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陶瓷千年絕活:它滿身是洞,卻滴水不漏

中國陶瓷千年絕活:它滿身是洞,卻滴水不漏

幾乎每個人小時候吃飯都用過這樣的碗碗上有一顆一顆的「米粒」,透光一看像珍珠一樣溫潤。可當時只是覺得漂亮,看多了,就司空見慣了,沒多在意。

可你知道嗎?你小時候用的這種漏洞洞的瓷碗,可是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的玲瓏瓷。

是不是覺得小時候吃過的飯,都變得高大上了起來?

玲瓏傳說

如果同時面對書稿里生硬的文字,和坊間流傳的並不靠譜的傳說,你會喜歡哪一種?傳說,傳說,還是傳說。好吧,我們就來聊聊傳說。

古時在景德鎮,有一對青年,男的叫寧龍,女的叫巧姑,他們在御窯一個做坯,一個畫坯,恰似一根藤上的苦瓜,緊緊相連。

寧龍做出的瓷坯,光潔無瑕,經窯火一燒,件件都是上品;巧姑畫出的坯也是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鎮上有一惡霸郝老二,他垂涎於巧姑的美色,故意刁難寧龍,要他在百日內燒造出一千二百套青龍飯具進貢,否則性命難保。

天寒地凍的嚴冬,做成這一千二百套飯具坯器幾乎沒有可能。寧龍滿懷憤恨卻只能動手,他沒日沒夜地幹活,飯具的瓷坯終於完成。

可郝老二有意霸佔巧姑,怎肯就此罷休?

豺狼成性的他叫人把毒藥放在飯里,活活毒死了寧龍。巧姑聽聞噩耗,當場暈死過去。

醒來之後,看著寧龍生前做好的瓷坯,內心悲痛得像刀割一樣,她一邊呼喚著寧龍的名字,一邊在瓷坯上畫著,淚水一滴一海地落在瓷坯上。

這些由寧龍做坯,巧姑繪畫的青龍飯具瓷器經過大火燒造後,件件晶瑩透亮。驚奇的是,瓷器上出現了一個一個像珍珠一樣透亮的圓形透明眼。

有人說,這是巧姑思念寧龍時,滴在瓷坯上的點點淚珠。因為寧龍的名字音近「玲瓏」,從此,人們就把這種瓷器叫做玲瓏瓷。

玲瓏意外

玲瓏瓷的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宋代的鏤空工藝,其是從製造鏤空「香熏爐」的偶然現象中得到啟迪,繼而演變而得。

青釉鏤空雙系罐

製作瓷質香薰爐,先要在頂蓋上鏤刻出許多排列有序的洞眼,施好釉再入窯燒成。

由於施釉過厚,釉料在高溫熔融時出現了釉汁流淌而淤塞孔眼的現象,形成透明而不透氣的效果,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剔透的美感。

玲瓏瓷香爐

這種制瓷中偶然出現的瑕疵,給陶工們以啟迪,聰慧的陶工觸類旁通,啟發了創新的思維,於是開始有意識地在瓶、盤、碗上鏤孔之後在孔洞中填釉,燒制出來,經過長期摸索實踐制瓷工藝,創造出這種裝飾風格獨特的瓷種。

如此「奇思淫巧」註定是要被皇家看上的。特別是甜白瓷出現以後,甜白釉在高溫熔融狀態下具有的高粘度,可以很好地與胎體結合,可以把玲瓏眼填滿而不易有棕眼。

由於玲瓏眼孔需用手工雕鏤,再用毛筆蘸釉逐個填滿,工序十分複雜,既費時又費力,能燒製成功的極為稀少,所以大多為皇室壟斷,作為專用的陳設瓷。

乾隆爺愛物

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景德鎮燒制的玲瓏瓷跟隨鄭和下西洋,流傳到許多歐洲國家。

高鼻樑、藍眼睛的西洋人見了,十分驚嘆中國的制瓷工藝,反覆猜想配製奧秘,甚至把珍珠、瑪瑙和玉石碾碎摻於瓷泥中,幻想著也能燒造出這剔透晶瑩的瓷器,然而,並未如願。

明末清初,玲瓏瓷從明代中期單一的玲瓏裝飾發展成為青花玲瓏。

素雅的玲瓏與青翠的青花紋樣相配構成豐富的圖案層次,打破了以往單一拘謹的構圖形式。

乾隆皇帝對它尤為鍾愛,甚至賦詩題詠讚歎:「白玉金邊素瓷胎,雕龍畫鳳巧安排,玲瓏剔透千般好,靜中見動青山來。」

看到這裡,是不是躍躍欲試,準備翻箱倒櫃把曾經沒放在眼裡的玲瓏碗找出來,好好把玩一番?或者……乾脆今晚就用它吃飯!

更多名家書畫特賣

————————END————————

將畫廊置頂後,您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畫廊的信息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廊 的精彩文章:

你很了解畫畫,但了解兒童美術嗎?畫畫讓孩子一生受益
江寒汀的這些精品妙作,你可曾見過?
他的山水無不有著鮮明耀眼的色彩
陳道明寫於60歲前夕:無用方得從容.寫得真好!
黃河國畫,大氣磅礴!

TAG: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