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之韻之 愛國詞人

宋之韻之 愛國詞人

宋之韻之 愛國詞人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五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臨終前寫下的詩,強烈地要求收復失地,驅逐金人洗雪國恥,是陸遊一生歌唱的理想,是他永不衰謝的靈感。寫詩這樣,寫詞也這樣。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望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這首詞上片記夢,下雪的早晨到處是胡笳聲,說明到處是金人,戰事緊急,然後是"鐵騎無聲望似水",一支紀律嚴明的騎兵,開赴前線。這夢遊處雖然說不表是什麼地方,但總不外乎詞人縈迴腦際的雁門、青海湖一帶。這一帶遠在宋金以淮河邊界的邊界線以北,說明詞人經常想的是徹底驅逐金兵,收復整個中原地區。而可悲之處正在於,收復失地只能在夢裡進行。

下片寫夢醒後的凄苦,一覺醒來,室內只一盞冷清清的油燈,窗外是一鉤冷清清的月亮,想著要封侯萬里,可畢竟已開始禿鬢,已不是最佳年齡了。這是陸遊五十歲左右,在四川任職時寫的詞,而夢中所見,則是他四十八歲時在梁州,今漢中從軍的經歷。這段經歷是他終生都銘刻在心的,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還在詞中回憶說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這時詞人被彈劾罷官住在故鄉,今浙江紹興。與上面那首詞嘆息"鬢雖殘,心未死"相比,按說該是另一種心情了,然而這首詞蒼涼悲壯,雖說晚景凄涼,但壯志未酬的感憤依然是那麼強烈。起句"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極力突出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結尾卻用"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反差出凸現年光虛度的痛心疾首。


把這兩首創作時間相隔二三十年的詞擺在一起來讀就會發現,在那風雨飄搖的時代,作為一個有血性的詩人,陸遊不能沒有這種殺敵報國的願望,但實際上他既沒有這種能力,也沒有這種經歷。僅僅是憑著一股血氣,因而說多了就不免重複。詩人六十八歲那年,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風射門窗,雨敲房頂,如同千軍萬馬逼壓過來,他躲在床上,顯然是想起了岑參的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於是,由輪台想到了駐守邊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在這風雨聲中,他相信自己肯定會夢見鐵馬冰河的戰鬥場面,其實這正是上面介紹的那兩首詞中他所夢見的"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還有"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反過來看,他在詞里吟唱的"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還有"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也正是他在詩中悲嘆的。


大散關頭北望秦,自期談笑掃胡塵。


收身死向農桑社,何止明明兩世人。


除了寫詩什麼也不會的詩人,都會覺得自己有搬著石頭打天的本事,總認為自己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因而也必定認為受到了時代不公正的待遇。悲憤出詩人,悲憤就這樣把李白、杜甫和陸遊逼成了傑出的詩人。陸遊畢竟是個大詩人,因而儘管一再寫"萬里覓封侯",但換個角度,也還是能寫出新意來。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


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


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


寫這首詞的時候,陸遊顯然想起了他那們同鄉盛唐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告老還鄉時,唐玄宗曾賜予鏡湖一角給他捕魚用。陸遊當時有小李白之稱,自然不會把賀知章這樣的詩人看在眼裡。然而且不說沒有告老還鄉的殊榮,他甚至還是被罷官的。更可氣的是"匹馬戍梁州"時那些酒徒,由於會看風使舵,跟著主和派轉,後來"一半取封侯"都當上大官了,而他由於主戰,不合時宜,就只好"獨去作江邊漁父"。既然做了漁父,那就只要是一條八尺長的小漁船,往鏡湖裡一划就行了。"鏡湖元自屬閑人",誰閑得沒事誰就來,哪裡用得著皇帝下命令賞賜給人呢?可見這"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說得雖然含蓄,實際上底下摺疊著無法撫平的憤懣和無法排遣的悲哀。


另一首《鵲橋仙》,尤其含蓄有味: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暮春時節,凄風苦雨,夜深人靜,皎潔的月亮浮出藍天,萬籟俱寂中,忽然傳來杜鵑凄厲的鳴叫,固執地告誡人"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漂泊的遊子,從思鄉的殘夢中被驚醒,對著蓬窗暗淡的孤燈,仰望異地冷冷清清的月色,頓時覺得心靈遠處依託,在夜空中浮動,找不出穩住重心的立足點。蹉跎歲月,一事無成,而祖國大好河山依然分裂,此情此恨叫人如何禁受?詞人於是由不得潸然淚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遠離人來人往的驛站,又是在不通行的斷橋邊上,開在這裡的梅花,自然很少有人來欣賞,然而愛好幽獨的詞人卻發現了這樹梅花,在一個颳風下雨的黃昏,詞人賞梅來了。梅花開在早春,並不想在百花盛開時來爭奇鬥豔。但百花終於開了的時候,都看不慣梅花開得那麼早,梅花於是在妒忌的目光中凋落了,被踏成了泥漿,但一直到化為塵土,香氣也沒有消散。可想而知,這梅花就是詞人自己。詞人是堅定不移的主戰派,為此受盡了排擠和打擊,然而他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塵"也決不肯改變初衷。


讀陸遊的詞,自然不能忘了讀《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這首詞是陸遊為唐琬寫的,陸遊原娶唐琬,夫妻感情甚好。但陸遊的母親不喜歡這個兒媳,終於被迫離婚。若干年後,陸遊偶然在沈園與已經再婚的唐琬相遇,沉思前事,萬分沉痛,就在牆上題了這首詞,據說後來唐琬看見了,還和了一首,不久就抑鬱成疾而死。這個故事總體來說是真實的,有陸遊的詩可以為證。據記載,與唐琬在紹興的沈園相遇是1155年,當時陸遊三十一歲,四十多年後,他到沈園去春遊時,又想起了這件事,於是在一首詩里說: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曾說,當時沈園已換了三個主人,與遇見唐琬的四十多年前相比,自然早已變了樣子,所以說"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這驚鴻自然是指已經離異的唐琬,按這個故事來讀這首詞,像"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樣的句子就不大好解釋,因為既已離婚,雙方都已另娶另嫁,又不可能再有什麼山盟,更不可能私下還想有書信來往。因此,據考證,這與陸遊的婚姻悲劇並無關係。不過這首感人至深的詞,既已載入傳說,寫在沈園這裡的牆上,我們又何必大煞風景,硬要來駁正這個美麗的傳說呢?還是讓這首詞,靜靜地隱居在這裡,永遠向遊人訴說這個無法彌補的悲劇吧!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萬事皆浮雲,唯你不可忘!
南北朝詩歌之《謝朓·入朝曲》賞析
離別詩十首,看古人如何描寫離別之情
人間最美女兒姿!最動人15首詩詞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魏晉詩歌之《左思·嬌女詩》賞析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宋之韻4》:一代文豪歐翁之「醉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宋之韻:曠世奇才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