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我與「百家講壇」的結緣說起來很偶然,當時「百家講壇」有一位編導是河南人,她希望在河南的高校中選一位主講人,便去了河南大學進行選拔,我所在的中文系推薦我參與了「海選」。我當時講了一段《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的內容,大概二十分鐘左右,他們大概對我印象還不錯,便讓我到隔壁教室去錄像。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我感到自己非常幸運



當時是我第一次面對攝像機,不太適應,不過幾分鐘以後便放鬆下來了,我又講了二十多分鐘,他們全部錄了下來。當時就告訴我:「王老師,你是河大的首選!」十幾天後,我接到了北京試錄的通知。

說起來我常常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如我一樣從事研究的學者還有許多,但是他們並沒有走到台前將自己的知識直接、明白地傳達給大眾,我獲得了這樣的機會,首先要感謝央視的編導們和我的母校對我的關心與提攜。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試錄是在2006年的1月16日,我15日的凌晨趕到了北京,侵早(豫記註:qīn zǎo,河南人常用方言,意為天剛亮)的北京一團漆黑、寒風凜冽,我站在站台上,感覺自己格外精神、格外冷靜。


下午我專門到錄製地點去「踩了踩點兒」。說實話,當時對於已經大紅大紫的「百家講壇」,我深懷一顆敬畏之心,位置、現場情況必須要先熟悉一下才能放心。現場的觀眾非常多,人聲鼎沸,正面已無座位,我悄悄坐在講台兩邊的加座上,聽了一場後悄悄離去。

第二天下午,我如期錄製了兩集《鴻門宴》。錄完以後他們領導就說要見見我,經介紹我才知道這兩位領導一位是「百家講壇」的總顧問謝如光先生,一位是「百家講壇」的掌門人萬衛老師。


萬老師第一句話就說:「王老師,你選一本書給我們講一講!」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史記》!」「試講過關!」這便開始了我的講史路:


2006年先講了《項羽》十一集,然後講《呂后》九集,2007年講了《漢武帝》三十七集,2008年講了《秦始皇》四十八集,後來又講了《大風歌——高祖劉邦》《文景之治》,以及「讀宋史」系列的《宋太祖》四十集,《宋太宗》四十五集。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說到這個系列的產生,我想要感謝「百家講壇」的製片人萬衛老師,我對於自己想要講什麼、怎樣講是有一個清晰的思路的,但是怎樣將這個思路用更簡潔、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則是需要一點「包裝」的,而且,冠個人之名是要經製片人批准的。


由於《項羽》與《呂后》的成功,2007年錄製《漢武帝》時便給了我冠名權,因此才有了「王立群讀史記」,冠名是一種認可,並非每一位主講人都有冠名。後來,「王立群讀某某」陪伴我十年,成為一個標誌性的符號。



抓住帝王,便能抓住一個時代的綱


常有人問我是否對《史記》情有獨鍾,其實並非如此,或者說刻意選擇了《史記》,最近二十多年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文選》,在此之前是散文。


我在大學裡給學生講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這本身就包括《史記》。《項羽本紀》《李將軍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都要講,這為後來百家講壇「讀史記」打下了基礎。


解讀《史記》以帝王將相為出發點,是我個人的考慮,因為《史記》是一部紀傳體史書,她的主體是講人物,本紀的人物是帝王,世家和列傳的人物是臣子和名人,所以選一個個帝王來講,以其為主要脈絡,將其一生所經歷的許許多多的事件排列起來,穿插進一些大臣、一些重要人物的生平,便可以把一個時代講清楚。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這種講法適用於《史記》。當然,「百家講壇」也是以講人物為主,所以講人物是一個基本的方法。


就我個人的歷史觀來說,我並不完全贊同「英雄史觀」,但我覺得英雄在歷史上發揮了很大作用。


一代一代的帝王,他們對這一代王朝的興衰成敗影響非常之大,歷史上很多事情和他們當政時期的思考、他們的認知水平、他們採取的措施密不可分的。


抓住帝王,便能抓住一個朝代乃至一個時代的綱。



為普及和推廣傳統文化做點事情



我在「讀《史記》」「讀《宋史》」後,又講了成語,成語是漢語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簡潔明了,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優美的形態表現(如成語中許多是並列結構、或者運用對仗、比喻等修辭手法),所以其趣味性也更強。


但是市場上有關成語的書,只有成語典故、成語介紹類的,沒有成語使用類的。所以我找了一個把成語和歷史、文學結合起來的方法,用一組一組的成語結合當前的一個一個的社會熱點。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通過通俗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便這形成了我在「百家講壇」講的十集成語,同時在大象出版社出了「智解成語」系列圖書,目前出版的有一到六(《智解成語1》—《家風家訓:王立群智解成語6》)。


這個系列我準備寫十本書。每本書都有其主題,如三(《智解成語3》)是婚戀,五(《為官之道:王立群智解成語5》)是為官之道,即將推出的六是家風家訓(《家風家訓:王立群智解成語6》)。這種寫法是當前市場上有關成語的書中少有的,我認為對大眾尤其是學生了解和使用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文化很有幫助。


近幾年,我參與了中央電視台的「中國詩詞大會」「我有傳家寶」以及安徽衛視的「百家姓」節目,這些節目有一個共同點是普及傳統文化。像「中國詩詞大會」推廣的是古典詩詞的普及,「百家姓」傳達的是姓氏文化、尋根文化,「我有傳家寶」宣揚的是工匠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她們分別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如果每一個方面都能夠展現給觀眾,那麼利用電視欄目普及傳統文化的路徑就會更寬一些,所以我參加這些節目,就是希望能夠為普及和推廣傳統文化做點事情。


回首十年的講史路,我始終感到非常充實而有意義,之前大象出版社的編輯說這十年能否用「也無風雨也無晴」來概括,我想我並非像蘇東坡在出世與入世的大開大闔中笑看風雲那般高遠。


我希望自己能夠更積極、更誠懇地奉獻於社會,之前我寫過一首《感懷》,其中有兩句詩可能更能概括:「長將歲月窮經史,皓首甘為種樹人。」


作者簡介


王立群,河南大學教授、著名文化學者。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百家講壇常青樹」。本文系王立群先生在通俗歷史公開課十周年寫下的一篇隨想。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記 的精彩文章:

河南人為啥這麼愛吃臘八蒜? | 豫記
攝影師苦守六天拍出的河南仙山,震撼!
探秘河南四大皇陵區:什麼樣的風水會被皇帝相中?
雞冠山下採藥人:挖百草、遇百禽、見廟磕響頭
奶奶走後,誰還會用十香菜和薄荷治病呢?

TAG:豫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