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道教金丹法9,道家養生秘術:十二段錦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道教金丹法9,道家養生秘術:十二段錦

喜歡中國易學文化的朋友

歡迎點擊上方 關注「中國神秘文化」頭條賬號

每天推送精彩易理解讀

與您共同學習



.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道教金丹法9,道家養生秘術:十二段錦

道家養生秘術:十二段錦

「十二段錦」是余恩師著名武術家陳盛甫(1902-1996)教授生前所授系列養生功法之一。其後,余師事民間中醫、針灸名家郝文聖(1906-1998)老先生研習其家傳傅青主(傅山,道教龍門派第六代「真」字輩)醫學及養生功法。余在習武研醫之餘,根據師傳,結合傳統中醫學理論及自身修習之體悟,詳加推究,每有所得。二位恩師均駕鶴西去,感慨之餘,特將此「十二段錦」整理成文,嘗試用現代語言來詮釋傳統養生功法。一來緬懷恩師於九泉;二來此術過去雖有介紹,大多照錄原書,且文理堅澀,無詳細解說,使學者難以明了。也許是因道門須師傳口授之故吧;三來使此養生法奇術得以普及推廣,為提高全民體質聊盡綿薄之力。不妥之處,敬請行家裡手多加斧正耳!

「十二段錦」是從古代的「八段錦」推演變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分支,是導引式氣功鍛煉方法,是吐故納新之術。在宋代醫學巨著《聖濟總錄·導引》中指出:「斡旋氣機,周流營衛,宣搖百關,疏通凝滯,然後氣運而神和,內外調暢,升降無礙,耳目聰明,身體強壯,老者複壯,壯者益治。」明代的《保生要錄·調肢體門》亦明確指出:「每日頻行,必神清目明,筋節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滯。」

其它,如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總論》、宋·陳直撰·元鄒鉉續編的《壽親養老新書》、明·高濂的《遵生八箋》,近代1957年人體版的《八段錦》、《易筋經》等著作均有論述。可見,導引類的健身方法,經常行之,對強身健體的重要作用了。「十二段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優秀功法之一。

「十二段錦」功法可以說是為打通人體經絡的兩大主幹線任、督兩脈,使任、督兩脈實現「小周天」運行而精心設計的一套十分巧妙的「氣功打通法」。被道家視為修真入門的必修功法,功夫完成,身內功夫已是做足,已身正是:百節通暢元陽旺,九竅玲瓏透體順。其真義非師傳口授,不能妄猜。故曰:饒君聰慧過顏閔,未遇明師莫強猜。其珍貴可想而知了。

何以名之為「十二段錦」呢?「段」在此意為節;「錦」則為精心選擇、合理編排、巧妙構思,從而形成的一組巧奪天工的動作組合;又因其共有十二個動作組合而成,故名曰:「十二段錦」。

十二段錦總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

舊名八段錦,子前午後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十二段錦總訣是修習整套功法之總綱,故要求修習者必須背熟記牢,且要按照下文和圖譜詳加參悟,仔細推敲,認真理解,按步就班,依序練習,自可達到修身養性之目的。

下面筆者將逐段據總提綱進行詳釋。

第一段: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原註:盤腿而坐,緊閉兩目,冥忘心中雜念。凡坐要豎起脊柱,腰不可軟懈,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閉關祛邪也。靜思者,靜心思慮而存神也(圖1)。

備錄:後文中每段均有「原注」,此據清·潘霨所輯《內功圖說·十二段錦》文中所附。惜余未藏此書,只是據師傳筆記整理,故原注中若有差錯,請持此書者糾正,筆者先行謝過(後附《內功圖說·十二段錦》掃描件,)。

注釋:第一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入靜,就是要達到心無所想所思無念無想的境界,當然這只是相對的,不然則不符合辯證法了。古人云:「心不可無所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方為養生之道。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道家所謂不怕念起,惟怕覺遲。至於用時戒雜,雜則分,分則牢。惟專則雖用不勞,志定神凝固也。」武當氣功中的「五調八要」也正是對修鍊者的基本要求,故其中之調身、調心應用於此,自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綜上所述,只有排除雜念,方可冥心;只有冥心,方可存神,這才是十二段錦的基礎,也是道家修練築基的不二法門,學者宜勤加修鍊,自可登堂入室。

具體動作:首先輕閉雙目,盤腿而坐。輕閉雙目,是為了防止看到眼前的事物而擾亂心神難以入靜。若閉目時仍有雜念,可以目露一線之光,所謂目視鼻端,鼻觀心,藉此以集中精神,以達到排除雜念心無所想之境界。但一般情況下,仍以輕閉雙目為宜。盤坐的方法有單盤、雙盤、自然盤三種姿勢,初練時,可採取自然盤,待功力稍有進境再單盤,漸至雙盤,其要求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以單盤為宜,以右腳跟抵精門進行練習。盤坐好後,可以將大拇指輕扣於四指中,兩手握成拳狀(此道家謂之握固),分別置於雙膝上,靜靜地盤膝而坐。握固的目的,一方面使掌心勞宮穴,氣之出入不至疏泄;另一方面可使手太陰肺經與心經相接通,使心肺二髒得到較好地鍛煉,此道家秘術,不傳六耳矣。盤坐時以床上為佳,不但柔軟舒適,而且使雜氣不易侵入人體,使海底常處溫暖之中。盤坐時脊柱要伸直,大椎穴稍前頂(此亦秘術),自然會拉起人身之龍骨,使百會穴與會陰穴成一線,便於養丹煉丹。否則,綜得千百法門,亦是枉然,故須切記!坐好後,將舌尖微微上挑,輕抵於上齶之上,此即道家上搭鵲橋。搭鵲橋的目的是為連通人體內的任督兩脈,形成小周天。從經絡學上來講:任脈能夠總任一身的陰經,有「陰脈之海」之稱;督脈能夠總督一身之陽經,有「陽經之海」之稱。平時兩脈斷開,只有上、下鵲橋相搭,才可相連相通。道家修真搭鵲橋至關重要。故《內功經》云:前任後督,氣行滾滾。在這裡還要談下撮穀道的問題,提撮穀道(道家稱:搭下鵲橋),使會陰穴得到鍛煉,同時尾閭上翻,加強了督脈的疏通,以便於更好地實施小周天運行。然後,隨之呼吸,很自然地用意念將吸入之生氣緩緩地壓入腹部,彙集于丹田,以達養丹煉丹之目的。

待心神完全安定下來後,方可進行下一段的修鍊。

第二段: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原註:上下牙齒,相叩作響,宜三十六聲。叩齒以集身內之神,使不散也。崑崙即頭,以兩手十指交叉,抱住後頸,即用兩手掌緊掩住耳門,暗記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聲(圖2)。

注釋:牙齒相叩,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如馬禮堂的《洗髓金經》(道家不傳之秘典)、劉貴珍的《健身功》、恩師陳盛甫的《養生保健功》、幻真先生的《服內元氣訣》中均有明確記載。叩齒的作用有以下三個好處:1、叩齒集神,可集中心神,將注意力集中在叩齒上。2、叩齒可使牙根膜中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堅固牙齒,預防牙病作用。故《保健功》歌訣云:方法簡便叩齒功,上下牙齒輕輕碰,每次相叩三十六,堅固牙齒防牙病。3、中醫學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牙齒亦由腎中精氣所充養,由於手足陽明經均進入齒中,故其不但與筋骨有直接關係,而且同胃、腸、脾、腎、肝等內臟活動也密切相關。因此,以經常行此功,可以堅固牙齒,促進消化系統功能。

具體動作:盤坐入靜後,仍將雙手置於膝上,張開口,使上下齒分離開後,再閉口咬合,並且有意發出聲響,連繼重複分合動作三十六次。叩齒完畢後,將牙齒重新咬合,使兩手張開手指相互交叉,抱住後頸,並用掌心向將頸壓下,使頭部被壓向胸部,然後再返回原來位置,如此連續做九次。其實,在中醫針灸上講:風池風府一把抓。即此抱崑崙正是用掌指按壓風府穴,兩掌按壓風池穴,不但對頭昏、頭痛、眼痛、肩背痛、頸椎病有效;而且對傷風感冒、中風不語、肝氣怒發、突然耳聾均有一定的療效。抱崑崙完畢後,兩掌向兩側張開,用掌心向左右耳部均勻施壓,並安靜地用腹式呼吸法進行呼吸。即用鼻吸氣後,將氣向下腹部緩緩壓入,並對丹田略為施加壓力,增強丹田;吐氣時,則將下腹部用力收縮,使氣緩緩從鼻孔呼出,排盡體內濁氣。鼻吸鼻呼,要做到深、長、細、綿、緩,不使呼吸之聲耳聞,以目視鼻端,連續數九息(一呼一吸為一息)。深呼吸的作用,不但能加速人體內的氣血循環,增強體質;而且對於養丹煉丹大有裨益,讀者若能堅持研練,其功效自知矣。

待上述動作全部做完,即可進行下一段動作了。

第三段: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原註:記算鼻息出入各九次畢,即放所叉雙手,移兩手掌擦耳,以第二指疊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彈腦後,要如擊鼓之聲,左右各二十四聲。兩手同彈,共四十八聲。仍放手握固。(圖3)。

注釋:鳴天鼓的作用不但是能衝擊耳鼓膜,改善聽力,對耳鳴、耳聾患者有一定療效;而且因腎開竅於耳,耳是聽覺器官,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聽覺靈敏,分辨較高,所以對提高腎功能亦大有裨益。歷代儒醫如蘇東坡、李東垣等皆非常重視。又由於中指所按壓為玉枕穴,玉枕穴通膀胱經,可預防耳疾,使頭腦清醒,耳聰目明,故歷代養生家修行家都很重視。又因雙手大拇指所按壓部位為左右風池穴,故如前所述對足少陽膽經之疾病亦有良好防治作用。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將手掌仍按在雙耳上,並相互交叉,當右手拉下時左手上推;左手拉下時便以右手上推。如此反覆磨擦雙耳計九次(左、右上下為一次)。

擦耳完畢後,用掌心緊抱雙耳,將兩手之大拇指相對,貼壓於腦後左右兩側的風池穴上,然後再將雙手的中指貼於玉枕穴上,再將雙手的食指疊於中指之上,隨後用食指有節奏均勻地彈擊後腦二十四次,則耳內有「咚、咚」的響聲,故古人稱之為鳴天鼓。這種方法還可以消除心理障礙,使人清醒冷靜,精神愉快。

鳴天鼓完畢後,鬆開雙手,然後雙手握固輕置於膝上,可繼續做下一段動作。

第四段:微擺撼天柱。

原註:天柱即後頸,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亦隨之左右擺動,各二十四次。(圖4)。

注釋:此段功法是轉動頭部的運動,其目的是要影響頭頸兩側的天柱穴。天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頸後髮際大筋外凹陷中。根據中醫針灸學理論,刺激天柱穴可治療後頭痛、鼻塞、落枕、頸項部扭傷、肩背痛、脊柱疼痛等疾病。又因全身經絡都與頸項相互關聯,故活動頸項,可使經絡疏通,血流暢旺,減少供血不足之疾患。故其又對現代的頸項強直、骨質增生等疾病,均有較為滿意的療效。養生家不但考慮到防病治病,而且又因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銜接,為保元保精修身養性打好堅實的基礎,為養丹煉丹鋪墊通路。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首先將輕握的雙拳置於兩膝之上,將全身放鬆,背部自然挺直,低頭,兩肩不動,先將頭臉由前向右、向後,再向左、向前緩緩旋轉一周。吸氣時,向前低頭;呼氣時,向後仰頭,一呼一吸轉一圈,向右轉動三圈後,頭部回復至原狀,並目視正前方;然後,緊接著低頭向左轉動三圈。轉動時,頭部向左右要有一種頂天的意念;旋轉的幅度要純任自然,速度完全受呼吸節律的支配,有頭暈目眩者不要閉目。

頭部旋轉完畢後,仍盤膝坐好,並將脊背挺直,使頭不向前傾,而向左側扭轉;右手在左大腿上,隨著向左扭轉,左右手掌心朝上,右手疊放在左掌心上,置於左大腿根前,並隨身體扭轉。扭轉時,目光盡量移向左肩後方。向左扭轉後,再盡量將頭向右扭轉,並將目光移向右肩後方,同時將雙手跟著轉移到右腿上。按照上述要領,將頸部作橫向旋轉,即由肩部上方用力向後看的動作,左右各做二十四次。旋轉時要動作緩慢柔和,循序漸進;切勿急於求成,貪功冒進。

撼天柱動作完畢後,復將雙手輕握固,輕置於兩膝上,可進行下一段練習。

第五段: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原註:赤龍即舌,以舌頂上齶,又攪滿口內上下兩旁,使水津自生,鼓漱於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做三次,要汩汩有聲,心暗想,目暗視,所呑津液,直送至臍下丹田。龍即津,虎即氣,津液下去,氣自隨之。(圖5)。

注釋:此段功法是利用意念將津液送至丹田,並蓄于丹田之法。此段功法後來被養生家單獨抽出來,稱其為呑津功。而道家修行,則煉津化氣,意念內視丹田,可見津液和氣在丹田化合,並受到腎陽之火的溫煦發生氣化,就好像津液是水,腎陽之火在小腹內曖烘烘地將津液和氣「燒」至沸騰,如水被燒開成氣化,若霧露之溉,灌溉自己的五臟六腑,激發和推動五臟六腑的機能活動,從而達到養丹煉丹之目的。丹田是人體內重要穴位之一,是生氣之源,聚氣之所,被歷代養生家、修鍊家所重視,其具體部位說法不一。但以臍下和關元穴之上的部位,相當於氣海穴,他們都寄希望於此,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曰:「道經所謂丹田……,陰陽合辟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五臟皆潤,此中一線未絕,則生氣一線未亡。」丹田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了。初練時津液不多,久練自增。故丹經云: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長年。這樣引呑直接入任脈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故唐孫思邈《千金要方》中云:玉泉者,口中唾也。朝量未起早,漱津令滿口,乃呑之。琢齒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煉精。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盤膝坐好,首先用舌尖攪動口齒,一般是圍繞牙齒牙床進行攪動。先左邊後右邊,先外邊后里邊,先上邊後下邊,依次輕輕地左攪動數次,再右攪動數次。用力要輕柔自然,在舌運轉攪動過程中,同時雙眼球亦隨著舌的運轉同步運轉,有口水時不可咽下。然後用舌尖輕輕攪動數次,使口中口水(津液)越來越多,待其滿口時,再將口中津液在口中鼓漱,如同用水漱口一樣,鼓漱三十六次,然後分三次下咽,每次約咽三分之一。咽前或咽時呼氣一口,咽時如咽硬物,咽部稍用力,最好能聽到有咕咚的舌咽聲。咽入時,必須集中精神,用心暗想,用目暗視,用意念將津液通過食道到胃部、到腎部、最後送到丹田。(註:本文功法丹田部位在臍下一寸半處)然後,吸氣一口,仍沿以上路線送到丹田。如此呑津三口,吸氣三口,皆存於丹田。為了有助於氣貫丹田,可以使腹部亦隨著呼吸一緊一松,一凸一凹,促進氣血循環通暢。

其實,中醫學認為唾為腎之液,唾為腎所主。唾為口津,唾液中較稠厚的稱作唾。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腎陰虛時,唾無所化則口乾、舌干,入夜尤甚。而道家修鍊謂之性命雙修,故功法中每呑津液必送到腎,可補腎中精氣。現代醫學更證明了唾液的諸多功效,如消炎殺菌,增強神經機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加食慾等奇特的功效。

呑津完畢後,可繼續做下一段修習。

第六段: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原註:以鼻吸氣閉之,用兩掌心相對搓至極熱,急分兩手摩後腰上兩邊,一面徐徐放氣從鼻出。精門即後腰兩邊軟處,以兩手摩三十六遍,仍收手握固。(圖6)。

注釋:這段功法主要是磨擦腰部,其位置在腰上脊柱兩側的凹軟部位,也就是腎俞穴部位,也有稱其為腰眼,屬帶脈經部位。中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乃一身之總樞紐。腎為先天之本,腰腎為陰陽之源,五臟六腑精氣之所藏,腰腎虧損精氣失,會導致氣血雙虧,體質虛弱。如果因房事過多或精力衰退時,即會出現腰痛、麻木等感覺。而歷來養生家和修行家惜精如命,所以養生家的節房事,道家的修行的修虧補漏,其目的是保得一分精液,多延一分壽命,故對腎精尤為重視。而腰腎則喜溫惡寒。用掌搓腰之後,不僅溫暖了腰部,而且增強了腎臟機能,疏滯通凝,使氣血運行暢通,不但增強了腎功能,而且於精神衰弱及整體調節大有裨益。故中醫臨床中常用此部位來治療性功能衰退,泌尿生殖系統病,神經官能症和腰腿痛等症。因此,此段功法的作用,就是要將精門中積存的濁氣排出體外,保腎固精,補益腎氣,添精保元,增強性功能及整體機能的系統調節與平衡。

具體動作:此段功法舊稱搓內腎。緊接上段,將口閉住,然後用鼻深長細勻綿地吸氣後,將氣緩緩地壓入丹田中,並且閉氣片刻。在閉氣時,將兩手掌心相對,相互搓至極熱;然後將兩手掌心翻轉緊貼於腰部兩側的凹軟處,再用掌心在腎俞部位作圓弧狀按摩,連續按摩三十六次。按摩時,可意守腰部即兩腎俞穴,使腰部產生熱感,與手掌之熱相互接應,溶為一體。這樣能使腰部產生的熱感,與手掌的熱感,隨著呼吸,也似乎有熱氣運動一般。初習時,也許不會有明顯感覺,只要堅持一個月以上,自會感到其妙無窮。故歷代養生家對此功均有體悟,特輯錄妙訣一首供參考:妙處無窮搓腰功,能治腰病與痛經;兩手搓熱摩腎部,帶脈通暢腰力增。

待收功時,將氣由鼻孔緩緩呼出,雙手收回握固,輕置於兩膝之上,方可繼續接練下一段動作。

第七段: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原註:閉口鼻之氣,以心暗想,運心頭之火,下燒丹田,覺似有熱,仍放氣從鼻出。臍輪即臍丹田。(圖7)。

注釋:將第一段至第六段的動作按順序練完後,這一段便是進入高深內丹術的基礎功法了,也是為打通任督脈,實現「小周天」循環鋪墊道路。這段練法歷經歷代養生家和修鍊家的不斷總結完善,形成了各種殊途同歸的內丹養生術。其中以武當八卦養生功尤為精妙。其詩曰:任督走轉在神闕,修真養性法更捷。大道神功由此走,才是養生第一訣。又曰:煉精化氣氣化神,返老還童修真人,你若練到還虛處,我命在我子孫生。

臍輪,針炙學中叫神闕穴,是個重要的穴道。練功家稱此處為臍丹田、前丹田或中丹田。中丹田在臍的深部,與前丹田相互對應。導引臍丹田,對鍛鍊氣沉丹田,形成腹式深呼吸,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神闕穴屬任脈,居臍中,為生命之根蒂,後天之氣舍,又為中、下二焦之樞紐,能調節全身的精、氣、血,是氣功鍛煉者意守的重要部位,以臍調轉呼吸,即內呼吸,又稱「胎息」,它是小周天的最高階段。

在前六段習練中,多次談到呼吸方法。「十二段錦」同其它內家拳一樣,呼吸要細緩而深長。所謂細緩,則是呼吸時柔細緩慢,出入綿綿,自然悠暢;所謂均勻,則是呼吸時勻稱,不急呼急吸,以免擾亂心神,影響氣歸丹田;所謂深長,即是前述之氣貫丹田的腹式深呼吸。因此無論是呼氣還是吸氣,均要遵循此要領,不可強行控制,形成憋氣努氣之病。應循序漸進按步就班,勤學巧練,自可丹田內氣充盈,從而使丹田之真氣源源不斷地輸傳到全身。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將雙目輕輕閉上,以舌尖輕輕抵住上齶,即「搭鵲橋」。提撮穀道,即「搭下鵲橋」,使任督脈相連接;松馳全身,脊背要自然豎直,兩拳輕握固,放在兩大腿根前。先以鼻吸氣後,緩緩將氣壓入丹田內。注意:開始呼吸時,吸氣量不可過多,將吸入的氣緩緩壓入丹田並停止呼吸後,以充滿於小腹的壓力向四周擴散,故拳家謂:氣沉丹田,力散全身。當小腹由於飽滿而產生熱感時,便由下腹部慢慢地將氣由鼻孔推出。以上動作連續重複做九次。

待此段練完後,可繼續接練下一段。

第八段:左右轆轤轉。

原註:曲彎兩手,先以左手連肩,圓轉三十六次,如絞車一般,右手亦如此,此單轉轆轤法。(圖8)

注釋:這段功法主要是對上肢的鍛煉,其作用是有舒展筋骨關節,流通經絡氣血,使手之三節活動變利,靈活自如,從而提高整體機能的康健。通過鍛煉,可以達到上肢的養護作用,可使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絡通暢流利;同時,亦可防治肩周炎、肩臂疼痛以及上肢的其它病症。另外,對增強腕部的功能亦在大有裨益。無論是養生家修鍊家,還是平常人,均依賴上肢進行各種活動,故此功不可不習練。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盤腿坐定後,將雙目睜開,使掌心朝前,手掌向後仰,屈肘成直角狀,小臂要與地面平行。開始旋轉時,右手不動,左手掌由肩部向下方後,再經過上方移至體前,在身體左側以圓形旋轉,前後各十八次,共三十六次。而後,左手輕握固,放於左大腿根上,如前所述進行右肩旋轉,亦三十六次。注意:旋轉時應於呼吸緊密配合,動作應緩慢、柔順、自然,切勿急燥。

旋轉完畢後,可繼續接練下一段動作。

第九段: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原註:放所盤兩腳,平伸向前,兩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手於頭頂,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聳。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頭頂,又托上,共九次。(圖9)。

注釋:這段功法歷來被養生家、修鍊家所看重,如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遵生八箋》中的許多導引方法均涉及到該功法。這段功法中的妙義,不但是全身十二經脈得到鍛煉,而且於任督二脈均有較大的功效。雙手上舉不但使手六經得到鍛煉,而且直接鍛煉背部肌肉群,影響到背部各穴。背為督脈所過,五臟六腑的俞穴等皆會聚於背,背於各臟腑的功能緊密相聯。兩腿舒放,腳尖向上,腳面向後仰,本身即可牽動足陰陽六經脈,在不知不覺中足六經也得到了鍛煉。一式功法中,有如此多的功能,這在其它功法中非常少見的,學者能不珍惜乎!雙手上托舉,可將胸腔的邪濁之氣隨呼吸排出,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氣血循環;同時,可促進肩部、頸部的血液循環,強化任督脈的相連相接,從而為打通督脈奠定基礎。又因要求提撮穀道,有規則地松馳,故對會陰部的生理功能有很大的幫助。整段功法結構巧妙,布局合理,符合中醫理論,是修身養性強身袪病的良法。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將雙腿放開,向前平行伸出,腳尖朝上,腳面向仰,兩腿自然伸直,不能彎屈。將雙手伸開,雙手在胸前十指交叉,雙臂上舉彎屈,用雙掌心按於頭頂上;然後再將手掌翻轉過來,使雙手掌心朝上,並向頭頂緩緩上舉。注意:翻轉時,雙手仍保持十指交叉;隨著雙手的上舉,肛部及會陰部也隨之收縮(即提撮穀道),並緩緩吸氣;雙手上舉時,要如力舉重石一般,動作應緩慢,不可過快;頭部亦隨著雙手的上舉,向上仰起,用目光凝視雙手手背。舉到頂時,將氣緩緩呼出,仍雙手指相交叉,並將掌心轉下緩緩於頭頂上,此時放鬆穀道。如此,按上述動作要領,連續做九次。

此段動作完畢後,可繼續做下一段動作。

第十段:低頭攀足頻。

原註:以兩手向所伸兩腳底作力板之,頭低如禮拜狀,十二次;仍收足盤坐,收手握固。(圖10)。

注釋:修習這段功法的目的是為了鍛煉腰部和足部。通過摩搓湧泉穴,使足少陰腎經氣血運行暢通,強化腎功能,為修真奠定基石。通過腰部的前俯,可伸拔腿筋,壓迫腹部肌肉,藉以強化內臟機能。由於這段功法運動量較大,直接牽拉背部肌肉群和腿部肌肉群,以及腿後部大筋,並可強化脊柱的靈活性,故歷來養生家和修行家都非常重視。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屬木,有滋水涵木之功,潛陽熄風之效。古人云:上病下治。故肝陽上亢引起的疾病;水火失濟造成的神治不寧,情緒紊亂,失眠健忘等疾病均可用湧泉穴來進行治療。本段功法中有用掌摩搓湧泉穴,使掌中勞宮穴(心包經之「滎」穴)與之相對,使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從而增強腎氣,引氣歸元,充實元氣。使人感到氣血流通,生機勃勃。

具體動作:先盤足而坐,雙手手心相對,相搓至極熱時,立即用右手掌心搓摩左足心三十六次;再將雙手手心相對,相互搓至極熱時,迅速用左手掌心搓摩右足心三十六次。此法古稱:擦湧泉穴。被歷代養生家和修鍊家所重視。如宋代陳直撰·元代鄒鉉續編的《壽親養老新書·擦湧泉穴》、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均有較詳細的記述:湧泉穴位於腳心,濕氣都從此穴進入人體。傍晚,脫掉鞋襪,一手握著腳趾,一手擦湧泉穴,覺得腳心發熱,便將腳活動一下,人覺得疲倦時就稍稍休息一下。或者請他人幫忙擦也行,但總沒有自己擦效果好。

湧泉穴擦完後,將雙腿向前伸直,腳尖朝上,將雙手置於大腿上。然後,腹部向前彎曲,使雙臂伸直,用兩手儘力地抓住兩腳腳心,或盡量接近腳底後,便挺直上體,使雙掌沿腳面、小腿而上,收回到膝蓋上方,但兩腿不可彎屈。注意:彎腰前俯時,將氣呼出;挺起上身時,將氣吸入。照此動作要領,連續做十二次後,再收回雙手握固,並置於兩大腿上。

上述動作完畢後,仍盤膝握固,做下一段動作。

第十一段: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原註:再用舌攪口內,以候神水滿口,再鼓漱三十六,連前一度,此再二度,共三度畢。前一度作三次呑,此兩度作六次呑,共九次呑;如前咽下,要汩汩響聲。咽津三度,百脈自周遍調勻。(圖11)。

注釋:這段功法是進一步加強呑津咽津之法,從而引氣下行,滋潤五臟。如前所述,這種功法歷來被養生家和修行家所重視。如宋代張杲的《醫說》中《養生修養調攝·服玉泉》云:道人蒯京年百七十八,而甚丁壯,言,朝朝服玉泉、琢齒。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含之,琢齒二十七過,名曰煉精——修真秘訣。而被歷代仙家稱之為「十六錠金」的「李真人長生十六字妙訣」云: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更是道家修身養性之妙旨。而對於道家,呑津之法,被奉為終生修行的必修課,諸多的道家秘術中均有詳細記載。如《胎息秘要歌訣·閉氣歌訣》云:三十六咽足,丹田氣越常。口中頻漱咽,津液自然調,道家的《黃庭經》載:玉泉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又稱:漱咽靈液災不幹。等等,諸多的經驗之談,均證明了呑津的重要性。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津液中含有許多雖微但功大之物,如「腮腺激素」可以延緩人體衰老,保持人體青春常駐;含有大量生長因子,可以促進器官再生,細胞再生;含有大量的抗癌因子,消除癌病毒素。故古人有:塗搓自美顏,呑津自長壽之說,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是故古人有:遠唾損氣,多唾損神的說法。練者不可不知,應萬分珍惜,久而久之,自可收到如《延壽書》所述「蓋口中津液是金液玉醴,能終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氣常留,面目有光。」的功效。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首先將腿盤坐好,將雙手握固,輕輕地置於雙膝之上;仍按第五段中介紹的方法:攪動口齒,刺激口腔生出津液,待津液滿口之後,鼓漱三十六次,而後分三次呑下;咽下時,也要汩汩有響聲,並用意念將津液導入丹田,而後再重複一次,連同第五段中呑津合在一起共三次。此即神水九次呑。如此,則津液灌溉五臟六腑,滋潤肢體肌膚,流通血脈,增強消化,抗毒解毒,延緩機體衰老,保持青春長駐。

此段完畢後,盤膝握固,可進行下一段動作的修習了。

第十二段: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前午後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原註:心想臍下丹田中,似有熱氣如火,閉氣如忍大便狀,將熱氣運至穀道,即大便處,升上腰間、背脊、後頸、腦後、頭頂上。又閉氣,從額上、兩太陽、耳根前、兩面頰、降至喉,下心窩、肚臍、下丹田至。想是發火燒,通身皆熱。(圖12)。

注釋:當按照練功順序將前面十一段動作全部做完後,第十二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通督脈經,實現任督脈循環的「小周天」運行。無論是養生家,還是修行家對於「小周天」功法的修成都寄於極大的希望,它不但可以使修行者有袪病延年,精力充沛,生機勃勃;而且為修行「大周天」功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能充分發揮人體的潛在機能,從而改變人生。養生家要的是延年益壽,修行家要的是天人合一步入仙境。其實,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其結果也是一樣,即同登壽域。當然,修鍊家有諸多的解說,那是文化遺產的傳承,其得證的仙果,自有專家學者、高人隱士去參證體悟,不在本文的議題之內,就不多啰嗦。

具體動作:緊接上段,盤膝而坐,雙手握固輕置於膝蓋上,挺直脊柱,頂頭豎項,全身放鬆,輕閉雙目,排除一切雜念,無思無想。用鼻吸氣後,用意念將氣輸送向丹田方向,然後屏住呼吸,向丹田施以壓力(意念不可過強);當丹田感到有如即將爆發的飽滿時,便將丹田中的真氣,向會陰穴、肛門方向輸送(內功經云: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接著再經尾骨、脊椎骨、再向後頸上推,直達於後腦,而後將到達後腦的「真氣」用意念的力量集中精神壓入頭頂泥丸宮,閉氣片刻,等到真氣充足時,再向下壓落至額頭兩側的太陽穴,並經過兩耳根,兩面頰邊緣,相交於咽喉,並順心窩而下,經肚臍直達于丹田為止;交施力於下腹部,使氣在丹田中多停留一段時間,最後由鼻孔緩緩呼出。

具體注意事項:剛開始練氣時,不可過份勉強運氣,應按步就班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功虧一簣。等到對任脈和督脈的真氣循環有了一定的把握後,屏住呼吸和推動真氣運行的時間以及吸氣量才可逐漸增加,但仍要嚴格控制,切記!切記!作本段時,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可做三次、六次、九次,但一切均要視功後身體舒泰為準。

結束動作:當十二段動作全部做完後,將兩手掌心相對搓至極熱,然後將左手掌緊貼臍部,右手覆於左手上,由臍中心向外順時針方向推轉二十一次,再逆時針方向推轉二十一次,最後停於臍窩部;略停,然後用雙手輕擦面頰數次,略開雙目,收功結束。當然,亦可再搓摩腰部後,再收功結束。

練習「十二段錦」注意事項:

1、練功時間:子後午前行。從中醫學上講:人體真氣的發生與海水的潮汐漲落非常相似,故《抱朴子》中云:夫行氣當以生氣之時,勿以死氣之時也。也就是說從半夜至第二日中午這段時間內為人體真氣生長之時,對練功將大有裨益,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十二段錦和其它氣功功法一樣,均要求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的場所練功;練功前不可過飢過飽,應排凈二便,應寬衣松帶盡量少束縛,以保證肌肉的放鬆和氣血運行的暢通無阻。

3、練功完畢後,應緩緩而起,並做適當的散步,以調整呼吸,調整機體,切勿做劇烈運動,而且練功後三十分鐘內不可進食、進水,以確保練功效果,這些都和其它功法要求相同。

4、對於男性練功者,由於該功法具有振奮腎陽之功,且練功者會精力大增,故應切實節制房事,最好在練功期間適當禁慾。否則,不但違背了練功的本意,甚至會適得其反。切記!

5、對於初練功者,由於不能很好地控制呼吸運動中運氣、推氣等方法,可以先將十二段錦做為一種高級體操,做肢體運動,可同時參悟其中的法門,待有了一定的根基再進行練習,自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正如林乾良、劉正才著《養生老集·臞仙活人心法》中摘《導引法》中所述:每日子後午前各一次,或晝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漸覺身輕,若能勤苦不怠,則仙道不遠矣。

相關鏈接:

「握固」最早見於老子的《道德經》(五十五章)原文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唐玄宗李隆基註解為:「赤子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與魂魄安門戶也。」此說太玄妙,其意是指:握固功能使心神安定身體強健。它還說,握固功能「固精明目,留年還魂之法,若能終日握之,邪氣百毒不能入。」對身體大有補益。握固功有兩種握法:其一:屈大指於四手指下,本文所述即用此種;其二: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於手心。

附:古書《內功圖說·十二段錦》

.



喜歡中國易學文化的朋友

歡迎點擊上方 關注「中國神秘文化」頭條賬號

每天推送精彩易理解讀

與您共同學習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轉載收藏或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四),易其心 定其交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九章(上),無往不復,無平不破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章,形而上道,遂通天下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易經《系傳》第十一章(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TAG:中國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