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文保志願者應盡之責!

這是文保志願者應盡之責!

原標題:這是文保志願者應盡之責!


遼寧記憶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遼東都指揮使司指揮閔忠修建瀋陽城,主要用於抵禦北部蒙古族、女真人的騷擾。明代瀋陽城建成後,城牆周長9里10步,高2丈5尺,城牆外設有兩道護城河,第一道寬3丈、深8尺,周長10里30步;第二道寬3丈、深8尺,周長11里有餘。城牆四面各設一座城門,東門為「永寧門」;西門為「永昌門」;南門為「保安門」;北門為「安定門」。城內為明朝軍隊駐軍。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瀋陽城北側安定門更名「鎮邊門」,加固後的北門軍事防禦能力更強。此後的十幾年間,在後金與明代的數年征戰中,瀋陽明代城牆除北門外,幾乎全部被毀壞。



後金時期皇太極登基後,在明朝「瀋陽中衛」基礎上,著手改造瀋陽城。《盛京通志》記載,改造後的瀋陽城,城牆高3.5丈,寬1.8丈,女牆高7.5尺,周圍長9里332步(一步為5尺),四面垛口651座,城樓8座,角樓4座;護城河寬14.5丈,周圍長10里204步。


有關專家分析,大約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或者十一年(1626年),在修築東、南、西三面城牆時,便將明朝「瀋陽中衛」的4座城門改為8座城門。當時,努爾哈赤尚在人世,且居住在瀋陽城內中軸線北端,因此,明朝「瀋陽中衛」的北門(鎮邊門、九門)並未封堵。那年月的瀋陽城8座城門,僅僅開闢了8個門洞。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之後,皇太極全面修繕瀋陽城時,才將8座城門修葺一新,使之具備後金乃至大清國都的規模和氣勢。

盛京城八門的名字沿用努爾哈赤為遼陽東京城確定的舊名稱,德勝門(大南門)、福勝門(大北門);天佑門(小南門)、地載門(小北門);撫近門(大東門)、懷遠門(大西門);內治(小東門)、外攘門(小西門)。




這樣一座清代第一都城,在清朝滅亡以後,也慢慢的失去了昔日的風采,由於城市的不斷變化,城牆和城門也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了,建國以後就很難再尋盛京城牆的遺迹了,目前我們僅能夠看到的就是盛京城角樓遺址和盛京城德盛門瓮城遺址,其實在小北門附近還保留有一段殘存的盛京城牆體遺址,只是這段牆體遺址位於兩座建築當中,不易被人發現,不像角樓和瓮城遺址那樣引人注意,作為盛京古城所遺存下來為數不多的歷史遺迹,去年這段牆體被瀋陽市政府列為第三批歷史建築名錄,由於這段古城遺址一直隱身於一家舊物收購站當中,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在繁華的中街商圈內還有這樣一段珍貴的歷史建築,這段牆體目前殘存長25米左右,厚約半米,高3米左右,前些年專家說這段牆體為明清瀋陽城的結合體,就是牆體裡面為明代瀋陽城牆體,清代在明代古城的基礎上包砌外表,所以從牆體古磚的體積來看既有明代城磚也有清代城磚,是很珍貴的歷史文物,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歷史遺迹!


9月17日文保志願者在古城區域內走訪調查的時候,聽說由於舊物收購站所在的位置(古城牆體遺址的位置)影響市容市貌,城管部門限期要對這裡進行市容改造,收購站的經營者正在清理現場,盛京城牆遺址雖然被列為瀋陽市歷史優秀建築,但到目前為止這處遺址並沒有掛牌或者有醒目的字樣提示這裡是重要的歷史遺迹,收購站經營者在古城牆體上搭建了彩鋼大棚,如果城管部門對這處遺址不了解,有可能在拆改途中就會對歷史建築遺址產生破壞,一旦古建築遺址受損對於我們瀋陽古城的歷史來說就是一種破壞。




得到這個消息以後,文保志願者很是擔心這個歷史遺址的命運,在現場將這件事情向瀋陽市文物局做了彙報,市局領導很重視我們的彙報,當即責成區文管部門第二天現場查看,與城管部門協調溝通。9月18日在文保志願者和區文管部門的負責人還有考古部門的專家一起來到現場,經與城管部門溝通協調,城管部門答應暫時先不進行對這裡的拆遷改造,等區里拿出相應的保護方案以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改造措施,得到這個消息文保志願者們都很高興,畢竟為了能保留下更多的歷史文化遺產,民間的文保志願者也付出了很多的艱辛,有了這樣的答覆,也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


瀋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很多的歷史古迹其實沒有得到好好的展示,我們民間文保力量希望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宣傳和保護這座古城做出自己的應盡之責。

部門文字和圖片引用於網路


感謝文保志願者戰志雲飛提供的線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記憶 的精彩文章:

明清北方會館建築的典型代表 ——海城五大會館
國家烈士紀念日--東北籍的航空英烈的後人們你們在哪裡?
遼寧文保小志願者團隊遼西走廊採風
10月18日晚七點公益講座通知
崔源家族墓的發掘及出土文物概況

TAG:遼寧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