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雖被崇禎連貶六級,但在清朝的恐嚇利誘前寧死不降

此人雖被崇禎連貶六級,但在清朝的恐嚇利誘前寧死不降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能被乾隆稱為「一代完人」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天野蒼茫




每逢王朝末年、大廈將傾之際,無數人的命運將會跟隨這個王朝一道被捲入歷史的漩渦,浮浮沉沉。




有的人做了貳臣,雖然享有一時的繁華,卻終究被掃進歷史的故紙堆。




有的人捍衛忠義,雖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卻百世流芳,成就了自己的不朽名聲。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既是名滿天下的書法家、畫家、易學宗師及一代大儒,更在國破家亡之際,為了捍衛自己心中的忠義,蹈死無悔,成為凜然正氣的民族英雄。




連後朝的乾隆皇帝知曉他的事迹後,都連聲稱讚他「不愧一代完人」。













01


黃道周,祖籍福建莆田文賦里,公元1585年(明萬曆十三年)出生,雖然是官宦之後,但是奈何幾經變遷,家道中落。




不過父母對他的教育問題非常上心,堅持讓他到當地的優秀書院讀書。少年黃道周也非常爭氣,他博聞強識,能文善寫,十八歲開始便在研究易經方面小有成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大才子。




弱冠之年以後,他將更多的精力花在精研學問、著書立說方面。




寒來暑往,一直到三十八歲時,他眼見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明王朝國力日漸頹喪,懷著滿腔的忠義,他踏上了科舉之路,以他的才華,科考自然難不倒他。




考中進士以後,由於深得考官袁可立的賞識和提攜,黃道周被安排在翰林院擔任編修、經筵展書官等職務。




袁可立是萬曆朝以犯言直諫著稱的耿介言官,更是堅定的抗清主戰派,他的剛直之風,深刻影響著黃道周的一生。




崇禎皇帝登基之後,徹底剷除了禍國殃民的閹宦魏忠賢一黨,令朝野內外風氣為之一振,官員們皆將崇禎當做明孝宗那樣的中興令主。




可惜,好景不長,崇禎帝偏執、草率、多疑等特點逐漸暴露出來,動不動便有朝廷大員觸怒於他被革職下獄甚至抄家滅族。




加上關外的後金虎視眈眈、天下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朝政被忙中添亂的崇禎帝搞得是一團糟。







▲黃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儒學大師。






內閣大學士錢龍錫由於在審理魏忠賢案時秉公執法,揪出了眾多曾經攀附魏忠賢、勾連作惡的奸黨,遭到了殘存奸黨勢力的敵視。袁崇煥被處死後,由於錢龍錫曾經舉薦過他,因此被污為同謀,被崇禎帝判了死罪,關進了大牢中。




這是典型的冤案,朝中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可惜大家對於崇禎皇帝喜怒無常、翻臉無情的脾氣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故而本著明哲保身的原則,紛紛緘默不言。




早就對朝政有諸多不滿的黃道周再也忍不住了,他連夜上疏,慷慨陳詞,為錢龍錫辯解冤屈,並指出無故擅殺朝廷重臣,將令天下有識之士寒心。




奏疏被惱羞成怒的崇禎帝打回後,黃道周並不放棄,繼續直陳自己的心跡,「為國體、邊際、士氣、人心留此一段實話!」




崇禎帝生氣歸生氣,但是眼見被黃道周這麼一鬧,如果自己執意要殺錢龍錫的話,心中也沒了多少底氣。




最後,錢龍錫保住了性命,但是崇禎帝卻將觸怒於他的黃道周連降三級,以責其直言犯上之過。如此沒有氣度和格局的帝王,怎能凝聚人心,統御天下,最終的悲劇命運其實已經註定。




沉寂了幾年後,四十八歲的黃道周因病請求歸鄉休養。




離京之際,心憂國事的他又上了一道奏疏,指出:「小人柄用,懷干命之心」,以致「」士庶離心,寇攘四起,天下騷然,不復樂生」,他進而建議崇禎「退小人,任賢士」,並舉薦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官員。




聰明的讀者想必已經猜到結果了,如果崇禎皇帝能夠善於納諫的話,那麼他的人生歸宿絕對不應該是煤山上的那個歪脖子樹。




崇禎帝看完之後,勃然大怒,好你個黃道周,上次已經對你從輕發落了,你還不長點記性。他大筆一揮,定其「濫舉逞臆」之罪,這次直接削籍為民,開除公職,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







▲黃道周書法






由於在儒學和易經方面的深厚造詣,黃道周早已名滿天下,這次被罷歸故里之後,他的聲譽更是青雲直上,被天下人尊稱為「黃聖人」。他所過之處,從者雲集,各地書院皆以能夠讓其駐足講學為莫大的榮耀。




返鄉後的黃道周在漳州紫陽書院廣收學生,講授聖人之學。




幾年後,崇禎的氣 也消了,加上不時有人念叨黃道周是天下聞名的儒學大師,如此大賢遺落鄉野,實在有損國朝聲譽。




這次崇禎皇帝難得的明智了一回,他下詔將黃道周召回,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充經筵日講官。




這樣的官職通常必須是學識廣博、品性純良的人擔任,最合適黃道周不過了。




沒過兩年,黃道周又在楊嗣昌私下妄自議和一事上與崇禎帝意見相左,並與其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弄得崇禎很是下不來台。結果又被連貶六級,發配去了江西為官。




黃道周這樣的人到哪兒都是一顆光輝奪目的明珠,眾多的有識之士仰慕其學識,敬佩其忠貞。




江西巡撫解學龍在調任之際,按例要向朝廷舉薦官員,他寫道「我明道學宗主,可任輔導(相)」,褒黃道周「身輕似葉、名重如山」,將其排在了舉薦名單的首位。




在楊嗣昌等人的推波助瀾下,崇禎皇帝將二人定性為同黨,欲以「偽學欺世」之罪重重懲治。




所幸,在幾位正直官員的據理力爭下,兩人被廷杖八十,分別被充軍廣西和貴州。







▲黃道周作品









02


崇禎末年,朝廷曾經下詔召回黃道周,令其復官,此時的天下局勢已經糜爛不堪。




關外大片領土被清軍佔領,陝西、河南等地為李自成所有,朝中黨爭愈演愈烈,滿朝朱紫盡為尸位素餐之徒。加上一個不折騰便渾身不舒服的崇禎皇帝,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閣大學士換了十七人,尚書級別官員換了五十多人。




毫不客氣的說,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是神仙難救了。




心灰意冷的黃道周復官沒多久,便辭官回鄉,開始一門心思花在著書立說方面。




清軍佔據北京後,南明的弘光政權在南京成立,德高望重的黃道周又被任命為吏部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務,不過由於他清正廉潔,始終受到朝中奸臣的排擠。




腐朽不堪、各懷鬼胎的弘光政權很快在清軍的打擊下宣告滅亡,回到福州後的黃道周報國之心不滅,又被繼起的隆武政權封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兵部尚書。




可惜隆武政權的兵權始終被掌控在海島走私集團頭子鄭芝龍(民族英雄鄭成功之父)手中,面對日益嚴峻的抗清形勢以及各地的告急求援信函,擁兵自重、意圖保存實力的鄭芝龍卻置若罔聞,始終不發一兵一卒。




無計可施之後,黃道周只得拜別隆武帝,自行返鄉募軍籌糧。




公元1645年,十月初,黃道周率領自己的學生及數千士兵分三路向江西挺進,可惜中了清軍的埋伏。這支數千人的孤軍被實力及人數遠遠超過自己的敵人消滅,黃道周也不幸做了俘虜。







▲明朝疆域圖






被押赴南京後,滿腔悲憤的黃道周的思緒不自覺的回到了兩百多年前的大明開國時期,那時的洪武皇帝是多麼的英明神武,掃滅群雄,驅逐蒙古,混一華夏。那時的大明王朝是多麼的光輝燦爛,將星閃耀,威震天下,四夷賓服。




而如今,山河換了顏色,天下儘是腥膻之氣,衣冠淪喪,忠良喋血。




獄中,來勸降的竟然還是個熟人,正是身著滿清一品服飾、坐鎮一方的大明降臣洪承疇。




「石齋兄,讓你住在這樣的地方受苦,我很過意不去!」對於這位同鄉的硬脾氣,洪承疇早有耳聞。不過他皇命在身,如果能將這位名滿天下的黃聖人勸降,那麼無疑對於穩定江南的局勢和安撫士人之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骨瘦嶙峋但是坐姿挺拔的黃道周正在閉目養神,聽到聲音後,他眼皮動了動,拳頭握的更緊了,平靜道:「苦不苦在於心,我為大明而死,死得其所,何苦之有?不勞閣下掛懷,閣下何人?所來何事?」




「你的老鄉,南安洪亨九啊,故人重逢,石齋兄不會不記得了吧!」洪承疇帶著任務來,對於方才黃道周的話不以為意。




「我認識的大明忠臣洪承疇已經為國捐軀,皇上已為他舉行了國祭,天下盡知,休要在此一派胡言,誆騙於我!」黃道周怒目相向,毫不客氣道。




洪承疇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石齋兄,我確實沒死,如今大清統一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歸順大清之後,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人奸人陷害、君王猜忌,過那種整天擔驚受怕的日子。以你的名氣和才學,如若歸順大清,定可高官厚祿,從此安享盛世富貴,勝過往昔萬倍啊!」




看著他光亮的腦門,一條長辮子如黑蛇般垂在腦後,說著這樣禽獸不如的言語。黃道周再也沒有了聽他繼續說下去的耐心,冷哼道:「禽獸不如的清狗如何能知曉文天祥、岳飛等華夏英雄的千秋忠魂呢?」




說罷,他拿起放在几案上讓其供述的毛筆,在牆上寫道「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皇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




隨即,他便轉過身去,坐了下去,不再說話。







▲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漢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同樣飽讀詩書的洪承疇自然明白這副對聯的含義,這是拿為國捐軀的史可法來諷刺他深受明廷厚恩,不思報國,卻投降敵人,出賣國家。




他情知勸降失敗,多留無益,隨即無奈的離開了監獄。




行刑的日子到了,監斬官正是洪承疇,望著刑場上被五花大綁的黃道周雖然面容清瘦,但是渾身透著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正氣。




洪承疇決定再做一次勸降的努力,他朗盛道:「石齋兄,皇恩浩蕩,雖然你前番拒絕我的好意,但我已經上奏皇上,為你求情。皇上已經准了我的奏請,答應只要你歸順大清,官居一品,蔭你子孫三代為官!」




黃道周閉目不語,洪承疇碰了個軟釘子,他平息了下怒火,換了副口吻道:「黃閣老,曾經和你齊名的倪元璐為明朝殉葬了,如今早已不為人所提起,名聲已經煙消雲散了,充分說明虛名不值一提,再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只會謳歌勝利者!」




這次黃道周不再沉默了,他大聲道:「恐嚇、利誘都是沒有用的,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不用多說,快點行刑吧!」




隨即他又道:「給我取一頂斗笠、一條草席來!」




一旁的士兵望著端坐上方的洪承疇,洪承疇輕輕的點了點頭,斗笠和草席取來後,黃道周艱難的戴上斗笠,從容的坐在草席上,愴然道:「我頭不頂清天,腳不踩清土,生為大明之臣,死也為大明之鬼!」




隨即,他咬破手指,從長袍上撕下一塊布條,以鮮血寫就: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隨著洪承疇一聲令下,一股鮮血衝天而去,黃道周的屍身卻挺直無比,彷彿一尊威武不可侵犯的雕像。




驚的劊子手丟下了手裡的刀。百姓們越發覺得是黃道周的忠貞氣節感天動地,紛紛跪倒在地,痛哭不已,「黃聖人、黃閣老您慢些走」的聲音不絕於耳。




忽地一陣狂風吹斷了刑場上的旗杆,飛沙走石。忠臣魂歸山川,天地為之動容!







▲黃道周書法作品






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經評價黃道周「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




清代著名學者蔡世遠更是高度肯定其一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問可比邵雍,忠貞為國直言敢諫可比李綱,慷慨赴難從容就義可比文天祥。」




令人覺得諷刺的是,身為貳臣、為滿清入關立下汗馬功勞、手上沾滿漢人鮮血的洪承疇原以為他會在滿清主子的朝廷中夠成為後世人臣的楷模和典範,可惜卻在乾隆年間被編入了貳臣傳,永遠的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而乾隆皇帝則對黃道周如是評價道:「黃道周立朝守正,風節凜然,其奏議慷慨極言,忠盡溢於簡牘,卒之以身殉國,不愧一代完人!」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哲言 | 79年過去了,魯迅這20句話依然影響著我們
人物 | 岳飛並沒提「迎二聖」也非政治低能,但他的死早已註定
清朝在倫敦已捕獲孫中山,為何不直接滅口以絕後患?| 張文平說民國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是抗清名將為抵抗清軍誓死不降,最後被攻城,殘忍被害!
此將曾經寧死不降,非常的有「氣節」,因一個身份非凡的女子降了
真男人!寧死不降的慘被斬首的一代猛將
宋朝宰相被俘,寧死不降,死前一句名言,至今被傳頌
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翻遍二十四史,此人前所未有
他是明朝末年的育良書記,被俘後寧死不降,最後卻因一美女而降!
三國第一猛將,被俘寧死不降,沒被殺只因這兩個字!
史上皇帝賜名猛將:一位寧死不降抗清到底,一位忠心降清卻被凌遲
太平天國的女兵為何寧死不降,原來她們知道被俘後會有這下場
宋朝宰相被俘,寧死不降!
此人誓死不降被殺,乾隆親自下旨表彰,墓地顯得很滄涼
二戰中,美軍崇尚生命第一,走投無路便會投降,但面對此國卻寧死不降
天京被攻破後,守城的女兵為何誓死不降,只因清軍這樣處置她們
宋朝一位著名的宰相被俘,寧死不降,行刑前的一句名言,至今仍在流傳。
明朝末年的高育良書記:被俘後寧死不降,最後卻因為一美女而降!
湘軍悍將,被陳玉成俘獲,寧死不降,終被害
明朝開國戰死猛將:一位寧死不降,一位死後龍袍加身明朝僅此一人
王者榮耀:在逆風局,三路全爆的情況下,你會選擇投降還是寧死不降
明朝開國敢死猛將:一位寧死不降陳友諒罵至氣絕,朱元璋感動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