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初年令人心碎的影像: 遍地乞丐, 生活困苦

民國初年令人心碎的影像: 遍地乞丐, 生活困苦

原標題:民國初年令人心碎的影像: 遍地乞丐, 生活困苦


民國時期在華的攝影師當中,美國人西德尼·戴維·甘博是與眾不同的一位。除了攝影師的身份,甘博(1890年-1968年)還是社會經濟學家。


一個在北京妙峰山行乞的老婦。


甘博的照片風格融記實、素描、民俗、社會學和藝術於一體,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加深了人們對生活和苦難的理解。在此選擇1917年-1919年甘博拍攝的部分乞丐和難民的作品,以供大家理解他的風格和當時中國的社會情景。



對這個男孩來說,吃一塊餅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沒有之一!

甘博以人道主義的角度來拍攝當時的中國。他被許多中國人的貧困程度所震撼,並看到這些窮人用過於平和的心態去忍耐艱難的環境。



帶著嬰兒行乞的婦人。難以看出她的實際年齡。


他深入社會最底層,廣泛接觸衣食無著的流民,希望通過社會調查和研究,來協助當時中國的有關組織做慈善工作。


進香路兩旁的乞丐。


他的足跡遍布中國十幾個省份,而且去的都是交通不便的村鎮,對中國的現實有比較真切的了解。



正在乞討的老人。


寒冬里的乞丐。



開封,聚集的難民。


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政爭不斷,各地政府無力、也無意去安頓這些沒吃沒穿的窮人。甘博把人道主義情感融合於攝影之中,展示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悲慘和苦難。


北京,行乞的老人。



天津的乞丐。



鄉間的行乞者,可能還是一個盲人。身上背著的稻草,也許就是隨時席地而卧的床鋪。


甘博批評中國的青年知識分子離現實太遠,1919年他在北京寫道:


「我覺得在校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應該找機會密切接觸一下他周圍人們的生活。我本人在大學期間接觸到社區、勞教團和社會救濟,對此我非常慶幸。如果學生們在校期間接觸不到任何社會問題,畢業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他們一旦走出校門,踏入社會,往往沒有可能也沒有興趣再去考慮社會問題。於是,他們對『另一半』人是如何生活的會一無所知,而沒有這種知識,他們不會有興趣去關心周圍人民的生活。」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訪英提一要求被拒, 體會到「弱國無外交」
不懂英語的晚清高官翻譯英文詩,讀著哪裡不太對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百姓尋求外國人保護反被羞辱
曾國藩給弟弟肥差被拒,李鴻章替補由此成就大業
他記錄八路軍抗戰歷史,卻因槍殺日本醫生被判死刑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