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農場在美國越來越流行了 擠奶都不需要人來做

機器人農場在美國越來越流行了 擠奶都不需要人來做

騰訊數碼訊(歸來)現在的農民不好過,成本高、利潤低、缺少勞動力。怎麼辦?只能顛覆傳統,讓機器人幫忙,引入新技術,為餐桌「準備」食品。

海恩斯(Deb Haynes)就是一名美國農民,她說:「現在的奶牛場和父母那時候的奶牛場不一樣了,奶牛場到處是機器人。機器人走進奶牛場,擠奶工作全部交給機器人完成,清潔工作也由他們做。」

早在30年前,海恩斯就開始經營奶牛場了,她幫許多奶牛擠過奶,現在不需要自己動手了。擠奶交給機器人完成,效率更高。海恩斯說:「我養的奶牛平均每天每頭產奶92.3磅(約41.9千克),之前只有84磅(約38.1千克)。」

農場有214頭奶牛,機器人會收集每頭奶牛的數據。機器人會監控奶牛的身體活動、健康度,還會查看牛奶質量。

牛奶價格下跌,農民必須提高產量。有了機器人系統,海恩斯農場及其它農場才會更有競爭力。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專家斯科特·沃爾夫(Scott Wolff)也有同樣的看法。

沃爾夫說:「技術的關鍵在於效率。有了技術的幫助,農民可以深入關注農業活動的細節。」

為了深入了解運作細節,沃爾夫拜訪另一個農場。在那裡,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自動運行。

查德·蘭特茲(Chad Lantz)替幾十位農民管理John Deer設備。他說:「1981年聯合收割機首次出現,與當年相比,現在聯合收割機植入的代碼比太空梭還要多。」蘭特茲可以在計算機上檢查所有設備。大多工作通過移動網路遠程完成,不需要踏足農田。

蘭特茲還說:「將技術員派往農場之前,我可以在辦公桌上診斷許多東西。1980年代我進入這個行業,當時的機器80%是機械,20%是電子。現在反過來了,80%是電子,只有20%是機械。」

電子設備收集各種數據,比如收割數據、引擎運行數據。正因如此,機器必須學習「新技能」。管理時需要拿到較高的學位,甚至還要編寫代碼。

為什麼農場青睞自動化技術呢?因為它可以提升效率,增加利潤。

海因斯說,有了自動化技術,聖誕早上她可以與家人團聚,不必去擠奶,家人可以一起過聖誕,未來20年會有怎樣的變化?她很期待。

來源:wqo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數碼 的精彩文章:

手機需要NPU神經網路處理器才能變得更智能?並非如此

TAG:騰訊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