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郭敬明為什麼哭了,以及正在消失的 80 後話語權|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④

郭敬明為什麼哭了,以及正在消失的 80 後話語權|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④



為什麼曾經紅極一時的產品、公司、代表人物都沒有能力向下一代消費者遷移,哪怕諸如郭敬明這樣看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今年也失敗得如此徹底?


快時尚化,消費頻次提升,中產階級的不安全感,人口問題影響下的需求……2017 年,不能僅僅依賴於消費升級四個字就能把握商業潮流了。


《好奇心日報》推出的 2017 年度趨勢洞察系列,將會從不同維度,用 4 篇文章來討論這些問題。這是最後一篇:人口問題。



躊躇滿志的郭敬明大概想不到自己會輸。


那些以往護佑他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的東西,現在彷彿都在跟他做對。在遭逢 2016 年夏天這次滑鐵盧之前,那些「風口」看起來都有利於他,你甚至可以下一個判斷:郭敬明可能是趕上了最好的時候。


對啊,粉絲經濟,郭敬明可能是最早的粉絲經濟的受益者;IP,從《爵跡》的小說基礎上來看,雖然不是大紅大紫,但基礎也算是不錯;從 2015 年開始的洶湧的影視投資熱,既不會錯過郭敬明,也不會錯過這個著名 IP,這兩年的投資真的是到了風口級別;還有一眾明星,明星是這兩年影視劇市場最有實力的推動者,《爵跡》的主演名單中包括范冰冰、吳亦凡、陳學冬、楊冪等,再加上郭敬明自己的號召力,一切看上去都在掌握之中。


結果還是輸了。《爵跡》的豆瓣評分為 3.7 分,而《幻城》低到了 3.0 分——假如評分僅代表審美,那麼,《爵跡》總票房 3.88 億,製作成本達到了 1.5 億左右,光靠電影本身投資方根本無法盈利。至於電視劇《幻城》——哪怕剛開播的時候,在湖南衛視的收視率也沒有超過 1%,而隨著電視劇逐漸收官,《幻城》的收視率進一步下滑到 0.4% 左右。


這些悲劇的頂峰,大約是 10 月 3 日《爵跡》的最後一場路演上,郭敬明哭著說「你們要我死了才好嗎」,很不幸的是,他的話在社交網路里引發更大的負面評價,除了「輸不起」,還有許多激烈的反饋。



在總結這件事可能的原因之前,請先看一下另外兩件事。


其一是小米。創始人雷軍在 2016 年也遇到了麻煩。從 2015 年開始,小米手機的後勁發展嚴重不足,打不過勢大力猛的華為,也打不過又傳統又二線的 oppo、Vivo。


以往雷軍會津津樂道於他的「溢價最高」的產品是那些原來可以賣個幾十塊錢的公仔,沒有什麼價值,用戶就是願意通過消費它來表達對小米的喜愛——最終結果證明,這當然救不了小米手機。


如果你還有印象, 2014 年負責營銷的副總裁黎萬強還專門出了一本書《參與感》來講解小米如何積累粉絲的。通過論壇積累起第一批粉絲,然後組建粉絲社區,讓粉絲感覺自己就是小米的朋友,這就是黎萬強所說的參與感。

如今,「參與感」似乎也淡漠了。


其二是更久遠的一些產品。比如說 Facebook 的中國模仿者開心網。


開心網在 2009 年 12 月發展到頂峰,註冊用戶已經接近 7000 萬,頁面瀏覽量超過 20 億,每天登陸用戶超過 2000 萬。不過很可惜,這個優勢沒有轉移到移動端。 2016 年 7 月 20 日,開心網宣布將自己賣給了 A 股上市公司賽為智能。創始人程炳皓辭職。


我們甚至可以舉出更多看似毫無關聯的例子,比如歌手小野麗莎在國內過氣,比如「小資」這個形容消費方式的用詞淡出視野,比如貓撲、西祠胡同曾經興盛一時,但這些曾經聚集了大量 80 後的網路論壇現在已經處在半荒廢的狀態……嗯,豆瓣略好一些,但也頗為掙扎。

所有這些,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的話,乍看起來都是出於大環境的變化——移動互聯網崛起,更年輕的消費者出現,渠道碎片化,信息碎片化……


但你也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紅極一時的產品、公司、代表人物都沒有能力向下一代消費者遷移,哪怕諸如郭敬明這樣看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也失敗得如此徹底?


開心農場,當年開心網盛極一時的一大功能


郭敬明的失敗,在於錯誤估計了人群


從 2003 年到 2016 年,這是郭敬明的黃金時代。


新概念作文大賽起家,繼而表現出在商業機會把握和對需求的控制。他所創造的模式看上去也像教科書一樣標準。這個出生於 1983 年的四川人在 2001 年和 2002 年獲得由萌芽雜誌社主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隨後,他又很快出版了《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兩部小說以及兩部散文集,這為他積累下了大量粉絲,即使後來《夢裡花落知多少》被指控抄襲庄羽的《圈裡圈外》,也沒有影響到粉絲們對他的熱情。


2004 年,郭敬明組建了「島」工作室,並開始出版雜誌《島》,隨後《島》衍生出了《最小說》,並成為郭敬明推出新的青春文學作者的平台。在這期間,郭敬明自己又陸續出版了《1995—2005 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以及《爵跡》等多部小說,銷量都在百萬以上。


真正把郭敬明推向了頂峰的還是《小時代》。2012 年,郭敬明宣布成為《小時代》系列電影的導演和編劇。在接下來的三年里,4 部小時代電影的總票房接近 18 億,而拍攝成本僅為 2.31 億,更不要提各種贊助商為電影提供廣告、贊助、場地等支持加在一起幾乎有七八千萬的價值。




不過仔細看來,在早年的校園青春系列走紅之後,郭敬明的作品似乎可以簡單劃分為兩類:以《小時代》為代表的都市消費類,以及包括早年《幻城》和後期的《爵跡》在內的玄幻類。


對於撲街的玄幻系列,郭敬明(以及過於熱情的投資人)忽視的可能是:作為圖書產品的早期讀者,和作為影視作品獲得的新觀眾,完全是差異巨大的兩代人。


前者以 80 後為主,在《幻城》出版的同時期,玄幻文學的市場供應量少之又少,更何況它的語言風格和感情內核都別具一格。但是時間轉換到 2016 年,如今會對玄幻類內容產品感興趣的以 90 後為主(可能更年輕),在多年的實體、網路玄幻文學發展之後,他們接觸類似產品的機會多了許多,無論是對視覺效果還是故事本身,都形成了自己的評價標準。


這也是為什麼《爵跡》聲稱自己要成為中國的《冰與火之歌》後,會受到如此之多嘲笑的原因。郭敬明進入了一個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而不自知,受眾群體完全變化而不自知,更何況,產品的製作本身談不上有誠意,且再次落入各種模仿的窠臼里。


最後要說的是,「風口」的熱度讓郭敬明失去謹慎,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幻城》劇照


這些失意的產品,成也 80 後,敗也 80 後


在它最紅火的 2010 年,艾瑞諮詢的一份報告顯示,開心網的核心用戶里 80 後佔到了全部用戶的 50% 左右。類似的數據在貓撲、西祠胡同和豆瓣那裡也能看到。


小米所面對的用戶群也是以 80 後為主。2014 年,奧維諮詢對 23 萬小米論壇中的粉絲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 53.9% 的粉絲屬於 80 後以及 85 後。這一年,小米售出手機 6112 萬台,依然維持著令人驚訝的增長速度:2012 年年銷量為 719 萬台,2013 年為 1870 萬台,而 2015 年超過了 7000 萬台。


需要說明的是,小米也擁有大量的 90 後用戶,畢竟它的產品在性價比以及品牌營銷方式上還是佔有較大優勢,這也是它如今雖然發展放緩,但還不至於過於危險的原因之一。


80 後完整的代際變化在開心網的興衰上是最典型的。創辦於 2008 年的開心網早期定位於白領社交,它靠挪車、偷菜、買賣奴隸之類的遊戲設置吸引了大量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的目光——解壓之於帶有社交屬性,完全不同於以往沉悶的職場社交工具。


不過僅僅到了 2010 年,開心網的用戶活躍度就開始下滑,2012 年 4 月底,開心網的註冊用戶突破 1.3 億,但當時已經開心網的活躍度已大不如從前。


事後許多人總結這個明星產品的隕落時,提及的原因包括其他社交產品的競爭與模仿、社交網路實名制、本身的創新不足等等——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開心網在明顯的衰落之前至少有 4 年的時間為自己爭取生存機會,誠然有管理團隊本身的局限,但僅僅如此,可能不足以解釋那些曾經熱愛開心網的人都去了哪裡。


最終答案很可能是:他們因為大多到了或成家、或立業的當口,沒有那麼多時間停留在需要耗費頗多精力維護的社交網路里。 2008 年接受開心網的用戶以 85 前為主,到了 2012 年,這些人里最小的也有 27 歲。即便沒有家庭壓力,工作壓力也要比初入職場時增加不少。此時最適應這個人群的,是碎片化的社交方式,比如微博。


80 後為什麼沒能形成強有力的話語權?


一個穩定的並且足夠大的消費群體,就更能支撐未來的一個穩定的生意——道理你都懂,但這一點恰恰沒發生在 80 後身上。


讓我們來看一張圖,它的數據來自中國 2010 年人口普查數據。




你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小橫條里,80-84 年生人所佔的那一條會相對短一些,85-89 年生人最多,而 90-94 年生人與大 10 歲的那一輩幾乎相當。


我們的想法是:80 後整體人口數量不佔優勢,尤其是年齡較為成熟的那一部分幾乎可以用「弱勢」來形容,決定了這個群體的產品不能經受時間和消費變遷衝擊,從而被數量勢均力敵的 90 後推崇的產品取代。


這也是你為什麼在 2016 年乃至更早的 2015 年會如此密集地看到各種各樣公司試圖進行年輕化轉型,一些代表新一代的消費方式快速崛起,諮詢公司忙不迭製作 90 後甚至 95 後最喜歡的產品榜單,推出年輕消費者洞察,而其中的偏差和謬誤經常讓人哭笑不得。


2016 年,80 後的年齡區間為 26 至 36 歲,他們中很大部分正抓緊時間在職場鞏固自己的優勢,建立家庭,開始初次承受來自「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並且在計劃生育政策開放之後,考慮是不是要增加一個家庭成員,以及,有一部分人開始因為各種失意、錯位和不平衡,開始體驗所謂的「中年危機」。


那些以 80 後為主導用戶的產品出現問題,如果考慮到上述人群生活方式特點的話,再合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可能是文化類、社交類產品。


關於「80 後」這個存在本身,我們還可以多說兩句


「80 後」這個詞最早是在 2003 年出現的。當時,網路作家龔小兵在天涯上發表了《總結:關於 80 後》一文,隨後 80 後這個詞作為指代 1980 年後出生的人開始被更多媒體和出版社廣泛引用。但在那之前,「80 後」已經開始得到關注了。這主要是因為由《萌芽》雜誌社所主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推出了一批 80 後作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韓寒和郭敬明。


拍攝《後會無期》的韓寒




關於這一代人的集中討論發生在 2005 年前後。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在 2005 年發布報告稱,與其他年齡段相比,1980 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人最不敬業。2006 年, 60 後作家簡寧在《南都周刊》撰文指出,「發現 80 後一代人身上存有普遍的缺陷,有的缺陷還是致命性的。」


這些說法如今似乎毫無障礙地遷移到了 90 後身上,但回顧當初,出生於 1980 到 1984 年的人作為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獨生子女,經受的爭議史無前例。那些「小皇帝」、「小太陽」、「以自我為中心」的標籤持續多年,改革開放之後物質主義興起的效果集中體現在這個人群身上,90 後可以被叫做「消費升級」的東西,在 85 前人群身上可能還會被當成社會現象反覆討論。


而整個 80 後面對最重要的社會變化,應該是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在中國,這個過程發生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各種各樣的媒體興衰都集中出現在了他們的成長期里。


他們最先接觸到的是電視機,直到 1990 年代後期電視普及率逐漸超過 100%,並在屏幕大小上不斷升級。而到了 2000 年代,80 後經歷的是個人電腦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其中網路的普及率從 2004 年的 7.23% 增長到 2012 年的 42.1%。再接下來,就是從 PC 端向移動端的轉變。


具體說來,移動互聯網轉型似乎是從 2010 年開始的。當年, 各大運營商的簡訊業務開始下滑,而使用類似於飛信以及手機 QQ 這樣的即時通訊服務的人數卻開始上升。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也在 2010 年開始大幅攀升。2009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僅為 2000 萬台,而到了 2012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暴增到 1.7 億台,並在 2014 年達到 4.2 億台。


在整個社會劇烈變化的過程中,80 後(尤其是 80-84 年生人)看上去更像是中國社會過渡階段的一個產物。在 80 後成長過程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的產品——開心網、網路遊戲——大多仍停留在 PC 端。儘管 80 後對他們表現出了強大的喜好,但最終這些東西都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煙消雲散。


關於人口代際變化帶來的影響,最佳案例是「嬰兒潮」


嬰兒潮一代,指的是美國從 1945 年到 1964 年出生的一代人。時值二戰剛剛結束,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獲得休養生息機會的美國人開始大量生育。這被稱為嬰兒潮一代的美國人總數量接近 8000 萬,而在嬰兒潮之前的搖擺的一代 (Swing Generation) 和 X 世代 (X Generation) 的人數則分別是 3000 萬和 4500 萬。


在美國女權運動家 Susan Douglas 筆下,嬰兒潮一代改變美國的方式被形容為:「一旦你們成了一個市場——特別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那麼你就能夠改變歷史。」


試想一下,8000 萬人口在不到 20 年間出現,他們的需求的確會改變很多東西。當他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他們需要玩具。當他們長大,他們就會喜歡可口可樂、麥當勞這些消費品,進而支持了這類公司的擴張。而當他們成年,住房、車輛這些市場就會快速膨脹。


美國嬰兒出生率,紅色的部分即為嬰兒潮一代




於此同時,嬰兒潮一代也藉助了汽車、電視這些新事物的普及,進一步奠定了自己的影響力。


1950 年代,嬰兒潮一代的父母因為需要接送他們的孩子,所以選擇了尺寸較大的車輛。而到了 1960 年代,嬰兒潮一代長大開始追求「酷」的時候,運動型的福特野馬、以及設計新潮的大眾甲殼蟲就成了主流。而到了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嬰兒潮一代開始面臨社會壓力的時候,更加經濟的豐田科羅拉以及本田雅閣藉機迅速打入了美國市場。


由於汽車行業需要調動大量的資源、人力、以及物力,是美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所以當汽車產業在圍繞著嬰兒潮一代而動時,嬰兒潮一代也在左右整個美國的經濟。他們把電視和汽車變成了一種基礎性消費,並促成了了半個多世紀的美國經濟發展。


除了在消費市場的變化,嬰兒潮一代還改變了美國的文化。電視這一媒介在戰後快速在美國普及、全國性的廣播電視網也建立起來,嬰兒潮一代通過這些共同的體驗塑造了性格,也被稱為「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文化」。這種文化中包括許多現在和美國劃等號的元素,包括搖滾、性解放、嬉皮士、民權運動等等。


在 2008 年,「嬰兒潮一代」掌握了 13 萬億美元投資性資產、50% 的可支配收入,財富總額約 40 萬億美元,佔美國家庭總財富的 70% 左右,是名副其實地掌握了美國的一代。


反過來再看嬰兒潮一代之後的 X 世代以及 Y 世代。由於他們的人數遠不及嬰兒潮一代,所以難以建立起能夠和嬰兒潮一代對抗的文化,這也讓嬰兒潮一代的影響力得以延續。


現在,嬰兒潮一代已經步入了退休的年齡。他們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並催生出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


到底誰說了算?


我們從嬰兒潮一代和美國經濟的關係可以看出,人口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性的要素。找到能夠影響整個社會的一代人,就能夠把握未來幾十年商業的走向。這個道理放在當今中國也同樣成立,而找到這一代人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正如先前所提到的,80 後可能很難承擔起這個責任。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真正的成熟性產品會在這個階段完成。90 後、95 後的生長環境即是如此。如今的年輕人不會驚訝於在手機或者平板上輸入大段文字——儘管他們覺得這樣做也不是太方便——也不會羞於用顏文字表達自己各種微妙感情。


在社交媒體上,微信在中國代替了 Facebook 的功能。根據最新一季的騰訊財報,微信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 8.46 億。儘管普遍認為微信增長已經到頭,但在發揮移動互聯網基礎作用這一點上,微信至今也沒見太大的頹勢。


在娛樂消費上,音樂行業的情況也大致穩定下來。曾經摧毀了音樂產業,也伴隨著 80 後成長的 MP3 下載模式已經基本消失。現在興起的,也是更受 90 後歡迎的是音樂流媒體。易觀智庫發布報告指出,QQ 音樂、酷狗音樂、蝦米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 24 歲及以下 90 後用戶均已佔到 40% 以上,如果再算上 85 後的話,這一比例可以達到 70%。


同樣屬於 90 後消費習慣的還有動漫和二次元。B 站 2015 年底的總用戶量達 5000 萬,75% 在 24 歲以下,也就是 90 後。而在艾瑞諮詢的一份二次元報告中,90 後、95 後、00 後用戶的比例高達 93.4%,超過 80% 還是學生。這是二次元會變成投資人眼中的風口的原因,也可能會成為未來很長時間中國社會的主流消費習慣。


相較之下,雖然 80 後在他們人生的前十幾二十年中頻頻成為社會話題,但他們大多是作為晚輩和年輕一代的標誌而被上一代評頭品足,真正成為社會中堅的時候,他們成了最有可能被忽略的一代。


《好奇心日報》的前三篇洞察,其實都是在講述代際變化過程中產生的消費趨勢變化。雖然諮詢公司總是會對 90 後過度解讀,但其背後的意識並沒有錯:抓住 90 後,抓住年輕人。


如果說這一切對公司經營者有什麼啟發的話,可能是這個問題:你是做一個為過渡一代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生意,還是為未來十年二十年話語權更持久的一個群體提供服務?


用郭敬明的故事做個說明的話:如果提早意識到如今的年輕人對玄幻的認知有多少,他就不會哭了。




製圖:馮秀霞


題圖來自 劇照



為什麼如今不管賣什麼,都在喊「要做點內容」? | 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③





忘了「消費升級」,如今線上線下商業最大的改變是「快時尚化」 | 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②





關於吃這件事,我們有 15 個發現,未來也許你都能看到 | 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①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牛爾說:2017年美白趨勢,別再白的觸目驚心
這 10條2017 年度時髦趨勢,花點心思就能穿好看!
2017韓國短髮趨勢,忍不住想要換了~
2017的流行趨勢是有多醜?
關於吃這件事,我們有 15 個發現,未來也許你都能看到 | 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①
2018的互聯網趨勢是什麼?
2017髮型趨勢,搶先看
2017-2018年,珠寶翡翠的流行趨勢是這樣的!
髮型丨為你細數一下,從 1950 到 2010 男士的「髮型趨勢」
2017下半年樓市的趨勢你有什麼看法
2018發色流行趨勢 這7款發色2017年已大火你還在猶豫?
2017韓國短髮趨勢,忍不住想要換了
2018發色流行趨勢 這6款發色2017年已大火你還在猶豫?
為什麼如今不管賣什麼,都在喊「要做點內容」? | 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③
默默老師:空頭趨勢良好,1300勢在必得
想知道2017秋冬的流行趨勢?看這裡~
2017年的美甲趨勢,都在這了
2017秋冬妝容趨勢 有它就夠啦!
看過這3個時尚趨勢,才稱得上掌握 2017 年的秋冬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