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出孔子雜劇,卻暗藏宋遼外交交鋒,結果宋朝完勝

一出孔子雜劇,卻暗藏宋遼外交交鋒,結果宋朝完勝

北宋天聖四年(1026年),時任右司諫、龍圖閣待制(皇帝的文學顧問])的孔道輔,被宋仁宗委任為國慶賀使,出使遼國。為招待他,大遼使館舉行了一場宴會。按照慣例,宋遼兩國使者往來的宴會上,都要安排雜劇演出,娛樂賓主,以祝酒興。這天宴會上上演的,是一出以孔子為題材的劇目。

雜劇剛剛開演,孔道輔的臉色就已經很難看。隨著劇情深入,孔道輔再也控制不住怒火,竟然拂袖而去!留下宴席上正舉杯暢飲的大遼皇帝和官員們,面面相覷。負責接待工作的主客郎中連忙追出去,把孔道輔拉回來,要他為自己的魯莽行為向大遼皇帝道歉。

孔道輔一點也不讓步,朗聲說道:「中國與北朝通好,以禮文相接。今俳優之徒侮慢先聖而不之禁,北朝之過也。道輔何謝?」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剛才雜劇演出侮辱聖賢,是遼國的過錯我有什麼可道歉呢?孔道輔是孔子的四十五代孫。無論是從禮法還是個人感情來說,他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演出。聽到孔道輔這番言辭,遼國君臣都不再說話了。

一出助興的雜劇,居然惹起外交風波,實在有些出人意料。以孔子入戲,在唐宋時期是雜劇演出中的一個固定題材,不止遼國獨有。五代時期的敦煌文書中,就記載過當時華筵有「戲大賢」的演出,「大賢」正是孔子。北宋晚期也曾經編演過以孔子、孟子、王安石等人為主角雜劇劇目。不過接待孔子後人,安排演出的人,理應避開才對。

那麼遼國安排這出雜劇,是不是另有深意?

不妨從這出雜劇的劇情來一窺究竟。根據《圍爐夜話》記載,遼國上演的是以孔子為主角的《夾谷會》,講述了春秋時期齊、魯兩國夾谷會盟的故事。齊魯兩國當時看似和平,實則針鋒相對。當時在魯定公手下任職的孔子勸說定公「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要為會盟做好充分準備。會盟當天,孔子以非常氣魄震懾住齊景公,令齊景公歸還了侵佔魯國的士地。

難道遼國君臣是想用這樣一出褒揚孔子的雜劇來討好孔道輔?當然不是。其實,是為了借古諷今。劇中齊、魯兩國的關係,和當時宋遼之間的情形類似。在澶淵之盟後,兩國雖然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共處,但外交上的試探和軍事上的攻防始終沒有停息。甚至,北宋當時的情形,比劇中的魯國更加危急:孔道輔出使的這年,宋仁宗年僅十六歲,仍由劉太后垂簾聽政,可謂「主少國疑」。遼國安排這樣的演出,擺明了要向孔道輔和他背後的北宋政權示威:「我們強勢如齊國,你們勢如魯國,如今兩國對峙,你們還有力挽狂瀾的孔夫子嗎?」

孔道輔正是意識到了這出雜劇背後的暗示,才憤然離席並激烈抗議,展現出了宋廷外交上少見的強硬態度。遼國君臣碰了這個釘子,只好轉移話題,通過勸酒來緩和氣氛:「天氣寒冷,喝上一杯,以致和氣。」孔道輔答道:「不和,亦無妨!」

遼國君臣的精心設計落空了。南宋人葉隆禮在《契丹國志》中記載,從此以後,遼國君臣面對宋使,再也不敢有所怠慢。

孔子雜劇事件雖小,卻是宋遼外交交鋒中,宋朝的一次完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女真兩年滅亡北宋,卻為何始終滅不掉南宋,自己反而最先亡國?
岳飛被殺為何卻無人敢為他說話?
在宋朝,丟了一頭豬竟然要皇帝親自來斷案
《懷仁集王聖教序》天下拓本誰第一:最佳版本之爭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