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它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它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新軍全稱「新建陸軍」,是清朝政府於甲午戰爭之後編練的新式陸軍軍隊。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事制度、訓練以及裝備,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成立經過

1894年(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原廣西按察使胡燏棻(Hu Yufen)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用西法編練十營定武軍,分別為步兵三千人、炮兵一千人、馬兵二百五十人、和工兵五百人,一共四千七百多人。次年胡燏棻調任平漢鐵路督辦。

袁世凱接手「定武軍」,在天津小站訓練部隊(人稱「小站練兵」),改為「新建陸軍」,一切依照德國與日本的制度,由德國人為主的洋人監督,更把規模擴至七千士兵,參照德國陸軍制度進行編製,並分立警、步、馬、炮、工、輜等兵科。之後,被編為武衛軍「前後左右中」五路中的武衛右軍,跟隨袁世凱到山東去鎮壓義和團運動。在那裡,袁世凱將三十四營舊軍改編,命名為「武衛右軍先鋒隊」,令武衛右軍擴大至兩萬餘人。

在新建陸軍成立的同時,署理兩江總督的張之洞也編練了一支名叫自強軍的新軍。這支軍隊也依照西式軍隊編製步、馬、炮、工等13營,共二千餘人。後來自強軍由劉坤一接辦,到最後被袁世凱所收編,劃歸其武衛右軍。

庚子事變中,武衛軍諸軍損失慘重,惟袁世凱所部右軍及右軍先鋒隊得以保存實力,成為清朝北方僅剩的新軍武力,1902年改名常備軍,庚子後新政中加入全國新軍改編。

1905年2月28日,袁世凱等奏請統一全國新軍番號,提出「以陸軍編號通國一貫,脈絡相連」,並呈請將「所有常備軍各鎮擬即一律改為陸軍各鎮,以符名實而遵定製」。即全國各鎮統一數字番號。新的陸軍營制在北洋常備軍營制的基礎上略加變化而來,一鎮計步、馬、炮、工、輜共二十營,與日本師團的組織相似。第一批即以北洋、京旗兩支常備軍改編為北洋六鎮。

1907年陸軍部擬訂了全國編練三十六鎮的計劃.1911年清亡時,共計成立十四個鎮、十六個混成協、禁衛軍2協,以及幾個獨立標、營。

新軍採取的是省區+番號的方式,如第一鎮是「近畿陸軍第一鎮」,第八鎮是「湖北陸軍第八鎮」(不是湖北地方部隊,仍屬中央國防軍系列)等。

混成協在中國不算是戰時編製。因為編練新軍對於各省來說,財政花費實在太大,因此從河南新軍開始,採取了變通辦法,先成立混成一協,以後再擴為一鎮。這個辦法後在全國各地推廣,於是出現了一批混成協。通常混成協按清廷定製,一般是步隊一協、馬炮各一營、工輜各一隊,實際情況各省略有差別,不完全一致。

各省各自編練新軍達到協的標準,呈請練兵處(後為陸軍部)批准成協,如果審批通過則授予無數字番號的混成協(如「陝西陸軍混成協」)或有數字番號暫編混成協(如「四川暫編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一部分混成協是以上的兩種番號都經歷過,如河南先成「河南陸軍混成協」,再改稱「河南暫編陸軍第二十九混成協」。大多數混成協是準備將來擴編為鎮的,所以都加「暫編」二字,只有從北洋六鎮中划出駐守東北的陸軍第一、二混成協不在此例。

各省編煉新軍達到一鎮的標準,報陸軍部審核後授予暫編鎮番號,如「四川暫編陸軍第十七鎮」。陸軍部派員親臨校閱,若合格則去掉「暫編」二字,成為正規的陸軍鎮。至清亡,只有北洋六鎮和湖北第八鎮、南洋第九鎮等幾個鎮是通過校閱的正規鎮,其餘各鎮全屬「暫編」鎮。

北洋新軍

北洋新軍的正式名字叫做「新建陸軍」,原名「定武軍」。袁世凱為新建陸軍督辦。主要軍官由袁世凱親友、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生和淮軍舊部組成。

1911年初,清政府派大臣載洵等校閱新建陸軍。清廷簽訂《辛丑條約》後,決心推行新政,進行軍事改革。光緒二十九年十月成立總理練兵處,並令各省成立督練公所,負責訓練新軍;並且裁減原有的舊軍(防軍、練軍、綠營),剩下的精選若干營為常備、後備軍及巡警營(即憲兵)。清政府原訂計劃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各省的新軍為地方軍,一共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新軍;到清朝覆亡的時候,全國已練成新軍十六鎮和十六個混成協(一說為十四個鎮﹑十八個混成協),其中裝備與訓練為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為最佳,遍布直隸、山東與東北。

編製

按《陸軍營制餉章》規定,國家常備軍的編製以兩鎮為一軍,兩協為一鎮(一鎮官兵12512人)、兩標為一協(一協官兵4038人),每標三營,每營四隊。每鎮還轄炮隊一標(官兵1756名)、馬隊一標 (官兵1117名)、1個輜重營(官兵754人)、1個工程營 (官兵667人)。步、炮、工兵每隊均為三排,每排三棚;馬隊兩排,每排二棚;輜重隊三排,每排三棚。常備軍的編製與中國傳統營制已完全不同,成為一個步、騎、炮、工、輜各兵種協同作戰的單位,這是一種適合形勢需要的現代化編製。

建軍初期,全軍由一名總統(即袁世凱)統率,有左右兩翼(相當於旅),每翼有一名翼長、一名統領和兩名分統負責;翼下面為營,有統帶官和幫統官各一名;營下面為隊(相當於連),由一名領官管理;隊下面為哨(相當於排),由一名哨官和兩名哨長負責;最下面為棚(相當於班),有正副頭目各一名。(每棚十二人)

新軍機關以總部為首,其下有參謀營務處、執法營務處、督操營務處、稽查營務處等。

清政府推行「新政」之後,新軍改為常備軍制,並因人數的增加,故以改編作鎮、協、標、營、隊、排、棚,各級軍官改稱統制﹑協統﹑標統﹑管帶﹑隊官﹑排長和正副目。每鎮額設官兵一萬二千五百一十二人,仍有步、馬、炮、工程、輜重等兵種。軍官大多由學習軍事的留學生和國內各武備學堂的畢業生擔任,士兵則採取招募制,選拔標準較以往嚴格,對年齡、體格和文化程度等都有明文規定。

新軍與革命

在組建和訓練新軍的時候,一些開明地方大員如張之洞、端方等,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學生任軍官如蔡鍔、閻錫山、許崇智等,這些知識青年讀過書見識廣,敢於持有不同政見,不同於舊軍官兵愚昧效忠皇權。同時革命黨人如黃興、宋教仁等注重開展兵運,秘密向新軍中輸送革命分子,如吳祿貞、趙聲、孫武等。這些軍內革命黨人待命伺機發動起義。

1911年武昌首義是新軍起義,然後響應的陝西、湖南二省,是新軍起義。接下來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也是新軍起義。除上海、廣東、廣西辛亥革命起義是以民軍商團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義均為新軍起義為主。辛亥革命也可以說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新軍大起義。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平定準噶爾始末
東南互保經過
丁酉科場案始末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江南奏銷案始末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宋朝軍隊戰鬥力那麼弱,這一切全是他的錯
把梁山一百單八將編成一支正規軍,戰鬥力有多強
把梁山好漢編成一支正規軍,戰鬥力有多強
中國最差勁的一支軍隊,戰鬥力卻首屈一指,只要它在日軍就無可奈何!
揭露二戰日軍真實戰鬥力,原來抗戰是這麼的不易!
清軍入關時有八旗,戰鬥力最強的卻是這兩旗
哪一個朝代的戰鬥力最強?是清朝嗎?
美軍擁有戰鬥力最全驅逐艦,以一敵六,真有這麼牛?
二戰戰鬥力最強陸軍,竟是德軍的終極對手!
二戰日軍真實戰鬥力到底有多強悍?原來抗戰是這麼的不易!
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五支遠征軍,你最佩服哪一支?
歷史上戰鬥力很強的五位將軍,最後一位被稱為「戰神」
海軍最高戰鬥力表現,三大將先後三代,哪一代最具威懾力?
抗戰中戰鬥力最高的三支偽軍,曾兩敗國軍主力,最後下場結局如何
別看這是一條沒有戰鬥力的艦艇,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缺它不可
二戰時期戰鬥力水平最差的偽軍——英籍印度軍團,絕對沒有之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戰鬥力。
中國最厲害的一支軍隊,從越南打到台灣,戰鬥力秒殺當時的正規軍
滿清王朝八旗軍隊是否有漢人存在,其戰鬥力為何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