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說到最近BBC拍攝的《中國春節》你應該不陌生,對就是那部腐國出品,瞬間刷屏賺足國人熱淚,並掀起一陣海外華人回國過年小高潮的紀錄片!


中國地大物博,片中展示的各地春節傳統也不盡相同,呈現出眾多甚至是我們都沒經歷過的春節年俗,讓許多國人都看得一臉懵逼——什麼?咱大中國還有這些過年方式??


以下是幾種特別的祈福姿勢,你知道幾種呢?

如夢如幻把人看醉了的哈爾濱冰雕城,每年一到年關,大家就開始張燈結綵塑冰雕迎接新年,這些冰雕不僅讓腐國人民嘆為觀止,也吸引了不少南方小夥伴齊發彈幕表示要組團參觀。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讓兩位老基友一起想到倫敦大本鐘的北京鼓樓,和那座每天在Facebook準點報時的呆萌網紅可不太一樣,這座高冷的帝都大鐘一年只在除夕當天敲響鳴福,而且是驚天動地的108次! duang~!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那些遠在他鄉卻心繫故鄉的菇涼們就算身在海外嫁了洋老公,也不忘記告訴下一代在中國人心中代表團圓也是最重要的全家福,看熊孩子們畫得多棒。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七大姑八大姨、他大舅他二舅齊上陣,掛上喜氣洋洋的春節掛飾,裱好紅彤彤的窗花,不僅寓意年年有餘、大吉大利,也為家庭聚集滿滿福氣,開啟福氣新年!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每個家庭不變的傳統,而吃到包了特殊餡料的幸運餃子,來年一定福旺財旺事業旺!旺 旺!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在這遍眼「低頭族」的年代,當屬低頭寫春聯的人最帥惹!大手一揮都不帶停頓的,瀟洒落筆、龍飛鳳舞,滿載祝福的春聯就寫好了,看這一張張春聯,厲害了word哥!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片中這麼多祈福方式或許因為地域隔閡,不是每個人都知曉和參與過。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咱中國人的祈福方式早已越來越新潮,越來越會玩兒了!然鵝!BBC《中國春節》卻漏了這兩年來中國新年最火熱的年俗之一!是什麼呢?相信這兩天小夥伴們的朋友圈早已被求五福的鏈接刷屏,親人群也已淪陷,成為換五福的戰略根據地。沒錯!那就是


——支付寶五福紅包活動!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今年,支付寶不但把去年走高冷路線的「敬業福」拎出來好好道歉、還給大家,更重要的是這次獲得福卡的方式又簡單又好玩:


只要打開支付寶掃一掃的「AR」,掃描你能看到的任何「福」字就有機會得到福卡。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也就是說春聯、包裝、賀卡、路牌……甚至身份證,只要你腦洞夠大,沒有掃不了的「福」字!


什麼福都可以,那掃卷福行不行???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哈哈哈開個玩笑~還是試試掃一掃小編親自加持手寫的「福」字靠譜!希望每個寶寶們都能沾沾福氣,相信手快的小夥伴已經打開支付寶掃掃掃起來惹!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祝大家雞年福氣爆棚~筆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她把自己被截肢的腳骨從醫院拿回家……居然還玩得這麼666!這妹紙有點牛
你有被其他國家的風俗震驚過么!這群網友的回憶,簡直槽點滿滿好么!
這九歲的小男孩,靠著寄往全球的七百多封信,居然玩出了自己環球旅行的夢想

TAG:英國那些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臘月二十五這些年俗,你知道多少?距春節還有5天,為了平安年,轉!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我們來說說年俗
中國春節的年俗,你都知道嗎?
回味中國年俗,一份《寶典》足矣!
【年俗】二十六 割年肉:如何買到一塊上好年肉?
這個年俗有些「奇特」,給果樹「喂飯吃」後,來年結的果實更甜
「爆竹聲中一歲除」 這些除夕年俗你知道嗎?
正月初一,話年俗
四十年代中國的傳統年俗
回味滿是年味的舊年俗,有的消失了,有的變味了
中國人的年俗大全,你都知道嗎?
不可不知的年俗之「臘月二十九」
古今過年,年俗不同,年味濃度也不同
【年俗】初一習俗,你都知道嗎?
今天要「扔窮」!正月初四年俗知多少?
明清年俗之對比,你覺得哪個更好看?
正月初二,話年俗
臘月二十七 話年俗
過年七天樂 禮品任性送之家有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