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立冬可不止吃餃子,這些講究你還不知道?

立冬可不止吃餃子,這些講究你還不知道?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 / 楊秀 中國民俗學會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說到立冬,大家可能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吃餃子。其實,關於立冬,我們可以了解的還有很多,快來學習學習吧。

24節氣是怎麼來的

二十四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我們知道,地球每年繞著太陽公轉一圈,但人們卻以自己所在的地球為參照,假設是太陽運行一周,稱之為太陽的「視運行」,並稱太陽視運行軌道為黃道。黃道與赤道平面相交於春分點和秋分點,以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時的春分為零度起點,太陽每運行15°所經歷的時日為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即具體指太陽在黃道上的24個位置點。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2天),即一個回歸年。公曆的平年定為365日,餘下的0.2422 日每四年累計約一天,故於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當年為366日,這一年稱為閏年。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又要多算出0.0078天,這樣經過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

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公曆規定: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即使是4的倍數也不是閏年。不同年份的長度有所不同對二十四節氣的交節日期會有影響,立冬的交節日期在公曆11月7—8日之間,此時太陽的直射點到達黃經225°。

圖片來源網路

立冬是冬天的開始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立冬,十月節……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即是說立冬日處於農歷十月前後,立冬時節,萬物呈收縮、收藏狀態。這裡的萬物,除了指處於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時序中的農作物,也適用於順應天時而身體內斂的人與動物,高緯度的北方地區即將有動物開始冬眠,人也進入「貓冬」季節。李白的《立冬》詩寫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形象地描述了詩人筆凍意懶不願寫作,而更願意近爐取暖溫酒喝的心態與行為。

自立冬開始的三候依次為: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黃河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陸續進入了天寒地凍階段,天地間呈現出肅殺的初冬之象,與春夏之際欣欣向榮的斑斕景象迥然不同。三候的「雉入大水為蜃」,一種解釋是古人以為蜃為大蛤,立冬後,海邊出現多彩的大蛤,而此時,之前常見的漂亮的野雞之類沒有了,於是有了雉變成大蛤的說法。這一時節,北方雖有冰凍,但還只是開始,遠未達到冰凍三尺之寒。

圖片來源網路

立冬的生產、祭祀習俗

截至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區田間地頭的農活基本結束了,東北地區還有「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的諺語,是說到了立冬時節,秋收、秋種等農活基本結束,辛勞數月的耕牛終於可以享受冬閑生活了。但牛閑人不能全閑,還要做些農事收尾工作,民間有這樣的描述: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尚處於「立冬種麥正當時」之際,自然還有不少農活需要接著忙碌。

生產習俗之外,立冬節氣還有一些祭祀等傳統習俗。與春夏秋三個季節一樣,逢季節轉換的「立」日,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順應天時。《禮記·月令》載:「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迎冬歸來,還賞賜群臣冬衣,並撫恤孤寡。民間也習慣於立冬前後備好冬衣防禦接下來的冬寒。

圖片來源網路

立冬飲食習俗各不同

在飲食習俗上,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各地進補的方式有所不同。對於「好吃不過餃子」的北方人來說,立冬吃餃子是慣享的福惠。南方一些地區則多以雞鴨魚肉為大補。諸多補品中,羊肉當是溫補的上乘首選,立冬日的羊肉餃子、羊湯和羊肉火鍋等都是最多最常見的節令食品。江南地區還有「立冬吃一雞,滋補一冬春」的習俗」。浙江桐鄉一帶立冬吃雞曾經是很講究的事情。

立冬日所吃的雞做法上另有講究:整隻雞不分解,燒制的柴草也與平時不同,要將稻草捆紮成一束一束的,共扎七束。把一鍋雞燒熟時,要用完這七束稻柴。俗信,吃了這樣特製的進補食品,一冬春全家人都身強力更壯。江蘇蘇州地區立冬日則會吃鹹肉菜飯,將鹹肉和青菜稍作處理,與米飯一鍋出,趁熱吃是極好的驅寒養生食物。

圖片來源網路

有些地區還有立冬日開始取水釀酒的習俗。到立冬時節,天冷水凜,水中細菌雜質減少,稱之「冬水」。冬水的水質好,加上溫度低,是釀酒發酵的理想條件。浙江紹興地區盛產黃酒,依俗,自立冬日起家家取水釀製,到春節前後酒成,廣用於祭祖、親朋分享、自家品茗等場合,這些黃酒俗稱「冬釀」;麗水地區則把立冬日開始釀製的黃酒,稱為「十月缸」,同樣是在春節期間享用。

所以啊,趁著立冬,大傢伙兒趕緊多補補,畢竟再過幾天就是雙十一了,人家取暖有對象,你只能靠一身肉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引關注,「硬科技」是個啥你知道嗎?
茶湯里的泡泡是什麼?能不能喝?
地球上的金子從哪裡來?哎喂,還真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為孩子配眼鏡,這些技能你應該學會!
我們發現一顆蛋,夠做100盤「番茄炒蛋」!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