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真的適合跑步嗎?

你真的適合跑步嗎?

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有人說「生命在於靜止」……經常會有人產生疑問,新聞報道中馬拉松比賽常有猝死病例發生,跑步這項運動到底好不好?爬山損傷膝蓋,還能不能愉快地爬山?到底是像運動員那種運動型的人更長壽,還是像烏龜那樣慢慢地行動或靜止不動的人更長壽呢?運動對於人來說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什麼樣的運動才是我們需要的?

曾擔任奧運冠軍羅雪娟、孫楊、葉詩文所在游泳隊的健康指導專家尤玲華副主任醫師說,要回答這些問題,真的就像問我們要不要吃飯一樣,不是該回答吃不吃,而是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什麼時候吃?那麼,我們請尤玲華醫師從科學的角度談談人們最熟悉的跑步運動吧。

運動的這些好處你不一定知道

要了解運動的好處,先隨尤醫師了解人體結構。人體有八大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就好像一個公司的八個部門,當其中一個部門運營不暢時,就會影響到其他部門的運營。當其中一個部門出現問題時,要在儘可能保證其他部門正常運營的情況下,解決該部門的問題,而不是讓其他部門都停止或減少運營。跑步這項運動和八大系統的功能都有密切聯繫,當身體進行運動時,運動系統負責運動功能,呼吸系統攝入氧氣,循環系統運輸氧氣,消化系統提供能量物質,神經系統發揮指揮協調作用,內分泌系統控制身體的激素水平,泌尿系統排泄代謝廢物,生殖系統生產分解和合成肌肉的激素。運動是一把「雙刃劍」,跑步亦是如此。當運動強度和運動量不足時,不能對機體形成有效刺激,機體各系統能力也就不會提高;當運動強度和量超過機體的能力範疇時,機體就會出現各種疾病。因此,科學的運動可以通過提高八大系統的功能從而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反之,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究竟什麼運動適合我?

尤醫師介紹,人體運動的能量來源於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代謝,這些物質的代謝順序和我們傳統花錢的方式是一樣的(在沒有支付寶的年代)。如果自己身上的現金用光了,最快的方法是向身邊的朋友借,花光銀行卡里的錢之後就開始賣債券、股票,最後是賣房、賣地。

尤醫師打了一個比方:能量的供應順序和花錢一樣,短時間運動分解的是糖,長時間運動分解的是脂肪,如果開始分解到蛋白質時,就說明我們的運動量實在太大,開始威脅到身體的基本結構了。因此,運動的目的決定我們將要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提高跑步的速度,還是鍛煉心肺功能,或是減肥,所採取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度就會不一樣。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慧運動的普及,各種跑步軟體的出現,跑步似乎成為了一種社交方式、一種時尚。但是,如果不分年齡,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不注意規避身體受傷的風險,就會產生各種傷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以健身和減肥為目的的跑步,尤醫師提醒讀者要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強度應該控制在有氧運動範圍,專業運動員可以用心率和血乳酸表示,一般人群可以用心率掌握自己的運動強度:最大心率=220-年齡,有氧運動的強度為最大心率的60%~80%。

●每次運動時間以不出現癥狀為標準,比如胸悶、氣急、頭暈、噁心、關節疼痛等。最好採用間隙跑(跑停)。

●運動總時間每天在1~2小時以內。對於初學者或老年人,不要用腳跟著地方式,建議使用全腳著地,避免出現膝關節損傷、跟腱炎、應力性骨折。相對專業的人員,可以用前腳著地跑,但要加強肌肉力量訓練。

●跑步時,通過呼吸和步頻的關係控制節奏,比如呼吸一次跑四步,達到勻速跑。

●跑步時,了解自己的足弓是扁平足、正常足還是高弓足,選擇合適自己的鞋子。

跑步前這些你應該了解

尤醫師說,在決定把跑步作為自己的鍛煉項目前,一定要要進行體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如有沒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同時還要做一些檢測,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這項運動。

●自我測試兩個動作

單腳站立:一腿支撐,另一腿抬至大腿平行地面,小腿垂直地面,觀察支撐腿是否穩定?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是否在一直線上?骨盆有沒有傾斜和旋轉?

單腳站立微蹲:單腳站立後,讓支撐腿微蹲15度左右,觀察支撐腿是否穩定?支撐腿膝關節有沒有內扣?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是否在一直線上?骨盆有沒有傾斜和旋轉?

單腳站立是走路分解動作最困難的支撐期,如果沒有疼痛,說明可以完成步行運動。單腳站立微蹲是跑步、爬山、爬樓梯分解動作最困難的支撐期,如果沒有疼痛,而且穩定,說明可以完成跑步運動。

否則,就像汽車沒有做四輪定位一樣,跑得越久,跑的越快,關節的損傷就會越大,這也是膝關節滑膜炎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

●通過國民體質監測11項初步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體重、身高、縱跳、台階試驗、坐位體前屈、俯卧撐、選擇反應時、閉眼單腳站立、握力、肺活量、一分鐘仰卧起坐。可以到各體育中心接受免費的國民體質監測。

●運動損傷風險:到專業的運動醫學康復機構,通過生物力學檢測了解運動損傷風險。

●關節活動度檢測: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腰椎、胸椎活動度。

●關節力量檢測:踝關節背曲、趾曲、內外旋、內外翻,膝關節屈伸等。

●平衡測試:了解你的靜態平衡、動態平衡能力。

●足底壓力測試:了解足弓類型、壓力分布、重心位置等。

運動不能承受之痛

急性運動損傷:

在運動中如果發生急性運動損傷,需要及時處理,以避免對機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發生急性運動損傷我們需要:

R:休息(Rest)當傷害發生時,應立即停止運動,經醫生診療包紮後才可繼續。千萬勿逞強以免傷害擴大。

I:冰敷(Ice)冰敷冷療法,就是將冷劑或冰塊冰水袋,直接覆蓋於受傷部位,受傷後愈早冰敷愈好,勿隔著衣物或繃帶冰敷,直接接觸皮膚最好。冰敷時間以15分鐘為原則,暫停10分鐘再做一次,嚴重扭傷或肌肉裂傷時,可重覆四次。

C:壓迫(Comperess)通常以貼布或彈性繃帶包紮,略緊壓迫可預防患部出血、腫脹、減輕疼痛感。

E:抬高(Elevate)將患者抬高或躺下,讓受傷部位高於心臟,使血流速度減緩,降低流血量與腫脹程度。

肌肉拉傷:如果是肌肉拉傷,應讓受傷肌肉處於拉長狀態下癒合,在下次用力運動時,正常的肌肉就會先受力,避免受傷產生的疤痕組織反覆拉傷。

踝關節扭:傷人們一般認為踝關節扭傷,只要休息一段時間,自己就會痊癒。但實際上,很多患者出現長期反覆疼痛,走一段時間路就會腫脹,同一隻腳反覆扭傷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沒有進行很好的功能康復,沒有恢復踝關節的活動角度、力量、平衡、本體感覺功能,長時間出現以上癥狀的患者,需要尋求專業的運動康復機構幫助。

滑膜炎、跑步膝、髂脛束綜合:

征對症處理:利用藥物、手法治療、中醫、針灸、推拿、封閉、小針刀、手術等方法解決腫脹、疼痛問題。

對因處理:從生物力學和運動學角度分析受傷原因,膝關節是一個穩定關節,踝關節和髖關節是需要靈活的關節,由於某種原因引起踝關節和髖關節的活動受限時,要想完成下蹲、步行、跑步等功能動作,膝關節就會出現不穩定動作,由此產生的壓力就會傳遞給周圍的滑膜、軟骨、韌帶、肌腱,,引起炎症反應;由於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不足或力偶的不平衡,造成關節不穩定或骨骼運動軌跡異常,比如臀中肌無力引起大腿外展無力,運動時膝關節就會出現內扣現象,造成膝關節周圍壓力異常,產生各種疼痛;扁平足患者,足外旋帶動小腿外旋,膝關節造成一種旋轉的壓力,產生癥狀;如果同時有臀中肌無力和扁平足,膝關節就會產生「擰毛巾」效應,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同時,如果肌肉耐力不能承擔運動需求時,肌肉疲勞後也會造成骨關節不穩定現象。因此,對因處理的原則是恢復關節的活動度和穩定平衡,形成正確的運動模式,然後增強肌肉耐力,用功能性鞋墊矯正扁平足。

運動損傷後恢復:運動損傷後常用的恢復方法有:訓練學恢復手段、營養恢復手段、醫學和生物學恢復手段、心理恢復手段。特彆強調小腿、大腿、臀部肌肉的拉伸。

損傷康復後還能運動嗎

尤醫師說,在醫院門診時常會遇到這種患者,因為各種原因參加運動,出現傷病,就認為運動不好,或我不能運動,從此不敢再運動。有些患者發生肌肉萎縮,嚴重的甚至導致癱瘓。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造成的。正確的做法是,受傷後或出現疼痛時,立即到骨科或運動醫學門診,醫生會先排除手術治療(如果需要手術的話就手術),患者經過治療後,再進行一段時間專業醫生指導下的功能康復,完全康復後就可以進行運動了。(文/趙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跑步和高強度間歇訓練,哪個效果好?跑步吧
如何提高跑步質量?7個「基本跑步法」學不學
跑步達人談馬拉松十大攻略
小章魚的跑步裝備
節食失敗飆到140斤,成功瘦到98斤:三招讓跑步變更容易減肥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