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反對一帶一路,究竟在反對什麼?

印度反對一帶一路,究竟在反對什麼?

【印度反對一帶一路,究竟在反對什麼?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義桅於2017年11月2日在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發表題為《一帶一路與中印文明的共同復興》的演講。本文為其演講內容。】

感謝譚中先生將我帶到和平鄉,帶我關注印度。我對印度的了解很大程度受譚先生啟發,就像譚中先生父親譚雲山先生九十年前追隨泰戈爾來到這裡創設中國學院一樣。

我的微信名「一葦」就源於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身份證是中國名,微信名用印度名,可見我對印度文化的熱愛。當然,印度的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嬗變為佛學和禪宗,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一部分。中國DNA就與印度密不可分,其情形拿莫迪總理的話說就是「印度和中國是同一個大腦兩個身體」,拿習近平主席的話來說就是中印是「命運共同體」。

佛教之路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絲綢之路的主要作用是文化交流,其次才是貿易,因為貿易量很少,但文化交流影響源遠流長。中印就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北。山之南謂之陽,山之北謂之陰,中印是陰陽和諧的典範。為何今天卻民心不夠通,忘了初心?在中國媒體中,印度甚至被描繪成公開反對一帶一路的唯一國家,果真如此?

一、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誤解

印度對一帶一路的反對,首先是不了解,其次是誤解。由於先天的成見(1962年邊界戰爭和當今的瑜亮情結作怪),使得印度人並未真正去了解,而只是選擇性關注,服務於本能的抵觸和反對。

誤解一:一帶一路是地緣政治戰略

一帶一路源於古絲綢之路而非簡單復興古絲綢之路,只是藉助古絲綢之路歷史記憶激發的國際合作倡議,因此是面向未來的「新西域想像」(西安音樂學院羅藝峰教授語)。德國人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絲綢之路概念時的確出於統一的德國進行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擴張的需要,因此中國沒有用陸克文等西方人建議的中國新絲綢之路戰略(計劃)這種提法。印度是文明古國,印度人怎麼能順著西方絲路理解一帶一路呢?

誤解二: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印度領土

印度看中國,總是有繞不開的巴基斯坦情結,認為中國幫助巴基斯坦來對付印度,因此反對第一個理由就是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克什米爾地區,而克什米爾地區印巴有爭議。其實走廊經過的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是巴基斯坦領土,並不需要印度同意。20世紀60年代中國派三萬建設者(主要是工程兵)幫巴基斯坦修築卡拉崑崙公路,犧牲了七百多人,印度當時怎麼沒意見,如今升級公路,印度卻要反對呢?

再說了,修路造橋造福民眾又不是建軍事設施,印度不必大驚小怪。中國邀請印度加入中巴經濟走廊,而印度說要改成中國南亞經濟走廊,但是巴基斯坦反對。因此,印度莫怪中國。中國人常說,鄰居是無法選擇的,只能換思路: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印巴領土紛爭是英國殖民者留下的,中國也是英國殖民統治受害者,怎麼能讓中國來背英國黑鍋?

誤解三:一帶一路包圍印度

「西邊是中巴經濟走廊,南邊是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漢班托塔港,東邊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尼印經濟走廊,這不是對印度進行U型包圍么?」這種印度人的想法讓中國人哭笑不得。

中巴經濟走廊也是邀請印度加入的,因為英國也參與了,其他走廊是印度參與的,怎麼是對印度的包圍呢?再說,中國的戰略目光主要集中在美國身上,在中國人眼中印度不是戰略對手,中國犯得著包圍印度嗎?

印度對東北邦控制力弱,而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主要是東北邦,印度又擔心被中國分而治之,故產生洞朗對峙。這一再提醒我們,印度的悲情訴求一直在干擾印度看中國。也證實了這樣一個事實:凡是喜歡中國的,就喜歡一帶一路;凡是擔心中國的,就擔心一帶一路。

誤解四:一帶一路是零和博弈

一帶一路強調合作共贏,印度的多元文化在西方民主制度發酵下,產生奇怪的二元現象——經濟基礎是發展中國家,上層建築是發達國家那套:利益集團綁架了政治,選票和政治正確的考量,讓政客們無法正視一帶一路帶來的長遠、整體國家利益,而對周邊國家紛紛參與一帶一路而損害印度的影響力和現實利益斤斤計較,於是出現為反對而反對的怪現象。

比如,印度軍火商大量從進口西方、俄羅斯軍火中拿回扣,這種固有的印度與發達國家價值鏈環流被一帶一路推崇的橫向互聯互通價值鏈環流所衝擊,於是利益集團尋找政治代言人打著中巴經濟走廊損害印度領土主權權益的旗號,通過媒體和智庫不斷釋放反對聲音,維護的是自身的固有利益,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印度次大陸、印度洋是印度的一畝三分地,外來力量不能染指,反對周邊國家參與一帶一路,這是印度的地區霸權主義遺毒作怪。印度洋是未來增長極。印度政府搞「季風計劃」對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於事無補,且漁翁得利,讓印度洋的未來潛力被美日歐所挖掘。

鄭和七下西洋,西洋就是印度洋,譜寫了中國和印度洋沿岸國家的友誼篇章。如今「鄭和」再來,沿岸國家都歡迎,為何唯獨印度例外?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是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互聯互通是血脈經絡。」一帶一路推動互聯互通,最能助推印度經濟騰飛。

比如,科倫坡港七成的貨物都是印度的,中國招商集團投資改造科倫坡港,最大的受益方就是印度,而印度建造基礎設施尤其是港口的能力又跟本上,不僅不感謝中國,還大張旗鼓反對科倫坡港建設,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莫迪政府提出了「數字印度」戰略和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為何不像手機那樣選擇和中國企業合作,而非要把高鐵計劃給日本呢?日本建造高鐵的資金、人才都短缺了,最終還得靠中國幫忙。日本建造高鐵更不可能沿著高鐵搞產業鏈、經濟帶,產生溢出效應。印度的矯情只能自縛手腳。中歐都合作開發歐洲前殖民地市場了,中印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南亞、非洲,都是值得做的大文章。

二、中國對印度態度的誤解

話說回來,上述誤解,不全是印度的過,中國人對印度也不了解,對印度的一帶一路態度也有誤解:

誤解一:印度反對一帶一路

1)領域:由於地緣環境和歷史記憶,印度有強烈的安全關切。其實經濟利益還是要追求的,印度也是亞投行創設成員國,不能一味說印度反對一帶一路。關於對華態度,特別是一帶一路,印度民間與政客觀點不同。印度人民黨與國大黨觀點不盡相同 。印度不同政府部門對華態度經常不同。 邦政府與聯邦政府觀點有時也不同。但最終的表現是,印度不參加不贊成一帶一路,視中國為「既友又敵」(frenemy);

2)區域:儘管華僑華人在印度少得可憐,才六千多,主要集中在印度東部,尤其是西孟邦特別是加爾各答,可成為兩國交往的橋樑和紐帶。參與一帶一路,可從印度東部開始,對沖德里的消極態度。新得里智庫多有軍方背景、西方思維,影響了印度中央政府對一帶一路的態度,令人遺憾。

誤解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進展不大因為印度

1)印度不反對中緬油氣管道,不能說印度阻礙該走廊建設。

2)印度參與並獲益:許多項目已經讓印度的東北邦獲益,印度也加入了亞投行,而亞投行的項目已經在緬甸落地。

誤解三:印度、日本、越南、澳大利亞四角戰略圍堵中國

1)印度奉行獨立自主外交,不結盟,不會輕易被人利用,不能把印度推向美日陣營。

2)美國的炒作:四角戰略是美國戰略界的設計,仍然希望對亞洲離岸平衡,分而治之。

誤解四:印度洋是印度人的洋

1)印度洋是達伽馬的命名,並非印度人取名。少數印度人認為印度洋是印度的洋,這種看法不能代表多數,不要受西方媒體蠱惑。

2)古印度與現印度的區別與聯繫:一脈相承的是文明,現實分為印度次大陸不同國家,未來都是命運共同體。

3)鄭和下西洋:西洋就是印度洋。如果鄭和殖民世界,印度洋今天就叫西洋了。鄭和當年那麼強大都沒有殖民一寸土地,如今中國會嗎?!由於印度洋大部分在非洲東,也可稱為非洲洋。

三、印度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定位

據譚中先生研究,世界最早與唯一名符其實的「絲綢之路」,是三星堆文明時期四川絲綢銷售到印度洋(得到作為古代貨幣的數千枚印度洋齒貝)。絲綢從四川經雲南、緬甸、孟加拉灣到達恆河平原。漢使張騫在「大夏」(今阿富汗)發現印度商人轉銷「蜀布」(絲綢)。

印度孔雀王朝開國宰相昌納琪亞·考底利耶Chanakya Kautilya在《政事論Arthasastra》書中名句「kauseyam cinapattaska cinabhumija」,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公元前數世紀印度已經掌握中國絲綢生產技術。印度一方面生產「cina布(中國綢)cinapatta」(即張騫所說「蜀布」)另一方面又使中國絲綢銷往古希臘、羅馬。昌納琪亞·考底利耶這句話中的「cinabhumi」,「bhumi」就是「地方/國家」,指的是「出產絲綢的地方/國家」。古希臘人不但從印度買到中國絲綢,也從印度學到稱中國為「絲綢之國」。

漢朝中國儉省絲綢消費卻開展國外市場。漢文帝不穿華麗絲綢,民間只能「布衣」,不能著綢,印度權貴及神像卻穿絲綢,埃及豔后克莉奧帕特拉Cleopatra七世皮膚稍黑,絲綢服裝使她美貌動人,贏得羅馬首領安東尼Antony熱愛。羅馬帝國大量消費絲綢使其財政破產,是它崩潰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大國際動態是印度阿育王Ashoka向國外傳播佛教。佛教在全球率先跨國傳教,象徵印度文化與經貿對外交流。漢明帝夢金人派人去西域歡迎印度高僧,等於響應印度發起的互聯通運動。這樣就創造了從印度西海岸出發,經阿富汗到中亞,再從敦煌進入中國的大通道。後來波斯與阿拉伯商人積极參与,把這一通道延伸到地中海、亞歷山大港及歐洲大陸。

從這一通道的目的與性質來看,我把它定名為「法寶之路」(用梵文說是「dharmaratna marga」),也就是大家公認的「絲綢之路」。這「法寶之路」與「絲綢之路」是一而二、二而一,不可分割。(印度僧人不帶錢,必須依靠商隊旅行。)它不但傳播佛教,也傳播其他宗教以及五花八門的文化。

這「法寶/絲綢之路」主要在歐亞大陸運作,也在海上從印度半島與錫蘭島經東南亞到達中國海岸。中國到「西天」取經的三大法師:法顯由陸路去,海路歸;玄奘由陸路去,陸路歸;義凈由海路去,海路歸。這條以中國與印度為樞紐的「法寶/絲綢之路」可以說是由印度法師與商人締造,中國法師積极參与(義凈《求法感賦》曰「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中國商人裹足不前。漸漸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大量加入。阿拉伯人投入既經商又傳教。

印度古代積極開發「法寶/絲綢之路」,從印度西海岸延伸到阿富汗、中亞(現今新疆),再到敦煌、蘭州、洛陽,可以從佛教石窟藝術發展去追溯。如今,印度怎麼能置身一帶一路度外呢?

概括起來,印度在一帶一路中有四大類角色:

1、傳承者:印度是中國西天取經的國度。中印文化傳承與民心相通,源遠流長,如今不能開歷史倒車,今不如昔。

2、聯繫人:印度次大陸是一帶與一路的鏈接,即打通歐亞大陸——「世界島」與印度洋——「世界洋」的關鍵。

3、獲益者:未來5年,預計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商品,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這將給印度創造多大機遇啊!一帶一路重要市場。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處於中國改革開放中期,某些方面如基礎設施甚至是初期,中國的工業化經驗,如開發區、經濟園區、特區經驗對印度非常有吸引力。中印一帶一路合作可平衡貿易,在向前看中回應各自關切,而不是在抱怨中喪失發展機會。

4、貢獻者:上合組織、金磚國家、G20推動國際規則制訂和國際秩序轉型。印度面臨的國際環境與中國有諸多類似之處,需要在上合、金磚、G20框架下精誠合作,推動新型全球化、全球治理,推動國際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可持續發展,增強新興國家國際話語權,而一帶一路正肩負該使命,因此中印只能合作,競爭對抗只能讓西方人受益。西方人在製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遊戲,印度千萬別上當。

四、印度參與一帶一路,如何合三為一?

梁啟超先生曾概括中國的三重身份:中國的中國,亞洲的中國,世界的中國。其實,印度也有這三重身份:

1、印度的印度:印度夢與中國夢融通,正是一帶一路主張夢夢與共、天下大同所期待的。與中國戰略對接而非戰略對抗,是印度的明智選擇。

2、亞洲的印度:中印崛起了,亞洲世紀才會來臨(鄧小平語)。亞洲的未來在於中印攜手,喜馬拉雅山養育了亞洲,而不是分割了亞洲。

3、世界的印度:正如中國與世界關係一樣:世界好,印度才能好;印度好,世界會更好。印度的世界雄心繞不開中國,與中國共鳴、共振,乃上策。

總之,印度的擔心、顧慮仍然是西方殖民體系餘毒在作怪,總是本能地以殖民受害者心態看中國,看一帶一路。如何實現印度的印度、亞洲的印度、世界的印度與中國的中國,亞洲的中國,世界的中國和諧共振,而非錯位對抗,關乎21世紀亞洲的未來,關乎世界的未來。希望中印都能儘早走出近代、告別西方,攜手開創21世紀人類文明新紀元,體現古文明的時代擔當。中印攜手將造福於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古老文明的共同復興。

一句話,印度是西方殖民受害者,怎麼能用西方視角看一帶一路呢?早參與,早得益。希望在座的各位印度友人成為今天的法顯、義凈,從中國到西天取經,到中印相互取經,攜手開創文明包容互鑒的一帶一路新時代。

當然,印度的參與也有參與的麻煩,就像印度在WTO談判中以「不先生」著稱那樣,太多的關切,太少的換位思維常常讓合作者無所適從。

據《福布斯日本》11月3日報道,日本標中的印度首條高鐵項目,還未開始就問題頻發。

首先,在完全沒有與日方商量的前提下,印度方面單獨將項目建設完成時間,由2023年調整為了2022年,印方的理由是2022年趕上印度獨立75周年的整日子,印度政府希望以此展示自己的執政業績。

第二,日本提供的借款年利息僅為0.1%,幾乎放棄利息收入。而且在印度老舊的原有線路上建設新幹線,使日本工程師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技術困難。

第三,就是印度土地私有的現狀,為建設中收購土地帶來不少隱患。

第四,印度政府希望新幹線的原材料選擇使用印度國產製品,但日本建設方對印度產品的性能根本不信任。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處境就是很好的印證。因此,中國也不必太在意印度的消極態度,對印度永遠要有耐心。中印要增加互信,增加交流,增加互訪,增加溝通, 我們需要更多位於和平鄉的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

正如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事馬占武今天早上在「中印友好交流國際研討會」開幕式致辭時所指出的,印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中印關係是中國周邊外交和大國外交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兩國之間存在一些問題,但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只要雙方共同努力,中印關係就一定能夠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這說明,印度在中國外交譜系中既佔據周邊國家又佔據大國外交的雙重優勢,同時具有新興國家的新身份,完全可以在一帶一路所連接的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大國的三類國家中扮演獨特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野獸」隨行!揭秘特朗普亞洲行「重裝車隊」
艦隊規模接近「死亡螺旋」?美高官力挺「355艘軍艦計劃」
日本送菲律賓5架TC-90飛機:加強後者管控海洋能力
揭秘二戰美造假城迷惑敵人:3萬人在地下造戰機
西媒稱美槍支暴力嚴重程度令人震驚:每天93人遭槍擊身亡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