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高開低走,從一片紅火的賀歲檔到稀稀落落的賀歲檔,12個月到頭來不僅票房後繼乏力,就連真正的好片佳作都乏善可陳。或許,2016年註定將是電影史上最無足輕重的一年,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留下的只是一灘灘水跡。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點擊播放 GIF/901K


敝帚自珍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2016年的開局是如此美妙,《美人魚》近34億人民幣的內地票房,若是折算成美元,居然超過了北美年度票房冠軍《海底總動員2》,以至於業內喊出了600億總票房的「大躍進式」口號。然而,打臉的現實來得太快,賀歲檔三雄(《美人魚》《西遊記之三大白骨精》和《澳門風雲3》)似乎透支了一整年的增長動力,《葉問3》事件後的中國電影,突然就遭遇了寒潮,第三季度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單論票房的話,下半年也僅有《盜墓筆記》和《湄公河行動》等位數不多的亮點,尤其是後者的黑馬態勢,為香港導演和主旋律電影指出了一條新路。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比起新人和跨界者的層出不窮,成名大導在2016年的表現可謂落寂,張藝謀的《長城》在年末打出了旗號,票房高歌的同時,他那套團體操美學與好萊塢大片的混搭風,卻陷入了影評人的口誅筆伐。驚喜更多的來自於藝術電影,《路邊野餐》終於在院線公映,年輕的畢贛值得這大半年的期待;張大磊的《八月》更是成了大黑馬,征服了「金馬獎」的兩岸評委。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但這並不能證明藝術片在中國就迎來了春天,大部分仍然曲高和寡,如《塔洛》的口碑也就換來一百萬的票房,諸多同類的排片低到忽略不計,影迷們想看都找不到地方,藝術院線的擴展迫在眉睫,回頭再看方勵的慘然一跪,《百鳥朝鳳》的八千萬票房不過是起「個案」。


與高呼票房相對應的,卻是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和影展上的尷尬退潮,2016年只有楊超的《長江圖》在柏林拿到了「藝術貢獻獎」,戛納和威尼斯則是遭遇了「零封」,連主競賽的門檻都沒邁上,回想第五代的輝煌,第六代的寄望,這才過去了幾年。倒是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在「三大」之外的聖塞巴斯蒂安影展上奪得大獎,其藝術上的探索值得肯定,可惜卻被馮導與萬達的口水仗搶去了風頭,落回到了票房排片的商業話題。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外來和尚

分賬、批片、各種渠道的網路傳播……中國觀眾其實從來不缺「外國電影」的洗禮,伴隨著DVD和互聯網長大的一代影迷,眼界也不比國外同齡人低。好萊塢之所以強大,就是能吃遍全球,他國的票房幾乎都要被美國人捲走大半,中國也未能例外。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2016年內地票房榜的TOP10中一半是好萊塢血統,且三部來自迪士尼,《瘋狂動物城》,《美國隊長3》和《奇幻森林》本就席捲全球,中國在此類高技術、高概念的特效大片上差距明顯,尤其是漫威和DC的超級英雄片(算上《奇異博士》和《蝙蝠俠大戰超人》)光憑視覺效果就難以抵擋。反倒是《魔獸》14.7億人民幣的火爆程度,令出品方和發行方大呼過癮,中國佔到了該片全球票房的52%,美國本土卻只有一成,比《功夫熊貓3》那種先天的「中國特供」更吃香。這部遊戲IP的衍生電影能如此受歡迎,「為了部落」讓中國玩家很受用,明眼人又看到了生財之道(傳奇影業已被萬達收購),也推動了中方資本在全球影壇的出擊。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當然,也並非誰都能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像《薩利機長》,《間諜同盟》這種口碑不錯,明星也夠大牌的的引進片,卻遭遇了票房冷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更是人生滑鐵盧,縱然有同胞們踴躍捧場,「華人之光」的120幀新作票房也遠不及《少年派》。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會念經的外來和尚當然不只好萊塢,日本電影全面來襲,《你的名字。》在中國的火爆更有些出人意料,新海誠並非B站內的二次元導演,恰當的宣傳和破紀錄口碑,讓該片以5.5億票房超過《機器貓》,成為內地歷年來最賣座的日片。《釜山行》在中國的「話題性」效應則無關票房,一部沒在院線正式引進,純粹靠網路爆紅的殭屍片,見證了韓國電影在類型片和本土化的生命力,值得借鑒。至於其他國家的影片,則基本上是市場的龍套,即便是來自法國和寶萊塢的水準之作,在中國也只是小眾的小眾,影展和網路資源才是它們與影迷邂逅的小徑。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世界第一?


臨近年關,中國電影突然就超越了美國,創造了一項「世界第一」的紀錄:據廣電總局的統計數據,中國內地電影銀幕數已達40917塊,超過美國的40759塊(5月數據),一躍成為全球第一。中國影院建設速度近年來突飛猛進,銀幕總數比去年猛增29%,每天平均新增銀幕26塊。原因很明顯,形勢很喜人,近年來電影投資的火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及城鎮化建設的深入,影院在許多二、三線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悄然改變著中國人的娛樂消費習慣。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然而票房增幅的趨緩和回落,讓這個紀錄多少有些蒼白,2016年的內地總票房很可能停留在450億人民幣,勉勉強強超過去年,遠低於年初的樂觀預估,與北美票房的106億美元相比,依然是望塵莫及。由總票房和銀幕數可算出單塊銀幕的回報率,中國也不及美國和部分西歐國家,其中涉及到電影票價、上座率,排片比等問題,需要更系統的市場分析。


2016中國平均票價為33元,比去年略有下降,可由於政策收緊,電商提供的票補少了,對於剛剛養成在線購票習慣的觀眾來說,實際花費反而增加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衝動消費」。相比之下,美國的平均票價為8.7美元,摺合成人民幣雖然高過中國,但對於美國人的收入而言並不貴;更何況好萊塢除了美國本土,還在海外市場大賺特賺,中國票房中的一部分也迴流到美國工業體系中,咱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銀幕數只是電影產業的一項硬體指標,縱然達到了世界最多,也不能說明真的實現了產業的穩定繁榮,等到中國的人均觀影次數趕上美國、法國或韓國(目前還不到一半),以人口基數再來計算,到那時票房自然會成為全球第一。但這種樂觀的展望是建立在幾代人的培養上的,並非明年拍了倆大片,多賣了幾十億就超越了美國,「電影強國」了。用王首富的話來說,現在中國電影市場里都是「泡沫」,各種虛高的指數和見不得光的操作,遲早是要敗露的。晚破不如早破,2016年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就當是個痛定思痛的調整期,擠掉投機與狂熱,才能看清楚誰在腳踏實地的搞創作,做產業,這對於所有熱愛電影的人來說,總是好事。


撰文:董銘


圖片:豆瓣電影

當絢爛的泡沫破滅後,2016年的中國電影還剩下什麼? 點擊播放 GIF/648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大預測,我只服這張漫畫!
2017年時光日曆!讓我們奔跑著告別和期待吧
金融「遠見家」的眼界,要擴寬版圖,更要超越所處的時代
你不得不知道的這艘喜悅號游輪,簡直酷斃了!

TAG:iWeekly周末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原來自拍桿早在1969年的電影中就出現了!
即將「爛尾」的2016年,還有一部國產電影值得期待
電影《長城》在上映17天後,終於突破了10億元大關
李多鈺:這部電影承載了60後70後80後共同的記憶
2016年最後一月,不是所有的「巨制電影」都值得花錢!
2017年歐美電影的上映時間表,又雙叒更新了!
這部2016年上半年最佳的日劇,更像10小時電影
2017年打死都要看的12部電影!
3D電影什麼時候有的?最早的3D電影誕生於1922年
電影《後天》的劇情就發生在30000年前
整個2016年下半年,我就指著11月的電影活了,李安漫威電影齊上映!
2016年5大經典科幻電影,最後那部很多人哭了
看了《擺渡人》,2016年的中國電影過去了
70年前的經典70年後的現實: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配上如今的畫面,依舊令人深思
2016年最值得看的電影都在這裡
2017年幾十部歐美電影的上映時間表,又雙叒更新了!
這部1999年上映的都市玄幻電影,放到今天能拿到多少票房
2016年的6部超英電影已全部上映,你還滿意嗎?
?2017年即將上映的4部漫改真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