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恭王府「天下第一福」之稱的福字碑,背後的傳奇故事﹗

北京恭王府「天下第一福」之稱的福字碑,背後的傳奇故事﹗

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規模宏大,佔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

為什麼北京人常說:到故宮要沾沾王氣,到長城要沾沾霸氣,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氣!恭王府的福氣就來源於康熙御筆親題、加蓋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有著「天下第一福」之稱的福字碑。

康熙御筆親題、加蓋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有著「天下第一福」之稱的福字碑。位於滴翠岩下方為秘雲洞,位於滴翠岩中心腹部。洞正中鑲嵌著恭王府「三絕一寶」的「一寶」--康熙帝御筆「福」字青石碑。康熙於書法造詣精深,但很少題字,一生中僅三字,故宮的「無為」及此處的「福」字,可見此「福」及其珍貴。其字蒼勁有力,頗具氣勢,為絕世珍寶,堪稱「天下第一福」。遊客到此,即使在旺季,無論排多長的隊,都要進秘雲洞摸摸福字,沾沾福氣!

公元1673年,康熙為祖母孝庄太后「請福續壽」,寫下了震爍古今的「長壽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壽合一」之福。孝庄「請福聚福」,康熙則「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稱為「天下第一靈驗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加頂,喻「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之意……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突染沉痾,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為自己「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一氣呵成了這幅傾注了對祖母摯愛的「福」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事後康熙幾番重提御筆,卻再也寫不出其中的神韻,所以民間盛傳此福為「天賜鴻福」。

「福」字碑中,刻有康熙皇帝親筆「康熙御筆之寶」的印章,該印章一般只有在皇帝的聖旨或公文中才有,且印章不在左下方,也不在右上方,而是在福字的正上方,很少見。 此福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構思巧妙,堪稱一絕!

為了永久保存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孝庄太后於臨終前為了永久保存孫子玄燁送給自己的彌為珍貴的「福」字,親命將其刻在石碑上,佇立於宮內,成為皇家至寶。不料傳至乾隆時期,這塊「福」字碑卻神秘地失蹤了!

1962年重修恭王府時,考古人員在秘雲洞意外發現了該碑。有資料稱乾隆將康熙的「福」字碑賜給了自己的寵臣和珅,和珅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萃錦園砌成京城一條巨龍,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龍脈上,他將「福」字碑藏在龍穴悉心供奉,稱之為「洞天福地」。和珅從此洪福齊天,官運亨通,而且財源廣進,一時富可敵國。嘉慶繼位後,好幾回想將「福」字碑遷回宮中,由於擔心動了龍脈導致動搖大清江山的根基,沒有付諸行動。這一說法迄今雖亦無史記可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皇帝的治國理政
真實歷史上康熙是怎麼殺死鰲拜的?比電視劇還精彩
胤禛的一番話,簡直說到康熙心裡去了,難怪最後做了皇帝!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