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恭親王辦洋務被稱「鬼子六」,請看他的書法如何?

恭親王辦洋務被稱「鬼子六」,請看他的書法如何?

原標題:恭親王辦洋務被稱「鬼子六」,請看他的書法如何?


恭親王奕訢(1833年—1898年),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政治生涯以辦洋務著稱,被頑固派蔑稱「鬼子六」。


60歲時的恭親王。


從政之餘,奕訢喜歡寫寫書法,但他的書法在藝術上算不上上乘之作。目前拍賣市場上他的作品價格不算高,2萬、3萬的比較多。我們了解下他的閱歷,同時欣賞他的書法。



恭親王所書對聯。

當奕訢還是20多歲的小青年時,他做的兩件事奠定了他今後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成就:一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後,擔任全權議和大臣,與外國人接觸,使他大開眼界,對世界局勢有了了解;二是1861年協助慈禧發動辛酉政變,而後被慈禧重用。



1872年,奕訢行書錄杜甫《貧交行》。


為了求強求富,挽救國運,奕訢支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大搞洋務運動,先以興辦軍事工業為重點,而後有辦起了民辦工業,中國的近代化工業從此起步。為了適應新事業,他又與時俱進辦新式學校,派出留學生。


奕訢行書《歲暮作和張常侍》。


奕訢奏請兩宮皇太后重用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大臣,與列強極力維持和局,創造了「同治中興」的局面,他因此獲得「賢王」美稱。



奕訢行書「冬嶺孤松」。


奕訢行書唐詩《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慈禧太后利用了奕訢,也給予了奕訢巨大權力。但隨著奕訢權力基礎越來越雄厚,這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於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機會對他進行打擊,使奕訢一直浮浮沉沉。



奕訢行書唐詩《石頭城》。

1865年,慈禧太后找了個借口,免去奕訢的議政王和其他一切職務。朝中大臣求情,慈禧才允許他在內廷行走,並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但免去了議政王職務。



奕訢行書自作詩。


1869年,奕訢支持山東巡撫丁寶楨殺掉慈禧太后親信安德海,進一步增加了慈禧對他的惡感。



奕訢楷書七言詩。


1884年,慈禧借中法戰爭戰局不利之機發動「甲申易樞」,將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全班成員統予罷斥,逐出權力中樞,代之以醇親王奕譞集團。從此,慈禧擁有了不受制約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恭親王屢受猜疑和打擊,晚年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這兩字是恭親王一生恪守的原則。


趙爾巽在《清史稿》中評價他:「恭忠親王繼以起,綢繆宮府,定亂綏疆,罷不生心,用不辭勞,有純臣之度焉。」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上將死於醫療事故,蔣介石弔唁時痛哭流涕
晚清「非主流」將領以下犯上攻打總督府誘發精神病
左宗棠六親不認,四道奏摺讓任巡撫的姻親落馬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