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文|密斯於 (作家,博雅小學堂寫作課導師)

這是作者上周四在播呀FM公益講座的整理


我是密斯於,是博雅小學堂「北美思維寫作」在線課的主講人。我們一直致力於將北美的寫作訓練體系系統地引入中國,彌補國內中小學作文教育的缺失。


很榮幸這是第二次在這裡以講座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北美作文教育的先進理念。上一次和大家探討的內容是究竟應該怎樣教孩子寫作文,重點回答了幾個國內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例如好詞好句等於好作文嗎?為什麼說作文訓練的實質是思維訓練,以及北美的作文教育如何教孩子寫作文,等等。這個講座還在博雅小學堂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回聽。


閱讀多不一定寫作就會好

還要看閱讀的內容和品質


今天的講座,我們將更深入地探討閱讀與寫作的關係,談談如何促進孩子的有效閱讀,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我們都知道,閱讀與寫作是一對輸入與輸出的關係。但這種輸入和輸出並不是線性的,絕對不是書讀得多,作文就一定寫得好。


杜甫有句名詩,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對嗎?也對也不對。放在杜甫的年代,大家捧讀四書五經,胸羅萬卷,所以能左右逢源而下筆有神。而且他們是讀聖人之書,習聖人之理,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脫離不了聖人之道的那些套路。


但是,放在現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對這句話我們就要好好思辨一下了。現在的書那麼多,又是那麼的魚龍混雜,這個「讀書破萬卷」,我們到底應該讀什麼,怎麼讀,才能讓我們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呢?

舉個例子。我們家有位親戚,是《知音》、《家庭》等生活紀實類雜誌的忠實粉絲。她們家收羅的這類雜誌有上百本,而且翻來覆去地讀,愛不釋手。和我們聊天,她總能隨時援引《知音》里的某個離奇故事作類比,讓人實在哭笑不得。她是不大寫文章的,但我猜想,如果她寫,也一定是《如山的父愛呀,你給了孤女一個溫暖的家》這樣的知音體。


我並不是說《知音》雜誌不好,它的發行量曾經在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五位。而且我以前在國內做電視劇時,也是每月必讀《知音》的,因為它能為我們的電視劇創作提供素材,使我們的作品更貼近生活,更接地氣。但是,如果只讀《知音》,恐怕就像我們家那位親戚一樣,就算是破了萬卷書,對寫作也不會有太多的幫助。


再舉個例子,這也是很多男孩的家長常遇到的問題。他們跑來問我,孩子只喜歡讀動漫書,怎麼辦?其實做家長的大可不必這麼焦慮。還是那句話,就算是動漫書,也要看讀什麼和怎麼讀。


首先,我們不要全盤否定動漫書。動漫書里也有很多思想性藝術性兼具的經典之作,例如我要特別向大家推薦的一本長篇漫畫書MAUS,國內的翻譯叫做《鼠族》。作者是美國的Art Spiegelman,這是迄今為止惟一獲得過普利策獎的漫畫作品。它是以回憶二戰時期猶太人在集中營的遭遇為主線,揭示人性的複雜,非常令人震撼。

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長篇漫畫書《MAUS》


除此之外,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蔡志忠的國學漫畫、宮崎駿的反戰主題動漫,以及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等等,都是非常有養分的動漫作品。


再來談談怎麼讀的問題,這在於我們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大多數動漫書的故事結構都非常精巧,講究起承轉合,戲劇衝突激烈,人物性格鮮明。如果能讓孩子從寫作理論的層面上認識到這一點,有意識地閱讀和學習,對孩子的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還有就是家長要有意識地為沉迷動漫書的孩子提供一些延伸閱讀,儘可能地幫助他拓寬閱讀興趣。例如我們家老大不久前在LITTLE PRINCE《小王子》系列動漫書里讀到了柏林牆,我們藉機回顧了兩年前全家一起去看柏林牆的實地遊歷,藝術家們在牆上的塗鴉,以及柏林牆的歷史,和他談東德和西德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兩大陣營,甚至南韓和北朝鮮問題等等,激發他的興趣去自主閱讀更多相關內容。


如果我們家長不下這些功夫,那孩子在讀完動漫書後,除了在寫作文時喜歡用「轟」、「砰」、「啪」之類的聲效詞外,恐怕就沒有其他收穫了。


順便還要特別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動漫書和繪本還不一樣,因為有很多的成人動漫混雜其間,內容非常不適宜少年兒童,更需要家長擦亮眼睛幫助孩子進行甄別。


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閱讀多不一定寫作就會好,還要看閱讀的內容和品質


如何在尊重孩子閱讀興趣的前提下


引導孩子的閱讀?


那麼,究竟該讀什麼樣的書呢?很遺憾我沒法給您開出書單,也很不贊成這樣的青少年必讀書單。在我看來,只要是內容健康的有養分的書,都可以讀。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讀得越多越好,讀得越雜越好。可是您知道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嗎?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


我知道有的家長一定會提出質疑了:你不是才說了家長要引導嗎?怎麼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如果由著孩子的興趣,他就只讀動漫書,其他啥都不看了,那怎麼辦?


有這樣疑問的家長,您先別著急。尊重孩子興趣和家長給予引導,這兩者其實並不矛盾。閱讀是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這和吃飯是同一個道理。如果遇到特別挑食的孩子您怎麼辦?打著罵著強迫孩子吃下去?還是想方設法地將這個食材做成其他口味,鼓勵孩子多嘗試,或者幫他找到有同樣營養成分的其他替代品?甚至有時候,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做,過段時間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吃了,就能接受了,對不對?相信大家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體會。


那在孩子的閱讀上,我們為什麼不能抱有同樣的心態呢?千萬不要激烈反對孩子讀某類型的書,也不要強迫孩子讀你想讓他讀的書。有句話一直讓我非常受教,孩子的心理就像皮球一樣,你打壓得越狠,他反彈得越高。閱讀是一個愉快的體驗,不要讓它成為你和孩子之間的戰爭。


我們家同樣也遇到過孩子痴迷動漫書的問題。當我意識到這已經成為問題的時候,我做了兩件事。一是關注他的閱讀內容,儘可能地提供延伸閱讀的機會,例如找到同類或近似題材的章節書,拓寬他的閱讀類型。二是因為我們家的動漫書都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所以我別有用心讓他錯過了所有去圖書館的機會。在他看完這些動漫書後我及時地幫他還書,並且借回來很多同齡男孩愛讀的書刊雜誌,讓他隨時有各種類型的書可供選擇。


現在我們家孩子已經從沉迷動漫書的階段走出來了。他當然偶爾也還看,但這已不再是單一的閱讀種類了。我成功了,YEAH! 讓我發表一下獲獎感言:在這個過程中,我自我感覺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是,從來沒有對他看動漫書發表過任何負面言論。當然我忍得很辛苦,至少我先生就從來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之所以能夠沉得住氣,是因為聯想到我的自身成長中其實也有同樣的經歷。我在初中階段讀瓊瑤,讀金庸,讀張愛玲,全都是發燒式地一口氣將市面上所有他/她寫的書全都讀完了。對我有任何害處嗎?沒有。就算是我當年「好喜歡好喜歡」的瓊瑤阿姨,對我那個年齡段的寫作來說,也是很有營養的。我的古詩詞功底特別好,現在我不得不害羞地承認,這和瓊瑤阿姨不無關係。


而且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自我調控力。即便是他喜歡吃麥當勞和肯德基,你讓他頓頓吃,他吃久了也會膩。但如果是高壓管制不許他吃這些垃圾食品,在你管不了他的那天呢,會發生什麼事,您想過嗎?


所以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一定是在尊重孩子興趣的前提下因勢利導。不是家長引領孩子,而是我們要依從孩子的引領,為他開疆闢土。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智慧型家長。


孩子喜歡看《甄嬛傳》和《步步驚心》,那就順水推舟地引導孩子讀清史,讓她評判電視劇里的情節是否符合史實。如果孩子沉迷於英國王室花邊新聞,那就和孩子談談歐洲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和歐洲丈母娘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理順了他們家的親戚關係,也就順帶學了歐洲史。當然這話說來容易,背後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得下多少功夫來備課呀,可這不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嗎?!


是的,我們的職責是在孩子的成長通道多開幾扇窗,拓寬他的視野,給他更多的選擇。但是,我們為孩子開了窗,他要不要就此打開一扇門,那可就不一定了。


還是以我們家的兩個孩子為例,不管我如何進行引導,我們家老二都是天然地對文學性很強的書籍感興趣,能夠一邊吃瓜一邊聽我朗讀大段的心理描寫,而我們家老大呢,只讀非現實題材作品,連真人演的電影都不想看。


所以說,我們根本不可能設計和規劃孩子的未來道路,我們只能給他提供更多探索的機會,給予他最大的支持。不論他是個思維嚴謹的小理工男,還是個情感細膩的小文青,我們都要接納和擁抱孩子的個性。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世界才這樣的豐富多彩,您說對嗎?


以上我們說的是該讓孩子讀什麼書,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怎麼讀的問題,也就是說,如何促進孩子的有效閱讀?


如何促進孩子的有效閱讀?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有效的閱讀?


在傳統的語文課上,教給孩子的閱讀理解只是滿足於認識所有的字,能夠複述故事,能夠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在書本中找到答案,可是孩子並沒有真正地理解或者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當作業一交,考試一結束,所有的內容就都還回去了,很快就都忘記了。


有效的閱讀是要展開思考,要進行研究,要擴展自己的知識和視野,要建立在過去已有的知識上,要從書本中獲取新的信息,並且要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在頭腦中進行處理,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知。


如果你的孩子能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能夠由閱讀的內容關聯到他的生活,能夠預測接下來故事裡會發生什麼事,能夠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感,能夠和作者進行對話,他才算形成了真正的理解,並且這些理解,就像他吃下去的食物一樣,經過消化和吸收形成養分,永遠地成為他思想的一部分,滋養他的身心。這樣的閱讀孩子是有獲得、有收益的,這才是有效的閱讀。


有效的閱讀是要運用閱讀策略的,那麼這些策略是什麼呢?1980年,美國的研究學者們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成功甄別出了那些閱讀精通人士所運用的特定思維策略,並通過研究證實,這些閱讀策略的運用,確實能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這也是我們在1月20號即將在博雅小學堂開設的《北美閱讀·寫作思維課》上要重點教授的內容。例如如何在閱讀前、中、後提出有效、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從人物、場景、問題、解決的角度來概括故事的內容;如何依據文本中的線索對後面的內容做出預測;如何進行文本到文本、文本到自身、文本到世界的關聯性思考;如何在閱讀過程中在頭腦里生成畫面感;如何根據背景知識和文本關聯推衍出合理的結論,以及如何分析故事主題,解讀作者想傳達的信息,等等。


這些閱讀策略對孩子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思維能力它們能幫助孩子組織信息,獲取理解,運用想像力、學習精準地使用語言,並且充分地支持他們的寫作。


舉個例子,閱讀時在頭腦中生成畫面感,這種思維技巧叫做可視化,它能使文本內容變得三維立體起來。研究人員發現,當文本在頭腦中形成可以感知的畫面時,聯繫到我們個人的情感經歷,會激發出深遠的記憶,讓文本內容長久地留存在我們的頭腦中。就像我們聽老歌一樣,我們聽到的不只是歌詞和旋律,還有我們的青春過往。反過來說,我們每個人也都曾有過「讀不進去」的痛苦體會,閱讀時只看見字詞句,內容並沒有真正進入到我們的頭腦中,究其原因,其實就在於沒法生成畫面感,沒有產生任何的關聯。


再想想我們學過的歷史教科書。有的孩子看見的只是年代數字和沒有任何關聯性的事件,所以只能靠機械的記憶來學習。而有的孩子卻能和他讀過的課外書和看過的電影等等關聯起來,在他頭腦中出現的是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人物。歷史上的一幕幕,在他頭腦里就像演電影一樣,有邏輯因果,環環相扣,你說哪個孩子的歷史會學得更好呢?可見閱讀策略的重要性,不僅僅關係到寫作能力,還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


可是這樣的思維訓練,咱們國內的學校沒有教,怎麼辦呢?簡單呀,你給孩子報我們的《北美閱讀·寫作思維課》就好啦。好吧,這算是插播廣告,跟大家開個小玩笑哈。其實這個擔子更主要的是落在我們這些家長身上了。


作為家長,我們要監控孩子的閱讀過程。是的,我用了監控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刺耳哈。這裡所說的監控,可不是居高臨下的監督與控制,而是肩並肩的監測與調控。我們可以用提問題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隨時了解自己的閱讀效果,幫助孩子給出儘可能具體和準確的答案,幫助孩子更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而這些能力將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寫作質量。


例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本書來讀?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他的主要任務是什麼?你能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嗎?你是根據什麼做出預測的?你覺得這個故事想要傳達出什麼道理?這個故事有沒有讓你聯想到你自己的某個處境?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或者你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為什麼?如果你能對故事做出改寫,你會怎麼改?為什麼?你會向別人推薦這本書嗎?為什麼會或者為什麼不會?你覺得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主題來寫?等等。這些問題能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例如讀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故事結構的角度、文本關聯的角度以及批判性思維等等。


對於還沒有構建這種思維能力的孩子,你可以採用Think Aloud也就是「大聲地想」的策略,對孩子進行示範。例如,「這個故事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件事,我就和這個主人公一樣,被好朋友誤會了,我當時很難過……」這就是在為孩子做出一個文本到自身的關聯示範。美國的研究學者已經證實,通過成人示範的自我對話過程,能夠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激發孩子的思維過程。


我在國內做講座時,遇到的最讓我無法回答的問題就是,「老師啊,我們平時都很忙,應酬很多,沒空管孩子,怎麼才能讓孩子自己愛上閱讀和寫作呢?」面對這樣的家長,我特別想說,「那您就在酒足飯飽之餘雙手合十,向天祈禱唄。」當然這個回答很不厚道,我不能這麼說。但是,父母雙方中哪怕一人每天陪伴孩子15分鐘的時間都抽不出來嗎?


親子閱讀是高質量的陪伴。它既可以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還能與孩子創造溝通交流的機會。《朗讀手冊》上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西方學者提出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好方塊和不那麼好的方塊。什麼是好方塊?書本和家庭里吃飯的餐桌。書本好理解,為什麼還有餐桌呢?它強調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與引導。我們都聽說過這句話,最好的教育,就是全家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頓飯。這一點和博雅小學堂的理念也是不謀而合的,一個家庭餐桌上的言談決定了孩子的格局。當然了,咱們中國人大多數人家的餐桌是圓形的,不是方塊,沒關係,大家領會精神就好。


至於不那麼好的方塊,你能猜到是什麼嗎?電視機,電腦,我想現在應該還加上手機。這些方塊,不論是好的還是不那麼好的,都直接關係到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最終將影響孩子的閱讀、寫作和思維。那麼,你要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哪些方塊呢?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我們這些中國家長好好思考。


我們來談第三點,也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一點,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地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如何將閱讀的輸入轉化為寫作的輸出?


閱讀的輸入,輸入的是什麼?如果是傳統意義上的閱讀,只是滿足於認識字詞句,能夠複述故事,回答問題,卻沒有運用閱讀策略,沒有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那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的只能是語言層面和知識層面的累積。但是光靠這兩點,還遠遠不足以支撐我們的寫作。寫作輸出的關鍵在於思維能力和寫作意識。


例如,我們要有文體意識。不同文體的寫作方法不同,敘述性寫作是講故事的方式,要有時間地點人物,有起因發展高潮結局;描述性寫作則是用文字來描繪出畫面,要通過看到、聽到、嘗到、聞到、摸到等感官細節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我們要有主題意識,要通過文章來表達作者的觀點;要有讀者意識,要明確誰是我的讀者?我這樣寫,讀者會不會喜歡?要有剪裁意識,能根據主題對寫作材料進行取捨;要有布局意識,要明白怎樣寫才能使文章結構清楚、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要有審美意識,懂得怎樣寫才能讓文章更有美感,更有可讀性……


如果沒有經過寫作方法和寫作思維的系統學習和訓練,我們通過閱讀輸入得再多,也只能是一團亂麻、一盤散沙。所以,如果孩子閱讀很多,寫出來的作文依然是流水賬,存在著主次不清、不夠生動等問題,家長就應該警醒了,說明孩子在思維能力和寫作意識方面都存在著不足。


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你剛才說的那些概念孩子能懂嗎?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北美的作文教育體系中,這樣的寫作思維訓練其實早在學前班階段就已經開始了。這些概念是非常基礎基本的,也是寫好作文所必須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老師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授給孩子。


以我們家老二舉例。在他六歲的時候,最喜歡的寫作工具是漢堡圖。在他們的作文訓練紙上畫著一個大大的漢堡包,最上層的麵包胚對應著段落的第一句話,是中心主題句,必須要指明段落的中心主題;第二層是西紅柿,寫上支持主題的第一個細節句;第三層是生菜葉,這一層要寫支持主題的第二個細節句;第四層是肉餅,這一層寫支持主題的第三個細節句;最後底層的麵包胚是寫結論句的地方。而且,它和第一層主題句一樣都是麵包胚,這就意味著結尾句要呼應主題。

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我兒子在這張漢堡圖的幫助下創作了很多初期的敘述性作文,他寫過我怎麼做麵包,寫過他怎麼拼出一個樂高人偶……回顧他那段時期的塗鴉作品,會發現上面畫滿各色歪七扭八的漢堡。你看,他們老師通過這種方式教給了一個6歲的孩子文章的布局意識。有了這樣的模板指引,孩子可以輕鬆地寫好一個5句話的標準段落,而且主題突出,中心明確,首尾呼應,細節支持主題。


所以呢,這也是我們這次1月20號在博雅小學堂開設的《北美閱讀·寫作思維課》的目的所在。我們要通過為期30周60次的課,將北美小學閱讀與寫作的課程知識體系系統地推介給國內的孩子們,不僅教給他們閱讀策略,還要幫助他們提升思維能力和寫作技巧,讓他們成為有頭腦有自信的寫作者。這是我們小小的初心,也是我們最大的野心。謝謝大家。


密斯於的新課


今晚開講

如何幫助孩子將閱讀的輸入成功轉化為寫作上的輸出



提升孩子批判性思維能力


針對解決中國孩子普遍存在的思維短板和寫作課程知識匱乏


系統構建北美小學閱讀和寫作知識體系


適合小學3年級以上孩子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小學堂 的精彩文章:

灶王爺為什麼愛打小報告
孩子的心智大門一旦被打開 就會一發不可收
播呀熱播《馬小虎聊天文》
希臘神話里有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讓世界最古老的生物,開拓孩子的生命格局

TAG:博雅小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輸入法出賣了你
你們拼音輸入 ym 會打出什麼?
朋友借你的手機都幹了啥?只需在手機上輸入……
電腦進化人的感情?當他輸入了這段話後,她回復了
手機上的哪種輸入法最好用?
手機輸入法都變得這麼魔性了!你還在用系統自帶的?
別人拿我們手機做了什麼?輸入這串數字就可以看到
請輸入標題,為了更好的展示效
這些不為人知的輸入小功能 讓你鍵字如飛!
輸液時候,如果把空氣輸入到了血管會怎麼?
懶人必備,說話就能輸入文字的滑鼠,送給父母也是不錯的
驗機不求人,輸入這串代碼,手機暗病全出來了!
輸入法才是最懂你的
這款輸入法,最大的作用竟然是調情!
如果把動物血液輸入人類體內會怎樣?
輸入這串代碼,手機暗病全出來了!快試試
這才是輸入法該有的樣子吖!
你走了這麼久 輸入法卻還記得你
容易看錯的漢字用五筆輸入法怎麼都打不出來的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