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從冰心回家看民國春運

1929年12月14日,農曆十一月十四,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冰心準備從北京回家過年。


冰心為什麼這麼早就要趕回去呢?原因有三:


第一,她接到了父親發來的電報,得知母親病重,急於回去照顧病母。


第二,當時是國民黨執政,國民政府繼北洋政府之後,又開始了一輪廢除農曆、取消春節的運動,年假只在元旦時放,到了除夕和大年初一還要照常上班,最多只象徵性地給兩天假期,冰心要想跟父母過一個團圓年,是不能等到除夕才回去的。

第三,民國交通落後,路上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只有提前動身,才能及時抵達。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至於民國交通有多落後,我們看看冰心在旅途上總共花了多少時間就知道了。


你知道,冰心祖籍福建,但她的家人卻不在福建,而是在上海定居——冰心的父親謝葆璋已經從海軍部次長的位置上退休,在上海法租界租了一幢小洋樓,跟妻子、兒孫和僕人們住在一起。

從北京到上海,路程不能算遠,坐飛機的話,最多兩小時就到了,就是乘坐火車,也用不了太多時間。但是中國航空起步太晚,普通人要到抗戰勝利以後才有坐飛機旅行的可能,所以冰心只有坐火車。


問題是在1929年冬天,蔣介石的中央軍跟馮玉祥的西北軍之間正在打仗,從北京去上海所必經的津浦鐵路暫時被軍隊佔用,旅客們必須要走海路:先乘京津列車到天津,再從天津出海到浦東,然後再搭乘輪渡過黃浦江,然後再乘坐無軌電車去上海市區,最後再僱人力車回家。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12月14日一大早,冰心就給旅行社打電話,要求代買一張從天津去上海的船票,人家告訴她:這幾天回上海過年的人特別多,所有的艙位都賣完了,最快也得等到19號才能有票,而且還是最差的四等艙。冰心斬釘截鐵地說:「無論如何,我是走定了,即使是豬圈,是狗窩,只要能把我渡過海去!」就這樣訂下了19號的船票。然後她又去火車站買好了去天津的火車票。

冰心在12月18日下午4:50坐上火車,到了晚上7:00才到天津,路上花了兩個多小時。出了天津站,冰心乘坐公交車去天津國民飯店開房休息,等著第二天上船。


12月19日下午2:30,冰心在天津登上「順天」號輪船,但是直到當天夜裡10:00,這艘船才緩緩開動。船上的乘客確實很多,每一個船艙都擠滿了人,冰心乘坐的那個小艙不過五六個平米大小,卻有上下兩層四個鋪位,而且除了冰心,每個鋪位上的乘客都帶著孩子,吵罵聲、喧鬧聲夾雜著油味兒、垢味兒和煙味兒撲面而來,鬧得冰心沒法休息。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順天」號駛出塘沽,風浪很大,冰心身為海軍部次長的女兒,打小見慣風浪,從不暈船,可是其他乘客卻嘔吐起來,以至於冰心連波濤聲都聽不見,只聽得見人們的嘔吐。每到吃飯的時間,茶房一疊聲地叫喊「吃飯咧」,她都沒有胃口,不飲不食,只想睡覺,因為睡著了就安靜了。


12月22日下午6:00,輪船終於停靠在上海浦東,這一路上整整用去68個小時。如果再算上冰心在天津等船的時間和在北京等候船票的時間,從北京回一趟上海居然要花八九天時間!您可以想見在民國時代回家過年有多麼難。


如果冰心不是在1929年回家過年,而是選擇在1924年,那麼她的旅途就會輕鬆很多。在1924年,京滬之間雖然也沒有直達的列車,但是可以換乘,這樣冰心就不用再走海路了。譬如她上午9:00在北京東站乘坐特快列車出發,第二天晚上8:00可以到蘇州,然後在蘇州換乘「滬寧特快」,當天晚上10:00就能抵達上海北站,全程只需要57個小時。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冰心必須能保證自己買得到特快列車的車票,因為每到臨近元旦的時候,特快列車總是很搶手,需要托關係、走後門才能買得到票。而如果冰心買不到這樣的車票,那她只能乘坐普通列車回上海了。


坐普通列車回家過年是什麼情形呢?請允許我引用一段民國作家程瞻廬的描述:


擁擠!擁擠!三等車變成五層樓了!


最高一層的搭客,兵士居多,踞坐車頂;


其次,高卧兩旁擱板上,放行李雜物的擱板;


其次,坐椅靠上,三等車間之靠背;


其次,坐椅上;


最下一層,坐地板上。


因為擁擠的緣故,我左腳上的襪帶脫了,使一個金雞獨立勢,提起左腳,把襪帶搭好了,然後踏下,卻已失去了原有的立足地;原來我左腳的地盤已被他人佔去了。踏在那兒,是人家的腳背;踏在這兒,又是人家的腳背。我懊悔爺娘給我多生了一隻腳,以致沒有擺處……


民國人怎樣拜年


同樣是民國人,拜年的規矩有著很大區別。


首先是時間上的區別:


公職人員大多是在「國曆年」也就是元旦期間拜年,例如魯迅在教育部上班的時候,他們單位的同事都是在元旦當天互相拜年,到了元月4日「年假」結束的那天,再去單位搞一個「新年茶話會」,相當於現在的「團拜」。而平頭百姓比較守舊,一般都是在「廢歷年」也就是春節期間拜年。


其次是地域上的區別:


北方風氣不開化,先男人拜年,然後才是女人拜年,尤其在民國前期,從正月初一到初五,大街上穿著長袍馬褂打躬作揖恭喜發財的幾乎全是男人,到了初五以後,才能見到女人上街,去七姑八姨家串門拜年;而南方得風氣之先,除了祭祖的時候女人得靠邊站以外,拜年則能跟男人並駕齊驅。


另外在拜年方式上也有區別:


傳統的拜年方式是作揖和磕頭,平輩之間作揖,晚輩給長輩拜年得磕頭,當然長輩也得給晚輩壓歲錢。新式的拜年方式是發名片:把自己的名片塞到人家門縫裡,或者交到人家的僕人手裡,連招呼都不用打,就等於拜過年了。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不過也不是隨便拿一張名片就能拜年,因為拜年的名片有講究——必須要「掛紅」。什麼叫「掛紅」呢?就是說要麼紅紙黑字,要麼白紙紅字,總之名片上得有紅色,這是表示喜慶的意思。除了「掛紅」,名片上最好再帶上「口彩」,例如「恭賀年禧」、「恭賀新禧」、「恭祝年豐」這樣的祝福語。民國的上流人士到了該拜年的時候,往往會專門定製一批既「掛紅」又帶「口彩」的名片,這些名片平日不用,專供拜年。


民國人用名片拜年,有點兒像現代人用手機發祝福簡訊,簡便,快捷,省錢,省心。但是不省力,因為你得跑到人家門口,一家一家地投遞,就跟郵遞員似的。有的人自己不出門,把名片印好後,列一清單,交給僕人,讓僕人照著清單的地址挨家挨戶去送。當時管這種拜年方式叫做「飛片」,意思是自己家中坐,名片滿天飛,只需要動動嘴就把所有人的年都給拜了。


顯而易見,「飛片」是最偷懶也最缺乏誠意的拜年方式,我覺得這樣拜年很像咱們現代人群發賀年簡訊。


魯迅、老舍為何元旦放假春節上班?


現代中國有兩套曆法:陰曆和陽曆。在日常生活中,這兩套曆法並行不悖,所以我們每年都會有兩個年初和兩個年尾。我們管陰曆的年初叫春節,管陽曆的年初叫元旦,春節是陰曆的新年,元旦是陽曆的新年,這兩個新年,我們都要過,都要放幾天假,只是在形式上,陽曆的新年遠遠沒有陰曆的新年過得隆重罷了。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民國人是不是也有兩套曆法和兩個新年呢?


讓我們翻開魯迅的日記。


1917年1月1日,也就是元旦那天,《魯迅日記》上寫的是「休假」。


1917年1月2日,元旦過後的第二天,《魯迅日記》上寫的還是「休假」。


1917年1月3日,還是「休假」。


到了1月4日,「上午赴部辦事」,魯迅開始上班了。


也就是說,在1917年元旦,魯迅的單位放假三天,放假時間是1月1日到1月3日。但是到了1917年1月23日,也就是那一年的春節,魯迅卻在單位上班,他的同事們也都在單位上班。此後的1月24日、1月25日、1月26日,仍然照常上班,絲毫沒有放假的跡象。


由此可見,在1917年,在魯迅的工作單位,元旦放了假,但是春節不放假。


不光1917年,再往前追溯,從1916年一直追溯到1913年,每年過元旦,魯迅都有三天假期,而春節期間都是照常上班。


那時候魯迅的工作單位是教育部,元旦放假而春節不放假,並非教育部這一個機關的特色,而是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通例,包括學校也是如此。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老舍先生寫過一篇《我的母親》,回憶他年輕時在「北京京師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當校長,到了陰曆年的年尾,學校照常上課,除夕不許回家祭祖,大年初一也不許回家拜年。老舍怕母親一個人在家寂寞,特意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回家探望母親。


母親很高興,以為兒子要在家過年,哪知老舍說一會兒還得趕緊回學校,母親愣住了,半天才嘆口氣說:「走吧,小子!」老舍心裡難過,在趕往學校的路上,看見街上那麼熱鬧,想起母親在家那麼冷清,淚水遮迷了他的雙眼。


老舍是校長,他想在家陪母親過年,宣布學校放假不就行了嗎?還真不行。第一,學校的年假已經在元旦期間放過了;第二,春節不放假是北洋政府的強制規定,連教育部都不敢放假,老舍的小學要是膽敢「逆天行事」,那他這校長就當到頭了。


民國春節為什麼不放假


為什麼元旦能放假,而春節反而不能放假呢?因為民國建立後,孫中山先生曾經發布《臨時大總統改歷改元通電》,要求廢除陰曆,改用陽曆。後來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又通過內政部發布命令,要求國人從1913年起跟陰曆徹底斷絕關係,舉凡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春節、七夕等等按陰曆走的傳統節日,一律改成按陽曆過。


譬如除夕,本來是陰曆的臘月二十九或者臘月三十(視大小月而定),現在要改到公曆的12月31日。再譬如春節,本來是陰曆的正月初一,現在要改到公曆的1月1日。這樣一來,傳統的「舊新年」就等於被強製取消了,只剩下元旦這個「新新年」,所以新年只能在元旦過,年假只能在元旦放,到了真正的春節那天,反而要照常工作。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袁政府可不是簡單地發布一個命令就完事了,還實實在在地派出專員對機關和學校進行督導,發現哪個單位不在元旦那天放年假,要處罰;發現哪個單位敢在春節那天放年假,也要處罰。所以在民國頭幾年,像魯迅和老舍這些吃財政飯的國家人員,新年都是在元旦過的,他們始終都沒有過上一個真正的春節。


至於不吃財政飯的平頭百姓,一樣要受到監管,市民們剛開始怕撞到槍口上,也不敢過春節。例如1913年的正月初一,北京城裡幾乎聽不到鞭炮聲——大年初一放鞭炮,說明你還在過陰曆的新年,說明你在跟新政府做對,萬一被抓起來怎麼辦?


「舊新年」把「新新年」打敗了


但習俗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臘月底過除夕,正月初一過大年,是老輩子傳下來的規矩,世世代代都那麼過下去,豈是政府一道禁令就能徹底改變的?另外中國這麼大,地方這麼多,再加上軍閥割據各自為政,僅憑北洋政府當時的威權和行政效能,根本不可能讓全國各地一起廢除「舊新年」。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我們再看曾經跟魯迅齊名的四川作家吳虞的日記。


1915年1月1日,吳虞起了一個大早,「懸掛國旗,飛片拜年。」這是在響應北洋政府的號召,把春節改到元旦那天過了。可是到了這一年的2月13日,也就是陰曆的除夕,吳虞「同香祖、長倩,及楷、桓諸女小飲,完結今年」,跟妻、妾和女兒們一塊兒吃了頓團圓飯,說明他仍然把陰曆除夕當成一年的年尾。


當晚城裡「鞭炮之聲不歇」,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吳虞「令人持片與少荊太夫人拜年」(《吳虞日記》上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可見他是「新新年」也過,「舊新年」也過。新政府不讓過陰曆除夕,不讓過大年初一,吳虞都沒有服從,這是因為他是在成都過的年,當時成都處於半割據狀態,不怕北洋政府處罰。

從小年到春節,民國人原來這麼過新年!



到了1918年,大概連北洋政府也覺得強行取消「舊新年」不可行,開始順從民意,春節期間也允許放假了。


再看《魯迅日記》,1918年元月的1日、2日和3日,以及2月的11日、12日和13日,都寫著「休假」,元月份那三天的休假是「新新年」假期,2月份那三天的休假是「舊新年」假期,就跟咱們今天既在元旦放假,又在春節放假一樣。


從民國建立一直到北洋政府倒台以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立,政府一再提倡的「新新年」始終冷冷清清,只有機關、學校和一些新派人士會在元旦期間拜年、吃餃子、召開「新春茶話會」;而政府一再禁止以及後來禁而不止的「舊新年」卻很快恢復了昔日的輝煌,一到除夕和春節,全國上下鞭炮齊鳴。這說明「舊新年」把「新新年」打敗了,或者說民俗把政令打敗了。


選自:皇派門窗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有怎樣的心靈,就擁有怎樣的世界
《論語》中的五大職場秘訣
中國古代至理名言25句,讓孩子背誦受益終身!
這25個成語源於《孟子》,你都知道嗎?
馮友蘭:人這一生真的有命運嗎?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特別版,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袁大頭
這人竟從康熙十六年,活到民國二十三年?
徵集通知: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袁大頭
從孤獨的一人海島,到山中的民國別墅,她用2年找到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民國三年、九年、十年袁大頭能賣多少錢呢?
她出身名門,是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年過百歲,洒脫一生
民國初年,一位美國人鏡頭下的杭州影像
民國八年袁大頭數量為何比三年九年十年少
民國那年的夏天:陪都重慶
清朝末年:讓我們穿好「新衣」迎接中華民國的到來
看看80年前民國一年級課本,你有啥感慨?
民國初年戎裝照,誰的最有范?
1948年,年過半百的宋美齡,中國民國第一夫人
民國30餘歲青年偉人:蔡鍔,李大釗,還有他們!
民國四大美女土匪,可惜只有第一位能活到晚年
她第一個丈夫是民國最美花樣男,離婚後杜月笙為娶她,追了她十年
僅七年時間,蔡鍔何以由一旅長,成為民國國葬第一人
大韓民國萬歲三兄弟最新照 褪去了嬰兒肥的小小少年們
民國時期,13歲中國圍棋少年勝日本,棋力百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