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違心苟免,非臣所願

違心苟免,非臣所願

由於高允的出色表現,北魏皇帝拓跋燾委派他負責教授太子拓跋晃讀書。 後來,崔浩因直書北魏祖先且在大庭廣眾之下展現的問題而被捕入獄。高允在修史這件事上受崔浩領導,也有連帶責任。北魏太子拓跋晃於是召高允到東宮,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拓跋晃和高允一同進宮朝見皇帝,兩人來到宮門時,拓跋晃對高允說:「咱們進去拜見皇上,我自會幫你開脫。一旦皇上有什麼問話,你只管依照我的話去回答。(入見至尊,吾自導卿;脫至尊有問,但依吾語。)」高允問他道:「出了什麼事嗎?(為何等事也?)」太子拓跋晃說:「你進去自然就知道了。(入自知之。)」

到了殿前,太子拜見北魏皇帝,並啟奏道:「高允做事小心審慎,而且他地位卑賤,人微言輕,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由崔浩主管的,我請求您赦免高允的死罪。(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賤;制由崔浩,請赦其死!)」北魏皇帝聽了太子的話後召見高允,問高允道:「《國書》都是崔浩一人寫的嗎?(《國書》皆浩所為乎?)」高允答道:「《太祖紀》由前著作郎鄧淵撰寫,《先帝紀》和《今上紀》是由我和崔浩兩人共同撰寫的。但是由於崔浩兼事很多,他只不過是總攬了一下《國書》的大綱而已,並未親自撰寫多少,具體的撰寫工作,我做得要比崔浩多得多。(《太祖記》,前著作郎鄧淵所為;《先帝記》及《今記》,臣與浩共為之。然浩所領事多,總裁而已,至於著述,臣多於浩。)」拓跋燾一聽大怒道:「高允的罪行比崔浩還要嚴重,怎麼能饒他不死?(允罪甚於浩,何以得生!)」太子拓跋晃見皇帝發怒,心中很害怕,他說:「陛下盛怒之下的天威,把高允這麼一個小臣嚇得驚慌失措,因而他語無倫次了。我以前曾經問過他這件事,他說全是崔浩一人乾的。(天威嚴重,允小臣,迷亂失次耳。臣問,皆雲浩所為。)」拓跋燾見太子這樣說,又問高允道:「真的像太子所說的那樣嗎?(信如東宮所言乎?)」高允回答道:「以我的罪過是應該滅族的,不敢用虛假的話欺騙您。太子是因為我一直以來在他身邊侍讀而可憐我的遭遇,想要為我求一條生路。實際上,他確實沒有問過我,我也的確沒有對他說這些話,我不敢胡言亂語欺騙您。(臣罪當滅族,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實不問臣,臣亦無此言,不敢迷亂。)」北魏皇帝聽完後,回過頭對太子說:「這人很正直啊!人之常情很難做到,而高允卻能做得到!即便馬上就要死了也不改變他說的話,這就是誠實。作為臣子,不欺騙皇帝,這就是忠貞。應特赦免除他的罪,以作為臣民的榜樣。(直哉!此人情所難,而允能為之!臨死不易辭,信也;為臣不欺君,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於是,下令赦免了高允。

後來,北魏皇帝又召見崔浩前來親自審問他。崔浩恐慌之極以至於無法回答拓跋燾的質問。而高允卻是件件事申述得明明白白,有條有理。北魏皇帝於是命高允草擬詔書:誅殺崔浩和他的幕僚宗欽、段承根等人,以及他們的部屬、僮僕,總共一百二十八人,全都夷滅五族。高允聽後一直沒有下筆,北魏皇帝多次派人催促,高允懇求再晉見北魏皇帝一次,然後再寫詔書。拓跋燾於是命他前來晉見,高允說:「崔浩被捕入獄,如果還有其他別的罪過,我不敢多問。如果僅僅是因為他冒犯了皇族,他的罪過還達不到被處死的程度。(浩之所坐,若更有餘釁,非臣敢知;若直以觸犯,罪不至死。)」拓跋燾大怒,下命武士逮捕高允。太子拓跋晃見狀又前來為他求情,拓跋燾的怒氣這才稍稍平息,他嘆道:「要是沒有這個人,就該會有幾千人被處死了。(無斯人,當有數千口死矣。)」

過了幾天,太子拓跋晃見到高允,責怪他道:「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見機行事。我本想替你開脫死罪,已經有了很好的開端,可是你卻始終不願照我說的去做,致使皇上氣憤到那種程度。現在每每回想起來都令人心有餘悸。(人亦當知機。吾欲為卿脫死,既開端緒;而卿終不從,激怒帝如此。每念之,使人心悸。)」高允說:「史官,職責就是要記載人主的善惡,作為對後人的鼓勵或勸誡,因此,人主對他們心生畏忌,對自己的行為舉止也都會小心謹慎。崔浩辜負了聖上的大恩,用他自己的私慾蓋過了他的廉潔,用他個人的愛憎好惡遮住了他的公正秉直,這是崔浩的責任和錯誤。至於記錄皇上的起居生活,談論國家政策的得失,這本來就是史官的重要職責,不能說這有多大罪過。我和崔浩事實上是一同從事這項工作,生死榮辱,在道義不應該不一樣。我感謝殿下您使我再生的大恩,但如果靠違背自己的良心而得以倖免,這卻不是我所願意做的。(夫史者,所以記人主善惡,為將來勸戒,故人主有所畏忌,慎其舉措。崔浩孤負聖恩,以私慾沒其廉潔,愛憎蔽其公直,此浩之責也。至於書朝廷起居,言國家得失,此為史之大體,未為多違。臣與浩實同其事,死生榮辱,義無獨殊。誠荷殿下再造之慈,違心苟免,非臣所願也。)」太子拓跋晃聽後不禁讚歎。

高允離開了太子晃後,對旁人說道:「我之所以不按照太子的引導去做,也是因為怕辜負了翟黑子啊。(我不奉東宮指導者,恐負翟黑子故也。)」。

高允教翟黑子不欺瞞君主,自己也按照這一指導原則行事,這就是所謂的言行一致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昌 的精彩文章:

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
人臣圖主,何顏可以生存
項氏初興(資治通鑒卷七之二十四)
以仁義為捍蔽,又何憂乎
焚書坑儒(資治通鑒卷七之十三)

TAG:德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