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太虛大師:信心

太虛大師:信心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則知世出世間一切善根功德之本,唯此信心。得之而作聖成佛,失之便流轉生死,永溺苦海。惟起大乘之信心,庶幾佛種不斷,此馬鳴菩薩所以有《大乘起信論》之作也。唯識等論,明十一善心所,亦以信心為首。諸修行人,雖具修百善,若無此信心,則其為善乃雜染而不清潔,不足以期無上之道。昔禪宗三祖僧璨大師《信心銘》,以明達磨之西來大意。後永明禪師亦謂「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皆足以證此信心為超凡入聖之根本,學佛者之第一層基礎也!又如《彌陀經》謂「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則知凈土法門,亦行之非艱,信之唯艱,修此行者之所以願不切而行不篤者,皆以無真正之信心耳。

眾生外感業系,內迷妄執,熏染已深。往往雖發心學佛,視其形誠乾乾惕惕,若已深有信心者,而試使按心自問,則其信心者,依然迷惑顛倒妄想煩惱之心耳。認賊為子,以妄作真,佛法之正信心,渺不可得。論喻信心如水清珠,能澄濁水,故欲證此信心之下落,當觀察自心一切迷惑顛倒妄想煩惱等不定之心,皆已寂滅;則此信心,乃根固蒂密,不可動搖,入正定聚菩薩位矣。否則、盲從迷信,猶在顛倒不定之途,未足雲已具信心也。欲得此正信心,當去凈無始劫來惑習熏染之邪知邪見,而求得佛菩薩之正知正見。茲將邪知邪見之由來,表列於左,為著手去滅之預備。

一面竭力破除神權迷信之邪說,私心自用之惡習,一面依佛經論及善知識之開示,勤求正知正見,以得此根深蒂固確乎不拔之信心。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信心猶立志也,志立而學成矣。信心立則一切善根具,無上菩提之基立矣。求正知正見之道,當具如下之三種修習:一、經論為正教量,當精澈研究,學習思維,以為思想之標準。二、善知識為先知先覺者,當時刻親近,乞其開示。三、息心靜慮,以參研所疑,以期斷疑生信,入佛知見。然大概言之,必如何乃為真正信心?茲依大乘起信論分為四義:

一、信根本

謂真如性為一切法之根本,即所謂諸法實相,亦謂之本來面目。如實了知其義,確信無疑,謂之信根本。

二、信佛

圖畫偶像,固為佛之形相。然《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則不可執形相以求佛。佛者覺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覺諸法實相之謂佛。 故曰:「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是而信,乃謂之信佛。

三、信法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了解三界眾生之依正,無非有漏之苦,由煩惱業之所集起;欲普令眾生皆得解脫,當修習六度萬行,即知即行謂之信法。

四、信僧

有廣狹二義:四人以上曰僧。出家五眾同起居、同飲食,以清凈戒行而和合之眾,曰住持僧 。 三乘之聖賢眾,同修一事,同遵一理,彼此和合,大眾清凈,曰勝義僧。如《金剛經》中之四向、四果等,《華嚴經》中之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皆聖賢僧之類也。能了解其所以為僧者,證得其如何起因,如何修習,如何得果,以此起信,是為狹義的信僧。僧者,和合眾義。凡為眾緣和合之所成者,皆謂之僧。

四大和合而成此身,四大失調則病,四大分離則死,故和合眾之性,乃一切事物之所同具,大至世界,小而微塵,無不以和合眾為原則 , 能遵此和合眾之原則,實施於家庭則家齊,推而至於社會、國家、世界,則天下太平矣。以此起信,是為廣義的信僧。

學佛者,能依此至教量求得正知正見,斷疑生信,起正信心;則舉足動步,頭頭是道,道道皆波羅密行,行行入無礙法界矣!故當求正信心之成就,不可玩忽!(寂光記)

(見海刊八卷八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賢法師 的精彩文章:

明代彩繪泥塑珍品:觀音菩薩坐像
張大千臨敦煌佛菩薩
冬宮博物館西夏大勢至菩薩
法尊法師:從為什麼皈依三寶談到皈依三寶後應做些什麼
鳩摩羅什大師傳

TAG:明賢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