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祝安康與紀念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形式:


一、吃粽子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端午節裹角黍(故宮博物院藏)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二、賽龍舟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端午節龍舟競渡(故宮博物院藏)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三、觀競渡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端午節觀競渡《清史圖鑑》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三、掛菖蒲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端午節賣菖蒲草《太平歡樂圖》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洒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洒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風土記》里講: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午」等意。「端」是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是稱「初五。」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按曆法五月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漸漸變成了「端午」(這種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哈)。


端午節的名稱叫法多達二十多個。如端五節、端陽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等,想必都跟它的由來、傳說有關。


詩話端午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端午日賜衣


作者: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臨江仙


作者: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屈原塔


作者: 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作者: 蘇軾


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


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


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澡蘭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吳文英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


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


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


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


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


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漁家傲


作者: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


等閑驚破紗窗夢。


水墨端午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齊白石《五日吉祥》1943年作


端午節時令畫。「五日節」家家掛艾葉、菖蒲,以僻邪驅瘴。艾葉偏倚右側,左側菖蒲又稱蒲劍,畫中數筆,以花青寫之,濃墨勾莖,不失「劍氣」。簡單幾筆便微妙地表現出棕子的稜角轉折,濃墨乾筆寫出棕繩,旁搭配造型簡潔的酒壺、酒杯。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齊白石《端午美味圖》1953年


此幀端午圖作於1953年,已是白石老人最晚年之作。雄黃酒、鹹鴨蛋、粽子、荔枝、櫻桃,都是端午節應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勝多,以寥寥幾筆將之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酒溫果鮮之感。此等形象,在前人畫作中極其少見,他們代表了與普通人同樂同憂的東西,蘊涵著樸素的思想感情。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齊白石《端午》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張大千《端午習俗》 1979年作


款識:雄黃大蒜千年俗,簪艾懸蒲萬戶歡。祗有老夫枵腹坐,畫符嚇鬼近來難。古來午日俱畫赤靈符,今無復見矣。六十八年午日戲作,八十一叟爰。鈐印:己未(朱) 張爰(白) 大千居士(朱) 春長好(朱) 一目了然(朱)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張大千《五瑞圖》


款識:癸亥(1923年)五日,仿石濤和尚畫法,奉少白老長兄清玩。大千弟爰,時閑客虎林。


我國民間歷來有把農曆五月稱為「毒月」,把五月初五叫作「毒日」。在古人看來,五月多災多難,百毒活躍。其中的「五毒」,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為了對付這五種毒物,古人費盡心思找到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五種植物,合稱「天中五端」。此畫為大千舊畫重繪之作,癸亥(1923)仿石濤清新俊逸畫風,書法遒勁中稍顯稚嫩,但不難看出早期張大千在繪畫中的深厚基礎和仿古能力。戊子(1948)年重畫枇杷、大蒜,筆法簡練純熟,敷色雅麗、相得益彰。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陳半丁《天中五瑞圖》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唐雲《端午即景》


端午前後,正是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節,畫家的筆下除了粽子,當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金枇杷。唐雲是浙江杭州人,1910年8月生。其性格豪爽,志趣高遠,藝術造詣頗高,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可謂詩書畫皆至妙境。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程十發《端午即景》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清 任伯年《端午圖》


款識:端午圖。偶見冬心墨跡。山陰任頤畫於海上寓齋。任伯年的《端午圖》則素樸清雅,寥寥幾筆,韻味十足,似乎可見作者飲黃酒小酌的悠閑場景。端午節吃黃魚是江浙一帶的風俗,任伯年小酌的時候自然忘不了這一點。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清 羅聘 《端午圖》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清 郎世寧《午瑞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近似於歐洲靜物畫的作品,青瓷瓶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盤裡盛有李子和櫻桃,幾個粽子散落一旁。圖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畫是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而繪製的。宮中檔案說此圖「端陽節備用」,表明當時宮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習俗。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清 黃慎《端午鍾馗圖》


此畫作中鍾馗正與孩子嬉戲,他的手中以及背景的花瓶中都可以看到菖蒲和艾葉。掛鐘馗像,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元 吳廷暉《龍舟奪標》


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是龍舟競渡,這幅作品畫了三艘龍舟在河中競渡,主龍船裝飾華麗,舟中設有一亭,亭子內有許多侍女環侍著一名貴人,前後兩舟則搖旗吶喊,鑼鼓喧天,溪流兩旁,林霏朦朧,侍衛儀仗遊行於其間,場面十分熱鬧。畫中線條好似遊絲般的細緻柔和,人物精密生動,龍舟工整華麗。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元 王振鵬《龍池競渡圖》局部


王振鵬,字朋梅,浙江溫州人。元代著名的畫家,擅長人物畫和宮廷界畫,被元仁宗賜號為「弧雲處士」,官至漕運千戶。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明 陸治《端陽即景圖》


此圖所畫是端午節時花木的芳姿。圖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襯托,故僅用淡墨干筆渲染造型,復加以苔點,頗顯意趣;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葉,均以勾花點葉法重點刻畫,勾筆細勁如鐵線,而點葉則用筆較拘謹,但溫潤沉著;野草灌木則直接以沒骨畫法用色彩點染寫出,顯得生趣盎然。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文人筆下的端午形態



清 余樨繪《端陽景圖》


該畫作以挺秀細潤的筆法,將菖蒲、蜀葵、豆娘、蟾蜍和青蛙等動植物生動逼真地刻畫出來:在日麗水暖的郊外,野花競相綻放,各種植物蓬勃生長,青蛙、蟾蜍等動物在明媚的陽光中跳躍、飛翔,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圖既然以「端陽景圖」為名,畫中的動植物自然與端午風俗有關。菖蒲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書畫博覽 的精彩文章:

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
品賞以「端午」為主題的傳世名畫,獨特濃郁的氣息躍然紙上
大師董壽平的歲寒三友,清新典雅,逸筆淡墨,清芬沁人
羽空將自己的詩心和情懷都融進了畫里,構建了一個枕石漱流的世界
淡墨輕嵐 雨霧氤氳——《空林積雨圖》賞析

TAG:中華書畫博覽 |

您可能感興趣

名家筆下的端午
名家筆下的端午節
名家筆下的端午,如此情趣盎然
品讀作家筆下的端午之最
這個端午,嘗一嘗金庸筆下讓人垂涎欲滴的湖州粽
名家筆下端午圖
雍正皇帝「筆下留人」,一代名將差點步他先祖岳飛的後塵
歷代名家筆下的菊,凌霜飄逸
金庸筆下名聲最差的一個女人,因為她,喬峰最終自盡身亡
金庸善起女名,古龍善於取男名,盤點金庸筆下有趣的人名
金庸筆下容貌絕代的女子,卻有著令人髮指的陰暗面!
虛心有節,君子之風:看古人筆下的「竹君子」
畫家筆下的清朝人物,病懨懨的咸豐帝,推車的慈禧,瘦弱的光緒帝
端午將至,來看看國畫大師傅抱石筆下的「屈原情結」
歷代名家筆下的菊,凌霜飄逸。大飽眼福!
楊之光筆下的那些名人肖像,形神兼備!
不是爆款的這裡,卻復甦了文豪筆下的人情冷暖
劉繼卣筆下的美人:姿色天然,秀麗端莊
金庸筆下最厲害的女子,不是小龍女,容貌美過天仙,身姿惹人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