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王朝的「倒閉」, 微子啟的賭局?

商王朝的「倒閉」, 微子啟的賭局?

原標題:商王朝的「倒閉」, 微子啟的賭局?



宋國的開國者乃是殷商族人微子啟

宋國的開國者乃是殷商族人微子啟,《荀子》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也就是說,在西周封國中大半都是姬姓族群,其餘可以享受分封的諸侯,必是有功之臣,或是前朝賢人,無非這些類別。姜子牙屬於有功之臣,微子啟顯然屬於前朝賢人。


當然,在西周建國時,作為王室發源地的岐山地帶,是距離周天子最近的區域,這些區域也自然被分封給了最為親信的人,《左傳》載:「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如畢、原、晉、虢、雍等國,皆為周天子文武兩代的重要人物,如文王輩有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鄷、郇等國,武王輩的則有邗、晉、應、韓、凡、蔣、邢、茅、胙、祭等,足有近三十個諸侯國。


這些分封之國,往往佔據要害之地,可謂是掌握著天下格局。如當年殷商朝歌地界,曾經有數百年商人文化,即便有反叛之意,亦無反叛之力。周王室對殷商的防範和監控是非常嚴格的,最開始的微子啟雖為賢人,但並未被周王室視為控制朝歌疆域的首選。當年殷紂王駕崩之時,其子武庚尚且在世。這位公子在殷人之中,亦是頗有號召力,重要的是,新舊換代之際,如果選擇殷商貴族來掌控局勢,是比周王室委派一位朝臣要名正言順得多的。


在商周之際,世俗中流行的原則是」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謂滅亡其國,不絕其祀,這在春秋戰國時代,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傳統。如三家分晉,屢遷晉君;秦滅衛國,數徙衛公,都是這種傳統的體現。因此來說,武庚就是管理殷商故地的絕對人選。

當然周王室是不可能完全放任武庚的,殷商畢竟歷經數百年,精神文化根深蒂固,朝歌開發亦近百年,資源豐富,若要發動叛亂是相當容易的。於是,除了在朝歌周圍分布姬姓諸侯國外,更是在都城周圍安排衛、蔡、霍等國,以管叔、蔡叔、霍叔為「三監」,隨時掌控武庚之動向。武庚的一舉一動,都被周王室所監控,這自然就刺激了武庚的仇恨。《史記》載:「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誰也沒想到,周武王信任的弟弟們,居然與前朝太子聯盟,發動叛亂。所謂"疑周公",眾皆可知,乃是西周建國之初,王室之間的第一次權力爭奪戰,只是為武庚所利用而已。


《尚書》載:「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這場叛亂似乎還不是個小叛亂,武庚挑撥周王室成員的矛盾,甚至還挑動與中原人戰爭數百年的淮夷族群,形成聯盟,共同對抗嗷嗷待哺的西周王國。《史記》載:「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宋。」此時的微子啟才真正出現在史書中,《呂氏春秋》載:「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這個微子啟當年顯然還可能會成為殷商的國君,只是由於太史的據理力爭,才導致王位旁落,被紂王所奪。選擇這個微子啟作為統治殷商故地的人選,周公是有深思熟慮的。


微子啟於周無片土之功,當年紂王登位,自己就已經心灰意冷。誰也不能否定,成為殷商王國的統治者,這樣的念頭就沒有出現在微子啟的心中過。而西周滅殷商,殺掉了殷紂王,又殺掉了殷紂王的兒子。周王室推選自己作為殷商故地的直接統領者,無非是將曾經屬於自己的東西還給了自己,不要白不要。只是,狡猾的周公,不再將朝歌這樣可以據險自守的好地方留給微子啟,而是將大平原上的商丘,即宋國給了微子啟,將殷商故地的人們遷徙到此地,又「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封伯禽於魯」,純正的姬姓血統的諸侯國環伺在宋國周圍,即便微子啟還想發動復國運動,幾無可能。雖名義上宋國乃是前朝王族,今朝賢人,但周王室對其防備之心,與防備武庚如出一轍。在無數雙警惕的眼中,宋國的發展,艱難重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宋國「率由典常, 以蕃王室」, 微子啟為殷人帶來了什麼?
元曲中的故事: 固守睢陽城的許遠到底是誰?
宋微仲的謚號與齊宋間的淵源
宋公稽的那些年: 守不住的殷商禮樂, 斬不斷的利益糾葛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