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念佛時還有妄想能否往生?

念佛時還有妄想能否往生?

對於我們學凈土的人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散心念佛能否往生呢?也就是說,念佛的時候還有妄想夾雜能否往生呢?許多人對此都有疑惑,下面我們就進行詳細分析。

當然,這個問題不是憑我們自己隨便想一想就可以的,依我們自己的凡夫分別念沒有用。我們必須要依可靠的教證、理證,內心才能對這個問題產生決定無疑的勝解。

下面我們就做一個回答:若有真信切願,即使散心念佛,也能往生。下面略舉一些教證。

教證

01

善導大師《般舟贊》

首先來看善導大師《般舟贊》:

定善一門韋提請(願往生),

散善一行釋迦開(無量樂);

定散俱回入寶國(願往生),

即是如來異方便(無量樂)。

定善是韋提夫人請問,本師釋迦佛宣講的;而散善,也就是三福九品,指沒有禪定的、散心的善行,這是釋迦佛無問自說,自己開顯的。不管是定善還是散善,如果能迴向的話,全部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如來異方便」。不管定善還是散善都可以往生,都是靠佛力。

教證

02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我們凈高班去年剛學完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許多道友應該有印象,其中給我們介紹了往生的人有定、散兩種根機:此明一切眾生,機有二種:一者定,二者散。若依定行,即攝生不盡,是以如來方便顯開三福,以應散動根機。」就和前面《般舟贊》中講的一樣。

此外,《四帖疏》中還講到:「從日觀下至十三觀已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三福乃至九品,甚至上品上生都是散善。

說中、下品是散善,可能有些人還能理解;而現在上品都有可能是散善,不一定有禪定,無非是具有大乘一些殊勝的功德。比如上品下生,無非是「但發無上道心。唯此一句以為正業,更無餘善。」有了世俗菩提心(不一定是入資糧道的世俗菩提心,可以是造作的世俗菩提心),依這個散善就可以上品下生。如果有勝義菩提心,那品位就更殊勝。上品三人都不一定要有禪定,以一種散心的資糧就可以上品往生。

這樣我們就知道,你如果有真信切願,散心也絕對百分之百往生。甚至如果你有大乘的世俗菩提心這些修法,即使是散善也可以上品往生。前面永明禪師說散善稱名「得成末品」,這是從一般事相上的念佛,沒有大乘修法的散善上講的。依善導大師的講法,散善通九品,不一定是「末品」、下品,這個我們要注意。

教證

03

蕅益大師《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

蕅益大師《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

「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

如果「信得決,願得切」,信願真切,散心念佛也決定往生;如果信願不真、不猛,即使一心不亂也不一定往生。所以蕅益大師就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能否往生就看你有沒有真信切願。

教證

4

蕅益大師《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

蕅益大師《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

「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心多散亂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散亂漸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便不散亂者,即是下品上生。」

只要有真信切願,即使心散亂,你也是能絕對往生的,只是品位可能會低一點。當然,品位的高低還要看你的資糧,你如果有上品的資糧,那散亂心念佛也不一定就是下品往生。這裡蕅益大師是講念佛可以歷九品凈四土,是一種特殊的講法,跟善導大師九品的講法不完全一致。這裡主要是讓我們知道散亂心念佛也可以往生。

教證

5

《印光法師文鈔》復郁智朗居士書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 卷二》復郁智朗居士書:

「須知往生凈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凈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凈念。)」

往生全靠信願,沒有得三昧,沒有一心不亂也可以往生。所以我們念佛不要只是在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上做文章,而不在信願、凈念上用功。「凈念」,就是都攝六根而念。

教證

6

《印光法師文鈔》復何希凈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 卷一》復何希凈居士書:

「修凈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能念到一心不亂,則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則可。不得,則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與佛不相應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

我們不能總是想著要得一心不亂,以為「如果沒有得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如果這樣想就麻煩了,就與佛不相應,障礙自己往生,這一點非常重要。

教證

7

《印光法師文鈔》復朱德大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復朱德大居士書: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印光大師講,現在許多念佛人都注重一心而不注重信願,這就已經失去凈土法門的扼要了。如果他又生起一個「未得一心,恐不能往生」的疑惑,那就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了,相當於障礙自己往生。本來求一心不亂「似乎是好想念」,你如果在信願上加強,以求得一心,那當然是好的;但如果因為沒有得一心不亂,就以為不能往生,那就成了「壞想念」。

印祖《文鈔》當中這類教言非常多,這裡僅舉三個。

教證

8

幽溪大師《圓中鈔》

幽溪大師《彌陀略解圓中鈔》:

「娑婆眾生雖能念佛,浩浩見思實未伏斷,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彌陀,乘大願船,而來拔濟。雖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我們娑婆世界眾生雖然念佛,但是「浩浩見思實未伏斷」,浩浩的見思惑不用說斷除,要想伏惑也不容易,很困難。而臨終的時候我們眾生能心不顛倒,不是靠自力能主持的,而是全仗阿彌陀佛他力加持,「慈悲加佑,令心不亂」。「雖非正念,而能正念」,本來以我們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有正念的,但是靠佛力加持,「故得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幽溪大師把這個道理說得非常明白。

這樣我們就知道,不要以為自己平時念佛沒有到一心不亂,沒有伏惑,所以就不能往生,這樣想就會障礙自己。而臨終的時候是依靠佛力加持「令心不亂」。

摘自仁禪法師《凈土或問講記》

往期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土解行 的精彩文章:

慈舟大師:念阿彌陀佛即具足普賢十大行願
我念佛時間短、還有妄想,能往生嗎?
往生後三次託夢來利益家人
誤殺的黃狗三年後來尋仇
凈土行人日常如何警策自心(一)?

TAG:凈土解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