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張志勇: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

張志勇: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

原標題:張志勇: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



前一段,有一個視頻,引起不同層面人的關注,就是作家許知遠做的《十三邀》,他在於馬東對談時,好像許知遠的哪根神經搭錯了,他突然問馬東,你喜歡這個時代嗎?你對這個時代難道就沒有一絲絲的鄙夷或者是排斥嗎?許還問,你有覺得我們現在大眾越來越粗鄙化嗎?

馬東的回答,讓我感到他很智慧也很成熟,他說他沒有不喜歡這個時代,他是熱情擁抱這個時代的。精英只有5%,真正關心文化的人也只有5%,剩下95%永遠都是喜歡大眾文化的人。


之後,人們顯然對許知遠的這一看似「精英」的判斷,多少有些反感。我也感到許知遠確實還不夠成熟,但在我看來,他這樣的年齡,有這樣的判斷和思考,也屬於基本正常,沒有超出他這個年齡的思維,所以我沒有像一些人對許知遠的言論不能接受,這也是他成長中的問題。


而這樣一個問題,後來落到作家阿城那,阿城的回答,反而讓我感到有價值。他說,人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有時間的概念,有空間概念,人在每個時代所碰到相同的問題是什麼?就是絕境。不管你是古人也好,你是現在的人也好,你是未來的人也好,都會有絕境,過不去的坎兒。比如現在挺無聊的(在我看來無聊就是現在的絕境)。這個時代究竟絕境在哪兒?對於你個人來說,你的絕境在哪兒?


很顯然時代有時代的絕境,個人有個人的絕境。

每個人都有個人的絕境,只是有的人能意識到,有的人不去意識,有的人強烈,有的人無所謂。


而想穿越絕境的人,在我看來大多是尋求一條路徑,而通過閱讀,其實也是一種可藉助的辦法。由此人們對一作品的偏愛,其實和那一時期人們所遇到的「絕境」是分不開的。


不然為什麼以往多年前的作品,人們今天讀起來還興趣盎然呢。


這樣的閱讀感受屬於我自己。


上面的文字其實和我下面的文字有著重要的邏輯關係,只是跳躍的幅度有點大。

我始終有一個判斷:知道毛姆的人很多,知道小說《月亮和六便士》的也很多,但真正讀過《月亮和六便士》的讀者,我想不會很多。


別怪我武斷,其緣由是毛姆太著名了,《月亮和六便士》太有名了。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故事聖手」毛姆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中的英國畫家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為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寫主人公是如何迷戀上繪畫,如何像是「被魔鬼附體」,突然離家出走,非要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理想,以及他最後放棄文明世界,遠道到南太平洋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在那裡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息的氛圍,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令後世震驚的藝術傑作。


應該說,故事本身是很小眾的,它通過這樣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的人生際遇,看到一個一心追求藝術的、充滿個性的藝術天才與社會、人、家庭、生活是怎麼相處和矛盾的。


我想,僅憑這樣的故事,最多也就是在一小部分的文化人當中有其讀者,很顯然,這僅是我的武斷,如若不是這樣,那真是毛姆小說有其獨特的魅力。

我在閱讀時,不知為什麼時常把高更和梵高混為一人,兩人是同一時代的人,年齡上相差5歲,史上,兩人還確實相遇過,而且兩人有著驚心動魄的62天,顯然,兩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另一個故事。但兩人的相遇在我看來,是那樣的不可思議,那樣的宿命時刻,相互激蕩出驚人的火花,如一團熊熊烈火,梵高那年35歲,高更40歲,我真的不敢去展開自己的想像,那樣的年齡畢竟有著奇妙的故事。在此不說了。



我只想說的是,毛姆為什麼把寫一個藝術家的小說取名為《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到底有什麼含義?一般人都是這樣解釋的: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著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徵著崇高。兩者都是圓形的,都閃閃發光,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徵著理想與現實。據該小說的譯者所言,毛姆喜歡這樣一個說法: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於是就用《月亮和六便士》做了小說的書名,而毛姆所要表達的,或是這部小說所要表達的,可能就是,讓人們去追求一個崇高的理想,而鄙棄六便士銀幣吧。


人們對崇高一直仰慕的,即使是有躲避崇高一說,但人們內心的崇高仍是不滅的。但僅就每一個個體而言,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我反對把什麼都弄得太高,或弄得太低,仰慕和鄙棄不要太絕對,其關鍵是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上天召喚仰慕月亮,完全可以不用看腳下的六便士,既想仰慕月亮,還想著腳下的六便士,都擁有可能很難。或是說,只看到腳下的六便士,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其關鍵是,是否適合你和屬於你。

如果承認這個時代,對於我們個體的絕境是無聊的話,我想人們當下內心更渴望的是仰望月亮,不然為什麼《月亮和六便士》再次得到一些讀者的喜愛。對於個體而言,早一天認識屬於自己的「月亮」,其實更是人存在的價值所在,但我也不鄙視只注重腳下「六便士」的人。


穿越「絕境」,不繞彎子,這是我想的,這也是人要解決的自身問題,誰都如此。


張志勇: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資深財經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鄭渝川:不要輕言戰爭:法國隕落的教訓
鄭渝川:因為愛情而被馴服
鄭渝川:集中營里的母愛奇蹟
鄭渝川:和平繁榮的假象:回望柏林奧運會

TAG:大象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