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仲淹手下虎將,三條妙計出奇制勝,讓西夏聞風喪膽

范仲淹手下虎將,三條妙計出奇制勝,讓西夏聞風喪膽

范仲淹擔任邊帥的時候,手下曾有兩員虎將,一個是狄青,另一個是種世衡。狄青因為後代小說、戲劇、評書的渲染,因此家喻戶曉,聲名遠播。不過,在當年抗擊西夏入侵的戰爭中,種世衡的名聲和功績卻絲毫也不遜色於狄青,范仲淹評價他為:「國之勞臣」,歐陽修說:「兵興以來,所得邊將,惟狄青、種世衡二人」,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後來讓西夏聞風喪膽的「種家軍」,就是他和他的兒孫們一手創建的。他不但打仗勇猛,而且頭腦里蓄滿了計謀,這些計謀被他廣施於抗擊西夏的戰爭中,尤其是「苦肉計」、「美人計」、「離間計」三條計策的巧妙運用,成功打擊了西夏的囂張氣焰,打亂了西夏的戰略部署,實現了他保家衛國的蓋世功勛,堪稱北宋「小諸葛」。



范仲淹手下虎將,三條妙計出奇制勝,讓西夏聞風喪膽


「苦肉計」智取敵情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種世衡駐守青澗城(今陝西清澗縣)。青澗城位於抗夏前線延安(今陝西延安市)東北一百公里處,原為寬州,因為連年戰爭,寬州被朝廷放棄,成為廢墟。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主帥西北前線,種世衡是他麾下鄜州(今陝西富縣)從事,覺得寬州作為軍事鎖鑰,地位重要,便建議在寬州廢墟上建一座新城,左可確保河東運往前線糧草的安全,右可鞏固延安的防務,北可謀取被西夏佔領的銀州和夏州。范仲淹覺得很有道理,便派種世衡率軍修城,種世衡一邊抓緊修城,一邊抵禦西夏軍隊的不斷進攻,他邊修邊戰,邊戰邊修,在極其困難和驚險的情況下,終於把這座廢墟建成為西北前線的堅固堡壘。建成後,此城命名為青澗城,種世衡也因此而被朝廷任命為內殿崇班、知城事,具體負責延安東北的防務。


兩軍作戰,短兵相接,情報最重要,敵情掌握得準確,有時勝過千軍萬馬,種世衡深知這一點。據司馬光《涑水記聞》說,在駐守青澗城的過程中,種世衡手下有一員蕃將,曾經犯了一個小過錯,惹得種世衡暴怒,他一反平時愛兵如子的常態,拿出輕易不用軍杖,命令士卒對他施以杖刑,而且杖杖撲在脊背上,蕃將求饒不聽,部下說情也不聽,直到皮開肉綻,鬼哭狼嚎。種世衡的杖刑,徹底打掉了蕃將的一片忠心,傷勢還未痊癒,他便不辭而別,投奔到西夏首領元昊的帳下。元昊見他傷痕纍纍,又對種世衡恨之入骨,便把他收為心腹,准許他自由出入於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誰知,一年過後,蕃將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又回到了青澗城,並給種世衡帶回了大量西夏的軍事機密。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種世衡暴打番將,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種世衡小施「苦肉計」,換來了知己知彼的戰略先機。


「美人計」義收羌酋

據《宋史?種世衡傳》記載,宋夏戰爭年代,西北邊境各少數民族的地位非同小可,是宋朝與西夏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們倒向於誰,誰就在戰爭中處於優勢,所以,在宋夏戰爭中,爭取各少數民族的歸順與支持,成了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時的慕恩部,是羌族中最強大的部落,一天晚上,種世衡熱情邀請酋長慕恩到軍帳中飲宴,推杯換盞之際,種世衡又喚出一名美麗的侍女出來勸酒,慕恩頓時興緻大增。酒過三巡,種世衡故意起身走到裡間,從門縫暗中細細觀察慕恩的一舉一動,果然不出所料,慕恩真的乘種世衡離開之機,對侍女動手動腳,調戲於她,這時,種世衡突然奪門而入,很意外的樣子,很震怒的樣子,慕恩大驚失色,羞愧難當,趕緊伏地請罪。種世衡轉怒為喜,笑著說:「酋長喜歡她?」隨即就十分爽快地把侍女送給了慕恩,從此,慕恩對種世衡忠心耿耿,以死力效。羌族中凡有貳心者,種世衡便安排慕恩率軍征討,攻無不勝,戰無不克。羌人兀二族已接受了西夏冊封的官職,種世衡召之不至,就命令慕恩進兵征討,直到兀二族歸順。別看一個小小的「美人計」,它卻使種世衡在收服西北少數民族過程中達到異常順利的效果,從慕恩部開始,種世衡採用這種恩威並施的辦法,逐漸收服大大小小的部族百餘個,為宋朝緩和民族矛盾,加強民族團結,抵抗西夏入侵,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范仲淹手下虎將,三條妙計出奇制勝,讓西夏聞風喪膽



「離間計」巧除敵將


種世衡在經營青澗城的過程中,曾結識一位名叫王嵩的和尚,王嵩勇猛非常,善於騎射,又熟知前線的山川要道,種世衡收服蕃部的過程中,多以他為嚮導。後來,種世衡乾脆把他收至門下,當貴賓看待。王嵩雖然當過和尚,但他比俗人更俗,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種世衡非但不制止,反而傾其所有,恣其所欲,讓他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

元昊手下有兩員虎將,是親兄弟,兄叫野利旺榮,弟叫野利遇乞,是元昊的左臂右膀,也是宋朝抵禦西夏過程中的心腹之患,倘能除去,無異於釜底抽薪,將給西夏以致命打擊,為此,種世衡想到了王嵩。某日,種世衡忽然怒斥王嵩說:「我待你不薄,而你卻暗結西夏,圖謀不軌,這難道不是背信棄義嗎?」不由分說,便把王蒿綁起來,鋪天蓋地打他的板子,打得他皮開肉綻,死去活來。這樣拷問了一個多月,王蒿始終牙關緊咬,死不承認,並且正義凜然地對種世衡說:「我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您聽信他人對我的誣陷,我是不會屈服的,我寧願清白受死,決不會屈打成招,留下不忠不義的名聲。」種世衡終於發現這個好色好酒之徒,同時也是一個視死如歸的忠義之士,於是,連忙為他鬆綁,把他引入密室,一邊抱歉不迭,一邊好生寬慰,一邊耐心解釋,他說之所以嚴刑酷打,只不過是試一下王蒿的忠肝義膽,因為他想派王蒿去完成一個艱巨的任務。王蒿了解實情後,接受了這一堪稱赴死的任務。



范仲淹手下虎將,三條妙計出奇制勝,讓西夏聞風喪膽



王蒿拿著種世衡親筆寫給野利旺榮的蠟書,受命潛入西夏,設法找到了野利旺榮。野利旺榮打開蠟書一看,種世衡親筆信的意思是說,朝廷早知您野利大王有歸降之心,已經封您為夏州節度使,月俸一萬貫,並附上代表官銜的旌節,敦促他率軍起事。野利旺榮讀完信後,大懼,汗如雨下,這不是置我於死地嗎?趕忙快馬加鞭,把書信、旌節、以及姦細王蒿一併送到了元昊跟前,希望以此澄清。然而事與願違,元昊看了蠟書,疑心頓起,不準野利旺榮回營,把他軟禁在自己身邊,把王蒿打入大牢。王蒿在牢里受盡了折磨,但堅貞不屈。見不能從王蒿處打開缺口,元昊又生一計,立刻派手下大臣李文貴,讓他假扮野利旺榮的使者,前去種世衡軍營接頭,說是來商量起事的具體事宜。在種世衡這個高手面前玩諜戰,簡直是班門弄斧,種世衡一眼就看出李文貴是姦細,便將計就計,高規格接待,並假裝與其議定起事細節。李文貴回到西夏之後,隨即就使野利旺榮的腦袋搬了家。野利遇乞也因為是野利旺榮的親弟弟而受到了猜疑,被關進了大牢,後來種世衡又略施小計,使元昊把野利遇乞給殺掉了,野利兄弟被殺後,元昊失去了左臂右膀,曾一度一蹶不振,不得不再次向宋朝稱臣。


種世衡作為守邊將領,以自己三條妙計,在抵抗西夏入侵中強大了自己,削弱了敵軍,出奇制勝,屢建功勛。種世衡的經歷告訴我們,宋朝並不是沒有勇將,也不是沒有帥才,反而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然而,種世衡功高如此,但在生前僅只出任過環慶路兵馬鈐轄之類的小官,在許多人抱不平的情況下,死後也不過贈予相當於從五品的成州團練使而已,可謂功高而命薄。之所以出現如此反差,是因為宋朝的皇帝們被五代時期的軍閥割據嚇怕了,擔心武夫專政,大權旁落,一直採取揚文抑武的政策,不但文人治國,而且文人帶兵,使那些真正有將帥之才的人埋沒於草莽之間,犧牲於戰場上而永遠不被重任。這種政策在一定的時期有效抑制了大權旁落、武夫篡位的危險,使宋朝不至於重蹈五代兵變頻仍的覆轍,但凡事有一利則有一弊,在外敵步步緊逼、國土不斷喪失的情況下,不能與時俱進,仍然執行這種偏激的政策,這無異於逆行倒施,宋朝最後滅亡在外族的鐵蹄和武力之下,是讓人一點也不會覺得奇怪的事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帝國的臉譜 的精彩文章:

項羽戎馬一生,卻屠城五次,楚霸王應該稱為楚暴王
少年天才張栻,十四歲講學論道,終成一代思想家
王夫人為何說賈寶玉極惡讀書?薛寶釵一句話揭穿謎底
賈寶玉真的不喜歡讀書嗎?賈政一句話給出答案
宋朝為何絕少宦官近習干政?概因忠臣捨命抵制

TAG:帝國的臉譜 |

您可能感興趣

成吉思汗三征西夏:三次慘敗損兵折將,最後西夏為何獻城投降了?
成吉思汗糟蹋西夏皇妃,咬傷某處血流不止,臨死下令:殺光西夏人
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命根而死,臨死前下了這樣一道密令!
解放軍在賀蘭下施工,卻發掘出一座西夏王陵,陵墓外觀令專家驚嘆
他是司馬光恩師,妙計定西夏,卻在野史中成為第一大奸臣
西夏最強軍隊:成吉思汗六攻不下,精英三千令蒙古輕騎兵聞風喪膽
成吉思汗為何留下將西夏滅種的遺命,原來他被西夏王妃咬下陰莖
成吉思汗六征西夏,最後被西夏王妃咬死在床上?
起於草莽,卻被女色打垮!一篇文章講清楚西夏的崛起之路!
宦官出身,掌西北兵權20年,破西夏,平方臘,伐遼喪師被殺
大宋五大神級戰將:冠絕兩宋勇執牛耳,囊括第一箭第一刀第一鞭第一槍,威震西夏遼金,岳飛排在此將後
人稱「面涅將軍」的北宋第一名將,大破西夏,最後抑鬱含恨而死!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因竟然是被西夏王妃咬掉了小麻雀
成吉思汗逼西夏王妃侍寢,被一口咬中某部位,流血過多斃命
盾牌上的一個小改變,竟讓北宋逆襲大敗西夏騎兵鐵鷂子?
古老而神秘的西夏王陵,令人好奇得想去一探究竟!
成吉思汗三征西夏:三次惨败损兵折将,最后西夏为何献城投降了?
成吉思汗之死有些離奇,難道真的是被西夏王妃給咬死的?
中華第一將門:不是岳家將,延續唐宋二百餘年,血戰沙場威震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