支持他們呢?

6月3日,趙朴初在東吳附中「執委會」會議上提出這一倡議:「我提議大家吃素以代嘗膽,倘若一中全體同學茹素兩個星期,即可募集一些伙食費救濟工人。」

當天執委會在學校募捐一千餘元,並立即匯給上海總商會。這是上海總商會收到的全國第一筆募捐款。這也是趙朴初第一次感受到慈悲的力量。

1926年趙朴初考入東吳大學,不久因病放棄學業,回到表姨關靜之家養病。關靜之的弟弟關絅之是上海著名愛國人士、同盟會會員,曾任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會審官,以公正不阿著稱。

1922年,關絅之與周舜卿、沈心師、謝泗亭等人發起成立上海佛教居士林,這是全國第一個居士林團體。同年,關絅之等創辦佛教凈業社,這是一個由滬上佛教界上層人士組織的念佛團體。

1927年,凈業社遷入覺園。當時在此居住養病的趙朴初耳濡目染,對佛教有了初步的了解。後來,關絅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並任院長,日常工作即由趙朴初主持。

1929年4月,中國佛教會成立,關絅之被選為9個常委之一。後來,關絅之等人發起成立上海佛教會,趙朴初在上海佛教會擔任秘書,同時在中國佛教會兼辦文書工作。

從此,趙朴初與佛教界人士有了較多的接觸。這一經歷對年輕的趙朴初走上慈悲救人的道路,是有一定影響的。

「七七」事變後,上海官民合辦一個「上海市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簡稱「慈聯會」,趙朴初任常務委員,駐會辦公,地點設在仁濟堂。

「八·一三」前兩天,「慈聯會」租了10多輛卡車運送難民。8月14日,上海著名娛樂場所「大世界」附近落下一顆炸彈,一時間人心惶惶、社會秩序大亂,由郊區進入租界的難民擠滿道路。

日寇飛機狂轟濫炸,辦公室工作人員和卡車司機四下逃散,無家可歸的難民哭成一片。趙朴初毅然與朋友吳大琨等人一起,承擔起安置難民的責任。

他倆各自手執一面紅十字小旗,率領成群結隊的災民脫離險境,叩開了寧波同鄉會大樓、金城大劇院等處,將災民安頓好。當時的難民感恩戴德,稱趙朴初是「菩薩再世」。

8月15日,滬上報童紛紛叫賣:「看報!看報!趙朴初菩薩再世,俠肝孤膽護難民!」不久在「慈聯會」下專門設了一個「戰區難民委員會」,統籌難民的收容救濟工作,設收容股、衛生股、遣送股等,趙朴初任收容股主任。

隨著淞滬抗戰失敗,上海淪陷,租界淪為「孤島」,難民越來越多。「慈聯會」所屬的難民收容所先後有50多個,收容難民約50多萬人次。大好河山淪入日寇手中,難民們同仇敵愾,強烈要求上戰場報仇雪恨。

趙朴初得到「慈聯會」的批准,集中青壯年進行抗日救亡教育和軍事訓練,讓有勞動能力的婦女組織生產支前。

1938年春天,新四軍成立後,趙朴初以輸送難民墾荒為由先後將1200多名青壯年難民送到皖南加入新四軍。其後又陸續把大批青年送往蘇南、蘇北新四軍部隊,參加抗戰。

當時新四軍在敵寇封鎖下,部隊缺醫少葯,醫療工作十分困難,通訊器材也十分缺乏。趙朴初冒著生命危險,在上海多方籌措通訊器材和醫療器械與藥品,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趙朴初雖然是一個佛教徒,但活動空間不僅限於佛教界,他一生追求進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他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宗教家的社會責任。

在抗日救亡運動中,他深切地感悟到,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及社會進步事業,才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中華民族面臨危亡關頭,作為一名年輕的佛教徒,趙朴初與廣大民眾一起共赴國難,積極接觸進步人士,閱讀進步書籍,關心國家大事,在「抗日救國、救亡圖存」口號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

朴老遺囑

1940年,難民工作基本結束,關絅之將凈業難民收容所遺留的難童和國際救濟會移交的難童共百餘人,成立了上海凈業流浪兒童教養院,趙朴初任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

這些孩子許多因戰亂而流浪街頭以至犯罪,對他們的教育是一個新的課題,趙朴初專門撰寫《流浪兒童教養問題》一文,指出:「我們的教育目的,在乎怎樣糾正孩子們過去的缺點,教他們怎樣的做人,讀書識字是其次。教養院是一座橋樑,把孩子們從黑暗的一頭,帶到光明的一頭。」

教養院變成了怎樣做人的道德培養基地,孩子們在教養院上午上課,下午做工。

教養院雖然是佛教辦的,但趙朴初在其慈善事業中,並未要求所資助的孩子非皈依佛門不可,而是讓他們成為自食其力、服務於社會的有用之材。

1946年,兒童教養院改組為上海少年村,搬到寶山寶華寺。趙朴初任村長,後改為常務理事。許多孩子在少年村入了黨,參加了解放軍。

他們在離開少年村後,趙朴初還經常給他們寫信,告誡他們:「你們千萬不要忘本,要永遠為廣大的勞苦大眾謀利益。」

1949年5月2日,上海地下黨發動上海各界人士成立一個上海臨時聯合救濟委員會,簡稱「聯救會」,趙朴初任總幹事,主要對貧民供給飲食,以維護治安,收容戰區難民,並對國民黨扔下的傷兵及散兵游勇收容看管,以防止破壞。

那時,宋慶齡女士從聯合國經濟合作署搞到大批救濟物資,都是通過這一救濟機構來處理的。他們把物資分成A類和B類,A類送到解放區,B類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了,趙朴初擔任華東局民政部、人事部領導,並負責華東生產救災委員會的工作,為上海和華東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海有遊民60萬,包括乞丐、吸毒者及娼妓等。趙朴初在解放軍和相關部門的協助下覓地建棚安置,給予衣食,醫治疾病,教授技藝,使這些人成為新社會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1949年至1950年,全國不少地方都遭受了自然災害,以華東地區的皖北、皖南、蘇北等地災情尤為嚴重。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還經常受到空襲,使災情進一步加重。

剛剛成立的市民政局與上海慈善團體組成了上海市疏散難民回鄉生產救濟委員會,簡稱「疏委會」,趙朴初任副主任委員。

這年冬,在上海市又成立了冬令救濟委員會,簡稱「冬救會」,以「疏委會」班子為主,趙朴初也是主要成員之一,從事勸募、施濟、工賑、收容工作。「疏委會」和「冬救會」到1950年3月正式結束,共資助疏散了2萬多人。

1950年,根據實際情況,華東行政委員會成立了生產救災委員會,3月上海市成立了生產救災委員會,趙朴初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展開了大規模的群眾性賑災活動。

1950年10月又成立了中國人民救濟總會上海分會,主席為陳毅,趙朴初任副主席,繼續開展救災活動。

在做救濟工作中,經趙朴初手的巨額錢財不計其數,但他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公私分明,賬目清楚,周恩來總理知道後曾感嘆說:「趙朴初長期在慈善團體工作,做到一塵不染,真是難得。」

並稱讚說:「趙朴初是國家的寶貝啊!」周總理打算把趙朴初調到北京繼續從事慈善工作,但他認為自己在宗教工作中更能為國家多做些事。

朴老與溫金玉教授

從1952年後,朴老的工作重點就在中國佛教協會,但慈善事業卻是他老人家終生不棄的追求。他長期擔任中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

趙朴初尤其關注殘疾人。1983年,趙朴初和另外8位社會知名人士聯名寫信發起成立中國肢體傷殘康復中心。

在這一年召開的六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上,趙朴初再次會同幾十位各界委員提出了增進殘疾人福利的提案,呼籲儘快成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11月,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中國康復中心。

朴老一生生活簡樸,卻個人捐贈無數,他以93年的非凡人生,在中國慈善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朴老一生功德無量,生前給人題字時常蓋「無盡意」章,書齋取名「無盡意齋」,自稱是「無盡意居士」。

同樣,今天我們對老人的緬懷與追思也是無量的。

老人常說:「我們都是一滴水,只要儘力而為,滴水可奔入大海,永不幹枯。唯有身歸大海,滴水方得功德圓滿。」

對於老人來說,愛是一種信仰,慈悲是一種信仰。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生固欣然 死亦無憾:紀念趙朴初居士誕辰110周年
弘一大師:「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
用《心經》去印證生活 用生活去詮釋《心經》!
明白了這些後 你還敢一言不合就爆粗口嗎!
圓瑛大師:信要深信 願要切願 行要實行!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