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女子的豪華嫁妝,竟然還有陪嫁小老婆!
網上流傳著這樣的一段話:中國人的嫁妝,70年代的手錶、自行車、縫紉機;80年代的冰箱、彩電、洗衣機;90年代的空調、音響、錄像機;21世紀的房子、車子、票子。
那麼古代,人們都拿什麼來做嫁妝呢?
「嫁妝」,即娘家嫁女兒時送的財物,又稱「奩具」、「嫁資」,這是至今都在流行的出嫁習俗。
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願落下賣女兒的名聲,娘家一般會追加資金為女兒置辦了日常起居一切所需的傢具、器皿作為嫁妝。
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古代嫁妝不僅涉及到穿衣住行,還有陪嫁小老婆、陪送喪服的。古代嫁妝之豐富奇特,真讓人大開眼界!
嫁妝的來歷
那麼,古代什麼時候嫁女兒要陪嫁妝?
從史料來看,陪送嫁妝的風俗,至遲在春秋時期已出現。《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轅頗為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
當時,魯國大夫轅頗擔任相當於今國家土地資源部部長的司徒一職,對封邑內的土地徵收賦稅,用來作為魯哀公女兒的嫁資。
不只諸侯嫁女有嫁妝,民間亦然。
《詩經·國風》中便提到了女子出嫁時的情形:「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大概意思是,你駕著馬車快來吧,我帶著嫁妝嫁到你家去。
隨後的戰國時期,嫁女要陪送嫁妝已成普遍的社會風尚。從考古發現來看,那時的嫁妝還很豐富。
如1986年在湖北荊門包山發現的一座戰國楚墓中,有一隻「彩繪出行圖夾紵胎漆奩」格外人注意。經考證,這隻漆奩是迄今發現的最早一隻女性梳妝用品。
彩繪出行圖夾紵胎漆奩
清朝徐珂《清牧類鈔·婚姻類》記錄、當地有錢人家置辦的嫁妝,一般有「鞋四十隻、衣三十襲,包金首飾兩事」,另外「洗衣盆、手巾、胰子」什麼的,也都列入清單。
千奇百怪的古代嫁妝
一、床
清 寧波雕花拔步床
拔步床又名千工床。此床上有卷篷頂,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掛落、倚檐花罩組成的廊廡。這種床不僅冬暖夏涼,且在室內再造了一個多功能的、私秘性強的起居空間。
拔步床是體型最大的一種床,但就是這樣像小房子一樣的床,卻成為了古代富家女子嫁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顯然,拔步床就是當時社會的奢侈品。
清早期 朱漆帶門圍六柱架子床
二、悶戶櫥
從外形來看,悶戶櫥是條案與矮櫃的結合體,上面是條案的樣子,有的有翹頭,有的無翹頭,可以承置、擺放物品。案條下方是抽屜和悶倉,用以收納、儲藏物品。
悶戶櫥一般用上等紅木製成,是古代女子嫁妝中的重要部分。
悶戶櫥
清 朱漆三斗房前桌
三、食盒
古代的提盒全部使用竹子製成,四框、盒底、提梁使用較厚的竹劈,外表四周以細小的竹片織成,內層盒全部使用大漆塗料。
食盒根據提盒的裝飾豪華程度分為一般型、較豪華型、豪華型,是女子嫁妝中必有的一種。
清 象牙鏤雕提食盒
清 象牙鏤雕提食盒(局部)
清中期 掐絲琺琅食盒 (五件一套)
清晚期青花冰梅山水紋食盒
紅酸枝八仙食盒
四、樟木箱
樟木箱,也叫女兒箱,曾是姑娘們出嫁必備的嫁妝。
江南大戶人家,若生女兒,便在家中庭院栽種香樟樹一棵,女兒到了待嫁年齡香樟樹也長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樹,便知道該家有待嫁姑娘便可來提親。
女兒出嫁時,家人要將樹砍掉,做成兩個大箱子,並放入絲綢,作為嫁妝,取「兩廂廝守(兩箱絲綢)」之意。
五、妝匣
清 朱漆泥金雕花三屏風式鏡台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在古人的世界中,早已將妝鏡台作為了女子的象徵,殊不知,妝鏡台是寄託女子感覺的一個物件兒。這件傢具是隨女子來到夫家的,自然也成為了嫁妝中最有「情感」的一個。
六、子孫寶桶
子孫寶桶又稱為子孫桶,裡面有三件:馬桶,腳盆,水桶。顧名思義,是保佑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喜慶吉祥物,與子孫對碗,紅木箱櫃一起成為姑娘的嫁妝三寶,陪嫁時必不可少。
七、其它傢具
清 朱漆靠背椅
俗稱洗腳椅,一側座面下有小抽屜,以盛放襪子或剪成等修腳工具。色彩艷麗,飾而不繁。
清 朱漆雲龍紋提梁提桶
這類提桶是較常見的木製容器,常用來盛放糕點、米粉、乾果、雜糧之類。但提樑上有如此精美雕刻的,實屬罕見。
清乾隆四十三年款 朱漆雕花直扛箱
扛箱是婚慶儀仗隊中盛放食物或衣服鞋履、金銀細軟等小件物品用。
清 朱漆紅櫥
此櫃紋飾簡單含蓄,門上的金屬面頁、吊牌及門鼻,造工精細,有很高的裝飾效果。
清 朱地黑漆起地浮雕龍鳳戲珠紋木酒埕
朱地黑漆起地浮雕龍鳳戲珠紋木酒埕為盛酒的容器,民間極少見。
清 朱漆高甩小提桶
「失傳」的古代陪嫁
我國陪嫁的習俗雖然延續至今,但許多不合時宜的嫁妝習俗在傳承過程中被拋棄,包括陪嫁小老婆等,這在現代社會中是不可能再看到的。
一、小老婆
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嫁女都會讓女兒的侍婢,即後來所說的「丫環」一起陪嫁,早期還會讓妹妹跟著,一起嫁過去。這些陪嫁女子,夫家往往照收不誤,納為媵妾,這「媵妾」就是俗話說的小老婆。
陪嫁丫環的風俗,在古代頗為流行。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環的現象都還很常見,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她出嫁時丫環平兒便陪嫁進了賈府,後被丈夫賈璉納為妾。
二、喪服、棺材板
據《餘姚六倉志·風俗》記載,在過去浙江寧波慈溪一帶,嫁妝中「必預備凶服」。所謂「凶服」,即辦喪事穿的縗衣麻裙,是女兒在將來公婆去世時要穿的喪服。
在過去廣東大埔一帶也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據《民國新修大埔縣誌》記載,當地嫁女「鋪排妝奩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婦百年後所需壽板均備。」
三、壓箱底
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嫁妝,它便是「壓箱底」。
所謂「壓箱底」就是以性生活內容的夫妻為模型,因為屬於個人隱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故名。
「壓箱底」實際是古代性文化的一部分,類似的還有「嫁妝畫」,有的比壓箱底更直觀,其都具有父母對新婚夫婦隱晦的性教育功能。
編後語
在古代,因為「厚嫁」和重聘禮的習俗,好多窮人家的女兒因此無法及時出嫁,兒子娶不起老婆的現象也很常見。清朝時,乾隆皇帝也曾專門下旨,賜給家境貧窮的宗室女「銀一百二十兩以為妝費」。
看來古代嫁妝也有讓人頭疼的時候,而且絲毫不比如今的「房子車子」容易。不過結婚乃人生大事,再難也要去置辦,誰讓一生就此一回呢?
責任編輯:桑榆

※領略中國魚文化,祝大家年年有「魚」!
※人生的最高境界,像水一樣活著!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任主席——張海
※最有中國味兒的100個漢字,一筆一划傳承千年!
※轉眼到了年底,不必有悲有喜
TAG:壹號收藏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為什麼叫「黃花閨女」?
※古代女子為何會有體香?誰是中國古代最香的女人?
※古代女子閨房私密大曝光!古代有女同性戀嗎?
※男子與女子戀愛結婚,臨產才發現「老婆」是男扮女裝
※漢朝悲催公主,嫁完老爺子,沒嫁成兒子,卻嫁給了孫子,還生女子
※中國古代女子出嫁,娘家為洞房花燭準備的四大「法寶」
※中國古代女子髮飾,真是講究!
※中國古代最悲情的女子,甚至要嫁祖孫三代人,想回家都不準回
※中國女子嫁給韓國農村男子,遭受冷眼和嘲笑生活很尷尬!
※中國古代的美女子,現在都藏在這些地方!
※實拍中國古代女子陪嫁品,第三個讓人羞羞的
※嫁給中國名人的日本女子,姐妹花嫁兄弟倆,還要求女兒也嫁中國人
※女子世世為娼,男子代代為皮條客,都是老祖宗的問題
※古代女子為何愛穿「開襠褲」,除了習俗,還和皇帝有關
※古代女人生孩子只能順產?不,古代也有剖腹產!皇族女子才剖得起
※都說母愛是偉 大的 外國一名女子在生產時還不忘記兩歲的小女兒
※古代女子出嫁的8大神秘「陪嫁品」
※國外名模女子嫁中國小夥子,背後真相被曝光!
※世界唯一的女兒國,女子當家男子悠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