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她做了44年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這樣的「低端人士」卻成為香港大學院士!

她做了44年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這樣的「低端人士」卻成為香港大學院士!


她一生只會寫五個字,


卻成為香港大學榮譽院士。




港大「三嫂」





身居社會底層,


從事宿舍保潔員、

食堂員工,


這樣一位老人去世,


想必不會引起太多注意。







但就是這樣一位90歲老人,


24日溘然長逝後,


卻引發香港各界懷念追思。




新聞媒體:







香港大學主頁:


永遠懷念您。







港大校長馬斐森:


她為港大留下光輝傳承。







普通民眾:


三嫂,一路走好,


永遠想念您。







日常生活中,有誰會在意我們身邊的保潔員、食堂阿姨?

得到整個香港尊重的三嫂,就是其中平凡的一員。







三嫂本名袁蘇妹,原籍廣東東莞,沒上過一天學的她,二戰時為躲避戰亂來到香港,因丈夫家中排行老三而得名。




1957年,29歲的三嫂隨丈夫進入港大,從服務員做起,廚師助理、廚師、宿舍保潔員,

最後成為大學堂宿舍的靈魂人物。








從29歲到73歲,整整44年,三嫂的確沒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十年如一日,做飯、掃地、打掃衛生···







被學生們念茲在茲的,

是有人頭暈,她會主動煲葯送粥;




有學生在圖書館學到凌晨,錯過了晚飯,

三嫂會一直等,給他們做宵夜。







三嫂做的馬豆糕、


馬拉糕、老火湯、炒河粉···


撐起一屆屆學子苦讀的夜晚。







「三嫂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


這是港大幾十屆學生共同的心聲。




一位40多歲的港大畢業生,


像個孩子般誇耀三嫂的手藝:


「你知道嗎?三嫂做的大西米紅豆沙里,


西米直徑足有1厘米,好大一顆!」







很少有人知道,


為了將這些「大西米」煮軟,


三嫂要在灶台前站上2個多小時。


為了讓紅豆沙達到完美,


她只在其中放新鮮的椰汁。




蒸馬豆糕時,


為了讓它「有嚼勁」,


她必須用慢火煲1小時,


「不停地用湯勺攪拌」。







然而到了70年代,

因為心臟問題三嫂裝了起搏器,再也無法繼續在廚房工作,這位5個孩子的母親從此轉做清潔工。




遇上學生們在飯堂開派對,每每狂歡到凌晨兩三點,早就過了三嫂的下班時間,但她還是會耐心等到派對結束,再獨自進去清理地板上的啤酒、零食和污漬。







那個在凌晨飯堂里獨自拖地的駝背老人,

直到今日,許多學生不想忘記,也「不敢忘記」。


 


小女兒總是記得媽媽

「見學生比見家人的時間還多」。

儘管竭盡全力工作,三嫂一家生活仍十分拮据。




她不捨得花錢坐巴士,有時竟會提著40隻雞從街市一路走回山上的大學堂。







「我當他們個個都是我的孩子,


有什麼頭暈生病當然要好好照顧。」



她最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


有一天叫不出「孩子」們的名字。




這位操勞了一輩子

沒上過一天學的老人,壓根沒想到有天自己會被寫進宿舍之歌里:

「大學堂有三寶,

旋轉銅梯、

四不像雕塑和三嫂。」





三嫂站在旋轉銅梯前





她更想不到,2009年,


她會成為香港大學的名譽院士。







這是自1995年港大扮授名譽院士以來,


首次將名譽院士頒給基層員工,


也使得三嫂成為首位平民院士。







沒上過一天學,除了自己的名字和三嫂五個字,目不識丁,也沒有向港大做過巨額捐資,這在當時的香港和內地引起極大的轟動與爭議。









當年的重慶高考,


也以三嫂的故事為材料,


要求考生以「情有獨鍾」為題,


寫一篇作文。







上台領獎時,她穿著學生們資助定製的紫紅長衫,顫顫巍巍地接過證書。




港大在頒獎詞中稱讚她:

「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學生的生命,

是港大的靈魂,

是當之無愧的香港大學之寶。」







三嫂本人也很驚訝:「我只是普普通通在大學堂煮飯的人,小時候躲日本人才逃到香港來,一輩子沒什麼學歷也沒做什麼貢獻,難為那麼多舊生還記得我,記得三嫂。我知道這個獎是發給對社會有很大貢獻的人,現在發給我,真的很感動很開心。」




這一天同她一起領獎的,是滙豐銀行行政總裁、香港富豪李兆基長子、香港資深大律師郭慶偉。







獲獎後,人們把這個老奶奶稱為港大傳奇,但她更喜歡三嫂這一稱呼。




在當今社會,急功近利、浮躁喧嘩的氛圍下,傷害兒童,不尊重底層勞動者的事時有發生,

三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44年默默奉獻的精神太難得。





換個角度,也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有港大的氣度,承認這是對高等教育的獨特貢獻,而做出如此舉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視為「傑出人士」。







或許在頒獎者眼中,


這不是一份卑微的工作,


而是一種生命綻放的方式。


這也應是一個社會的正常狀態,


既有拔尖、高素質的精英教育,


也不缺乏對平凡人生的承認和敬重。

覺得不錯

,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萬事通 的精彩文章:

TAG:英國萬事通 |