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法鎮海之戰經過

中法鎮海之戰經過

鎮海之戰,發生於中法戰爭末期,光緒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年3月1日),持續一個多月到4月10日。其中3月3日法國遠東艦隊的四艘炮艦在孤拔的指揮下進攻浙江鎮海,被守備吳傑(字吉人,外號大佬)在招寶山威遠炮台親自發炮號稱擊中孤拔的座艦貝亞德號鐵甲艦的艦首主桅,使一根橫木下墜,據鎮海守軍報稱當時在艦橋上指揮的孤拔被壓成重傷,但是法國記載斷了兩根桅索,孤拔於3日給海軍部的電報記載無一傷亡。

背景

1885年2月,法軍攻台灣不下,改為海上封鎖台灣。孤拔率領艦隊攻打福州,清廷派總兵吳安康率南洋水師開濟、南琛、南瑞、澄慶、馭遠五艘兵艦前去救援。孤拔探知這股援軍前來,就駛到浙江大陳洋面與五艦相遇。因為馬尾海戰的影響,這五艘兵艦一見法艦就逃,澄慶、馭遠兩艦逃入浙江石浦港,2月11日被管帶(艦長)下令自行炸沉(另一說馭遠是被桿雷擊沉,澄慶被馭遠誤擊沉),二艦管帶蔣超英、金榮後被革職;開濟、南琛、南瑞三艦逃入浙江鎮海港。25日孤拔受命開始「大米封鎖」-禁止糧船離開上海的巡海。

鎮海戰役實際上的最高決策者和指揮者為淮軍將領、浙江巡撫劉秉璋,他在確定防禦方針,完善統一指揮,籌餉,在鎮海保衛戰最關鍵的三個問題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和寧紹台兵備道薛福成對進行了一年多的中法戰爭早有準備,此時已經把外國傳教士全部逮捕關進集中營統一看管,並出重金把熟悉甬江水道的外籍引水員僱傭下來,防止被法軍聘用。 在官府寧波和戰場鎮海之間,當時還架設了電報線路四十華里可以通訊遙控。鎮海各路兵馬統歸提督歐陽利見指揮,由歐陽利見率親兵一千名、楚軍二千五百名防守南岸金雞山,並在那裡增設天然、自然兩座炮台;記名提督楊岐珍、寧波知府杜冠英率淮軍二千五百名駐北岸招寶山要塞;守備吳傑統領南北兩岸各炮台;記名總兵錢玉興領浙西兵千人、淮軍二千五百名駐守梅墟至育王嶺一帶,作為第二道防線;還有元凱、超武兩艦以及逃來的開濟、南琛、南瑞三艦布防在甬江口;甬江口外布有水雷;甬江口裡備有滿載石塊的舊船,隨時可以沉船封江。

經過

3月1日,法艦巴夏爾、紐回利、答納克、德利用方和幾艘武裝輪船在離鎮海港外七里嶼海面拋錨。孤拔乘一小輪船駛至游山附近的商輪江表號偵察,駐招寶山的中國守軍發現開火,孤拔忙逃回旗艦巴夏爾號上。吳傑指揮南北兩岸炮台開火,擊中紐回利號的頭桅和船尾。雙方炮戰五小時,法艦離去。

3月2日,法艦又來,開炮轟擊招寶山和金雞山。提督歐陽利見遵守上峰的如法軍不開火己方也不開火方針不下令還擊。吳傑一再要求要和3月1日時一樣對轟,歐陽利見卻以軍法來壓制他不允許還擊。

到了3月3日,吳傑感到無法忍受這種荒唐的命令,冒著被軍法處置的風險,親自進入北岸招寶山炮台瞄準法旗艦「巴夏爾號」發炮。法艦由於一直沒有被清軍還擊,出於輕敵已經進入了招寶山炮台的有效射程,吳傑的這一炮擊斷了白瓦特號的艦首主桅的一根橫木,據鎮海守軍報告,墜下的橫木正中在艦橋上指揮的孤拔,壓成重傷。 法艦逃離戰場。

此後十多天平靜無事。3月14日,法艦又來,但因為不敢接近招寶山炮台岸邊,只是以火炮遠遠地遙射。一直如此僵持到4月9日,副將王立堂率敢死隊偷偷地把新式後膛銅炮八門埋伏在南岸金雞山北角靠海突出部。4月10日凌晨,法艦依舊來襲,王立堂出其不意地開炮,有五發炮彈命中法艦。至此,法艦看到無法取得好處,離開鎮海,結束了此次戰役。

歐陽利見後來立了一塊碑,大書特書他自己和薛福成劉秉璋的戰功。而據外國顧問L.C.阿靈頓的說法,歐陽利見極不願意讓吳安康的幾條軍艦入灣,怕他們會招來法國軍艦,吳回應以要把軍艦一直開到寧波去而不幫他們抵擋法艦的威脅。當28日法艦出現在鎮海外洋時,吳拒絕了守備長官要他們出海作戰的命運令,當時中外海軍軍官沒一個認為能戰勝法艦。在3月1日,中國炮手不願向法艦開炮,是一個叫Jerkins的德國炮手無命令開炮,然後Bayard號還擊命中了這個炮台,炸死了26名中國兵炸傷30人,然後就演變成越來越多炮台和軍艦參與的戰鬥。最後他還提到3日還有一場擊傷一條法艦的戰鬥,但未得到法國資料證實。

Rieunier將軍後來從寧波的英國參贊處聽說,如果2日法國真的衝進灣,中國的艦長早已做好準備投降了。

影響

中方說吳傑因為違反提督歐陽利見的軍令,開火「重創」貝亞德號鐵甲艦後,不僅未受嘉獎,反而被歐陽利見扣押要以軍法從事。劉秉璋和薛福成等力保後,方才免罪待職。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鎮海人在紀念吳傑誕辰百周年時集資建造了「吳公紀功碑亭」,記錄了這一歷史事件。

軍史作者陳悅認為,守將對戰鬥誇大其詞,「最後還創造出了擊斃孤拔的蓋世奇功。而鎮海口事實上被法軍封鎖數月,南洋水師援台三艦事實上龜縮不出的真情,都被有選擇的遺忘了。」

黃振南認為,法方的種種書籍表明對鎮海之戰看得極輕,還不如石浦之戰重要。而擊傷孤拔之說,是經過了逐步的吹噓戰報和傳聞升級加溫,從壓傷兵頭-壓傷將軍迷祿-打傷孤拔的過程演化而來。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開國以來的第一宗文字獄
東正教北京傳道團來華始末
璦琿條約簽訂始末
清末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簡述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