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回歸背後的世紀談判:中英之間的數次交鋒與博弈

香港回歸背後的世紀談判:中英之間的數次交鋒與博弈

原標題:香港回歸背後的世紀談判:中英之間的數次交鋒與博弈


【導語】


這是作者三年前曾發表過的一篇文章,當時由於微信還沒有原創功能,因此並沒有打上原創標籤。如今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重發這篇文章,一方面給新關注的讀者,一起追憶 往昔那些崢嶸歲月;另一方面希望香港的不友好勢力儘快結束,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1997年6月30號午夜,全世界共同見證了一個歷史時刻: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英國的米字旗降下來了,中國的五星紅旗升起來了。從此,香港結束了長達155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個時刻,所有的中國人都難以忘懷,它也會被歷史永遠銘記。而讓這一時刻成為現實的,是一場堪稱世紀談判的中英外交較量。


交接儀式現場


1979年的3月24日,英國駐香港第25任總督麥理浩悄悄的取道廣東來到了北京,他和鄧小平見了面,回到香港後在新聞見面會上,麥理浩卻對這次見面的具體情況和細節並沒有多說,他轉告了鄧小平的一句話:「讓香港投資者放心。」當地的媒體捕捉到了這次中英會談的意義,那就是英國政府已經開始投石問路,試探中國對香港問題的態度。而實際上,鄧小平在會見麥理浩的時候,已經明確表示了中國對收回香港主權的立場。很多人在關注和猜測,中英兩國冰封了多年的香港疑案是不是有了解凍的可能呢?事實是,中英兩國一場世紀談判已經拉開帷幕。


香港的變遷及撒切爾的首次訪華


香港的地圖在歷史上又經歷了哪些變遷?1842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面積約78平方公里。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又一次在失敗後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向英國政府割讓九龍島界限街及以南地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以及附近262個島嶼,拓展的地區叫新界。新界東起大鵬灣,西至深圳灣,南至丫島總面積達975平方公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79年距離1997年還有18年,英國政府選擇這個時候來試探中國,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嗎?


當時英國朝野各派意見是五花八門,各自打著各自的算盤,可以說是機關算盡。比較激進的一派甚至說,英國就應該拒絕作出任何讓步,堅決主張對香港島和九龍城的主權。並且要求繼續談判,續訂新界租約。更有人異想天開的覺得,英國可以讓香港獨立,國際輿論也會同意,你中國再強硬,總不能一意孤行無視國際法和國際輿論吧。就在英國人想法設法討論對華策略的時候,中國領導人已經確立了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方針政策,那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一國兩制的提出,最早是從解決台灣問題開始的。1981年,葉劍英委員長代表中央發表講話,全面闡述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政策,通常稱為九條方針,正式提出了國家實現統一後,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這個新概念。鄧小平和港督麥理浩會面後,中國政府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在對台灣問題九條方針的基礎上結合香港的實際情況,擬定了十二條方針政策。1982年1月,鄧小平會見了時任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在這次會見中,第一次使用了一國兩制這個說法。鄧小平說道:「解決台灣問題的九條方針,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香港的投資者經常關注的就是香港今後的走向,人們常常談論的話題也都是香港的歸屬話題。這一切讓英國政府越來越有緊迫感,英國政府決定必須和中國政府舉行最高級別的談判,而且越快越好,時間就在1982或者1983年。


在1979年香港總督麥理浩到北京投石問路之後,整整過去了2年,英國的最高領導人依然沒有出面洽談香港問題。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躊躇滿志、春風得意,她在大英帝國的版圖上打量著東方明珠,香港。很快,撒切爾夫人就定下了她9月出訪遠東的行程,第二站就是中國。


1982年9月22日,撒切爾踏上了北京的土地。9月24號上午九點,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撒切爾和鄧小平舉行了歷史性的會面。撒切爾表示,「三個條約」是有效的,必須遵守,她說,如果中國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破壞香港的繁榮。鄧小平則針鋒相對,重申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不承認十九世紀三個不平等條約的一貫立場。面對咄咄逼人的撒切爾,鄧小平不慌不忙,因為他成竹在胸。鄧小平的講話鏗鏘有力:「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是說中國1997年收回的問題是不能談判,不管用什麼方式,談判的題目只是一個:歸屬問題。」撒切爾夫人後來在她的回憶錄《唐寧街歲月》對這件事做了回顧:我們想要的,是在1997年後英國人能夠繼續治理香港,如果雙方能達成這樣的協議,那麼將極大的提升人們對香港的信心。撒切爾以為她這個說法很有說服力,可沒想到鄧小平並不買賬。他這樣回答撒切爾:「如果我們願意,今天晚些時候就可以收回香港。」聽了這話,鐵娘子愣住了。


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


鄧小平和撒切爾的這次會談比原計劃延長了50分鐘,整整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可見香港問題在當時是多麼複雜。這次會面也是香港問題是,中英最高領導層的第一次碰撞。最後,中英雙方發表了一個公報,宣布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繼續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鄧小平還給談判定了一個期限:兩年。他說:「如果兩年還達不成協議,那中方就不得不單方面宣布我們的決定。」


按照日程,當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撒切爾為中國領導人舉辦了答謝宴會。儘管在白天的會談上,她有些受挫有些失落,但是作為領導人的風度還在,她依然按計劃發表了致詞。撒切爾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這次訪問中國,我參觀了頤和園,我聽說『頤和』這個詞在中文裡面是寧靜祥和的意思,顯然,這個詞不能用來形容我的中國之行。」



撒切爾夫人摔倒在人民大會堂門口


這次會談,時任英國駐華大使的柯利達和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的章文晉全程參與其中,很快這兩個人就被分別任命為中英雙方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負責人,並開始磋商談判的議程。這兩個人可都不是一般人物。


中英香港問題的正式談判啟動


章文晉,是周恩來總理一手培養的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官,堪稱談判專家,曾經參加過中國與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的邊界談判。在中印邊界談判和中蘇邊界談判中,都擔任了重要工作。1971年,基辛格訪華,與周恩來總理的秘密談判章文晉也都參與了。


他的對手柯利達也不是等閑之輩,在撒切爾眼裡,柯利達就是中英談判中英國首席代表的不二人選。柯利達1954年進入英國外交部,從1962年起,就在當時的英國駐華辦事處工作。他一直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是個中國通。這位劍橋大學法律專業的高材生能言善辯,從來不走極端,不說狠話,特別擅長旁敲側擊。柯利達對中國的政治家有幾分佩服,他曾經稱中美外交是一場精彩的外交舞蹈。而此刻,坐在談判桌前的柯利達想的都是,自己如何能在這場舞蹈中跳好自己的那支舞。


柯利達


然而,柯利達沒有想到,一開場他的舞蹈就跳不下去了。中方認為,英國要在承認中國主權的前提下來討論其他問題,而英國方面則不願意把中國收回香港作為前提來談,人文主權問題的解決要看談判的結果。就這樣,雙方談了五六個月依然僵持不下,在同一個問題上兜圈子,議程定不下來,談判也無法進行下去。


1983年春,兩年期限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可談判毫無進展。英國方面坐不住了,情急之下的撒切爾找到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中國事務上,基辛格是過來人,他安慰鐵娘子說:「別著急,他們就是這個路子。」1983年3月,撒切爾緊急召見柯利達回英國商量對策,柯利達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道:「在倫敦的那幾天,撒切爾夫人把一切可能的手段都想到了,甚至想到了最極端的武力方式。為此還專門召見了國防部長,可是經過討論,最後撒切爾還是決定採用比較溫和的方式。」柯利達回到北京的時候,帶回來一封撒切爾自認為是得意之作的一封信,在信中說道:如果中英兩國能夠就香港的行政管理安排達成協議,而這些安排既能保證香港今後的繁榮和穩定,又能被中國方面及英國議會和港人所接受,我就準備向議會建議,使香港的主權回歸中國。


撒切爾的言外之意就是英國方面可以不再堅持香港的主權問題,從這個時候起,中英談判中有一個重要人物開始登場,他就是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周南當時是外交部部長助理,在燕京大學修文學,因此中文底子不錯。從1973年起,他在聯合國工作了10年,因此英文也很過硬。在後來的談判中,周南擔任中方團長,但是在1983年7月的時候,周南只是擔任中英談判的幕後顧問。他和柯利達的私交不錯。有一天,柯利達請他喝酒,就跟他談到:「現在所有的問題焦點都在一個冠詞上,中方提出的議事日程第一條是主權移交,英文就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英文里的『the』是有特定指向的,可以理解為『此項主權移交』,談判還沒有開始,如果這樣說,那不等於英方承認主權必須移交了嗎,所以我建議把這個定冠詞『the』改成不定冠詞『a』。」此時的周南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他想了想這樣回到道:「中文沒這個問題啊,中文就是主權移交,也沒有說是這個主權移交、那個主權移交,或者一個主權的移交,這樣吧,中文不動,英文上按照我所理解的英文文法,the和a都不要,上來就是『transfer of sovereignty』,這樣不就解決了嘛。」就這樣,改動了一個英文單詞,議程問題就戲劇化的解決了。看上去,雙方好像在玩文字遊戲,實際上這裡面暗含的是中英雙方不同的立場。



中英談判地點:東交民巷台基廠頭條3號奧匈帝國大使館


從撒切爾1982年9月訪華算起,十個月過去了,1983年7月12日,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正是啟動了。本來談判的時間和地點都是保密的,可是到北京採訪中英會談的大批香港記者,一大早就守候在英國駐華使館的門前。他們一看到使館的汽車出了大門,就坐上計程車窮追不捨。為了不被甩掉,甚至不惜出高價讓司機闖紅燈,會談地點就這樣被記者發現了。談判是在北京東交民巷台基廠頭條3號舉行,這裡原來是奧匈帝國大使館。後來談判改到了釣魚台國賓館2號樓。章文晉已經被調往美國擔任駐美大使,接任他的是新任外交部副部長姚廣。姚廣從建國起就從事外交工作,擔任過駐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大使,外交經驗極其豐富。


當時的記者擠滿了這個小小的會議室,雙方代表分坐在一個長長的桌子兩側。除了雙方的代表團長,雙方各有五名成員。這個談判班子可不一般,中方的6個官員都會講流利的英語,英方的官員裡面有5個會講標準的普通話。另外,這12個人裡面,還有兩個人會講流利的廣東話。開會的時候非常嚴肅,輪到雙方代表發言的時候,大家都是照本宣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稿子照著念。第一輪談判談的主要是議程問題,所以雙方都很禮貌,只是一個開場白,可到了第二輪談判的時候,氣氛就變了,火藥味十足。



1983年7月25日,中英雙方在北京就香港問題第二階段會談中第二次會議

每次談判後,雙方都會發表一個公報,這個公報的字裡行間都能看出當時的情形來。當時的談判氣氛就可以從那時的人民日報里看出來,1983年7月13日,第二階段第一輪會談結束後,新華社發表的公告是這樣的:雙方進行了有益的和建設性的會談。7月26日,第二輪會談結束後,我們看到的是:中英雙方進行了兩天有益的會談。建設性的這個形容詞沒了。8月2日第三輪會談結束後,我們看到的消息是:中英雙方舉行了會談。取消了那些形容詞。


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中英談判成了香港經濟的晴雨表。談的好香港股市就漲,談的不好它就跌。1983年9月,第三輪、第四輪談判不順利,於是香港社會一下謠言四起,有人說雙方談判破裂了,這就給香港股市帶來大震蕩。1983年9月24日,香港出現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蕩,港元大幅貶值,物價開始飛漲,民眾大量拋售港幣,購進美元搶購商品和物資。


中方的方針是你搞你的,我做我的,不可能因為經濟因素放棄原則立場。結果,最後是英國人自己先慌了手腳。因為港幣如果持續下跌,可能就會面臨崩潰,這就會直接影響到英鎊的地位,英國人最後不得已把港幣的匯率和美元掛了鉤,這才穩定了局勢。


談判被迫中止及英方的讓步


9月份以後,中英雙方談判被迫中止。9月10號,鄧小平會見了英國前首相希思,他說:「英國想用主權來換治權是行不通的,希望不要在治權問題上糾纏,不要搞成中國單方面發表聲明收回香港,而是要中英聯合聲明。」他讓希思轉告撒切爾夫人,在香港問題是,應該採取明智的態度,不要把路走絕了。聽了鄧小平的口氣,鐵娘子不得不仔細權衡利弊,她終於開始考慮轉變立場。10月14號,柯利達從英國見完首相以後返回北京,他帶來了撒切爾夫人給中國領導人的口信:可以在中國建議的基礎上,探討香港的持久性安排。


1984年1月25日,在全國迎春節的氣氛中,中英第八輪會談開始了。這時候周南接替姚廣擔任中方談判代表團團長,而英方也由新上任的駐華大使伊文思擔任首席談判代表。伊文思這位笑呵呵的英國紳士,在「鑽空子」方面可一點也不彬彬有禮,周南也被他的英國對手認定為一個強硬派。從這輪談判開始,英國人改變了策略。



周南


雙方的第一個論題就是,在1997年以後,香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制度和政策。周南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十二條基本方針,這個方針是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為基礎的,本來以為英國會提出反對,可沒想到的是,他們卻沒有提出異議。在這一點上,周南回憶道:「討論到每一條之前,他(伊文思)準備了幾頁紙,一上來他念他的東西,他說這一條我們贊成,但是我們對它的理解是如何如何,你一聽他的理解跟我們原來的意思是幾乎完全對立的。」雙方就這樣唇槍舌戰,你來我往,在那條長方桌上整整打了兩年持久戰。每一次會談都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在每一個問題,甚至每一個細節上都是據理力爭。據周南回憶,在討論到中國政府對香港十二條基本政策第三款的時候,雙方又較上勁了。


第三款的文字裡面,有這樣的說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英方代表伊文思對這個提出了質疑,要求劃掉這一條。周南一聽,這還得了,不屬於中華人民政府,難道屬於你們大英帝國政府嗎?他斬釘截鐵的回答不行,這一條一定不能拿掉。類似這樣的爭論,幾乎每次談判都會發生。比如在談到設立領事館的時候,伊文思提出英國在香港不設領事館,要設高級專員公署。他的用心,周南一下就洞察出來了,因為高級專員公署是英國在英聯邦成員國設立的機構,周南一下就火了,他質問伊文思:「你到底什麼居心,中國的首都在北京不在香港,你是不是想把未來的香港特區變成准英聯邦成員國,或者乾脆就是英聯邦成員國?」一看周南生氣了,伊文思趕緊跟其他成員交頭接耳的商量,過了一會他說:「其實我們在有些國家也有商務專員。」而周南直接回應道:「你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商務專業是商務處的,而商務處是大使館下面的一個單位,和高級專員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伊文思一看這樣行不通,最後只好同意在香港設總領館。

不過據周南回憶,在談判中雙方也不都是板著臉吵架,有時候雙方也會互相表示友好,有時也會互相請吃飯。有一次,周南問伊文思:「大使閣下,你應該明白,在涉及主權的一系列問題上,中國方面不會做出讓步,對吧,那你為什麼還要不厭其煩的提出啊?你一提出來當然我們要駁斥了。」伊文思這樣回答:「哎呀,你不知道啊,如果我們不提出來,我們怎麼知道一定會被你們反對。」



魯平(前左坐者)、香港經濟導報名譽董事長陳陌軍(前右坐者)


1984年7月,兩年的談判期限剩的已經不多了,可是還有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鄧小平提出的最後期限是1984年9月。雙方成立了兩個專題小組,在國際俱樂部談判。當時正值北京最熱的時候,國際俱樂部的空調又不太好,為了能在最後期限之前達成協議,雙方的工作人員都是汗流浹背,通宵達旦的工作。為了保證香港在過渡時期保持穩定,必須有一個中英聯合機構進駐香港,以便及時解決過渡時期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香港順利回歸。最初,中方擬定了一個草案交給了英方,收到這個草案,英方感覺像遭受了一個晴天霹靂一樣,他們沒想到中國人還有這一手。柯利達在自己的回憶錄里寫到:英國人認為,成立這麼一個小組,那不等於1997年之前香港就由中英共管了嗎?英國人無論如何不能同意。後來中方把「聯合委員會」改稱為「聯合聯絡小組」,可英方還是不同意,就這樣談判又卡殼了。這時候柯利達也開始著急了,因為兩年的期限再過兩個月就要到了,他建議管香港問題的外交大臣傑弗里·豪再到北京來訪問,柯利達認為必須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時間,才有可能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解決所有的問題。


同時,周南也向鄧小平作了彙報,鄧小平作出指示,進駐是必須的,名稱可以改變,進駐時間早晚也可以鬆動,晚兩年進駐,晚兩年撤銷也無所謂。有了這個批示,周南心裡有底了。7月28號,傑弗里·豪一行到達北京,住在釣魚台國賓館。中午,周南請柯利達等人吃飯,這是非正式午餐,可是柯利達對這個邀請卻猶豫起來,後來他在回憶錄里是這麼說的:「我睡眠不足,從家裡出來第一個夜晚,就跟傑弗里·豪一起在飛機的後艙里,為聯合聯絡小組起草的職責範圍進行反覆修改,對和能豪飲茅台的周南先生共進午餐並不十分感興趣。」周南的一番話,讓他立刻就驚醒了。周南說道:「聯合小組必須進駐香港,除了明確規定任務之外,進駐的時間可以晚點。1984年年底正式簽署協議,可以1988年1月1日進駐到2000年1月1日結束。這是中方最後的方案,如果你們還不接受,我們就準備撤回方案,由此產生的後果你們負責!」聽到這些話,柯利達意識到,中國要攤牌了。


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英國外交大臣、港督、大使在一顆大樹下緊急商討,討論的結果是,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中國的底線,不能再拖延和僵持了,鬧不好談判就會破裂,必須馬上向倫敦彙報。在接下來的兩天里,中英雙方的談判可以說是高效率的,因為關鍵問題已經解決,其餘的問題也就好辦了。很快英國方面發來電報,撒切爾同意達成妥協,基本贊成中國的方案。9月5號,最後一輪會談開始的時候,周南對伊文思說:「你到北京之後,經過了冬天、春天和夏天,現在是收割莊稼的季節了。」伊文思回到說:「我們英國在九月份,也有一個慶祝秋收的節日。」兩國代表團團長都在談秋收,意味著中英香港問題談判到了收穫季節。


談判的圓滿完成,皆大歡喜的結局


1984年9月26日,中英雙方草簽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至此,歷時兩年,經過22輪磋商的中英談判終於有了圓滿的結果,對這個結果中方感到很滿意。周南回憶說:「英國方面的底牌被突破了,不得不做出讓步了,最後不得不接受中國的這個主張,全盤接受了。」


令人意外的是,英方也很滿意,英方的代表團回國後,受到熱烈歡迎和祝賀,鐵娘子是這樣說的:「這個結果非常好,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實際上,這說明了在談判的最後階段,英方認識到了中方的強硬立場,於是他們自己降低了自己的預期,所以後來才會有這樣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12月18號,聖誕節前夕,撒切爾進行了她任期內第二次對中國的訪問,對她來說,這次訪華就比上次一輕鬆多了。19日上午,鄧小平和撒切爾再次舉行了會談,這次會見同樣充滿了火花,但這次是友好和諧的火花。撒切爾對鄧小平說,中英談判的神來之筆,就是鄧小平的一國兩制理論。而鄧小平則謙虛的表述說,這是實踐出真知,一國兩制,除了資本主義還有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的主體,10億人口的地區,堅定不移的實行社會主義。當天下午5點半,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式簽訂。中央電視台通過衛星,向世界各地直播了簽字儀式的實況,撒切爾是這樣發言的:「中國會讓香港成為一個比今天更加繁榮的地方,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和我們的中國朋友一起,見證這個非同尋常的時刻。這是個非凡的儀式,也是一個非凡的聲明,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我們共同創造了歷史,也將充滿信心地走向未來。請允許我對能夠見證這個歷史時刻表述由衷的榮幸和感激。」


聯合聲明正式簽訂現場


鄧小平說,談判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實力強大。撒切爾在回憶錄中說,協議並不是也不可能是我們的勝利,因為我們是在同一個不肯讓步,而且在實力上又遠遠超過我們的大國打交道。


12年後,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聯合聲明的文字變成了現實,全世界共同見證,從此,香港開始了全新的歷史。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本訂閱號避免調侃式的歷史,用客觀的態度說清歷史。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歡迎大家留言談合作事宜,謝謝!

PS


如遭遇惡意舉報,聯繫不到「一本正經說歷史」微信公眾號的話,記得去微博上找我!謝謝各位粉絲的大力支持!


微博賬號名稱:佟佳-額爾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本正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路上的汽車沒現在多 但你不好好開一樣出事故
燃爆了的《戰狼2》 讓我想起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歷史
盤點幾次「勿謂言之不預」的使用 中印中越之戰前均提到
近代以來中餐廳在海外的爆火 綜藝節目是表現不出來的

TAG:一本正經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