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

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

原標題: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



《飲食男女》開頭的精彩片段↑↑↑


《飲食男女》,李安,1994


李安剛出道的時候,拍了「父親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熱鬧好看。《推手》和《喜宴》都把故事放在美國。到《飲食男女》,李安回到台灣。一個異鄉人漂泊多年,回到故鄉,那種想要表達的情感一定是最深刻、最質樸的。在我看來,《飲食男女》仍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因為它不僅足夠好看,而且也包含了生命中那些真情流露的時刻。


《飲食男女》拍得好看,首先是觀賞性非常好。電影開場那一段長達五六分鐘的做菜特寫,一直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那是一場視覺盛宴,把中國的烹飪藝術跟電影畫面精巧地結合在一起。人們發現,原來廚房裡那些被忽略的日常細節,竟然可以被電影呈現得如此美妙。

李安導演非常強調畫面的動作性。仔細看每一場戲,會發現人物都在行動之中,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候。動作性增強了電影的節奏感,牢牢地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追求戲劇性是李安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李安曾經坦言,他在內心把自己當作一個劇作家,他喜歡戲劇因素和衝突。「我的電影中總有那麼一股壓抑的潛流,假如電影不觸及敏感或令人吃驚的主題,那是不會引起我的興趣的。」


在這部電影里,幾乎每場戲都有很強的戲劇衝突。小的場面里有小的衝突,大的情節里有大的衝突,而且伏筆早早埋下,只等觀眾心裡「噢」地一聲,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整部電影里最大的伏筆,其實就埋在第一句台詞里。老朱正在做菜,電話打進來,他拿起話筒說:

「喂,吃沒有?」


電話里那個女人的身份,要在電影結尾的時候才表明。她就是老朱的秘密情人,這份年齡懸殊、身份特殊的戀情,是電影里最大的戲劇性所在。而在這個秘密情人打來的電話里,老朱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吃了嘛「,無疑是對」飲食男女「的點題之筆。


那麼「飲食男女」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出自《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用李安導演的話來說,他是想用這四個字來代表人生。在片頭字幕中,「飲食」兩個字用的是現代常見的宋明體,而「男女」兩個字用的是難懂的小篆體象形字。同樣是人之大欲,男女之事,可要比飲食複雜得多啊。


事實上,所謂慾望,就是人類生存的本能。由這本能演化而來的,就是我們的本性。這慾望本來也無所謂好壞,只是人這種動物實在是太複雜了,於是就把這原本簡單的本性搞得錯綜複雜。


為了說明這份複雜性,李安講述了一位廚師父親和三個女兒的故事。父親老朱是高級餐廳的頂級大廚,在如戰場般緊張忙碌的餐廳里,能夠掌控幾百號人的大場面。在家裡,隨隨便便就能做出一大桌子豐盛的菜肴。

然而父女四人各有各的心事。面對一大桌豐盛美味,總也提不起什麼興緻來。母親早已不在了,這使得父親跟三個女兒之間難以溝通,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一家人湊在一起吃飯,感覺更像是一種帶有儀式感的義務。沒有人用心去品嘗那食物的好滋味。



父親和女兒們的交集大多發生餐桌旁。仔細想來,這真是合情合理。中國人的餐桌確實是最主要的交流場合。人們在餐桌上討論家事,國事,天下事,就是很難真正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於是我們看到,在父親和女兒們的例行「星期天晚餐」時,只是各懷心事的吃著飯,說著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而當某個人想要真正說些什麼的時候,往往都是最後的攤牌了。


中國家庭之間缺乏溝通,難以交流,是常見的事。這不僅體現在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同代人之間,也各自緊閉心門,不願意表達真實的自己。這是怎麼回事呢?電影里有一段台詞,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父親老朱說:「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只有真正在乎的人,才會從心裡產生這種顧忌。偏偏因為這份顧忌又導致我們無法敞開心扉,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感。


三個女兒各自把心事藏在心底。大女兒朱家珍年齡漸長,內心渴望愛情,卻一直無法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她把情感寄托在基督教,甚至幻想出一個未曾有過的「男朋友」來欺騙自己和家人。


三女兒朱家寧年齡最小,情竇初開,一不小心搶了朋友的戀人。


二女兒朱家倩是和父親演對手戲的主要角色。她長得最像死去的母親,最漂亮,最能幹,性格也最多面向。她跟前任男友藕斷絲連,又跟新來的同事發生曖昧關係。而且還很會做菜。當然,她性格倔強,也是跟父親矛盾最深的一個。


這三個女兒的情感波折已經夠我們看的眼花繚亂,到最後,父親老朱跟女兒朋友的忘年黃昏戀,則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有好事者統計過,這部電影里出現過75道菜,從頭到尾大概有六七次家庭聚餐。加之父女四人各自的情感糾纏,真可謂是一台熱熱鬧鬧的好戲。然而看到最後,我卻感受到熱鬧之下,另有一份蒼涼的況味在。這份蒼涼來自於體會到人生終有一別。


每隔一段時間的星期天晚餐上,總有人宣布要離開這個家。先是二女兒家倩購買了新公寓,接著三女兒家寧意外懷孕要搬去跟男友住,就連一直愁嫁的大女兒家珍,也要跟新來的體育老師走了。


在一次大家庭聚餐中,父親借著酒膽宣布了他與女兒的朋友之間的秘密戀情,並決定把這老房子賣掉。這樣一來,這個家就真的算是徹底要散了。


儘管以後一家人還是可以聚在一起吃飯,但是,那種家的感覺消失了,就再也不是原來的那個家。


影片中兩幕最感動我的場景,都跟這種離別的情緒有關。


第一幕是二女兒家倩在醫院意外看到父親,他獨自從心臟檢查科出來,步履緩慢地走向電梯口。家倩看著父親衰老而孤單的背影,默默地留下眼淚。在那一刻,她瞥見了離別的影子。


在電影的結尾,是最後一次「星期日晚餐」。那時朱家的老院子已經售出,很快就要轉手他人。從阿姆斯特丹回來,暫時還留在家裡的家倩做了這頓晚餐。大女兒家珍和三女兒家寧都各自有事,只有父親老朱坐著計程車回來參加這場家庭聚會。當家倩端著一碗湯遞給父親時,父親握住她的手,電影結束,父女深情也終於在此刻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


我們都曾以為家是天經地義存在的,並且覺得那種溫馨的氣氛會一直延續下去。終有一天,我們會發覺,原來家人也是會走散的。因為我們活在時間之中,而時間的流逝永不停歇,所以歲月終將造成離別。


這是人世間最無可奈何的事情之一。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收穫了生命中一些珍貴的東西。只有當我們真正體會到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才會懂得去珍重現在還陪在身邊的人。



-END-


(有誰嘗過了這好滋味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摩的書房 的精彩文章:

故鄉的食物,是最早的鄉愁
愛情這道題,終究還是沒有解
這樣好看的一部紀錄片,錯過實在可惜|《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拖延症患者自救指南:如何順利完成一件小事
關於西藏的記憶: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TAG:楊摩的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