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初名鴨窩庄,因清朝時出了一個武舉人,村名被改得絕好

初名鴨窩庄,因清朝時出了一個武舉人,村名被改得絕好

每一個村莊,都有各自的歷史文化,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今天要講的,是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境內一個頗有些傳奇色彩的普通村落。

戰國時期,齊國是七雄之冠,其國都臨淄更是一個「車轂擊、人肩摩」(《史記》)的超級大都市。臨淄西北方向約三十里,有一處緊鄰韓信河的區域,這裡溝渠縱橫,灣塘點點,生態優質,空氣清新,但無人問津,鮮有人至。

齊宣王執政之處,韓信河邊來了一個四十歲的老姑娘,名叫鍾離春。鍾離春原籍無鹽邑(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家中貧寒,家當不過一群鴨和鵝。據《列女傳》記載,鍾離春「極丑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匈(胸),皮膚若漆」,故一直找不到婆家,「年四十,行嫁不售」。

父母去世後,鍾離春離開無鹽,趕著鴨子來到了臨淄。因京城內不許放牧鴨鵝,鍾離春只好後退三十里,在韓信河邊的一塊高地上住了下來。聽說齊宣王荒淫怠政,鍾離春便冒死進宮,陳述齊國危難四條,並強調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齊宣王大為感動,把鍾離春立為王后,並視為寶鏡,從此齊國大治。

套用魯迅先生的話,世上本沒有村,聚集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村。鍾離春從醜小鴨變成了金鳳凰,名聲大噪,不少養鴨人追尋其足跡,慕名來到了韓信河邊。到了元朝時,這裡的養鴨人已達到一定規模,漸漸成為一個村落。人們為了紀念鍾離春,便把這個她曾放牧鴨鵝的地方取名鴨窩庄,也叫鴨鵝庄。

清朝時,村裡出了一位武舉人,名叫牟作梓,字琴宜,號東山,別號少海武生。武舉,誕生於武則天時期,但真正興盛是在明清時期。明成化、弘治年間,武舉制度得以確定,規定三年一試,一旦中舉,例授官職,就能吃上皇糧。清朝時,歷代皇帝均重視騎射,故更注重通過科舉選拔武術人才。因為朝廷倡導,錄取公正,利益豐厚,民間習武之人對武舉科考趨之若鶩,牟作梓就是一個代表。

牟作梓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鴨窩庄牟氏家族第十一世孫。據《重修新城縣誌·選舉志》記載,牟作梓「生有夙慧,文翰藝事一學輒精」,早年學文,但未取得功名,於是棄文修武,經過苦練,成為一名弓馬嫻熟的漢子。二十五歲時,牟作梓考中武秀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己卯科,二十六歲的牟作梓參加武科,「魁於鄉,……乃以衛官註冊」,成為一名武舉人。

關於牟作梓中舉之事,《牟氏族譜》也有記載,「作梓,……性明敏,氣質英勇,……乾隆己卯科武魁」。據牟作梓後裔牟氏第十七世孫牟際林講述,當年牟作梓參加科考時並不順利。當時,牟作梓手持一把百八十斤的長刀,舞得虎虎生風,但不小心出了意外,長刀脫手,正好砸在腳背上。慌亂中,牟作梓腳上用力,使勁往上一挑,長刀又落入手中。考官也看到了破綻,本想讓牟作梓落選,但牟作梓急中生智,說剛才是耍了一個獨門絕招,叫「金鉤釣魚」,這才中了武舉。

中舉後,牟作梓任候選千總,例授正六品武略騎尉,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武將。牟作梓是鴨窩庄有史以來第一個武舉人,其職級比知縣(正七品)還高,村民無不對其頂禮膜拜。不久,因父母接連病逝,牟作梓含淚居喪守制,在無盡哀慟中漸漸消磨了進取之心。此後,牟作梓閑暇之餘,重新拾起老本行,「工詩,善圖畫」(《新城縣誌》),並與張象津、王秋水等幾位宿儒、詩人交往密切。

此外,牟作梓還與知縣劉大紳關係很好,「邑侯寄庵……時有贈答」(《新城縣誌》),寄庵即劉大紳。劉大紳生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比牟作梓小十三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七月任新城知縣。劉大紳也是一位文學家,因牟作梓「嗜學,以詩名、書名、畫名遠名,進士樂與聚談」(《牟氏族譜》),知名度很高,故非常喜歡跟能文能武的牟作梓喝酒聊天。

據《牟氏族譜》記載,有一次,劉大紳請本縣諸生飲酒,各賞一條烹魚,並讓諸生各說一句帶魚字的古文。牟作梓道,「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眾人皆搖頭,說沒有魚字啊,牟作梓答,「非無魚,魚小也」。眾人一看,牟作梓面前的那條烹魚果然比較小,而他說的那句話中的「衡」字中間確實有條不起眼的小魚,既幽默,又應景。眾人皆感嘆,「公之才,吾等皆不及也」,無不對其點贊。

除了文采出眾,牟作梓還是一個熱心腸,一個平息紛爭的高手,「樂為排難,解紛糾」,村民起了糾紛,都願意找牟作梓主持公道,本縣各界人士也紛紛慕名而來。劉大紳在任期間,「新城經年無訟,賴公之力居多焉」(《牟氏族譜》)。基於此,牟作梓在縣裡的威望很高,也是劉大紳的座上賓。

劉大紳經常與牟作梓到各鄉村遊覽,多次為亭舍題字取名。期間談起「鴨窩庄」時,牟作梓覺得村名粗俗不雅,便建議劉大紳,將村名更為「雅和庄」。雅者,優雅、高雅、高尚、美好;和者,親和、友好、和諧、協調。雅和,這個村名絕佳,不僅寓意美好,朗朗上口,而且與當初的鴨鵝庄、鴨窩庄諧音,可謂一舉兩得。從此,雅和這個村名就固定下來。

牟作梓先後娶高氏,繼娶周氏,生子二人。牟作梓「晚年運益蹇,隱湖上,構數數帆亭,聚古籍名岾,以詩酒徉徜終其身。著有詩草數卷」(《新城縣誌》)。嘉慶三年(1798年),牟作梓病逝,享年六十六歲,其後裔為其立碑,上刻「皇清例授武略騎尉己卯科武舉候選千總琴宜牟公」。如今,這塊殘破的「舉人碑」躺在「牟家胡同」一處果園的角落,仍無聲地講述著牟作梓當年的輝煌事迹。

雅和庄,自元朝立村,至今已歷七百餘年,歷史變遷,滄海桑田,古時的河溝灣塘所剩無幾,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良田沃土,村莊也分成了西雅和和東雅和兩個自然村。兩村之間,有一條幹涸的無名河溝(據村民講,這可能就是韓信河),夏季雨水多時,偶能聽到蛙聲一片,偶能見到鴨鵝幾隻。(劉秉光)

初名鴨窩庄,因清朝時出了一個武舉人,村名被改得絕好

初名鴨窩庄,因清朝時出了一個武舉人,村名被改得絕好

初名鴨窩庄,因清朝時出了一個武舉人,村名被改得絕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文盲學說一個典故,成為武則天心腹酷吏,鬧出不少笑話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此人若不點頭,武則天不會被逼退位
一次詭異事件,一位屈辱皇帝,成就了北京一線城市地位
唐朝最美的三個女人,一個嫁太監,兩個跟了皇帝卻慘死
非洲索馬利亞半島有一個中國村,相傳村民是鄭和船員後裔

TAG:劉秉光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武舉人之子,滿門忠烈,兒子是開國元帥,其本人為革命獻身
為什麼說賀龍是「革命」世家?他爺爺就是武舉人,太平天國的巨頭
洞房花燭夜新娘與武舉人打賭掰不開新娘的雙腿!
他,江湖人稱鐵膽神力王,光緒面前,力舉重鼎,被破格恩賜武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