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是流傳於咸陽乾縣王村鎮一帶的民間打擊樂。因其樂器以飾有蛟龍圖案的大鼓為主,敲時又帶有跳躍旋轉等象徵蛟龍飛騰的舞蹈動作故得其名。起源於明代,距今巳有四百多年歷史。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據大王鎮梁姓家譜上記載:明洪武元年(1368年)青年農民梁思明,不堪忍受戰爭和生活困苦,隻身從河南省固始縣老家逃難來到大王鎮,娶當地楊姓女子為妻,在這裡安家落戶,成為該地梁姓第一代始祖(現巳二十三年代)。梁氏第七代時出了一個在朝為御馬太監的後生名叫梁忠,字百原,後人稱梁梅公。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被選入宮廷,1552年被升為御馬太監,成為嘉靖身邊一位很有權勢的宦官,號稱「八千歲「。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年逾古稀,便告老還鄉。在朝五十一年,深得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皇帝的恩寵。梁忠喜愛音樂舞蹈,回鄉時把宮廷的凱旋鼓帶回家鄉,並在鼓壁上包飾有「蛟龍」圖紋,表示對明王朝的感恩戴德之情。經過他的教導和傳授,《蛟龍轉鼓》在民間生根、開花,同時又經過歷代藝人的繼承和發展,成為當地最受群眾歡迎的藝術形式之一。現在,大王鎮的蛟龍轉鼓傳人巳達數百人,王村因此而成為藝術之鄉。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是元宵節前進行表演的。過去,每年正月十三日,當地就舉行「迎春燈籠會」,先一天晚上由梁、吳、司、曹、宋五姓氏(或東西南北中五社)為單位組成幫(即五隊),各隊都有一套器樂,參加者各有五、六十人。具體程序是:上燈時分,街頭彩燈高懸,亮如白晝。首先由梁姓隊聚集在村西門外關帝廟前,面對面排成兩面行,擂鼓敲打迎接其它隊。待其它四個隊從梁姓隊中間穿過後,霎時五個隊一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燭高照,人影如潮。沒有參加鑼鼓隊的人員和婦女,秉燭進香,魚貫進入關帝廟,燒香叩頭,去謁廟敬神。有些則高舉牛油灌注的巨型蠟燭,照亮著廣場和人行走道。人們通過嚴肅的儀式,以表示對神的虔誠,求得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在演奏鑼鼓聲中,如果哪個隊被其它隊的鑼鼓所吸懾,打亂了鼓點,那這個隊就宣告失敗。接著五個隊的鑼鼓匯聚一起在廟前大院里圍圈,蹦躍聯歡,打起「轉鼓」來,這樣表演一陣後,就轉到南門外的菩薩廟,再轉到東門外的三義廟(劉備、關羽、張飛廟)。由各隊輪流著站成兩排,迎接其它隊從中穿過,表演方法同前。直到五隊都通過,才算結束。這時巳是五更時分,第二天白天,繼續比賽競技,同時又增加高蹺、芯子等社火。此時的《蛟龍轉鼓》巳摒棄了對帝王的歌功頌德,轉而反映了群眾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動,蛟龍轉鼓才得以保存和提高,群眾文娛活動借這種機會才得以展開,以娛神之名,起到了真正娛人的作用。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是集體樂舞藝術,參加人數和器樂多少無限制,一般由十五至五十人,七鑼、七鼓、十四鐃鈸、二馬號組成。表演時個個頭裹黃巾,上穿白褂,下著綠褲,足登黑靴,精神抖擻,颯爽英姿。鼓隊前,有一個叫鼓者(即:指揮)手執甩子或小旗,上下舞動,如同樂隊指揮。隊伍兩側各有一支馬號,隨後就是高台、芯子等社火隊。他們一面遊行,一面表演,形成壯觀的綜合性街頭樂舞大軍。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在具體表演上分「座鼓」和「轉鼓」兩種。表演「座鼓」時,鼓在前邊排成行,鑼插其間,鐃鈸在後排,馬號在兩邊。舞者只「敲」鼓而不「轉」,一般是打擊樂的演奏表演。其鼓點有「風攪雪」、「十樣景」、「長流水」等;主要是宣染迎春的節日喜悅氣氛。表演「轉鼓」時,鼓在廣場中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有一鼓高放在圈內的桌子上,起指揮者的作用。鑼、鐃鈸呈弧形站在後呈弧形站在後排,馬號在兩側.馬號是間斷使用,一般是在開始、結尾和在表演到熱火處時吹奏,以增加氣氛和色彩。蛟龍轉鼓的擊鼓者即主要表演者,他們在雄壯有力的打擊樂聲中,邊擊邊舞,並隨著鼓急促的節奏,跳著歡快的舞步,繞圈急行,時而擊梆,時而兩槌相擊,並做著騰跳旋轉等舞蹈動作,其形象猶如蛟龍出水,氣勢磅礴。伴奏人員兩袖挽起,高舉鑼、鐃鈸,緊密配合著擊鼓表演。鼓形位置的排列變化有「梅花形」、「一字陣」、「月牙形」、「五角星」等。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樂舞共分為三段,首先長號引鳴,似為龍吟虎嘯,隨後鑼鼓鐃鈸響應,猶如蛟龍探頭,慢慢露出水面,音樂徐徐而節奏自如,稱為「暗龍出海」;第二段,為全樂舞的高潮,表演者按照快速度的節奏,帶著急驟的舞蹈動作猛烈擊鼓,這時鐃鈸和鼓槌上下翻飛,舞者不斷地跳躍旋轉,整個樂舞宛如一條蛟龍在翻騰,故名「蛟龍翻背」;第三段,樂舞經過一段快節奏後突然收住,成號吹起,在「長吟一聲」逐漸平穩柔和的慢節奏中結束,稱為「蛟龍擺尾」(或稱「暗龍入宮」)。全樂舞的演奏可以連續的和反覆交替的表演。 《蛟龍轉鼓》跳躍動作很多,節奏複雜變化無常,低回處如破浪出水的蓮花,急舞時如風中飛舞的雪花。正因為它起伏跌宕緊張激烈,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陽剛豪邁和矯健英武的男子表演風格。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沒有腳本,它是特殊的語言藝術,它全部保留在群眾的記憶中,無論舞蹈、曲牌、鼓點,還是表演方法等,全是靠藝人非凡的記憶和口傳心授的辦法,才一代一代流傳下來。而且還在流傳普及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加工、發展和提高,使它在日臻完善中形成了鮮明獨特的藝術形式,併產生了強列的藝術魅力,它與民俗活動的關係更為密切。具體表現在:蛟龍轉鼓一開始,總是先到廟宇寺院拜神,主要以敬關帝、菩薩為主,然後再是土地、龍王、娘娘神等,以祈神保佑,表達了群眾渴望免除自然災害,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這種鮮明的祭祀性特點,吸引著廣大群眾參加。這就不難看出它與群眾的民俗心理活動相互依附和緣衍關係,是當地人民群眾思想信仰和傳統習慣的集中反映.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四百多年來,蛟龍轉鼓的經歷也不是一番風順的,解放前夕,幾乎失傳和即將失傳,解放後,在黨的陽光雨露下,將要湮滅的蛟龍轉鼓經過挖掘、整理和加工,獲得了新生。一九五七年二月,梁登丹、梁克昌、梁炳全等十五人參加寶雞(點)選拔賽後,又參加了陝西省第三屆民間音樂、舞蹈、戲曲會演大會,獲得集體表演一等到獎。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後,蛟龍轉鼓又重新活躍在民間,1982年,縣文化館派人員深入王村,對蛟龍轉鼓進行了排練、加工、改進,使其日臻完善,風格更加獨特鮮明,藝術魅力更為強烈。同年五月,梁平和、吳俊祥、曹俊入、司錫明等二十四人,參加咸陽市《秦都音樂會》;十月在西安又參加西北音樂周《長安音樂會》,均愛到獎勵和各界廣泛的重視和歡迎。一九八五年春節,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所和省民族舞集成辦公室聯合進行了錄像,完整地保存了蛟龍轉鼓的形象資料。這一措施,無疑對其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一九九三年古歷正月十六日,中央電視台拍《民族風情》中「絲綢之路」時又特別趕來乾縣拍攝了表演場面。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除具有「鼓舞」的一般表演特點外,它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特徵,主要突出「跳」和「轉」兩個字。 跳:有原地跳與易地跳之分。在急促跳躍過程中,又分單腿跳和雙腿跳兩種動作。 「轉」:有「自轉」和「公轉」之分。在表演中,舞者除本身旋轉外,同時又按鼓形排列的圓圈而繞著「公轉」旋轉的舞蹈動作。



咸陽民俗風情之乾縣王村「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形成的,是廣大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產物。由於它節奏緊張、熱烈,動作優美舒展,壯觀的場面,精彩的表演,給人以振奮的氣魂和感強的力量。蛟龍轉鼓這支民間舞鼓之花,根植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中,在廣大群眾的辛勤培育下,長期繁衍生息,使宏觀世界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傳統性和藝術性,可以稱其為我國鼓樂和舞蹈藝術相結合的一種民間鼓舞藝術,是民間百花園中一朵色澤艷麗、形式獨特的藝術奇葩。


微信搜素:咸陽趣事ID;wzjy1189關注收看更多趣聞。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咸陽趣事 的精彩文章:

歷史解密:軍用武器裝備展上的火辣模特
奇聞異事:日本女生校服為什麼是水手服
奇聞異事:全球十大恐怖木乃伊
英國父親在槍決囚犯的視頻中認出失蹤三年孩子
全球最佳禁煙廣告:不止有害健康 看後還敢吸煙嗎

TAG:咸陽趣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安龍縣篤山鎮坡老村首屆民族風情節採風初分享
西江千戶苗寨民俗風情拾零《四》
鳳凰古城——民族風情的小世界
霞客桃源,古村風情、古渡漂流、田園風光!
河南淅川「渠首第一村」陶岔村變身「風情小鎮」
杭州宋城:《宋城千古情》為靈魂,體驗南宋市井風情佳地
鄉野風情 曹德權:村情
興義民族風情街—布依水鄉風情
民俗風情之大慶
【詩歌】鄉村風情
廣東民俗:韶關的民族風情
風情錄-《風光·鼎龍灣渡假村》
大華西溪風情|杭州尚層別墅裝飾 西溪風情現代奢華展示
貴州開陽小花苗寨風情醉人
托里 風情浪漫的「野玫瑰山莊」
廣東民俗傳統風情-打齋文化
黃南藏族自治州,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
宜興竹海是中國竹風景、竹風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區
蘭州黃河風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