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NON-EXIST DAILY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編者按:由劉宇昆翻譯,美國最權威的科幻奇幻出版公司之一Tor Books出版的《三體》,近日獲得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好評,躍居亞馬遜科幻類書籍實時排行榜的第16名。


《三體》之後,中國科幻受到了西方讀者越來越廣泛的關注。Tor Books接著出版了中國當代短篇科幻小說選《看不見的星球》,由劉宇昆翻譯編輯,收錄了七位國內科幻作者的13篇作品。這其中,有劉慈欣等重量級作家,也有糖匪這樣的「素人幻想師」。


這樣的選擇,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幻怎樣的一個切面?作為譯者和編者的劉宇昆,又希望西方讀者從中看到些什麼?《不存在日報》分別採訪了劉宇昆,以及其中兩位作者糖匪和馬伯庸,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們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窺見世界舞台上的中國科幻。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西方讀者眼中「看不見的框架」

《看不見的星球》是英語世界的第一部中國科幻作品選,收錄了七位中國科幻作家的13篇短篇小說,由劉宇昆挑選翻譯成集。同時,這也是劉宇昆的第一部翻譯作品選,出版之前,他曾在自己的推特上發帖,問大家對這本合集有什麼期待。在各種各樣的回復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最關心的,就是中國科幻中的「中國元素」。


這就像是問中國菜里「最中國」的味道是什麼一樣。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最中國的元素」是什麼?永遠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插畫師:Shan Jiang)


從1904年署名為「荒江釣叟」的作者在《繡像小說》雜誌上連載《月球殖民地小說》開始,中國科幻已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但被翻譯成其他語言的作品少之又少。因此對西方讀者來說,「中國科幻」像是真實存在卻看不見的星球,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絲幻想的氣息。而在更為廣闊的空間里,還有一些劉宇昆所說的「看不見的框架」,像「耀眼的恆星和飛船背後的暗物質」一樣,影響著讀者——尤其是西方讀者——對中國科幻的理解:


「對同樣的作品,每一個讀者,因為經歷和視野不同,都會有獨特的理解。」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同樣的作品,總會有不同的解讀。(插畫師:Shan Jiang)


從事了多年的科幻寫作、編輯和翻譯後,劉宇昆認為,至少在美國,對中國科幻的主流解讀方式往往是具有政治意味的。也就是說,許多美國讀者希望從中國科幻中,尋找到關於中國社會現實的展示和解讀:海對面的那個國家發生了什麼事?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們與我們有什麼不同?諸如此類。如果簡單地把文學作品和某一種文化聯繫起來,試圖從一兩篇小說中尋找到給文化貼標籤的依據,很可能只會形成模式化的看法,甚至是加深已有的偏見。


「中國科幻作者似乎是些『他者』,故事裡那些充滿異域特色的細節,讓我們對自己的幻想更加深信不疑:那是一個我們所害怕,或是捉摸不透的社會。」劉宇昆這樣評論道。


更何況,帶有預判地去閱讀一個故事,往往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東西,而忽視了作品本身真正的價值。劉宇昆在《看不見的星球》的序言中寫道,中國當代科幻作家所關注的,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科幻作家並沒有什麼不同,「僅僅因為這些作家是中國人,就給他們強行加上刻板的期待,遠不如將他們看作獨立的個體並研究作品本身來得有意義。」


「科幻小說總是要反映寫小說和讀小說的社會。」


儘管13篇小說主題和風格各異,但故事中的矛盾,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郝景芳在《不存在日報》此前的採訪中提到,創作《北京摺疊》的契機是她的生活所見,住在北京城鄉結合部的時候,與樓下的人聊天,就會感到北京城中疊加了不同的空間。故事裡那個將社會階級鴻溝越拉越大的可以翻轉的北京,也許就是許多現代都市在另一個時空中可能的樣子。


類似地,在劉慈欣的《贍養上帝》中,即使是有著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也要擔心養老的問題;陳楸帆的《沙嘴之花》和《麗江的魚兒們》,分別展現了城市化、自動化和機械化高度發展後的未來生活;夏笳在《童童的夏天》中從孩子的視角看老齡化問題,機械生物「龍馬」在《龍馬夜行》中尋找存在的意義;還有程婧波《螢火蟲之墓》構造的夢幻般的未來,糖匪的抓不住形狀的《黃色故事》;而馬伯庸的《寂靜之城》則像是一場反烏托邦的寓言,因為政府審查而噤聲的城市,似乎是《1984》中的場景再現。但有意思的是,馬伯庸卻認為這是一個波茲曼式的故事,在一個富足陽光的社會,娛樂至死。身在其中的人看不到技術的陰暗面,反而被技術所控制。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小說中描繪的,或許就是現實世界在另一個時空中的樣子。(來源:AlbyU/deviantart)


所幸的是,在大多數關於《看不見的星球》的評論中,英語世界讀者對科幻作家,以及這些故事所表達的情感和擔憂的回應,並不囿於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解讀:


語言優美,構思新穎,同時又令人心碎。(雨果獎得主Mary Robinette Kowal)


這是個展示了中國短篇科幻小說廣度和多樣性的入門作品,它的魅力在於與西方科幻平行的歷史,以及獨一無二的特性。(星雲獎得主Sarah Pinsker)


在對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的展示中,我們看到了一些21世紀的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焦慮。(Tor.com)


故事中的主題對每個社會來說都是共通的,當你望向一個不熟悉的世界時,往往能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而如果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就更能感受到這些作品的微妙之處。(The Overly Attached Reader)


在劉宇昆看來,科幻小說和其他小說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總是要反映寫小說和讀小說的這個社會。正如郝景芳在雨果獎獲獎感言中所說,她提出了未來的可能性,也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顯然並非最好的結果,但也並非最壞的」。這些故事的魅力就在於,無論你什麼時候讀到,都能感受到一些新的東西。我們或許從未真正理解這些故事,就像我們從未真正理解我們所在的世界。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我們或許從未真正理解這個世界。(來源:Pinterest)


這本選集的特性在於「不平衡感」


如何展現作者筆下的世界,對小說選集的編輯來說,往往是一個兩難的困境:既要在大量作品中選擇最有代表性的,又不願放棄給讀者提供更加全面解讀的機會。《看不見的星球》也不例外,作為第一部英文版小說選集,雖然主要目的是介紹中國科幻,但這並不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教材。


一方面,劉宇昆並不打算涵蓋整個中國科幻發展史,而是選擇了當代科幻作品作為一個切面,用更新更有趣的故事喚起西方讀者的共鳴。另一方面,除了劉慈欣,其餘的六位都是年輕作家,包括「素人幻想師」糖匪,而即使是憑藉《三體》為西方讀者所熟悉的劉慈欣,書中收錄的也是他相對不那麼出名的《圓》和《贍養上帝》。用評論家Marissa Lingen的話說,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在13個故事之外,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充滿了無數可能性的領域。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在故事之外,還有許多可能性。(來源:ArchDaily)


對於推特評論所關心的「中國元素」,劉宇昆認為,這本選集,或者說更廣泛意義上的中國科幻,最有可能稱之為「特性」,卻也最容易被誤解的美學價值,是一種「不平衡感」。這種不平衡感存在於13篇收錄作品之間,存在於每一個故事裡,同時也來自馬伯庸所說的「社會結構上的內在矛盾」,從而推動了讀者的思考,「將大而化之的理念降落到個人身上,從而造成一種力量的不均衡。」


以糖匪的《黃色故事》為例,故事的主角是個小女孩,但卻完全不屬於青春小說範疇;故事發生在中國的城市裡,但這個地理坐標也可以被替換掉。這個故事並沒有明顯的中國元素,也不符合所謂的中國式想像,沒有政治隱喻,沒有傳統符號,就像作者自己所說,是一個這個時代的作者寫給所有人的故事。


《黃色故事》是糖匪在國外發表的第一篇小說,英文版於2013年刊登在美國知名科幻雜誌《APEX》上,並被收錄進了2014年的《科幻小說最佳年選》(The Year』s Best 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Horton) Selection)。在此之後,糖匪還發表了另外四篇作品,由不同的譯者呈現給英語世界的讀者。


劉宇昆在採訪中說:「小說翻譯最重要的是表達出原作者的特別『聲音』,這是我表演糖匪聲音的一種方式。」而他之所以選擇這些作品,主要就是因為自己喜歡,把那些原本停留在文學或文化研究者書架上的東西呈現給普通的讀者。「翻譯是一種表演藝術,而表演藝術總是需要觀眾的,我儘可能給我翻譯的作家找到會欣賞他們作品的觀眾。」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科幻是夢的文學。(來源:《這裡是北京》,插畫師:聶慧征)


《看不見的星球》不是一本簡單的短篇小說選。在序言中,劉宇昆寫道:「科幻是夢的文學,關於夢的文本總是能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做夢者、釋夢者,以及觀眾的事。」在選集的最後,是三篇關於中國科幻的評論文章,分別由劉慈欣、陳楸帆和夏笳撰寫,從更為學術的視角向西方讀者介紹了科幻這一類型文學在中國的發展。這也是對序言的回應和延伸。


作者:寫作是一件純粹的事


如果說這本小說選讓中國當代短篇科幻第一次集體站在了聚光燈下,那麼位於舞台中間的作者們卻更願意將其看作是一場沒有觀眾的演出。


《黃色故事》發表後,劉宇昆曾與糖匪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訪談。糖匪把寫作稱為「基於作者對這個世界的誤解所講述的故事」,是一種從個人經歷出發,傾盡全力試圖真正理解世界並呈現出的徒勞努力。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插畫師:Josh Kao)


而當我問到創作動機時,糖匪說:「寫作是一件特別純粹的事,純粹的痛苦,純粹的快樂,這是由創作本身帶來的。」在寫小說時,她從來不考慮是寫給誰看的,不會把自己當做讀者,更不會把創作看成是一種情感宣洩的方式:


「寫作不能作為情緒宣洩的出口。對於絕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一開始嘗試寫作時,多少會有這樣的因素。……故事不是為寫作者服務。而是相反,寫作者是為故事服務,寫作者是故事的容器。


雖然寫出來的東西會被不同讀者閱讀和解讀,但科幻小說的創作,就像寫其他類型和主題的文章一樣,是件私人的事。正如劉宇昆所說,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看不見的星球》就是讓西方讀者聽到一些他們之前所不熟悉的「聲音」,這些故事並不只是關於中國的元敘事,也是關於整個世界和人類的思考。

劉宇昆譯作選《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科幻的「不平衡感」



《看不見的星球》收錄的短篇小說包括:


陳楸帆《鼠年》《麗江的魚兒們》《沙嘴之花》


夏笳《百鬼夜行街》《童童的夏天》《龍馬夜行》


馬伯庸《寂靜之城》


郝景芳《看不見的星球》《北京摺疊》


糖匪《黃色故事》


程婧波《螢火蟲之墓》


劉慈欣《圓》《贍養上帝》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盛讚三體,大劉第一時間回應
劉慈欣遇見奧爾德林,從地球往事聊到月球往事
「我最喜愛的科幻春晚節目」評選開啟
2017科幻春晚節目單曝光,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齊聚
讓一群宅內訌的最好方法:討論星戰和星際迷航誰更科幻

TAG:不存在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太陽系中神秘的星球,你不知道的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中最神秘的星球,你不知道的天王星和海王星
喜愛《猩球崛起》,不妨看看《人猿星球》五部曲,角色全靠化妝
地球太渺小了,看看宇宙中最大的星球!
宇宙之最,來看看宇宙中讓我們驚嘆的星球
韓劇中的超能力,李鍾碩聽見心聲,金秀賢穿越星球!
浩瀚宇宙中的星球,為什麼不是三角和四角形的?
宇宙中的鑽石星球碰不得,還是地獄星球!
《昆塔:反轉星球》導演李煉:全力打造中國動畫電影
李治廷金晨新劇講神秘人拯救地球?成人版《快樂星球》既視感!
漫威最終確認不會有《星球綠巨人》電影,但《雷神3》部分靈感來源其中
《星露穀物語》製作人:新作和星露谷在同一星球 但不是續作或外傳
新游有意思:《樂高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一群「方」了的星戰英雄
星球大戰里的「光劍」竟然不是激光做的?
宇宙中的鑽石星球碰不得 居然還是地獄星球
科幻風愛不愛?《使命召喚》新作下周確認,太空戰or外星球作戰?
《昆塔·反轉星球》:人生因「勇敢」而精彩
《昆塔:反轉星球》綠毛版預告,史上「最想養」萌物
《星球大戰》里的光劍,和激光完全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