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忍辱不是懦弱

忍辱不是懦弱

忍辱不是懦弱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別人誤解自己或者是無端指責自己時,我們是否能從容應對呢?

何為忍辱?《法華經》云:「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忍辱為六度(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之一,是修行成佛成聖必要條件。世間有紛爭、怨恨皆因雙方不能忍。忍一時之氣,可防百年之憂;爭強好勝,只會處處樹敵。


忍辱是一種智慧,明白事情的因果和真相。懦弱是膽小,軟弱,怕事,不敢面對。忍辱和懦弱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內心的境界上,忍辱是一種大悲,不為自己求安樂,為了更高的目標,懦弱是人心的執著和陰暗處,自己不敢面對,本質是一種我執和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佛教我們做人要修忍辱,以慈悲、憐憫、寬恕之心對治,則天下無諍事、無怨家,人間即為凈土世界。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如何做功德?
與良善益友相處,是達成聖者之道的全程
飲食的「四捨五入法」
每一個生命都有三個家,住哪個家最好呢?
真正的慈悲首先應當是感恩的心

TAG:南普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懦弱不是調柔 忍辱不是忍氣
南懷瑾老師:忍辱不是忍受侮辱,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南懷瑾先生:忍辱不是忍受侮辱,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忍辱,不是消極是接納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本源法師:忍辱不是忍氣吞聲 而是大義凜然不計較
忍耐,忍耐,娑婆訶—不生氣的忍辱咒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忍辱,就是忍氣吞聲嗎?
忍辱並非忍氣吞聲,不發脾氣
忍辱的功德與不忍的害處
本源法師:忍辱的人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大義凜然不計較,這是一種高貴人的大氣,尊貴相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 好文!
南懷瑾老師:「忍辱」並不是完全講侮辱,大家不要搞錯了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深度好文)
學佛人要學會忍辱忍耐,忍一口氣會讓你得到更多的利益!
如何做到忍辱的同時,又不讓氣積壓在心中呢?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教你不生氣的「忍辱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