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映紅:為什麼90後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

唐映紅:為什麼90後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

唐映紅:為什麼90後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



文 |唐映紅

在講授關於愛情與親密關係的心理學課程時,我會列舉美國印度裔的心理學家古普塔和辛格((Gupta & Singh,1982))做過的一次經典研究。在他們這個研究中,比較了印度以父母安排為基礎的包辦婚姻與美國以愛為基礎的愛情婚姻。有趣的是,使用同一個評價測量工具,兩種不同基礎的婚姻呈現出耐人尋味的發展趨勢。


在婚姻關係的初期,愛情婚姻有著比包辦婚姻明顯高的滿意度。這比較好理解,愛情婚姻是夫婦倆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締結的,而包辦婚姻顯然不是。隨著婚姻年限的推移,愛情婚姻在頭5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滿意度,而包辦婚姻則呈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大約在第5個年頭,愛情婚姻呈現出一個突然的拐點,夫婦倆對婚姻的滿意度突然急轉直下,並且在接下來的年頭裡一路下滑;而包辦婚姻中夫婦的夫婦滿意度仍然在持續地緩慢上升,並在接下來的年頭力保持著一個穩定而較高的滿意度。

唐映紅:為什麼90後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


我最多的一個學期上過4個版本的《社會心理學》,除了給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也給教育學專業、文秘類專業,以及全校通選課的學生開設《社會心理學》。其實內容都差不多,只是在講授時要求和側重有所不同。在這四個不同的班授課班裡面,我向不同的學生詢問了同樣的問題:既然古普塔和辛格的研究是嚴謹的科學研究,那麼,你們是願意選擇愛情婚姻呢還是包辦婚姻?


基本上每個班都有大約15%的學生會選擇包辦婚姻;即使是那些選擇愛情婚姻的學生,他們往往也會特別地強調「沒有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


為什麼這些90後的學生中,竟然會有15%的年輕人會寧可選擇包辦婚姻?當然,最直觀的解釋是因為我在課堂上引導他們學習並討論了古普塔和辛格的這個研究。對一些沒有經歷過戀愛的年輕人來說,僅僅從理論上,包辦婚姻「看起來很美」。


但是,這種直觀的解釋並不能令我滿意。作為90後的父母一代,我女兒也是90後,我自己就無法想像會接受包辦婚姻。在我看來,自由地選擇愛情伴侶作為結婚對象,應該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信念。


60後、70後一代或多或少都熟悉恩格斯的名言:「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別說是像我這樣90後的父母一代,就是他們的爺爺奶奶一代,40後、50後,也都堅定地信奉自由戀愛的婚姻觀。包辦婚姻在90後的父母及爺爺奶奶眼裡,根本就是封建主義家長制的一套陳腐玩意兒,不大可能在家庭教育中反而灌輸包辦婚姻的觀念給他們。

儘管中國的傳統婚姻概括起來八個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典型的包辦婚姻。在傳統中國社會,越是體面的人家,年輕人越沒有機會自己選擇心儀的結婚對象。但是,共產革命是以反傳統為特點對整個社會進行了全面的改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頒發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旗幟鮮明地反對傳統的舊的婚姻制度,弘揚革命的,自由戀愛的婚姻。因此,90後的爺爺奶奶一代堅定地信奉自由戀愛的婚姻觀也就不足為奇;而90後的父母一代,將恩格斯的名言奉為圭臬也就自然而然。


雖然我的課堂上只有15%的90後年輕人抽象地選擇了包辦婚姻,但事實上,生活中有更多的90後年輕人已經習慣仰賴父母的幫助來締結婚姻。甚至某衛視台將這種帶有強烈包辦色彩的相親模式命名為「中國式相親」,並以為綜藝節目的噱頭。


在這檔由知名舞蹈家金星老師主持的相親節目中,台上是一對對相親的嘉賓父母們,台下來相親的嘉賓由台上的父母們來挑選,整個過程台下的嘉賓都不能與相親對象互動、接觸,甚至連看一眼都不能。所謂「中國式相親」,實質上就是由父母為主導來挑選心儀的准女婿或準兒媳婦,而不是由年輕人來主導選擇未來的結婚伴侶。


在播出的幾期節目中,年輕人心安理得地將挑選未來可能結婚對象的任務委託給父母,在整個過程中,他們也只能通過電話將自己的主張告訴父母而不能與前來相親的嘉賓進行直接的接觸、互動。而父母也理所當然地承擔其代兒女擇偶的重任。


這檔節目還真不是憑空策划出來的,在上海著名的人民公園相親角,每個周末都是由中老年父母們人頭攢動為自己的兒女挑選可能的結婚對象,現場根本看不到相親的年輕人本人。典型的人民公園相親角模式是這樣的,一些父母將自己的兒女介紹用撐開的傘張羅在路邊,另一些父母手裡拿著自己兒女的介紹來回溜達物色合適的「對象」。一旦有意向,兩邊的父母們就開始搭訕,詳細詢問和介紹各自的兒女情況,並交換意見。如果兩邊的父母「對上眼」了,再各自回家安排年輕人見面。

唐映紅:為什麼90後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



公園相親角一景,CFP供圖


類似的相親角在許多城市都有,也都是父母出面替兒女物色合適的可能結婚對象。即便父母沒有出面替兒女相親,大多數城市的90後年輕人,他們選擇什麼樣的結婚對象也會受到父母的干預甚至支配。以至於,90後的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孩的戀愛對象如果預期不符合父母的標準,他們的戀愛將充滿著壓力和焦慮,而這樣的艱辛跋涉愛情歷程也很容易在父母的反對下無疾而終。

而所謂父母的標準,大多數時候不過是平庸的世俗功利標準,是他們的父母有限的人生閱歷和陳腐觀念包裹下的「為你好」的偏見集萃。年齡偏大的對象?NO!單親家庭的對象?NO!離異過的對象?NO!外省的對象?NO!家境貧寒的對象?NO!沒有穩定工作的對象?NO!沒房的對象?NO!紋身的對象?NO!……


問題是,大多數90後年輕人並不真的抵觸這樣的情形,他們根深蒂固地相信,沒有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的。他們希望自己的父母能開明點,祈求自己的父母不要反對自己心儀的戀愛對象。一旦父母強烈地反對自己已經戀愛數年的對象,他們在痛苦的膠著和糾結中,大多會選擇放棄愛情而遷就自己的父母。在他們看來,結婚對象可以重新尋找選擇,而父母是不可替代的。


究其原因也很好理解。90後出生就面臨著經濟騰飛以及相伴隨的社會變遷和轉型。等到90後成長為談婚論嫁的年齡,中國社會已經蛻變成為舉世罕見的對年輕人最不友好的社會。越來越高企的房價,越來越相對拉低的工資,身為獨生子女的90後城市年輕人,不仰賴父母的幫助將難以承受獨立支撐婚姻家庭的擔子:買房、撫育年幼子女、操持家務,等等。


這裡還沒提到相當比例的90後年輕人,在支配性父母的撫養下,人格與社會性發展嚴重滯後於生理年齡。用流行的概念來講,他們根本就是「巨嬰」,離開了父母的卵翼,將無所適從。在幾期的「中國式相親」節目里,不難辨別出其中有幾個家庭就符合支配性父母與「巨嬰」型子女的模式。

唐映紅:為什麼90後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



而對於他們的父母而言,在90年代經濟騰飛取得財富和資產,卻只有一個獨子,偌大的家業註定是由自己的獨子繼承。特別是對於獨生女兒的家庭,如果女兒擇偶不慎,家業最終就可能入了狼口。所以,在像寧波這樣的城市裡,一些父母甚至在自己的獨生女兒高考後被外地的高校錄取,馬上就迫不及待給自己的女兒招婿。在這些頗有家業的父母眼中,如果女兒在外地讀書,與不知根不知底的外地姑爺結婚,最終家業就可能旁落;而在本地物色一個姑爺,起碼知根知底,門當戶對。


即便是普通的家庭,大多數父母未來的養老越來越不能指望社會保障,只能寄希望於子女來贍養。特別是近20年來,社會養老保障體系越來越顯示出入不敷出的結構性問題;整個國家也幾乎放棄了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而鼓勵家庭養老,子女盡孝。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普通父母必須為子女的婚姻「把好關」,未來女婿或者兒媳婦怎樣,關乎自己晚年的生活質量。


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90後的年輕人結婚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90後年輕人並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而大多數時候,他們的婚姻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就是新包辦婚姻。


【作者簡介】


唐映紅|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馬立明:不了解長輩,你就不了解這個國家
凌嵐:以鄧文迪為成功榜樣的說教,都是耍流氓
劉檸:遠藤周作,異教徒的秘密
2016西方思想年度述評系列之三
蘇琦:說書人克勞利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你做了那麼多,他還是排斥你
她不排斥做偶像劇女王 一年僅休息20天
擲1億為新歡買房,不排斥閃婚,51歲的李澤楷要安定下來了?
賢二看世界 | 為什麼不應該排斥別人?
39歲女星稱不排斥借精生子 沒想過結婚但喜歡戀愛
擲1億為港姐新歡買房,不排斥閃婚可能,難道51歲的李澤楷要安定下來了?
思想開放而前衛,不排斥未婚先孕的4個星座女
15歲的她因髮型難看被人們排斥,如今24歲長開了晉級成女神
因《花千骨》成名,娶大11歲單親媽媽,連遭繼子排斥,被罵軟飯男,他卻說,他很幸福!
令12星座最排斥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水滸108將,此人參與劫生辰綱,可早期卻遭排斥!
孩子排斥媽媽只要爸爸怎麼辦?
她從小被父母排斥,44歲豪言不排斥精子銀行,如今享受幸福姐弟戀
英男子有300多紋身,植入物遭排斥恐失去手臂
最低調影后,拒絕姜文大片邀請,40歲未婚排斥姐弟戀
13歲寫歌一張專輯銷量至今無人打破,被排斥十年他要退出歌壇
咘咘明年要上《爸爸去哪兒》?修杰楷:不排斥啦!
媽媽每次餵奶,寶寶都排斥大哭!這是為什麼?
美國年輕夫妻排斥肉慾,結婚10年從未有性生活,原因竟然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